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冲构造(duplexes)简介
1
作者
高坪仙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双冲构造
逆冲
构造
推复
构造
构造
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44
2
作者
佘晓宇
徐宏节
何治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30,236,共6页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在印支晚期 -燕山中期由稳定的洋 -陆板块构造体制变格为板内形变体制 ,形成苏北由NW向SE和苏南由SE向NW的对冲推覆构造格局。苏北地区震旦系及古生界沿陡山沱组及次级滑脱层逆冲推覆 ;苏南地区 ,上古生界沿高家...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在印支晚期 -燕山中期由稳定的洋 -陆板块构造体制变格为板内形变体制 ,形成苏北由NW向SE和苏南由SE向NW的对冲推覆构造格局。苏北地区震旦系及古生界沿陡山沱组及次级滑脱层逆冲推覆 ;苏南地区 ,上古生界沿高家边组滑脱层系逆冲推覆 ,下古生界受控于两套区域滑脱层系并形成双冲构造。燕山中期 ,NNE向左旋压扭和NW向右旋压扭走滑对早期推覆构造有改造作用。燕山晚期 ,区域应力背景转变为NW -SE向拉张环境 ,使逆冲推覆体受重力作用沿断坡回滑 ,形成后缘凹陷 (或箕状断陷 )。苏南地区由于下古生界双冲构造和上古生界逆冲推覆在志留系之上而纵向位移势能受限回滑较难 ,后经历喜山晚期隆升 ,最终形成苏南中、古生界高台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生界
板内形变体制
对冲
构造
格局
逆冲推覆体
双冲构造
走滑断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大型陆缘逆冲推覆体系
被引量:
41
3
作者
张家声
何自新
+2 位作者
费安琪
李天斌
黄雄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81,共31页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是一个自中生代末以来形成的、结晶基底和早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盖层同时卷入的巨型陆缘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根据区域地层发育、变形岩石属性、冲断层几何学以及它们与联冲断层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不同形成阶段的3个冲...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是一个自中生代末以来形成的、结晶基底和早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盖层同时卷入的巨型陆缘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根据区域地层发育、变形岩石属性、冲断层几何学以及它们与联冲断层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不同形成阶段的3个冲断层构造组合,包括9个次级构造单元(B1-B7,BN,BS)。受冲断层运动自西向东的一致推进,整体呈现一个局部被近东西走向联冲断层切错、向东凸出的弧形:前端为陆缘褶皱冲断带;中部表现为一系列“原地”或“异地”推覆体和冲断席,发育低角度滑脱层和双冲构造;后部又被最晚期的冲断体叠置。侏罗-白垩纪为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发展阶段,经历了3期主要的冲断层作用。第Ⅰ期发生在侏罗纪末,沿阿拉善-华北两类不同性质结晶基底之间的主滑脱面发生大规模冲断层作用,形成桌子山-岗德尔山褶皱冲断带。第Ⅱ期冲断层作用的持续位移,形成了具有上、下两个构造层的石嘴山-尖山大型异地推覆体,主滑脱面为石炭纪煤系地层,其中发育典型的双冲构造。新生代(距今65Ma)以来,印度-欧亚板块挤压碰撞和青藏高原早期向北推挤,加剧了鄂尔多斯西缘逆冲推覆构造的进一步发育,第Ⅲ期冲断层作用在东部陆缘褶皱冲断带形成了苏海图反冲构造的同时,在西部将异地推覆体下部的奥陶系再次推至地表。第Ⅰ期和第Ⅱ期冲断层作用累计位移幅度可能达到60~80km,第Ⅲ期冲断层作用的位移幅度为8km。相邻冲断席之间位移矢量的差异,通过近东西走向的联冲断层得到了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
不整合
双冲构造
联冲断层
鄂尔多斯西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别山的变质碰撞混杂岩——以东部为例
被引量:
3
4
作者
徐树桐
吴维平
+1 位作者
刘贻灿
王华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21,共21页
大别山是中国东部中朝大陆板块与扬子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具有薄皮构造的性质。组成两个碰撞大陆之间的滑脱(冲断剪切)带的岩石就是碰撞混杂岩组合。大别山由于剥露较深,仰冲壳楔完全被剥蚀,超高压变质带大面积出露,识别出碰撞...
大别山是中国东部中朝大陆板块与扬子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具有薄皮构造的性质。组成两个碰撞大陆之间的滑脱(冲断剪切)带的岩石就是碰撞混杂岩组合。大别山由于剥露较深,仰冲壳楔完全被剥蚀,超高压变质带大面积出露,识别出碰撞混杂岩组合是对大别山进行几何分析的必要步骤。大别山碰撞混杂岩组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条带状片麻岩-超镁铁岩组合,南部为云母斜长片麻岩-榴辉岩组合,这两个组合的大部分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宏观的"碎斑结构"和混杂作用。罗田穹隆是造山过程中早期形成的双冲式背斜,最后在造山晚期因东西向缩短的叠加而形成穹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变质碰撞混杂岩
双冲构造
薄皮
构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洞口地区的逆冲推覆体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秀庭
《贵州地质》
1992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本文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施洞口地区近年来首次圈定的具有飞来峰、构造窗、冲断体和双冲构造4种不同样式的逆冲推覆体。对它们的形成作用或形成机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初步认为,它们均形成于燕山期。此...
本文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施洞口地区近年来首次圈定的具有飞来峰、构造窗、冲断体和双冲构造4种不同样式的逆冲推覆体。对它们的形成作用或形成机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初步认为,它们均形成于燕山期。此外,本文对具有特殊构造位置的施洞口断裂,其主要的产出状态、产状变化特征及由南东向北西的1—4次逆冲推覆作用及位移量亦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初步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洞口
逆冲推覆体
双冲构造
断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冲构造(duplexes)简介
1
作者
高坪仙
机构
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双冲构造
逆冲
构造
推复
构造
构造
地质学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
44
2
作者
佘晓宇
徐宏节
何治亮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区勘探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部分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30,236,共6页
基金
中国石化勘探项目 :江苏下扬子地区油气保存条件和区带评价
文摘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在印支晚期 -燕山中期由稳定的洋 -陆板块构造体制变格为板内形变体制 ,形成苏北由NW向SE和苏南由SE向NW的对冲推覆构造格局。苏北地区震旦系及古生界沿陡山沱组及次级滑脱层逆冲推覆 ;苏南地区 ,上古生界沿高家边组滑脱层系逆冲推覆 ,下古生界受控于两套区域滑脱层系并形成双冲构造。燕山中期 ,NNE向左旋压扭和NW向右旋压扭走滑对早期推覆构造有改造作用。燕山晚期 ,区域应力背景转变为NW -SE向拉张环境 ,使逆冲推覆体受重力作用沿断坡回滑 ,形成后缘凹陷 (或箕状断陷 )。苏南地区由于下古生界双冲构造和上古生界逆冲推覆在志留系之上而纵向位移势能受限回滑较难 ,后经历喜山晚期隆升 ,最终形成苏南中、古生界高台阶 。
关键词
中、古生界
板内形变体制
对冲
构造
格局
逆冲推覆体
双冲构造
走滑断层
Keywords
Mesozoic
Paleozoic
intraplate deformation system
ramp tectonic framework
overthrust nappe
duplex thrust structure
strike slip fault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大型陆缘逆冲推覆体系
被引量:
41
3
作者
张家声
何自新
费安琪
李天斌
黄雄南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1-281,共31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工程技术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72114)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编号:2001CB711002)资助的研究成果
文摘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是一个自中生代末以来形成的、结晶基底和早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盖层同时卷入的巨型陆缘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根据区域地层发育、变形岩石属性、冲断层几何学以及它们与联冲断层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不同形成阶段的3个冲断层构造组合,包括9个次级构造单元(B1-B7,BN,BS)。受冲断层运动自西向东的一致推进,整体呈现一个局部被近东西走向联冲断层切错、向东凸出的弧形:前端为陆缘褶皱冲断带;中部表现为一系列“原地”或“异地”推覆体和冲断席,发育低角度滑脱层和双冲构造;后部又被最晚期的冲断体叠置。侏罗-白垩纪为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发展阶段,经历了3期主要的冲断层作用。第Ⅰ期发生在侏罗纪末,沿阿拉善-华北两类不同性质结晶基底之间的主滑脱面发生大规模冲断层作用,形成桌子山-岗德尔山褶皱冲断带。第Ⅱ期冲断层作用的持续位移,形成了具有上、下两个构造层的石嘴山-尖山大型异地推覆体,主滑脱面为石炭纪煤系地层,其中发育典型的双冲构造。新生代(距今65Ma)以来,印度-欧亚板块挤压碰撞和青藏高原早期向北推挤,加剧了鄂尔多斯西缘逆冲推覆构造的进一步发育,第Ⅲ期冲断层作用在东部陆缘褶皱冲断带形成了苏海图反冲构造的同时,在西部将异地推覆体下部的奥陶系再次推至地表。第Ⅰ期和第Ⅱ期冲断层作用累计位移幅度可能达到60~80km,第Ⅲ期冲断层作用的位移幅度为8km。相邻冲断席之间位移矢量的差异,通过近东西走向的联冲断层得到了调整。
关键词
逆冲推覆
不整合
双冲构造
联冲断层
鄂尔多斯西缘
Keywords
Thrust and nappe structures, Unconformity, Duplexes, Link thrust, Western rim of Ordos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别山的变质碰撞混杂岩——以东部为例
被引量:
3
4
作者
徐树桐
吴维平
刘贻灿
王华明
机构
安徽省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出处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21,共21页
基金
国家973专项资助项目(2003CB716500)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资助项目(403991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2145)
文摘
大别山是中国东部中朝大陆板块与扬子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具有薄皮构造的性质。组成两个碰撞大陆之间的滑脱(冲断剪切)带的岩石就是碰撞混杂岩组合。大别山由于剥露较深,仰冲壳楔完全被剥蚀,超高压变质带大面积出露,识别出碰撞混杂岩组合是对大别山进行几何分析的必要步骤。大别山碰撞混杂岩组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条带状片麻岩-超镁铁岩组合,南部为云母斜长片麻岩-榴辉岩组合,这两个组合的大部分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宏观的"碎斑结构"和混杂作用。罗田穹隆是造山过程中早期形成的双冲式背斜,最后在造山晚期因东西向缩短的叠加而形成穹隆。
关键词
大别山
变质碰撞混杂岩
双冲构造
薄皮
构造
Keywords
Dabie Mountains
metamorphic collisional melange
duplex structure
thin-skinned tectonics
分类号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2.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洞口地区的逆冲推覆体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秀庭
机构
贵州省地质矿产局
出处
《贵州地质》
1992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文摘
本文以1:5万区域地质调查新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施洞口地区近年来首次圈定的具有飞来峰、构造窗、冲断体和双冲构造4种不同样式的逆冲推覆体。对它们的形成作用或形成机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初步认为,它们均形成于燕山期。此外,本文对具有特殊构造位置的施洞口断裂,其主要的产出状态、产状变化特征及由南东向北西的1—4次逆冲推覆作用及位移量亦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初步的估算。
关键词
施洞口
逆冲推覆体
双冲构造
断裂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冲构造(duplexes)简介
高坪仙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佘晓宇
徐宏节
何治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大型陆缘逆冲推覆体系
张家声
何自新
费安琪
李天斌
黄雄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别山的变质碰撞混杂岩——以东部为例
徐树桐
吴维平
刘贻灿
王华明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施洞口地区的逆冲推覆体及其基本特征
张秀庭
《贵州地质》
199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