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双向优选论评介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闫小斌
-
机构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7-10,33,共5页
-
文摘
双向优选论是在优选论的语用学应用研究中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该理论整合了单向的言语产出优选模式及言语释义优选模式,是基于说话人与听话人在会话过程中同时优化各自言语行为这一假设提出的,采用双向优选的评估机制。本文对双向优选论的评介围绕该理论模式的基本假设、运作机制、理论优势及劣势展开。
-
关键词
双向优选论
理论假设
运作机制
-
Keywords
Bi-directional Optimality Theory
theoretical assumption
operational mechanism
-
分类号
H0-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双重否定标记性的双向优选论分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乾峰
-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4-97,共4页
-
文摘
语言的成功交际包含说话人对语言的产出和听话人对语言的理解。传统语言学家霍恩和格莱斯虽已提出了"语用分工"理论,但是他们都孤立地仅从说话人或者听话人的角度去分析语言的产出或理解,而语言的产出和理解其实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双向优选理论正好将语言形式和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解释了在英语或汉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对肯定句或双重否定句的句式选择,以及听话人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
关键词
双向优选论
语用分工
排序
标记性
-
Keywords
Bidirectional OT
Division of Pragmatic Labor
ranking
markedness
-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从单向优选到双向优选:OT句法与OT语义的新发展
- 3
-
-
作者
邹颖娟
余小强
-
机构
湖南大学
-
出处
《外语与翻译》
2019年第1期9-14,I0001,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分段式话语表征理论的汉语句群时间结构与时间定位研究"(项目号:18YJA740065)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OT语义与Wh量化研究"(项目号:12YBA074)的部分成果
-
文摘
早期的OT句法与OT语义采用单向优选模型,无法较好地解释语言现象中的形式-意义不对称性。由于这两种模型最终都要涉及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它们的优选过程中存在双向性特征。把双向性特征引入OT,OT模型也由单向优选发展成双向优选。在处理上述语言现象上,虽然双向模型明显优于单向模型,但是仍有一些形-义不对称的语言现象无法得到解释,这些语言现象为OT句法与OT语义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出了新课题。
-
关键词
OT句法
OT语义
单向优选
双向优选
形式-意义不对称性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双向优选论
- 4
-
-
作者
刘银亮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
出处
《林区教学》
2009年第10期52-53,共2页
-
文摘
优选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音系学理论。优选论产生于音系学领域,但是,它的基本理论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句法、语义、语用等领域。双向优选论是在优选论的语用学应用研究中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该理论整合了单向的言语产出优选模式及言语释义优选模式,是基于说话人与听话人在会话过程中同时优化各自言语行为这一假设提出的。主要对双向优选分析模式进行评述,将阐述它的两个版本——强版本和弱版本,并通过实例来说明该理论。
-
关键词
双向优选论
分析模式
强版本
弱版本
-
分类号
H0-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双向优选论视角下色彩隐喻义习得的母语迁移
- 5
-
-
作者
葛红玲
-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12期69-71,共3页
-
文摘
本文以双向优选论解释英语色彩隐喻义习得中母语迁移的成因。通过英汉色彩隐喻义的对比,利用概念整合理论揭示英汉色彩隐喻义的认知机制的异同和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动因。旨在正确利用母语迁移来促进色彩隐喻义习得过程中的正迁移,抑制负迁移,从而提高习得的效率。
-
关键词
双向优选论
色彩隐喻义
习得
母语迁移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