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恢复力模型对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
1
作者 周云 周和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8,共12页
为明确MSS、Casciati和Harvey and Gavin这3种常用双向恢复力模型计算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在水平单向和双向位移下的恢复力,对比试验或有限元结果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对一算例在双向风荷载下隔震层... 为明确MSS、Casciati和Harvey and Gavin这3种常用双向恢复力模型计算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在水平单向和双向位移下的恢复力,对比试验或有限元结果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对一算例在双向风荷载下隔震层位移、顶点位移和顶点加速度3个指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3种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在单向循环位移、方形和偏置方形位移下恢复力的趋势基本一致;而模拟圆形和偏置圆形位移时,MSS模型双向恢复力形状与有限元结果不同,不能较为准确地模拟支座双向耦合行为,Casciati模型误差稍小于Harvey and Gavin模型。Casciati模型和Harvey and Gavin模型计算风振响应基本一致;对于横风向响应均方根,3种模型差距不大;对于顺风向隔震层位移、顶点位移和顶点加速度均方根,MSS模型稍小,而对于顺、横风向隔震层位移峰值因子,MSS模型稍大;对于顺、横风向顶点加速度峰值因子和双向与单向模型顶点加速度最值比值随风速变化规律,MSS模型与其他模型差异较大。基于双向耦合效应模拟及风振响应指标的差异,建议采用Casciati模型考虑双向恢复力模型对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建筑 风振响应 双向恢复力模型 对比分析
下载PDF
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箱型桥墩双向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邓江东 宗周红 刘爱荣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122,131,共9页
考虑不同初始损伤程度、粘贴钢板厚度、轴压比和长细比等参数,设计制作了10个钢筋混凝土箱型截面桥墩缩尺模型,对其进行了粘钢加固后的双向拟静力试验。基于纤维截面的M-Ф关系计算了桥墩连续曲线式及三线式的双侧向力-墩顶位移骨架曲线... 考虑不同初始损伤程度、粘贴钢板厚度、轴压比和长细比等参数,设计制作了10个钢筋混凝土箱型截面桥墩缩尺模型,对其进行了粘钢加固后的双向拟静力试验。基于纤维截面的M-Ф关系计算了桥墩连续曲线式及三线式的双侧向力-墩顶位移骨架曲线,并理论结合试验数据给出了卸载刚度,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骨架曲线、滞回曲线与试验曲线较好的吻合,理论模型可以反映各重要参数对恢复力特性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最后基于理论模型进行了桥墩最大荷载及极限位移的影响参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筋混凝土箱型桥墩 粘钢加固 拟静力模型试验 双向恢复力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损伤的钢筋混凝土箱型墩双向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夏樟华 宗周红 +2 位作者 夏坚 薛万善 林元铮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70,109,共12页
为得到水平双向荷载耦合作用引起的累积损伤对钢筋混凝土箱型墩滞回特性、强度和刚度退化的影响规律,对其双向恢复力特性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以长细比、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和加载角度为参数的钢筋混凝土箱型墩双向拟静力试验、有限元... 为得到水平双向荷载耦合作用引起的累积损伤对钢筋混凝土箱型墩滞回特性、强度和刚度退化的影响规律,对其双向恢复力特性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以长细比、轴压比、体积配箍率和加载角度为参数的钢筋混凝土箱型墩双向拟静力试验、有限元参数分析以及考虑水平双向荷载耦合作用的损伤因子计算公式。其次,将试件的骨架曲线简化为带下降段的三线型折线,建立钢筋混凝土箱型墩骨架曲线特征点及其刚度的计算方法。最后,根据实测滞回曲线的特点,分析损伤因子与钢筋混凝土箱型墩柱强度和刚度退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水平双向荷载作用下从峰值位移卸载的荷载陡降段的计算公式,同时给出双向滞回规则,建立钢筋混凝土箱型墩柱基于损伤的双向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建议的钢筋混凝土箱型墩恢复力模型计算得到的骨架曲线、滞回曲线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误差不超过10%,且可以较好地体现出双向荷载作用引起的箱型墩损伤加剧效应以及滞回特征,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箱型墩结构的多维弹塑性抗震性能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筋混凝土箱型墩 双向拟静力试验 双向恢复力模型 损伤因子 滞回曲线
原文传递
橡胶垫隔震装置的双向弹塑性恢复力模型
4
作者 张玉良 汪洋 张铜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4期18-22,共5页
改进了铅芯叠层钢板橡胶垫隔震装置的 Park 模型,提出其双向弹塑性恢复力模型。建议的模型克服了 Park 模型不能从橡胶垫力学试验曲线上直观获取所需参数的缺点。采用本文建议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 HBTA2.0可以方便地用于实际隔震结构的... 改进了铅芯叠层钢板橡胶垫隔震装置的 Park 模型,提出其双向弹塑性恢复力模型。建议的模型克服了 Park 模型不能从橡胶垫力学试验曲线上直观获取所需参数的缺点。采用本文建议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 HBTA2.0可以方便地用于实际隔震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分析,计算结果也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橡胶垫 双向弹塑性恢复力模型 Park模型
下载PDF
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电力系统故障恢复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建伟 王景鹤 +1 位作者 杨若松 郑飞平 《浙江电力》 2014年第3期1-4,16,共5页
针对分布式电源在电力系统中有较高渗透率的故障恢复,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向恢复策略,能在输电和配电网络中最大范围恢复用户的供电。构造故障恢复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多层次、多目标并带有约束,采用39节点电力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比较含... 针对分布式电源在电力系统中有较高渗透率的故障恢复,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向恢复策略,能在输电和配电网络中最大范围恢复用户的供电。构造故障恢复问题的数学模型是多层次、多目标并带有约束,采用39节点电力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比较含有和不含有分布式电源对故障恢复的影响,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孤岛 故障恢复 黑启动 双向恢复
下载PDF
一种端节点启动的光网络快速恢复机制
6
作者 熊余 林艳芳 王汝言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37-138,182,共3页
针对当前大多数光网络恢复机制仅某一个端节点启动恢复的缺陷,为进一步减少恢复时间,提出一种基于端节点启动的双向快速恢复机制。仿真证明,该机制在恢复时间上表现出优越的性能,其最好时甚至能提高恢复速度80%以上,从而实现光网络的快... 针对当前大多数光网络恢复机制仅某一个端节点启动恢复的缺陷,为进一步减少恢复时间,提出一种基于端节点启动的双向快速恢复机制。仿真证明,该机制在恢复时间上表现出优越的性能,其最好时甚至能提高恢复速度80%以上,从而实现光网络的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网络 生存性 快速恢复 双向恢复
下载PDF
基于双向耦合地震效应的隔震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
7
作者 孙红亮 柳富勇 冷慧梅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21年第6期4-8,共5页
单、双向地震动效应存在较多差异,现有的抗震设计方法忽略了地震波椭圆偏振强度的特性对双向地震动效应的影响,为此,文章建立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和多自由度单质点体系,用于分析结构在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提... 单、双向地震动效应存在较多差异,现有的抗震设计方法忽略了地震波椭圆偏振强度的特性对双向地震动效应的影响,为此,文章建立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和多自由度单质点体系,用于分析结构在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考虑双向耦合作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并选取了4条实测地震波进行结构响应计算。结果表明:与经典等效线性化方法对比,基于双向耦合地震效应的隔震等效线性化方法合理,且具有一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 等效线性化 等效周期 等效阻尼
下载PDF
LRB隔震连续梁桥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涌泉 陈水生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6-152,共7页
以铅芯橡胶支座(LRB)为隔震设备,分析了一座典型的3跨连续梁桥在4条具有不同场地土特色地震波作用下的峰值响应。通过对结构的离散建立了包含LRB贡献在内的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Bouc-Wen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非线性特性,... 以铅芯橡胶支座(LRB)为隔震设备,分析了一座典型的3跨连续梁桥在4条具有不同场地土特色地震波作用下的峰值响应。通过对结构的离散建立了包含LRB贡献在内的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Bouc-Wen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非线性特性,运用有限单元方法建立系统动力特性矩阵,编制了使用四阶显式Runge-Kutta迭代法和Newmark时间积分法联合求解增量形式全桥非线性动力方程的时程分析程序。利用程序并结合算例对隔震和非隔震桥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LRB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能显著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支座的屈服强度和硬化比对结构的隔震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某种地震激励,LRB存在一个最优的屈服强度值和适宜的硬化比值;桥墩高度对结构顺桥向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大,对横桥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不明显;LRB在Ⅲ类场地土上的隔震效果较差,因此LRB隔震连续梁桥不适合修建在软土地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桥梁 铅芯橡胶支座 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 非线性地震响应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铅芯橡胶支座在海南地区小箱梁桥中的隔震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易祥军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0年第6期197-199,共3页
为应对海南部分地区抗震设防等级较高的要求,选取海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30m跨径小箱梁进行研究,采用双向恢复力模型,分析其加入铅芯橡胶支座后在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对采用不同支座布置工况下结构的位移及弯矩进行对比,选取合适的支... 为应对海南部分地区抗震设防等级较高的要求,选取海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30m跨径小箱梁进行研究,采用双向恢复力模型,分析其加入铅芯橡胶支座后在地震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对采用不同支座布置工况下结构的位移及弯矩进行对比,选取合适的支座。并通过结构响应对照表来判断选取的铅芯橡胶支座对桥梁的隔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m小箱梁 铅芯橡胶支座 双向恢复力模型 隔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