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孔隙结构重塑非饱和膨胀土的抗剪强度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钱建固 林志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6-494,共9页
针对具有双孔隙结构(即集聚体间和集聚体内孔隙)及双峰持水曲线的内乡膨胀土压实样,进行了一系列宽广吸力范围内非饱和土三轴剪切试验及峰值强度演化规律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净应力相同的条件下,中低吸力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应变硬化... 针对具有双孔隙结构(即集聚体间和集聚体内孔隙)及双峰持水曲线的内乡膨胀土压实样,进行了一系列宽广吸力范围内非饱和土三轴剪切试验及峰值强度演化规律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净应力相同的条件下,中低吸力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应变硬化,伴随明显的剪缩变形;高吸力下为峰值后软化,在经历了1%~3%的体积收缩变形之后开始出现剪胀。试样的脆性随吸力的增加而增长,在中低吸力下呈桶形或中心鼓形的延性破坏模式,在高吸力下发生应变局部化现象,伴随着明显的剪切带出现。此外,脆性增加了峰后软化的幅度,表现为峰值偏应力与残余破坏状态之间的差值增大。基于区分毛细和吸附作用的双峰持水曲线(SWRC)模型,针对内乡膨胀土与其它具有双孔隙结构及双峰SWRC的土体在毛细吸应力空间进行了峰值强度分析,将吸力从孔隙应力尺度乘以毛细饱和度变为骨架应力尺度时,其呈现的强度包络线为双折线特征。理论分析表明,低吸力范围内,双孔隙结构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由饱和强度与毛细吸应力贡献;高吸力范围内,抗剪强度应由饱和强度、毛细吸应力与胶结作用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双孔隙结构 土体持水曲线 抗剪强度 毛细 胶结
下载PDF
碳酸盐岩地层中双孔隙结构对电阻率及胶结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徐朝晖 焦翠华 +2 位作者 王绪松 赵军 朱登朝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论述了双孔隙结构地层的导电机理,分析了次生孔隙度对电阻率值的影响。采用Maxwell- Garnet电导率模型评价双孔隙结构对电阻率的影响,从而求解出次生孔隙度,并推导出了可变胶结指数,它可以提高在碳酸盐岩双孔隙结构地层中应用阿尔奇公... 论述了双孔隙结构地层的导电机理,分析了次生孔隙度对电阻率值的影响。采用Maxwell- Garnet电导率模型评价双孔隙结构对电阻率的影响,从而求解出次生孔隙度,并推导出了可变胶结指数,它可以提高在碳酸盐岩双孔隙结构地层中应用阿尔奇公式计算饱和度时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双孔隙结构 阿尔奇公式 Maxwell-Gamet电导率模型 可变胶结指数
下载PDF
双孔隙结构对声波时差的影响及孔隙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焦翠华 王绪松 +1 位作者 才巨宏 耿斌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8-290,共3页
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由于诸如溶蚀孔、晶簇孔等形状、大小和分布都不规则的次生孔隙的出现,使得由威利公式计算的基质孔隙度与地层的真实基质孔隙度不符。这种差异是由于威利公式只考虑了孔隙体积对声波传播的影响,忽略了孔隙几何形状等... 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由于诸如溶蚀孔、晶簇孔等形状、大小和分布都不规则的次生孔隙的出现,使得由威利公式计算的基质孔隙度与地层的真实基质孔隙度不符。这种差异是由于威利公式只考虑了孔隙体积对声波传播的影响,忽略了孔隙几何形状等的影响而造成的。用描述声波传播属性的Kuster-Toksoz模型来表达双孔隙地层对声波响应的影响,并求解出基质孔隙度和次生孔隙度值。使用这种技术建立了用声波时差求解双孔隙度的迭代算法;用计算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取得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隙结构 声波时差 影响 孔隙 碳酸盐岩 次生孔隙 几何形状 威利公式 声波测井
下载PDF
利用声波和电阻率测井描述碳酸盐岩双孔隙结构特征
4
作者 D J Dutta,S Madhavan 徐丽缓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碎屑岩的孔隙多为粒间孔,而碳酸盐岩则一般是多重孔隙结构,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孔,还有溶蚀缝.由于溶蚀缝的走向和分布随机性较强,与由电子仪器产生的电流分布缺少相关性,难于与多孔岩层的电流特征区分开来.同样,由于它们几何尺寸变... 碎屑岩的孔隙多为粒间孔,而碳酸盐岩则一般是多重孔隙结构,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溶孔,还有溶蚀缝.由于溶蚀缝的走向和分布随机性较强,与由电子仪器产生的电流分布缺少相关性,难于与多孔岩层的电流特征区分开来.同样,由于它们几何尺寸变化范围大,走向和分布的随意性大.因此,人们把它们的声学特征模拟成近似于岩石骨架的声学特征,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看待.这样,就可以将碳酸盐岩地层建成由粒间孔、随机分布的溶蚀缝和球形或近似球形的次生孔(由溶蚀孔洞和印模孔组成)组成的地质模型,这不失为一种评价碳酸盐岩的有效方法.文中将利用上述模型并采用声学中Kuster-Toksoz公式和电子传导学Maxwell-Garnet公式中低频传导率模拟理论来评价碳酸岩地层.把声波值换算成地质模型的原生孔隙度值和次生孔隙度值,既可以使用Gassmann方程,也可以使用Wyllie经验公式,这两种公式的计算结果大致相同.在评价碳酸盐岩地层时,运用Maxwell-Garnet公式模型把孔隙度换算成电阻率值,由正演模型计算的含水层电阻率与现场实测的电阻率值吻合良好,证实了所建模型和所采用的两种公式是有效的.此外,在邻近油水界面的过渡带内,还尝试研究了将被烃充填的原生孔隙与充填程度不同的次生孔隙进行区分.本文将讨论位于印度西海岸两个不同地区的油田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电阻率测井 描述 碳酸盐岩 双孔隙结构特征 模型 计算 测量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双孔隙结构因子及其在储层渗透性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丁骞 甘利灯 +4 位作者 魏乐乐 张宇生 杨昊 姜晓宇 王峣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47,共9页
除孔隙度外,储层渗透率还受到孔隙形态和孔隙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在考虑孔隙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储层渗透性预测的精度。剪切柔度因子作为描述孔隙结构的因子,在渗透率预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个孔隙结构因子不足以描述... 除孔隙度外,储层渗透率还受到孔隙形态和孔隙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在考虑孔隙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储层渗透性预测的精度。剪切柔度因子作为描述孔隙结构的因子,在渗透率预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个孔隙结构因子不足以描述复杂孔隙结构对渗透率的影响。根据剪切柔度因子的研究思路,从岩石骨架模型中推导出新的孔隙结构因子(剪切Lee因子),其与孔隙主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能够近似表示孔隙主尺度。将孔隙纵横比与剪切Lee因子组成双孔隙结构因子,然后利用双孔隙结构因子及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GA-BP)对储层岩相进行分类,最后在岩相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双孔隙结构因子及GA-BP神经网络对储层渗透率进行预测。实际地震资料预测结果表明,基于双孔隙结构因子的岩相分类和渗透率预测效果都优于单孔隙结构因子。孔隙纵横比和剪切Lee因子从孔隙形态和孔隙尺度两方面描述孔隙结构,其考虑了影响渗透率的多种因素,因此能够提高储层渗透性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渗透性 孔隙结构 岩石骨架模型 双孔隙结构因子 岩相分类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双孔隙结构膨胀性非饱和土功的表达式及其本构模型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舰 赵成刚 +3 位作者 蔡国庆 ASREAZAD Saman 徐曦 黄启迪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55-1263,共9页
针对膨胀性非饱和土的特性,区分了土中毛细液相和吸附液相性质的不同以及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变化机理的不同,基于多相孔隙介质理论提出了土体总应力和外力输入功的表达式,并且依此选取了功共轭变量.基于土体外力输入功的表达式以及开放... 针对膨胀性非饱和土的特性,区分了土中毛细液相和吸附液相性质的不同以及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变化机理的不同,基于多相孔隙介质理论提出了土体总应力和外力输入功的表达式,并且依此选取了功共轭变量.基于土体外力输入功的表达式以及开放的多相热力学系统中能量-功-耗散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适用于双孔隙结构膨胀性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隙结构 膨胀性非饱和土 外力输入功 功共轭变量 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低阻油层”存在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判别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海花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第29期161-16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低阻油层发育。由于低阻油层不同于常规油层的特性,造成现场判别存在困难,易引起此类油层的漏失,给勘探开发造成重大损失。理论和实践证明,常规录井资料与测井响应特征有机地结合,对低阻油层特征充分了解,是准确判别低阻油... 鄂尔多斯盆地低阻油层发育。由于低阻油层不同于常规油层的特性,造成现场判别存在困难,易引起此类油层的漏失,给勘探开发造成重大损失。理论和实践证明,常规录井资料与测井响应特征有机地结合,对低阻油层特征充分了解,是准确判别低阻油层的唯一途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常规油层 束缚水 双孔隙结构 物性 常规录井
下载PDF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i6Al4V/20CoCrMo−highly porous Ti6Al4V biomedical bilayer processed by powder metallurgy 被引量:6
8
作者 E.MIHALCEA H.J.VERGARA-HERNÁNDEZ +3 位作者 O.JIMENEZ L.OLMOS J.CHÁVEZ D.ARTEAGA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78-192,共15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develop a Ti6Al4V/20CoCrMo−highly porous Ti6Al4V bilayer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Conventional powder metallurgy technique,with semi-solid state sintering as consolidation step,was emplo...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develop a Ti6Al4V/20CoCrMo−highly porous Ti6Al4V bilayer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Conventional powder metallurgy technique,with semi-solid state sintering as consolidation step,was employed to fabricate samples with a compact top layer and a porous bottom layer to better mimic natural bone.The densification behavior of the bilayer specimen was studied by dilatometry and the resulting microstructure was observed by scan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computed microtomography(CMT),whil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were evaluated by compression and potentiodynamic test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ilayer samples without cracks were obtained at the interface which has no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nsification.Permeability values of the highly porous layer were in the lower range of those of human bones.The compression behavior is dictated by the highly porous Ti6Al4V layer.Additionally,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i6Al4V/20CoCrMo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i6Al4V,which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ilayer sample.This work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a bilayer fabrication by powder metallurgy and properties of Ti6Al4V/20CoCrMo−highly porous Ti6Al4V structure,which can potentially benefit the production of customized implants with improved wear performance and increased in vivo life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yer structure composites POROSITY sintering permeability compression behavior corro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