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宁河流域3000年来的环境演变研究
1
作者
张理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81-85,共5页
在实地考察巫山双堰塘遗址地质、地貌的基础上,对巫山双堰塘遗址T439剖面磁化率、粒度、地球化学氧化物及其比值等环境替代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西周时期为一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期,其气候演变模式与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
在实地考察巫山双堰塘遗址地质、地貌的基础上,对巫山双堰塘遗址T439剖面磁化率、粒度、地球化学氧化物及其比值等环境替代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西周时期为一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期,其气候演变模式与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演变模式有所不同。这主要是该区所处的地质、地貌条件造成的。区域调查及考古发掘证明,该区遗址多为单一时期文化,多期文化层叠置的遗址较少,往往以某一时期的文化堆积为主,其他类型的文化堆积多以扰乱层的形式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大宁河的频繁泛滥、改道,将后期文化堆积冲刷、破坏,使其难以保留完整的缘故。研究大宁河河道演变,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区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大宁河流域
双堰塘遗址
河道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廪君巴人夷水应为今大宁河考——兼论廪君巴人的迁徙原因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宏伟
《历史地理》
CSSCI
2008年第1期380-399,共20页
一、引言关于我国古代重要民族巴人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学术界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例如,对巴人的文化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巴人的活动地域也有了大致的轮廓,等等。尤其是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开工以来,通过考古工作者在三峡...
一、引言关于我国古代重要民族巴人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学术界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例如,对巴人的文化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巴人的活动地域也有了大致的轮廓,等等。尤其是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开工以来,通过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进行广泛而全面的考古发掘,新出土了很多巴人的文化遗物,新发现了不少巴人的活动遗迹,使学术界对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有了更多更实质的了解。然而,让人十分遗憾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廪君
大宁河
夷水
武落钟离山
双堰塘遗址
三峡地区
巫县
考古发掘
文化遗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地区环境考古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芸
朱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1-131,共11页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段河流两岸考古遗址的环境考古研究表明,史前和历史时期河床演变对考古遗址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制约着古人类活动和古文化发展.野外调查、年代测定、100块河床砾石古流向分析以及考古发掘结果,揭示了大宁河大...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段河流两岸考古遗址的环境考古研究表明,史前和历史时期河床演变对考古遗址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制约着古人类活动和古文化发展.野外调查、年代测定、100块河床砾石古流向分析以及考古发掘结果,揭示了大宁河大昌段河床早期可能发育于双堰塘一带,大概30kaBP后开始逐步向西摆动,直至现在的位置.随着河床逐渐向西摆动,大宁河大昌地区古文化中心也发生多次迁移.西周时期,大宁河东岸是先民主要居住区,汉代时期,随着河床逐渐向西摆动,先民生活范围不再局限于河流东岸,文化中心西移,张家湾遗址区则成为汉代先民主要居住区.汉代后期,该区发生洪水泛滥,迫使先民由低处迁往高处,汉晋墓葬由于河床西移和数次洪水冲刷,其表层松散沉积物已被冲刷殆尽,而出露于现在河床东岸的河漫滩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河流域
环境考古
双堰塘遗址
张家湾
遗址
原文传递
战争与移民对三峡文明发展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
4
作者
任桂园
《三峡文化研究》
2005年第1期281-296,共16页
回顾三峡地区的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其本身即是一部鲜活的移民史。自远古以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移民进出不断。或出于政治原因,移民由峡外涌入三峡;或迫于生计、为拓展新的生存空间而走向峡外;或为战争所逼。
关键词
三峡地区
湖广填四川
政治原因
生存空间
建平郡
双堰塘遗址
盐井溪
巨大推动作用
大巫
三峡文化
原文传递
最后的触摸——古镇大昌
5
作者
陈文
《中华文化画报》
2006年第6期84-91,共8页
从三峡中段巫峡西口巫山港转乘轻舟,约三个小时,抵达大昌码头。举目环望,大昌古镇城池庄严,古树成荫,空气通透,道路洁净,几乎不见任何都市里现代工业生产的侵袭。碧绿的大宁河水顺着古镇外沿蜿蜒而过,群山苍秀,如同几位肩宽背阔的长辈...
从三峡中段巫峡西口巫山港转乘轻舟,约三个小时,抵达大昌码头。举目环望,大昌古镇城池庄严,古树成荫,空气通透,道路洁净,几乎不见任何都市里现代工业生产的侵袭。碧绿的大宁河水顺着古镇外沿蜿蜒而过,群山苍秀,如同几位肩宽背阔的长辈将这座古镇视若儿郎,揽在自己的怀中。离舟拾级而上,穿过城门步入大昌城内。古城骨骼基本上由一条十字形街道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昌古镇
双堰塘遗址
大宁河
肩宽
现代工业
十字形
成荫
重大考古发现
考古发掘
河南安阳
原文传递
抚摸三峡古镇 大昌
6
作者
陈文
《绿色视野》
2005年第11期50-53,共4页
天地相宜,天人合一。优越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大昌古城; 而善于依托绝佳的自然条件不断成长壮大,则是大昌贯穿古今的城史秘笈。人筑城,城养人。大昌的发韧,源于自然的惠赐,而大昌人民在当代生活中对自然依然抱以感恩的心情,自觉维护着自...
天地相宜,天人合一。优越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大昌古城; 而善于依托绝佳的自然条件不断成长壮大,则是大昌贯穿古今的城史秘笈。人筑城,城养人。大昌的发韧,源于自然的惠赐,而大昌人民在当代生活中对自然依然抱以感恩的心情,自觉维护着自然与城池的和谐,二者互为生发,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古城
筑城
天然
天人合一
三峡旅游
文化遗产
自然条件
双堰塘遗址
大宁河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宁河流域3000年来的环境演变研究
1
作者
张理华
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81-85,共5页
文摘
在实地考察巫山双堰塘遗址地质、地貌的基础上,对巫山双堰塘遗址T439剖面磁化率、粒度、地球化学氧化物及其比值等环境替代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西周时期为一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期,其气候演变模式与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演变模式有所不同。这主要是该区所处的地质、地貌条件造成的。区域调查及考古发掘证明,该区遗址多为单一时期文化,多期文化层叠置的遗址较少,往往以某一时期的文化堆积为主,其他类型的文化堆积多以扰乱层的形式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大宁河的频繁泛滥、改道,将后期文化堆积冲刷、破坏,使其难以保留完整的缘故。研究大宁河河道演变,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区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耦合关系。
关键词
长江三峡
大宁河流域
双堰塘遗址
河道演变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廪君巴人夷水应为今大宁河考——兼论廪君巴人的迁徙原因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宏伟
出处
《历史地理》
CSSCI
2008年第1期380-399,共20页
文摘
一、引言关于我国古代重要民族巴人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学术界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例如,对巴人的文化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巴人的活动地域也有了大致的轮廓,等等。尤其是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开工以来,通过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地区进行广泛而全面的考古发掘,新出土了很多巴人的文化遗物,新发现了不少巴人的活动遗迹,使学术界对古代巴人活动的中心区域有了更多更实质的了解。然而,让人十分遗憾的是。
关键词
巴人
廪君
大宁河
夷水
武落钟离山
双堰塘遗址
三峡地区
巫县
考古发掘
文化遗物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地区环境考古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芸
朱诚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北京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21-13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90411015和305903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601106)
+3 种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批准号:20050284011)
南京大学重大基础预研项目(编号:020900520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批准号:SKLLQG0503)
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测试基金(编号:0209001309)资助
文摘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段河流两岸考古遗址的环境考古研究表明,史前和历史时期河床演变对考古遗址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制约着古人类活动和古文化发展.野外调查、年代测定、100块河床砾石古流向分析以及考古发掘结果,揭示了大宁河大昌段河床早期可能发育于双堰塘一带,大概30kaBP后开始逐步向西摆动,直至现在的位置.随着河床逐渐向西摆动,大宁河大昌地区古文化中心也发生多次迁移.西周时期,大宁河东岸是先民主要居住区,汉代时期,随着河床逐渐向西摆动,先民生活范围不再局限于河流东岸,文化中心西移,张家湾遗址区则成为汉代先民主要居住区.汉代后期,该区发生洪水泛滥,迫使先民由低处迁往高处,汉晋墓葬由于河床西移和数次洪水冲刷,其表层松散沉积物已被冲刷殆尽,而出露于现在河床东岸的河漫滩上.
关键词
大宁河流域
环境考古
双堰塘遗址
张家湾
遗址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战争与移民对三峡文明发展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
4
作者
任桂园
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三峡文化研究所
出处
《三峡文化研究》
2005年第1期281-296,共16页
文摘
回顾三峡地区的文明发展史,不难发现,其本身即是一部鲜活的移民史。自远古以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移民进出不断。或出于政治原因,移民由峡外涌入三峡;或迫于生计、为拓展新的生存空间而走向峡外;或为战争所逼。
关键词
三峡地区
湖广填四川
政治原因
生存空间
建平郡
双堰塘遗址
盐井溪
巨大推动作用
大巫
三峡文化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最后的触摸——古镇大昌
5
作者
陈文
出处
《中华文化画报》
2006年第6期84-91,共8页
文摘
从三峡中段巫峡西口巫山港转乘轻舟,约三个小时,抵达大昌码头。举目环望,大昌古镇城池庄严,古树成荫,空气通透,道路洁净,几乎不见任何都市里现代工业生产的侵袭。碧绿的大宁河水顺着古镇外沿蜿蜒而过,群山苍秀,如同几位肩宽背阔的长辈将这座古镇视若儿郎,揽在自己的怀中。离舟拾级而上,穿过城门步入大昌城内。古城骨骼基本上由一条十字形街道构成。
关键词
大昌古镇
双堰塘遗址
大宁河
肩宽
现代工业
十字形
成荫
重大考古发现
考古发掘
河南安阳
分类号
K928.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抚摸三峡古镇 大昌
6
作者
陈文
出处
《绿色视野》
2005年第11期50-53,共4页
文摘
天地相宜,天人合一。优越的自然环境,成就了大昌古城; 而善于依托绝佳的自然条件不断成长壮大,则是大昌贯穿古今的城史秘笈。人筑城,城养人。大昌的发韧,源于自然的惠赐,而大昌人民在当代生活中对自然依然抱以感恩的心情,自觉维护着自然与城池的和谐,二者互为生发,相得益彰。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古城
筑城
天然
天人合一
三峡旅游
文化遗产
自然条件
双堰塘遗址
大宁河
分类号
K928.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宁河流域3000年来的环境演变研究
张理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廪君巴人夷水应为今大宁河考——兼论廪君巴人的迁徙原因
周宏伟
《历史地理》
CSSCI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地区环境考古
张芸
朱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
原文传递
4
战争与移民对三峡文明发展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
任桂园
《三峡文化研究》
2005
0
原文传递
5
最后的触摸——古镇大昌
陈文
《中华文化画报》
2006
0
原文传递
6
抚摸三峡古镇 大昌
陈文
《绿色视野》
200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