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红层双域模型中弥散度对核素^(238)U迁移速率的影响
1
作者 丁妍 王清 +1 位作者 刘馨泽 黄长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6期57-61,66,共6页
核素在基质中的运移主要受基质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扩散系数的影响,其数值越大,核素运移速率越大。基质吸附对核素运移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而核素238 U衰变系数对核素运移的影响不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弥散度增大,核素会迁移得更... 核素在基质中的运移主要受基质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扩散系数的影响,其数值越大,核素运移速率越大。基质吸附对核素运移起到一定的阻滞作用,而核素238 U衰变系数对核素运移的影响不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弥散度增大,核素会迁移得更远。基于这种原理,以四川某拟选核电站厂址所处水文地质环境为基础,以弥散度的差异为前提,运用弥散度分维方程的方法,并辅以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的手段,对核素238 U在高透水带的冲积覆盖层中与低透水带的基岩中平面和垂向上迁移速率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弥散度较大的孔隙介质中,核素在平面上迁移的速率快,污染面积较大;但在弥散度较小的裂隙较为不发育的基岩中,核素在垂向上的迁移表现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238 U 弥散度 迁移速率 VISUAL MODFLOW 双域模型 四川红层
下载PDF
域迁移增强的综合假脸检测模型
2
作者 林新棋 董琳 +3 位作者 叶锋 肖觉斯 黄添强 黄丽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9,共13页
提出一种跨域的综合假脸检测模型。首先,设计一种双域融合模型,该模型利用空间注意力机制实现RGB域和频域特征的融合。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增强技术,提出了一种跨域迁移策略。最后,提出的双域模型的精度,在5个通用数据集上均比单... 提出一种跨域的综合假脸检测模型。首先,设计一种双域融合模型,该模型利用空间注意力机制实现RGB域和频域特征的融合。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增强技术,提出了一种跨域迁移策略。最后,提出的双域模型的精度,在5个通用数据集上均比单域模型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在NT数据集上,该方法的精度比EfficientNet-B0方法提高了3.4%。此外,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迁移学习方法相比,在FaceForensics++和Celeb-df数据集上,该方法在域迁移中具有更好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脸检测 泛化能力 双域融合模型 迁移策略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裂隙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策 张展羽 +3 位作者 陈晓安 陈于 朱成立 翟亚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4-326,348,共14页
针对农田裂隙在灌溉过程中造成灌水效率降低和养分淋失等现象,基于表层入渗、裂隙边壁层流通量、裂隙边壁水平吸渗三者与灌水强度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采用染色示踪试验进行了验证,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初始... 针对农田裂隙在灌溉过程中造成灌水效率降低和养分淋失等现象,基于表层入渗、裂隙边壁层流通量、裂隙边壁水平吸渗三者与灌水强度平衡原理,构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采用染色示踪试验进行了验证,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初始/边界条件旋转设计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试验优先流模式可显著区分为基质流态(土层深度0~10 cm)和优先流态(土层深度大于10 cm),染色覆盖率在土层深度大于10 cm的区域内呈线性骤降趋势;对比分析实测和模拟流态可知,本文提出的裂隙流双域渗透模型可有效预测土壤上边界入渗特征、基质流入渗深度和染色覆盖率随深度的变化,实测和模拟染色覆盖率极显著相关(P<0.01,R^(2)为0.981),裂隙流发育可分为供水强度控制、表层入渗能力/裂隙边壁层流控制、表层/裂隙边壁入渗能力控制3个阶段。基于该模型采用初始体积含水率(θ_(i)为0.20、0.25、0.30、0.35 cm^(3)/cm^(3))和灌水强度(R_(0)为0.10、0.08、0.06、0.04、0.03、0.02 cm/min)旋转设计,分析了初始及边界条件下优先流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增大灌水强度可使优先流指数增加而降低灌水均匀度,而当初始含水率升高时,优先流强度减弱且基质流深度增加。本文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模拟了裂隙流湿润锋推移过程,消除了传统双域渗透模型难以量化裂隙边壁糙率和层流厚度的缺点,丰富了膨缩性土壤裂隙优先流预测理论,可为农田水分管理和水肥渗漏淋失抑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缩裂隙 裂隙优先流 双域渗透模型 数值模拟 水量平衡原理
下载PDF
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规律研究
4
作者 周峙 罗易 +1 位作者 张家铭 孙狂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为模拟降雨条件下裂隙性黏土中的雨水入渗过程,基于双孔隙域入渗理论和Green-Ampt入渗模型,引入土体裂隙平面几何参数,提出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模型,探究降雨强度、土体裂隙面积率和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对土体基质... 为模拟降雨条件下裂隙性黏土中的雨水入渗过程,基于双孔隙域入渗理论和Green-Ampt入渗模型,引入土体裂隙平面几何参数,提出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模型,探究降雨强度、土体裂隙面积率和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对土体基质域与裂隙域积水时间、入渗量和入渗深度的影响,揭示土体干缩开裂后的优势流入渗规律。结果表明:提出的考虑裂隙面积率的裂隙性黏土优势流双域入渗模型形式简单、计算方便、物理意义明确且较好地体现了土体裂隙对雨水入渗过程的影响;降雨强度增大,土体基质域与裂隙域两域积水时间缩短,入渗量和入渗深度增幅较小;土体裂隙面积率增大,土体基质域积水时间不变、裂隙域积水时间延长,且土体基质域与裂隙域的入渗量分别与土体裂隙面积率呈反比和正比;土体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增大对土体基质域入渗的影响较小,仅导致土体裂隙域积水时间延长,入渗量和入渗深度增大;土体裂隙域优势流最终入渗量和入渗深度对降雨强度变化的响应不敏感,主要受土体裂隙面积率和裂隙域饱和渗透系数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性黏土 土体裂隙 裂隙面积率 优势流 基质域与裂隙域 双域入渗模型
下载PDF
一种基于解剖的高分辨心脏电活动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谌利群 宁新宝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1996年第Z1期13-1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解剖数据的具有真实形状的高分辨心脏电活动模型,它不仅是一个自兴奋模型,而且在模型分辨率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改善。同时,采用了改进的兴奋传播算法,避免了精度的损失。此外,在计算电流偶极矩时,考虑了所有相邻单元... 提出了一种基于解剖数据的具有真实形状的高分辨心脏电活动模型,它不仅是一个自兴奋模型,而且在模型分辨率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改善。同时,采用了改进的兴奋传播算法,避免了精度的损失。此外,在计算电流偶极矩时,考虑了所有相邻单元的贡献,使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所得结果与电生理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域模型 多偶极子模型 高分辨模拟
下载PDF
灌溉优先流对裂隙分布密度、灌水强度及土壤湿度的响应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凤仪 朱成立 +2 位作者 王策 陈于 马靓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研究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湿度)、裂隙分布密度及灌水强度对裂隙优先流强度的影响机理。【方法】构建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并通过染色示踪试验进行物理模拟及模型验证,基于模型数值模拟了裂隙分布密度、初始含... 【目的】研究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湿度)、裂隙分布密度及灌水强度对裂隙优先流强度的影响机理。【方法】构建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优先流双域渗透模型,并通过染色示踪试验进行物理模拟及模型验证,基于模型数值模拟了裂隙分布密度、初始含水率和灌水强度三维因素旋转组合下的优先流特征。【结果】试验区的浅小型裂隙(裂隙平均宽度0.2 cm≤wc≤1.0 cm,平均深度0.5 cm≤d≤10 cm)与优先流的发育无直接联系,宽深型裂隙(裂隙平均宽度w_(c)≥2 cm,平均深度d≥50 cm)是产生裂隙优先流的主要原因;宽深型裂隙分布密度增大,基质流深度、染色面积率以及灌水均匀度增加;模型对裂隙优先流的模拟效果较好(R^(2)=0.951,P<0.01);模拟结果显示,裂隙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优先流的最大入渗深度;接近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灌水强度无法触发优先流,随着灌水强度增加,优先流程度和最大入渗深度增加,基质流深度和灌水均匀度降低;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和裂隙分布密度增大,基质流深度和灌水均匀度增加,优先流程度降低。【结论】对于缩胀性较强、有机质量丰富的农田土壤,降低灌水强度、提高土壤初始含水率及裂隙分布密度能有效抑制裂隙优先流并提高灌水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优先流 双域渗透模型 裂隙分布密度 土壤初始含水率 灌水强度
下载PDF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多播树演化寻优 被引量:5
7
作者 马炫 刘庆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共7页
提出了一种双域模型人工鱼群算法。算法采用前驱节点指向的编码方法形成多播树表示人工鱼,将搜索空间分为可行域和非可行域。分别赋予可行域和非可行域的人工鱼不同的游动目标,设计行为算子自适应地执行4种人工鱼行为。数值实验结果表明... 提出了一种双域模型人工鱼群算法。算法采用前驱节点指向的编码方法形成多播树表示人工鱼,将搜索空间分为可行域和非可行域。分别赋予可行域和非可行域的人工鱼不同的游动目标,设计行为算子自适应地执行4种人工鱼行为。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利用非可行个体,具有较好的求解时延约束最小代价多播树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播树 时延约束 人工鱼群算法 双域模型
下载PDF
表征心室复极不一致有效参数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中服 李川勇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9-402,共4页
建立了从心内膜到心外膜的一维心肌几何模型,采用心肌双域模型建立心电电位的仿真模型,通过改变缺血程度构造不同的心室复极不一致状态,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控制方程,模拟了心电兴奋在心室复极不一致状态下形成的心电电位,并从中提取QT... 建立了从心内膜到心外膜的一维心肌几何模型,采用心肌双域模型建立心电电位的仿真模型,通过改变缺血程度构造不同的心室复极不一致状态,利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控制方程,模拟了心电兴奋在心室复极不一致状态下形成的心电电位,并从中提取QT离散度和兴奋恢复间期(activation-recoveryinterval,ARI)离散度。分析结果显示:缺血区与正常区电位的QT间期没有明显差异,QT离散度接近于零,不能有效地表征心室肌复极不一致;缺血区ARI明显区别于正常区,ARI离散度与缺血程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用来表征心室复极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域模型 心肌缺血 心室复极不一致 QT离散度 ARI离散度
下载PDF
心肌透壁缺血时心脏表面心电图ST段位移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川勇 Kilp.,D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10-516,共7页
利用心肌的双域模型计算机模拟了不同区域心肌透壁缺血时ST 段位移在心脏表面的分布,发现心脏表面ST 段位移的分布式样和缺血区域大小有关,一个小面积的透壁缺血在缺血区上出现均匀分布的ST 段上升, 而在心脏表面的其他部位上... 利用心肌的双域模型计算机模拟了不同区域心肌透壁缺血时ST 段位移在心脏表面的分布,发现心脏表面ST 段位移的分布式样和缺血区域大小有关,一个小面积的透壁缺血在缺血区上出现均匀分布的ST 段上升, 而在心脏表面的其他部位上几乎没有出现ST 段下降; 一个大面积的缺血像左降支或左旋支区域的缺血, ST 段位移在心脏表面的左侧区出现了一个偶极子式的分布,在缺血区为ST 段上升, 在正常区为ST 段下降, 并且其幅度随远离缺血边界而减小; 同时发现透壁缺血时的ST 段下降是缺血电流源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较了这些模拟结果和在动物实验中所观察到的ST 段位移的变化,从而分析了本文得到的结论在临床上定位心肌缺血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壁缺血 心肌缺血 双域模型 ST段位移 心电图
下载PDF
渗透系数升尺度对非均质含水层溶质迁移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弛 仵彦卿 覃荣高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5,31,共8页
区域非均质含水层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中尺度选择十分关键。以下辽河平原浑河洪积扇为例,依据钻孔资料用T-PROGS软件生成非均质渗透系数场,以此模拟污染物在三维非均质含水层中不同离散网格尺寸以及不同迁移模型条件下的迁移情况,结果... 区域非均质含水层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中尺度选择十分关键。以下辽河平原浑河洪积扇为例,依据钻孔资料用T-PROGS软件生成非均质渗透系数场,以此模拟污染物在三维非均质含水层中不同离散网格尺寸以及不同迁移模型条件下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迁移模型条件下网格尺寸大小对污染物迁移的影响较大,双域模型条件下污染物浓度穿透曲线出现明显的"拖尾"现象,穿透曲线"拖尾"转折点浓度与模型参数有关。在近源处网格尺寸的变化对双域模型的影响大于对对流—弥散模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升尺度 对流—弥散模型 双域模型
下载PDF
Dual-parameter shaping regularized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in frequency domain 被引量:1
11
作者 SUN Ruixue HAN Liguo SUN Eryan 《Global Geology》 2015年第4期258-262,共5页
The regulariz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resolution and stability in geophysical inversion. The authors apply dual-parameter shaping regularization to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aiming at two points : ( 1 ) improving th... The regulariz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resolution and stability in geophysical inversion. The authors apply dual-parameter shaping regularization to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aiming at two points : ( 1 ) improving the boundary resolution, and (2) increasing convergence. Firstly, the forward modeling is done, and the inversion is processed with the optimal solution. Compared with classical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scheme, the method re fleets better resolution and stronger convergence. Then, Marmousi model is experimented and inversed, and the deep structure has a sharper outline. The phase residual comparison illustrates weaker cycle-slipping. And a choice scheme of parameter is applied in F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parameter REGULARIZATION FWI FREQUENCY-DOMAIN phase-error
下载PDF
Modeling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microscale random rough surfaces
12
作者 王爱华 HSU P.F. 蔡九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2期228-234,共7页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three different materials surfaces with one-dimensional microscale random roughnes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FDTD) and near-to-far-field transformation.Th...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three different materials surfaces with one-dimensional microscale random roughness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FDTD) and near-to-far-field transformation.The surface height conforms to the Gaussian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distribution.Various computational modeling issues that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predicted properties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for perfect electric conductor(PEC) surfaces,as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es,the magnitude of the spike reduces and eventually the spike disappears,and also as the ratio of root mean square roughness to the surface correlation distance increases,the retroreflection becomes evident.The predicted values of FDTD solu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ay tracing and integral equation solutions.The overall trend of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BRDF) of PEC surfaces and silicon surfaces is the same,but the silicon's is much less than the former's.The BRDF difference from two polarization modes for the gold surfaces is little for smaller wavelength,but it is much larger for the longer wavelength and the FDTD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data.In terms of PEC surfaces,as the incident angle increases,the reflectivity becomes more specul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imction random rough surfaces Maxwell equations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