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功能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对Hg^(2+)和Ag^(+)的吸附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柄翔 刘同河 +2 位作者 汪佳璇 吴开彦 牛余忠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35-343,共9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酸催化水解、碱催化缩合合成了含氮、硫双功能基的聚倍半硅氧烷(ASPSS),研究了其对Hg^(2+)和Ag^(+)的吸附性能;并探究了溶液pH值、时间、温度、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SPSS对Hg^(2+...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酸催化水解、碱催化缩合合成了含氮、硫双功能基的聚倍半硅氧烷(ASPSS),研究了其对Hg^(2+)和Ag^(+)的吸附性能;并探究了溶液pH值、时间、温度、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SPSS对Hg^(2+)和Ag^(+)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在pH值为6时吸附性能最佳;对Hg^(2+)和Ag^(+)的吸附分别在360 min和270 min达到平衡,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且液膜扩散为控速步骤;等温吸附数据表明,ASPSS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随温度和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ASPSS对两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均为自发进行的、吸热、熵增的过程。本研究为水体中Hg^(2+)和Ag^(+)的高效脱除提供了一种高效吸附剂,在滨海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基聚倍半硅氧烷 合成 吸附性能 Hg^(2+) Ag^(+)
下载PDF
巯基-苯基聚倍半硅氧烷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阻尼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冠都 刘美意 +1 位作者 王锐 马凤国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21-23,131,共4页
为改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阻尼性能,采用共混的方式引入阻尼剂巯基-苯基聚倍半硅氧烷,研究了阻尼剂的用量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巯基-苯基聚倍半硅氧烷添加量为4phr时效果最佳,硅橡胶能兼顾力学性能... 为改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的阻尼性能,采用共混的方式引入阻尼剂巯基-苯基聚倍半硅氧烷,研究了阻尼剂的用量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巯基-苯基聚倍半硅氧烷添加量为4phr时效果最佳,硅橡胶能兼顾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所得改性硅橡胶的拉伸强度为5.1MPa、撕裂强度为19.7N/mm、损耗角为1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硅氧烷 硅橡胶 熔融共混 阻尼
下载PDF
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催化合成乙烯-笼型倍半硅氧烷杂化共聚物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贺新 张浩 +2 位作者 张春雨 郝秀峰 张学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50-1853,共4页
通过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Cp2ZrCl2)催化剂和改良的甲基铝氧烷(MMAO)助催化剂,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共聚物.研究了2种具有不同单乙烯基反应基团的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与乙烯的聚合.对共聚产物的结构、热力学性质、分子量及其分布等... 通过双(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锆(Cp2ZrCl2)催化剂和改良的甲基铝氧烷(MMAO)助催化剂,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共聚物.研究了2种具有不同单乙烯基反应基团的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与乙烯的聚合.对共聚产物的结构、热力学性质、分子量及其分布等进行了研究.共聚单体(POSS)的插入率在0.01%~0.30%之间,随着共聚单体在共聚物中摩尔分数的增大,聚合物的熔点和熔解热降低.共聚物的热重分析结果显示,乙烯-POSS共聚物拥有更高的热分解温度以及较高的热分解残留量.随着POSS的加入,聚合物的分子量明显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共 纳米复合材料 乙烯 笼型硅氧烷 (环戊二烯)二氯化锆催化剂
下载PDF
巯基功能化聚倍半硅氧烷微球对银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英浩 杨成 +1 位作者 张晨 邬凤娟 《功能高分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07,共6页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通过共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性良好的巯基功能化聚倍半硅氧烷(PSQ-SH)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PSQ-SH微球进行了表征,并系统地研究了其...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通过共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性良好的巯基功能化聚倍半硅氧烷(PSQ-SH)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PSQ-SH微球进行了表征,并系统地研究了其对银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5℃下、银离子初始浓度为0.025mol/L时,PSQ-SH微球对银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为750.21mg/g。PSQ-SH微球对银离子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更适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并且是自发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离子 吸附 硅氧烷 热力学
下载PDF
聚氨丙基/甲基倍半硅氧烷纳米球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5
作者 郝丽芬 高婷婷 +2 位作者 王学川 杨百勤 许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1-725,共5页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前驱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改性剂,氢氧化钠(Na OH)为催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SDS/AEO-9)为复合乳化剂,在水体系中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不同粒径、单分散的聚氨丙基/甲基...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前驱体,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改性剂,氢氧化钠(Na OH)为催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SDS/AEO-9)为复合乳化剂,在水体系中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不同粒径、单分散的聚氨丙基/甲基倍半硅氧烷(PAMSQ)纳米球。用FTIR、XPS、TGA、DLS、FESEM及AFM等对PAMSQ纳米球的结构、耐热稳定性、粒径分布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MSQ具有预期结构;TGA证实PAMSQ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单分散、规则球形的PAMSQ纳米粒子的粒径随Na OH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Na OH浓度为4.5~20.0 mmol/L时,PAMSQ的平均粒径在30~150 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丙/甲硅氧烷 乳液 纳米球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含八氢基笼形倍半硅氧烷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被引量:5
6
作者 黄福伟 周燕 +2 位作者 杭孝东 黄发荣 杜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和烯加成反应,以八氢基笼形倍半硅氧烷(T8H8)、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和双马来酰亚胺(BMI)为单体合成了改性BMI树脂,采用FT-IR、DSC、TGA分别表征了树脂的结构、固化行为及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8H8-DABPA-BMI固化树脂...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和烯加成反应,以八氢基笼形倍半硅氧烷(T8H8)、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和双马来酰亚胺(BMI)为单体合成了改性BMI树脂,采用FT-IR、DSC、TGA分别表征了树脂的结构、固化行为及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8H8-DABPA-BMI固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323℃,热分解温度(5%失重,T5d)为422、800℃热分解残重率为5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氢笼形硅氧烷 二烯丙酚A 马来酰亚胺树脂 耐热树脂 树脂改性
下载PDF
笼形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聚乳酸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晓静 贾天刚 石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笼形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OAPS)与聚乳酸(PLLA)杂化材料。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A)等手段对该体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OAPS质量分数... 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笼形氨丙基聚倍半硅氧烷(OAPS)与聚乳酸(PLLA)杂化材料。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失重分析(TGA)等手段对该体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OAPS质量分数为5时,PLLA的羰基伸缩振动峰由1758cm-1红移至1748cm-1,OAPS氨基伸缩振动峰由3362cm-1红移至3296cm-1,说明PLLA羰基与OAPS氨基之间形成了氢键;随着OAPS质量分数由0增至5,OAPS/PLLA杂化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由47℃升高至56℃,熔融温度(Tm)由141℃升高至146℃,储能模量由1100MPa增至1250MPa;OAPS的加入没有改变PLLA的热分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丙硅氧烷 乳酸 杂化材料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八叠氮基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海波 梅雨艳 +2 位作者 王丹 王泽旭 李振 《有机硅材料》 CAS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以对羟基苯甲酸、八(二甲基硅氧基)聚倍半硅氧烷、叠氮化钠为原料,经酯化、醚化、水解、硅氢加成等反应制备了八叠氮基的六面体聚倍半硅氧烷[POSS-(N3)8],通过1H NMR、13C NMR、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叠氮化反应温度对POSS-(N3)... 以对羟基苯甲酸、八(二甲基硅氧基)聚倍半硅氧烷、叠氮化钠为原料,经酯化、醚化、水解、硅氢加成等反应制备了八叠氮基的六面体聚倍半硅氧烷[POSS-(N3)8],通过1H NMR、13C NMR、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叠氮化反应温度对POSS-(N3)8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叠氮化反应温度的降低,POSS-(N3)8的产率逐渐增加;当叠氮化反应温度为70℃时,POSS-(N3)8的产率达到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叠氮硅氧烷 叠氮化钠 苯甲酸 八(二甲硅氧)硅氧烷
下载PDF
含活性氢基的八聚笼型倍半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范敬辉 张凯 +1 位作者 吴菊英 马艳 《化学工程师》 CAS 2010年第6期5-7,共3页
笼形倍半硅氧烷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采用正硅酸乙酯和季铵碱为原材料,合成了八聚四甲基铵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并采用二甲基氯硅烷对其进行烷基取代,得到了含活性氢基的八聚笼型倍半硅氧烷。采用核磁共振29Si、13C、1H谱和凝胶渗透色谱GP... 笼形倍半硅氧烷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采用正硅酸乙酯和季铵碱为原材料,合成了八聚四甲基铵基笼型倍半硅氧烷,并采用二甲基氯硅烷对其进行烷基取代,得到了含活性氢基的八聚笼型倍半硅氧烷。采用核磁共振29Si、13C、1H谱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型硅氧烷 活性氢 合成 结构确认
下载PDF
聚醚硅氧烷/聚半硅氧烷双重改性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硕硕 张萍波 +4 位作者 蒋平平 唐敏艳 俞晓琴 包燕敏 高学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04-1510,1517,共8页
以蓖麻油与端羟基聚醚改性聚二甲氧基硅氧烷(PEPSO)互混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出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将不同用量的四羟基八苯基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DDSQ-40H)引入到其中,制备出系列PEPSO/DDSQ-40H复合改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WPU... 以蓖麻油与端羟基聚醚改性聚二甲氧基硅氧烷(PEPSO)互混作为多元醇原料,制备出植物油基水性聚氨酯,将不同用量的四羟基八苯基双层笼型倍半硅氧烷(DDSQ-40H)引入到其中,制备出系列PEPSO/DDSQ-40H复合改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WPU-15、WPU-15-2、WPU-15-4、WPU-15-6、WPU-15-8)。利用FTIR、1HNMR、TGA、SEM、TEM和粒径分析仪对DDSQ-40H及PEPSO/DDSQ-40H进行了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并探讨了DDSQ-40H对聚氨酯材料热稳定性、表面疏水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TGA结果表明,与不含DDSQ-40H的聚氨酯材料相比,当DDSQ-40H6用量为8%(以扩链剂乙二胺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初始降解温度(乃%)提高了22.5℃静态接触角、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随DDSQ-40H用量的增加,粒子问出现团聚现象,但仍能均匀分散于水性聚氨酯基体中,材料表面的疏水性增大,样品WPU-15-6的静态接触角达到90.4°;拉伸测试结果表明,DDSQ-40H的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由WPU-15的9.7MPa增至WPU-15-6的16.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二元醇 四羟八苯层笼型硅氧烷 植物油水性氨酯 复合材料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笼型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天玉 黄玉东 张学忠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真正分子水平上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介绍了POSS的有机无机杂化的笼形结构和相应性能,总结了通过三官能的有机硅单体水解缩聚合成POSS及其衍生物的路线及存在的低产率、高成本问题,并概... 笼形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类真正分子水平上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介绍了POSS的有机无机杂化的笼形结构和相应性能,总结了通过三官能的有机硅单体水解缩聚合成POSS及其衍生物的路线及存在的低产率、高成本问题,并概述了POSS基聚合物的性能、杂化结构和制备方法,指出了POSS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对POSS基材料的发展趋势和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 纳米材料 笼形 多面体低硅氧烷 POSS合物
下载PDF
超支化高分子桥联聚倍半硅氧烷复合物的NMR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节莉 赵辉鹏 +1 位作者 徐敏 陈群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内核,二羟甲基丙酸(DMP)为支化单元用准一步法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12 100的第四代端羟基脂肪族超支化聚酯(HBPE-G4),用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PIC)对它进行了端基改性,并以其为桥联剂,与聚倍半硅氧烷(PMSQ...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为内核,二羟甲基丙酸(DMP)为支化单元用准一步法合成了重均分子量为12 100的第四代端羟基脂肪族超支化聚酯(HBPE-G4),用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TPIC)对它进行了端基改性,并以其为桥联剂,与聚倍半硅氧烷(PMSQ)复合制备出超支化高分子桥联聚倍半硅氧烷复合物.利用固体核磁共振(NMR),傅立叶红外(FT-IR),分子纳米粒度分析等方法表征了改性超支化高分子和复合物的结构和反应程度,并通过测量13CT1,1HT2,1HT1ρ研究了体系中各组分的运动性能,以及超支化高分子与聚倍半硅氧烷之间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超支化高分子 改性 硅氧烷
下载PDF
一种纳米巯基聚倍半硅氧烷对位芳纶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13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16年第3期67-67,共1页
本发明针对现有聚倍半硅氧烷吸附重金属后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和废弃芳纶的再利用问题,提供一种纳米巯基聚倍半硅氧烷对位芳纶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块状的聚倍半硅氧烷相比,极大地避免了聚倍半硅氧烷硅氧键的... 本发明针对现有聚倍半硅氧烷吸附重金属后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和废弃芳纶的再利用问题,提供一种纳米巯基聚倍半硅氧烷对位芳纶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块状的聚倍半硅氧烷相比,极大地避免了聚倍半硅氧烷硅氧键的内部交联,制备得到的巯基聚倍半硅氧烷对位芳纶复合吸附剂能提高吸附剂吸附功能基的利用率,增加吸附剂与含重金属离子溶液接触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复合吸附剂 对位芳纶 制备方法 纳米 金属离子溶液 利用问题
下载PDF
疏水性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郝丽芬 杨锐妮 +2 位作者 王学川 许伟 裴萌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28-732,739,共6页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为前驱体,以Na OH为催化剂,在乙醇-水体系中进行水解-缩合反应,制得了一种疏水性聚十二烷基/甲基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PDMSQ NPs)。通过FTIR和XPS对PDMSQ NPs的化学结构...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和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为前驱体,以Na OH为催化剂,在乙醇-水体系中进行水解-缩合反应,制得了一种疏水性聚十二烷基/甲基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PDMSQ NPs)。通过FTIR和XPS对PDMSQ NPs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用DLS、FE-SEM及TGA对PDMSQ NPs的平均粒径、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DMSQ NPs表面C元素质量分数高达41.73%,电子结合能103.04 eV处归属为聚倍半硅氧烷中Si 2p的特征峰,PDMSQ NPs为表面含十二烷基和甲基,且以Si—O为骨架的纳米球结构。PDMSQ NPs失重5%时的温度为351℃,表明PDMSQ NPs热稳定性优良。FE-SEM分析可知,当反应温度为60℃,n(MTES)∶n(DTMS)=10.0∶1.0-10.0∶1.4时,制得的PDMSQ NPs表面光滑、呈单分散性规整球形,水静态接触角最高达168°。提出了PDMSQ NPs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水解-缩合 纳米杂化材料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镇江 梁玮 张林 《有机硅材料》 CAS 2012年第6期416-421,共6页
介绍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的基本特性以及常用的5种制备方法。指出了POSS在多孔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光固化树脂、电子材料以及航空与空间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对POSS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其今后的... 介绍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的基本特性以及常用的5种制备方法。指出了POSS在多孔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光固化树脂、电子材料以及航空与空间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对POSS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 硅氧烷 POSS材料
下载PDF
一类同时含三氟甲基和低聚倍半硅氧烷结构杂化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16
作者 燕丰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17年第2期7-7,共1页
常州大学开发出一类同时含三氟甲基和低聚倍半硅氧烷结构杂化聚酰亚胺。它首先由4,4’二苯醚四酸二酐和含三氟甲基结构芳香二胺单体缩聚制备端基含酸酐结构的聚酰亚胺聚合物,再加入含单胺基结构的低聚倍半硅氧烷单官能团单体,进一步缩... 常州大学开发出一类同时含三氟甲基和低聚倍半硅氧烷结构杂化聚酰亚胺。它首先由4,4’二苯醚四酸二酐和含三氟甲基结构芳香二胺单体缩聚制备端基含酸酐结构的聚酰亚胺聚合物,再加入含单胺基结构的低聚倍半硅氧烷单官能团单体,进一步缩聚得到同时含三氟甲基和低聚倍半硅氧烷结构杂化聚酰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烷 杂化 三氟甲 气体分离膜 芳香二胺 介电性能 二酐 四酸 合物薄膜
下载PDF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在涂料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俞传永 陈磊 +2 位作者 李红轩 周惠娣 陈建敏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87,共7页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作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及改善涂料综合性能的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POSS的结构和特性,综述了POSS的合成方法,根据官能团数量的不同将合成方法分为3种;分析了POSS改性聚合...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作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及改善涂料综合性能的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POSS的结构和特性,综述了POSS的合成方法,根据官能团数量的不同将合成方法分为3种;分析了POSS改性聚合物的方式以及其改性聚合物在涂料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POSS的改性可以提高涂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等,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面体低硅氧烷 杂化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 功能涂料
下载PDF
丙烯酰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在超临界CO_2中的RAFT聚合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龙 边仲轩 +2 位作者 丁敏源 赵萌 李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67-2072,共6页
以超临界CO2为聚合介质,硫代苯甲酰基特丁基硫酯(TTBT)为链转移剂,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AMPOSS)均聚物及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嵌段共聚物(PAMPOSS-b-PMMA).对产物结构组成和... 以超临界CO2为聚合介质,硫代苯甲酰基特丁基硫酯(TTBT)为链转移剂,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AMPOSS)均聚物及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嵌段共聚物(PAMPOSS-b-PMMA).对产物结构组成和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TTBT的控制下,POSS的均聚物和嵌段共聚物具有高分子量及窄分子量分布.含POSS单体在超临界CO2中为均相聚合,POSS聚合物的结晶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超临界CO2中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硅氧烷(POSS) 硫代苯甲酰特丁硫酯(TTBT) 可逆加成-断裂转移(RAFT)
下载PDF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杂化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雅 安秋凤 +2 位作者 李卫卫 王笑鸽 王玉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6-53,共8页
采用二次聚合工艺将七异丁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8^MA/7i-POSS)、八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8^MA-POS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POSS/PMMA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聚合物... 采用二次聚合工艺将七异丁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8^MA/7i-POSS)、八甲基丙烯酰氧丙基POSS(T8^MA-POSS)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得到POSS/PMMA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分子成功被引入聚合物链段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杂化材料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OSS的引入增加了杂化材料表面粗糙度,出现明显凹凸结构;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杂化材料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T8^MA/7i-POSS添加量为20%、T8^MA-POSS添加量为5%时,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91.73℃提高到129.58℃,表现出良好的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能化多面体低硅氧烷 杂化材料 改性 丙烯酸甲酯 自由合反应
下载PDF
线型硅氧倍半聚合物的合成、形貌及稳定性(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史亚赛 周安南 徐庆红 《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380-385,共6页
利用硅氧烷试剂(10-isocyanadedecyl)triethoxysilane与含不同碳数的直链有机二胺(氨基连接于碳链的两端)反应,制备得到了系列双脲基有机硅氧烷化合物,上述化合物酸性水解得到了系列硅氧倍半聚合物.扫描电镜照片显示,随着参与反应的直... 利用硅氧烷试剂(10-isocyanadedecyl)triethoxysilane与含不同碳数的直链有机二胺(氨基连接于碳链的两端)反应,制备得到了系列双脲基有机硅氧烷化合物,上述化合物酸性水解得到了系列硅氧倍半聚合物.扫描电镜照片显示,随着参与反应的直链有机二胺碳数的增加,硅氧倍半聚合物形貌由薄片状向纤维状过渡.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所形成的硅氧倍半聚合物形貌随着产物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并最终纤维消失.含12碳数的二胺形成的聚合产物四个星期后纤维彻底消失而形成规整的球型.上述结果对于研究线型硅氧倍半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物 硅氧烷 形貌学 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