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英双及物构式形义演变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1
作者 申小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3-179,共7页
文章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从语序、入句动词以及子构式的能产性和图式性入手,细致考察了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历时演变特点,得出如下结论:从古至今,二者的优势语序皆为SVO_(i)O_(d),但是,汉语是“少对多”兴替式的语序选择,而英语是构式成分... 文章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从语序、入句动词以及子构式的能产性和图式性入手,细致考察了汉英双及物构式的历时演变特点,得出如下结论:从古至今,二者的优势语序皆为SVO_(i)O_(d),但是,汉语是“少对多”兴替式的语序选择,而英语是构式成分重新排列组合的语序创新。入句二者的动词均经历了数量递增、语义类型扩展、语义内涵愈加抽象的演变,但比较来看,汉语入句动词的语义类型多于英语。汉英双及物构式都发生了构式化,但是,前者的主要演变机制是类推而后者是概念隐喻;诱发二者发生构式化的主要动因也存在差异:汉语是“双音化”而英语是“屈折标记的消亡”和“基本语序由SOV到SVO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双及物构式 形义演变 一致性 差异性
下载PDF
汉英双及物构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魏烨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8-83,共6页
双及物构式,作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一直是各种语言学流派关注的焦点之一。它是一种三位论元结构,即一个动词带有两个名词。前人对双及物构式的许多问题从不同角度都或多或少有所讨论,比较新的是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对... 双及物构式,作为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一直是各种语言学流派关注的焦点之一。它是一种三位论元结构,即一个动词带有两个名词。前人对双及物构式的许多问题从不同角度都或多或少有所讨论,比较新的是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对双及物构式的研究。双及物构式既是其内部各个组成成分的句法与语义的组合,更是超越这种组合的一种整合,其各组成成分与构式整体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对汉英两种语言中该构式进行从其内部到构式整体的系统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该构式的特征和本质,同时有助于推进跨文化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双及物构式 英语双及物构式 描述性比较 组成成分 整体
下载PDF
英语双及物构式二语习得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万兰芹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5-80,共6页
在英汉双及物构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助事件相关电位这项技术展开实证研究,探讨了在汉语语境中,汉语双及物构式对不同水平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习得类型、理解、输出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被试的英语水平与英语双及物构式类型... 在英汉双及物构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助事件相关电位这项技术展开实证研究,探讨了在汉语语境中,汉语双及物构式对不同水平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习得类型、理解、输出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被试的英语水平与英语双及物构式类型的习得效果关系复杂;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双及物构式的语言理解水平高于语言输出水平;汉语环境下,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习得效果呈"波浪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双及物构式 汉语双及物构式 二语习得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英汉双及物构式语义理据与理想化认知模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孟建国 康志峰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43-45,65,共4页
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英汉双及物构式结构多义联结语义链的比较研究,推理出该构式的语义理据。经过对构式语法和认知语义的探析、对中心语义和延伸语义的识解,指出了在英汉双及物构式系统中的实施者和第一宾语的语义限制。不... 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英汉双及物构式结构多义联结语义链的比较研究,推理出该构式的语义理据。经过对构式语法和认知语义的探析、对中心语义和延伸语义的识解,指出了在英汉双及物构式系统中的实施者和第一宾语的语义限制。不仅识解了英汉双及物构式实施者的自愿性,而且发现了英汉双及物构式非自愿性,使许多在双及物构式的系统中被认为是异常的表达句得以识解,形成了英汉双及物构式的理性化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双及物构式 语义理据 理性化认知模
下载PDF
双及物构式赋义机制及动词准入条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佑梅 朱鹏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8,共9页
文章试图从跨语言多维度分析入手,采用构式语法与框架语义及认知语法相结合的理论框架,集中探讨双及物构式赋义机制及动词准入条件。文章认为,不同语言间构式赋义机制存在差异,动词能否准入双及物构式取决于动词语义角色与构式论元角色... 文章试图从跨语言多维度分析入手,采用构式语法与框架语义及认知语法相结合的理论框架,集中探讨双及物构式赋义机制及动词准入条件。文章认为,不同语言间构式赋义机制存在差异,动词能否准入双及物构式取决于动词语义角色与构式论元角色是否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及物构式 框架语义 语法 赋义机制
下载PDF
英汉双及物构式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龙波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63-66,共4页
构式语法是十多年来的新兴学科。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来自生活体验的给予行为是双及物构式的认知基础,物质世界的给予动词双及物构式是各种双及物构式的原型,“与者S主动地把N2转移给N1”是双及物构式的对应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英汉对比... 构式语法是十多年来的新兴学科。构式语法理论认为,来自生活体验的给予行为是双及物构式的认知基础,物质世界的给予动词双及物构式是各种双及物构式的原型,“与者S主动地把N2转移给N1”是双及物构式的对应意义。在此基础上进行英汉对比,两种语言在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性,但在子系统上和具体词汇的对等上表现出差异。跨语言的构式对比同时表明,构式的配价是由构式决定的,而不是由动词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双及物构式 英汉对比 配价
下载PDF
英汉双及物构式差异的认知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成祖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70,共5页
视角是人类识解客观现实的机制之一,选择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参照点,并以此建立认知参照点模型。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从论元引申、构式方向义等方面探讨英汉双及物构式存在差异的认知动因。研究发现:英汉双及物构式在引申及构... 视角是人类识解客观现实的机制之一,选择不同的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参照点,并以此建立认知参照点模型。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从论元引申、构式方向义等方面探讨英汉双及物构式存在差异的认知动因。研究发现:英汉双及物构式在引申及构式义上的差异是由于英汉民族选择不同的认知视角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及物构式 视角 论元引申
下载PDF
汉语双及物构式和动词关联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红卫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6,82,共6页
双及物构式和动词互动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双及物构式研究的主要方面。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大都是采用内省的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显著共现词项分析法这一定量的语料库分析方法。本文首先考察了和每一个汉语双及物构式搭配上显著的动词;其... 双及物构式和动词互动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双及物构式研究的主要方面。但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大都是采用内省的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显著共现词项分析法这一定量的语料库分析方法。本文首先考察了和每一个汉语双及物构式搭配上显著的动词;其次,我们还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方法,即对动词进行语义编码,然后对编码后的语义类型进行显著共现分析。根据构式语法的"语义一致性"原则,这种定量的语料库分析结果可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知汉语双及物构式的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双及物构式 搭配分析法 显著共现词项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月月 杨玲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0-86,共7页
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以FROWN和LCMC为可比语料库,考察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在实际语料中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英汉语中"本身具有给予义类"和"信息交际类"双及物动词在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其... 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以FROWN和LCMC为可比语料库,考察英汉语"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在实际语料中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英汉语中"本身具有给予义类"和"信息交际类"双及物动词在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其中"give"和"给"居首;英汉语中,使用频率最低的双及物动词类不尽相同;汉语句法的多样性导致其使用"给予类"双及物构式的频率较低;语料库在"施事"和"受事"论元的分布方面差异明显,而在"与事"论元分布上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给予类”双及物构式 英汉对比 语料库
下载PDF
双及物构式的中介语研究视角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印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随着构式语法研究的逐渐深入,其对于中介语的解释力也逐渐显示出来。对双及物构式在汉英中介语中的表现的调查显示,双及物构式的迁移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1)形式上,宾语或其中之一是否可以省略;2)意义上,构式是否隐合“成功转移... 随着构式语法研究的逐渐深入,其对于中介语的解释力也逐渐显示出来。对双及物构式在汉英中介语中的表现的调查显示,双及物构式的迁移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1)形式上,宾语或其中之一是否可以省略;2)意义上,构式是否隐合“成功转移”这一概念;3)扩展机制上,构式论元的扩展程度,“给予”的方向及扩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及物构式 语言迁移 中介语
下载PDF
论领属概念框架与双及物构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月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83-86,共4页
概念框架是小句概念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认知功能模式的概念语义部分。在认知功能模式中,领属情状可以由领属域的概念框架表达。领属概念框架中,"罚"类事件、"偷"类事件和非言语信息递送的概念过程与双及物构式存在... 概念框架是小句概念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认知功能模式的概念语义部分。在认知功能模式中,领属情状可以由领属域的概念框架表达。领属概念框架中,"罚"类事件、"偷"类事件和非言语信息递送的概念过程与双及物构式存在一些异同。与双及物构式相比,概念框架具有较强的表述和解释概念内容及其认知操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框架 领属 双及物构式 认知功能模
下载PDF
英汉双及物构式的意义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宇红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3年第2期48-54,共7页
Goldberg(1995,2006)认为双及物构式表达X intends to cause Y to receive Z by V-ing,但是,抽象名词不涉及物品归属的转移,英语中的"负给予"动词和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表达"取得"义的双及物句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相... Goldberg(1995,2006)认为双及物构式表达X intends to cause Y to receive Z by V-ing,但是,抽象名词不涉及物品归属的转移,英语中的"负给予"动词和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表达"取得"义的双及物句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相反,把双及物构式的意义确定为"损益关系"的表达,一方的"损"对应另一方的"益",一方的"益"对应另一方的"损",就能对所有的双及物句进行统一的无差别的分析,使双及物构式在理论上更具有连贯性。对二价动词的语义和结构压制,以及对英汉语际差异的分析,都证明了认定双向损益关系作为构式意义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及物构式 语法 Goldberg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双及物构式习得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靖宇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6-80,共5页
通过对比高职学生与本族语使用者对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学生选用动词类型数量以及动词与双及物构式搭配强度都与本族语使用者存在显著差异。高职学生对构式论元语义限制缺乏认知,致使大量名词与构式论元槽位语义不兼容。... 通过对比高职学生与本族语使用者对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学生选用动词类型数量以及动词与双及物构式搭配强度都与本族语使用者存在显著差异。高职学生对构式论元语义限制缺乏认知,致使大量名词与构式论元槽位语义不兼容。此外,在表征"传递"事件时,注意力分布与认知强度的差异导致高职学生构式选择上异于本族语使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及物构式 搭配强度 槽位 论元 语义限制
下载PDF
英语事件类双及物构式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仇伟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8-31,62,共5页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英语事件类双及物构式的概念化特征和功能。研究表明,英语事件类双及物构式是在认知框架的支配下,通过动作到物体的重新概念化和给予物的隐喻引申这两个认知操作而显现的。这两种认知操作使得该构式在三个方面对...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英语事件类双及物构式的概念化特征和功能。研究表明,英语事件类双及物构式是在认知框架的支配下,通过动作到物体的重新概念化和给予物的隐喻引申这两个认知操作而显现的。这两种认知操作使得该构式在三个方面对动作产生影响,即量化、聚焦及有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类双及物构式 概念化 功能
下载PDF
双及物构式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一项基于用法模型的构式语法研究
15
作者 赵永峰 吴庸 《英语研究》 2010年第4期7-13,共7页
构式语法认为人类体验是语言中各类构式的认知基础,本文认为,"双及物构式"是以人类对于"转移"这一动作的体验为基点,是人类认知系统投射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各要素进行了范畴化和概念化,并且... 构式语法认为人类体验是语言中各类构式的认知基础,本文认为,"双及物构式"是以人类对于"转移"这一动作的体验为基点,是人类认知系统投射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的各要素进行了范畴化和概念化,并且赋予了"构式"本身一定的意义,在这个构式中,体现为"转移"意义,也就是说,"转移"图式构成了双及物构式的上义性图式。同时,基于语用实验为基础验证双及物构式的意义,讨论其语义限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哲学 认知语法 双及物构式
下载PDF
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内部承继问题研究
16
作者 顾鸣镝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51,共7页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形式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构式原型和子类承继的梳理,就构式语义偏移现象进行解析。构式语法理论注重对构式义的提炼,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效应,...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形式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构式原型和子类承继的梳理,就构式语义偏移现象进行解析。构式语法理论注重对构式义的提炼,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效应,这不仅是语义层面的归纳,更是语用层面的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双及物构式 理据 承继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双及物构式联接力研究
17
作者 黄四宏 詹宏伟 《英语研究》 2012年第4期9-14,共6页
构式联接力是构式中某个词位的词语与该构式之间的吸引力强度。本研究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双及物结构的相关问题。运用构式词位区别性分析法(DCA/distinctive collexeme analysis),采用专门的构式联接分析工具(Coll.... 构式联接力是构式中某个词位的词语与该构式之间的吸引力强度。本研究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双及物结构的相关问题。运用构式词位区别性分析法(DCA/distinctive collexeme analysis),采用专门的构式联接分析工具(Coll.analysis3.2a)对双及物结构进行分析,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学习者语料库中,哪些动词与双及物构式的共现频率最高,它们与双及物构式的联接力如何?(2)中国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双及物构式使用方面有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双及物构式 语料库 联接力
下载PDF
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的典型性对比探究
18
作者 胡月月 梁端俊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6-99,共4页
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以FROWN和LCMC为可比语料库,考察"NP1+give/给+NP2+NP3"的三个论元为典型或非典型形式时构成的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句在实际语料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典型句式序列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典型... 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以FROWN和LCMC为可比语料库,考察"NP1+give/给+NP2+NP3"的三个论元为典型或非典型形式时构成的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句在实际语料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典型句式序列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双及物构式的典型句式序列为"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和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2和NP3均为典型参与者",而汉语则为"NP1和NP3为非典型参与者>NP1、NP2和NP3均为典型参与者>仅NP3为非典型参与者"。分析比较英汉"给予类"双及物构式句式分布及其典型序列的异同旨在加深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予类”双及物构式 英汉对比 语料库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多因素研究
19
作者 王红卫 孟留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87-90,共4页
近几十年来,双及物构式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以往的研究大都采用单因素的方法,语言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单因素的方法无法真正揭示语言现象的真实面目。采用多因素的使用-特征分析法考察汉语双及物构式的不同变体的使用模式。研究发现... 近几十年来,双及物构式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以往的研究大都采用单因素的方法,语言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单因素的方法无法真正揭示语言现象的真实面目。采用多因素的使用-特征分析法考察汉语双及物构式的不同变体的使用模式。研究发现汉语双及物构式四个不同的变体不仅在表达给予意义的类型上存在着差异,而且还在接受者和客体的生命度、信息度、定指度、成分重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及物构式 多因素的使用-特征分析法 多因素研究
下载PDF
从表层共性到多维引申——双及物构式语义研究
20
作者 陆丹云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10年第1期41-47,共7页
本研究重申论元构式理论的基本假定并采用系统功能语法的语义网络和语法框架分析英语双及物论元构式语义引申问题,结论是:双及物结构通过对经验类型、参与者角色、情态、意态的选择,在事件方式、接受者/给予物类型、转移概率和意愿性/... 本研究重申论元构式理论的基本假定并采用系统功能语法的语义网络和语法框架分析英语双及物论元构式语义引申问题,结论是:双及物结构通过对经验类型、参与者角色、情态、意态的选择,在事件方式、接受者/给予物类型、转移概率和意愿性/义务性4个语义维度对"给予"原型义进行引申,而语法隐喻是双及物结构实现语义引申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及物构式 多义 引申机制 语法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