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双十六烷基磷酸膜中的直接电化学
1
作者 刘慧宏 陈显堂 李俊 《襄樊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42-45,共4页
利用表面活性剂双十六烷基磷酸(DHP)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EPG电极表面,研究了酶中Fe((Ⅲ)/Fe(Ⅱ)电对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过程以及酶催化双氧水还原过程,结果表明:(1)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固定酶的理想材料;(2... 利用表面活性剂双十六烷基磷酸(DHP)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EPG电极表面,研究了酶中Fe((Ⅲ)/Fe(Ⅱ)电对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传递过程以及酶催化双氧水还原过程,结果表明:(1)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固定酶的理想材料;(2)这种体系可能应用于构造第三代生物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过氧化物酶 表面活性剂 双十六烷基磷酸 直接电化学
下载PDF
乙炔黑/双十六烷基磷酸复合膜传感器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铜
2
作者 高鹏 杨春海 《化学工程师》 CAS 2007年第5期18-20,共3页
报道了一种用乙炔黑(AB)/双十六烷基磷酸(DHP)复合膜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能高灵敏度测定水样中痕量的Cu^(2+)。在pH值为4.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于-0.08V(vs.SCE)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该修饰电极测定Cu^(2+)的线性范围为8×1... 报道了一种用乙炔黑(AB)/双十六烷基磷酸(DHP)复合膜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能高灵敏度测定水样中痕量的Cu^(2+)。在pH值为4.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于-0.08V(vs.SCE)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该修饰电极测定Cu^(2+)的线性范围为8×10^(-9)~5×10^(-7)mol·L^(-1),富集300s检测限为3×10^(-10)mol·L^(-1)。用该修饰电极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Cu^(2+),其结果与原子吸收测定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黑(AB)/双十六烷基磷酸(DHP)复合膜 化学传感器 溶出伏安法
下载PDF
无酚法新工艺合成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朝群 江涛 陈作义 《弹性体》 CAS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以季戊四醇、亚磷酸三乙酯和十六醇为原料,合成了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及物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过程可分为两步,合成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间体时,最佳的工艺条件... 以季戊四醇、亚磷酸三乙酯和十六醇为原料,合成了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及物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整个工艺过程可分为两步,合成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间体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亚磷酸三乙酯、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2.05∶1,催化剂的用量为季戊四醇质量的3%,反应温度为130℃,时间为2.5 h;在合成双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时,十六醇与中间体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摩尔比为2.05:1,反应温度为160℃,时间2.5 h。合成的产品中无酚无三废产生,产品元素分析及红外光谱与目的产物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十六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 磷酸三乙酯
下载PDF
抗氧剂十六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强华 《化学工程师》 CAS 2001年第6期9-10,共2页
本文以季戊四醇、三氯化磷、十六醇等为原料合成了抗氧剂十六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 ,探索了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原料配比等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 ,并用元素分析。
关键词 抗氧剂 十六烷基季戊四醇磷酸 抗氧化剂
下载PDF
血红蛋白在DHP/PAM-CdS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及其与利巴韦林相互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张玉忠 苏邵 +2 位作者 郝和群 蔡跃娟 倪永红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302-307,共6页
采用直接滴涂的方法将血红蛋白固定到双十六烷基磷酸酯(DHP)/聚丙烯酰胺包裹的硫化镉纳米粒子(PAM-CdS)膜修饰金电极的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蛋白在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0.1MpH=6.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有一... 采用直接滴涂的方法将血红蛋白固定到双十六烷基磷酸酯(DHP)/聚丙烯酰胺包裹的硫化镉纳米粒子(PAM-CdS)膜修饰金电极的表面,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蛋白在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0.1MpH=6.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该修饰电极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其式电位为0.0405V(以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并且峰电位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负移,其斜率为-40.1mV.pH-1,表明此反应过程是一电子一质子过程.利用此修饰电极,我们研究了血红蛋白与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双十六烷基磷酸 硫化镉纳米粒子 利巴韦林
下载PDF
DHP和SWCNTs促进[Ru(bpy)_2tatp]^(3+/2+)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清宇 洪伟 +1 位作者 许娟 李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24-1829,共6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Ru(bpy)2tatp]3+/2+(bpy=2,2′-联吡啶,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ITO表面上的电化学组装及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其组装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u(bpy)2tatp]2+在IT... 应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Ru(bpy)2tatp]3+/2+(bpy=2,2′-联吡啶,tatp=1,4,8,9-四氮三联苯)在ITO表面上的电化学组装及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和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其组装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u(bpy)2tatp]2+在ITO电极上1.057V(vs.Ag/AgCl)电位下呈现出清晰的扩散控制峰.随着连续伏安扫描次数的增多,微分脉冲伏安图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吸附控制峰.当DHP浓度在0.05~0.22mmol/L区间内时,不管有无SWCNTs存在,DHP均能增强[Ru(bpy)2tatp]2+在缓冲溶液中的扩散系数和促进其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而SWCNTs在其中起减弱作用.讨论了DHP和SWCNTs参与的[Ru(bpy)2tatp]3+/2+在ITO上的电化学组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吡啶钌(Ⅱ)配合物 双十六烷基磷酸 单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组装
下载PDF
Ru-P/MWCNTs-DHP/GC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7
作者 陈妙静 陆宝仪 +1 位作者 梅文杰 李红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4-309,共6页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一种新型钌化卟啉[Ru(phen)2(MPyTMPP)Cl]+(phen=1,10-邻菲咯啉,MPyTMPP=5-(3-吡啶)-10,15,20-三-(4-甲苯基)-卟啉)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的玻碳(GC)电极表面的电化学... 应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一种新型钌化卟啉[Ru(phen)2(MPyTMPP)Cl]+(phen=1,10-邻菲咯啉,MPyTMPP=5-(3-吡啶)-10,15,20-三-(4-甲苯基)-卟啉)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的玻碳(GC)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及其与电极上和溶液中双十六烷基磷酸盐(DHP)的作用.结果表明:[Ru(phen)2(MPyTMPP)Cl]+能强吸附在MWCNTs-DHP/GC电极表面,并呈现一对由表面过程控制的氧化还原峰;适量DHP有利于该配合物的吸附固定;[Ru(phen)2(MPyTMPP)Cl]+能与溶液中的DHP形成结合体,导致配合物中心离子反应电位负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化卟啉 双十六烷基磷酸 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