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分析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洪亮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1期105-107,共3页
目的对比2种胸腔镜术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选用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参照组选用双孔... 目的对比2种胸腔镜术式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选用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参照组选用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情况,记录术后漏气情况并随访1年了解患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留管时间短于参照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漏气与随访1年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自发性气胸患者接受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单孔法、双孔法均可取得显著成效,单孔法术后留管时间与疼痛程度优于双孔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 自发性气胸
下载PDF
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徐光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8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劣。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患者,其中单孔法切除48例(单孔组)、双孔法切除40例(双孔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出血... 目的探讨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劣。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患者,其中单孔法切除48例(单孔组)、双孔法切除40例(双孔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留管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出血量、引流量、留管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低于双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在术后12个月内随访中,两组均无复发病例,两组肺部漏气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孔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双孔组(P<0.05)。结论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相当,症状有效缓解,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但单孔法创伤小、痛苦少、病情恢复更快、患者满意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 双孔 胸腔肺大切除 自发性气胸
下载PDF
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 被引量:8
3
作者 苗天文 李彩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9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究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行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对... 目的:探究单孔法与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行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对照组行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 d、3 d、7 d疼痛评分,术后肺部漏气发生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及术后1 d、3 d、7 d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用时、术后肺部漏气发生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施行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单孔胸腔肺大切除 疼痛程度 康复进程
下载PDF
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对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田承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第28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对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37例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8例。观察组19例,对照组行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观察组行单孔法胸腔... 目的:探讨对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择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37例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8例。观察组19例,对照组行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观察组行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详细统计两组临床指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CRP、TNT-a.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a、IL-6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予以单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不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同时还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继而最大限度避免发生并发症,促进并请尽早康复,有效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肺大切除 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 肺大 自发性气胸 炎症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及恢复情况的影响
5
作者 黄兵 冯英同 +5 位作者 朱建福 李森 石静 王颖 许英 张玉景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87-90,共4页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80例,依据简单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80例,依据简单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复合肋间神经阻滞,比较两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时(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前、术后12、24 h测定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术后24、48 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输注总量;术毕到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两组肺不张、慢性咳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T1~T3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先降低后升高,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整体变化幅度更小(P均<0.05)。与术前比,术后12、24 h两组的CD4^(+)、CD4^(+)/CD8^(+)均先降低后升高,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CD8^(+)均先升高后降低,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48 h,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输注镇痛药物总量比对照组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毕到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不仅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还能减轻机体的免疫抑制,同时可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 肋间神经阻滞 全麻联合静脉自控镇痛 胸腔 肺大切除 镇痛效果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程领 张玉珠 薄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583-585,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改良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40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改良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其余围术期指标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组的肺功能指标均较术前降低,且对照组降低更甚(P<0.05)。术后2组的血清相关指标均较术前升高,且对照组升高更甚(P<0.05)。术后2组的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提高,且研究组提高更多(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改良膨胀萎缩法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早期NSCLC的疗效更佳,不仅可改善其肺功能,还可减轻炎性反应,最终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下膨胀萎缩解剖性切除 早期非小细胞 疗效 功能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的效果
7
作者 李永年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2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3年8月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3年8月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肺总量、肺残气量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合并肺大疱的效果显著,可加速术后恢复,改善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肺大 三孔胸腔肺大切除 单孔胸腔肺大切除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刘进 毕钰晶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组术中采用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手术视野、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视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HR、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能够有效改善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手术视野,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大切除 支气管封堵器 双腔支气管导管 血气分析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确定肺段间平面的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9
作者 陈大庆 詹必成 +1 位作者 周新涛 陈剑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 比较单纯动脉结扎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确定肺段间平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行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 目的 比较单纯动脉结扎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确定肺段间平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行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单纯动脉结扎法确定肺段间平面,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平面。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短/少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段间平面显现时间、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肺段切除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FVC%pred、FEV1%pre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情况。结论 在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中应用单纯动脉结扎法确定段间平面较改良膨胀萎陷法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等显著优势,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间平面 胸腔 切除 改良膨胀萎陷 单纯动脉结扎
下载PDF
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拖尾法定位联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兴 李凤卫 +3 位作者 陈应泰 边建伟 刘思杰 吴迅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315-2320,共6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拖尾法定位联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早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3)。给予观察组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拖尾法定位联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拖尾法定位联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早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3)。给予观察组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拖尾法定位联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CT引导定位联合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定位时间、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一次定位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最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氧化碳弥散量比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上述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和总得分较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和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腺癌时,采用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拖尾法定位有助于术前精准定位病灶,缩短术中定位时间和引流时间,对患者肺功能影响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早期 CT 结节定位针拖尾 胸腔切除 定位方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中华 单一波 +1 位作者 黄晓锋 虞桂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对肺部解剖结构进行支气管血管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90例进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者术... 目的探讨术前对肺部解剖结构进行支气管血管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90例进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患者术前行支气管血管三维重建,将其设为观察组,术中采取改良膨胀萎陷法;另外45例直接行肺段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膨胀萎陷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胸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1例中转开胸,两组患者均恢复出院。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改良膨胀萎陷法能够帮助术者清晰、准确地辨别肺段结构,安全、有效地开展精准肺段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膨胀萎陷 胸腔 切除
下载PDF
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巨型肺大疱伴中重度肺功能减低的疗效
12
作者 彭海军 栾艳超 +2 位作者 秦学博 李义帅 张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2期93-97,104,共6页
目的观察单孔和双孔胸腔镜下肺大疱(PB)切除术治疗巨型肺大疱(GEB)伴中重度肺功能减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GEB伴肺功能中重度减低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PB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46例(采用双孔胸腔镜下PB切除术治... 目的观察单孔和双孔胸腔镜下肺大疱(PB)切除术治疗巨型肺大疱(GEB)伴中重度肺功能减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GEB伴肺功能中重度减低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PB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46例(采用双孔胸腔镜下PB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_(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_(a)(CO_(2))]}、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βR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水平、6 min步行距离(6 MWD)、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血清CRP、IL-6、TβR1、FGF-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FEV1%、MVV%、p_(a)(O_(2))高于术前,p_(a)(CO_(2))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6 MWD、SGRQ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内复查术侧胸部CT,均无PB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下PB切除术治疗中重度肺功能减低GEB患者,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单孔胸腔镜手术能进一步减轻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肺大 中重度功能减低 胸腔 肺大切除
下载PDF
单孔法胸腔镜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池洪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34-0037,共4页
评估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囊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4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囊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通过随机投掷硬币的方式将他们等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胸腔镜手术,另一组(观察组)则采用单孔胸腔... 评估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囊肿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4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囊肿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通过随机投掷硬币的方式将他们等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胸腔镜手术,另一组(观察组)则采用单孔胸腔镜技术。对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P<0.05),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这类患者,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囊肿切除能取得优异的疗效,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并且治疗效果更优,应当得到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肺大切除 单孔胸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靶肺段萎陷法在单孔胸腔镜联合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开彬 宁金峰 +3 位作者 刘孟锋 孔祥龙 姚磊 徐世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靶肺段萎陷法在单孔胸腔镜联合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15例联合肺段切除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靶肺段萎陷法显示段间平面,即先游离夹闭保留肺段的动脉;再充分膨胀肺组织;然后... 目的:探讨靶肺段萎陷法在单孔胸腔镜联合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15例联合肺段切除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靶肺段萎陷法显示段间平面,即先游离夹闭保留肺段的动脉;再充分膨胀肺组织;然后等待肺组织自然萎陷至出现膨胀-萎陷界线,标记段间平面;最后松开夹闭的动脉,分离切断靶肺段的动脉、支气管、段内静脉和段间平面。结果:15例患者术后无持续性漏气发生,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相较同期传统的肺段切除患者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靶肺段萎陷法是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段间平面确定方法,尤其适用于联合肺段切除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萎陷 段间平面 单孔胸腔 联合切除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不同胸膜固定术用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金鑫 郑英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不同胸膜固定术用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胸膜固定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大疱...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中不同胸膜固定术用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胸膜固定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39)。两组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选用红霉素涂擦进行胸膜固定,对照组患者选用机械性胸膜摩擦进行胸膜固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疼痛情况、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肺功能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分级为1级比例为46.67%,高于对照组的22.22%(P<0.05)。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VC、PEF、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机械性胸膜摩擦相比,应用红霉素涂擦的方式来进行胸膜固定可提高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疼痛及氧化应激,提高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胸腔 肺大切除 疼痛
下载PDF
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王小兰 王婷 +7 位作者 李翻翻 岳勤 马国婧 赵丹 王盼盼 王敏 马晓丽 马敏杰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9期3538-3541,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0例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 目的:探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20例行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且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引流装置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7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观察组采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比较两组病人的相关住院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2天或第3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应用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可有效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缩短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而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 肺大切除 数字化胸腔引流系统 胸腔闭式引流 胸外科 护理
下载PDF
双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192例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乐伟 杨劼 +6 位作者 古卫权 杨胜利 叶俊 王飞 罗灵均 肖叶 张小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1-482,486,共3页
目的探讨双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2月~2015年10月我科采用双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192例,切口为一个操作孔和一个观察孔,观察孔替代操作孔,应用双关节手术器械双孔双手... 目的探讨双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2月~2015年10月我科采用双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肺良性疾病192例,切口为一个操作孔和一个观察孔,观察孔替代操作孔,应用双关节手术器械双孔双手同向双交叉操作,不撑开或牵拉肋骨,进行解剖性肺叶切除。结果 7例(3.6%)因为胸腔内粘连重,叶间裂分化差或肺门血管迂曲生长出血改为传统三孔法VATS。手术时间(115.6±87.1)min(86~281 min),术中出血量(184.3±71.8)ml(50~374 ml)。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6.1±4.8)d(2~15 d)。术后住院(9.3±4.6)d(5~16 d)。无围手术期死亡,20例术后并发症(10.4%):术后肺持续漏气12例,肺部感染5例,切口感染3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192例随访平均22.3月(3~40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双孔法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肺良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胸腔 切除 良性疾病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气阀改进型气垫床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庄丽玲 王淑萍 +1 位作者 陈凤玉 徐蕊 《医疗装备》 2023年第4期5-7,16,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气阀改进型气垫床的效果。方法将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气垫床)和观察组(气阀改进型气垫床),比较两组气垫床维护情况...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气阀改进型气垫床的效果。方法将金华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气垫床)和观察组(气阀改进型气垫床),比较两组气垫床维护情况、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不适症状发生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观察组单人累计翻身次数、气垫床充气次数、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睡眠不佳、腰痛、肢体麻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气垫床单次充气使用时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后患者应用气阀改进型气垫床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气垫床维护情况、控制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睡眠不佳、腰痛、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肺大切除 气阀 改进型气垫床 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单、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磊 邹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0期16-18,共3页
目的探究单、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78例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单孔组与双孔组,各39例。双孔组实施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单孔组实施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1)... 目的探究单、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78例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单孔组与双孔组,各39例。双孔组实施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单孔组实施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1)对比两组围术期基本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对比两组术前、术后7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4)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留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双孔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双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3 d、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58±0.64)、(1.34±0.51)、(0.93±0.19)分,均低于双孔组的(4.79±0.82)、(2.26±0.63)、(1.16±0.4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血清CRP、TNF-α、IL-1水平均较本组术前降低,且单孔组降低程度优于双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2, P>0.05)。结论相较于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应用于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可缩短恢复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促进炎症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胸腔肺大切除 单孔胸腔肺大切除 单侧自发性气胸
下载PDF
胸腔镜下复杂肺段切除术吲哚菁绿荧光反染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许德新 陈新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5-331,共7页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反染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中段间平面显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我院108例胸腔镜下复杂肺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ICG反向染色法(荧光染...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反染法与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术中段间平面显露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8月我院108例胸腔镜下复杂肺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ICG反向染色法(荧光染色组),65例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改良膨胀萎陷组),比较2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与改良膨胀萎陷组相比,ICG荧光染色组段间平面形成时间[(9.1±1.4)s vs.(1724.3±309.1)s,t=44.736,P=0.000]、手术时间[(147.5±32.2)min vs.(174.2±57.7)min,t=3.077,P=0.003]、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1,2)d vs.3(2,3)d,Z=-3.829,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6.0(4.0,7.0)d vs.7.0(5.5,10.0)d,Z=-2.644,P=0.008]明显缩短。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采样数目、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胸腔镜下复杂肺段切除术的段间平面显露,相比改良膨胀萎陷法,ICG荧光染色法是安全、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菁绿 荧光反染 改良膨胀萎陷 复杂切除 胸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