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建明 庞英华 +4 位作者 张珏锋 朱徐燕 黄锡志 冯帆 朱建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为了明确双季茭白(秋茭)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溉水位相结合的4种灌溉处理方式,即处理Ⅰ:分蘖前中期、分蘖后期、孕茭期和采收期的水位分别为4~5,1~2,8~9和1~2 cm;处理Ⅱ:4~5,4~5,14~15和4~5 cm;处... 为了明确双季茭白(秋茭)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溉水位相结合的4种灌溉处理方式,即处理Ⅰ:分蘖前中期、分蘖后期、孕茭期和采收期的水位分别为4~5,1~2,8~9和1~2 cm;处理Ⅱ:4~5,4~5,14~15和4~5 cm;处理Ⅲ:8~9,4~5,14~15和4~5 cm;处理Ⅳ(对照):14~15,8~9,19~20和8~9 cm,比较研究了这4种灌溉方式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Ⅰ,Ⅱ和Ⅲ的株高明显低于处理Ⅳ,分蘖数则明显多于处理Ⅳ,前3个处理间的株高、分蘖数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间的壳茭重、净茭重差异不显著,但3个节水灌溉处理的净茭长度和宽度明显较大。处理Ⅱ和Ⅲ的产量比处理Ⅳ分别增加0.79%和3.87%,处理Ⅰ的产量略低于处理Ⅳ。本研究表明,与传统灌溉方式(处理Ⅳ)相比,在茭白植株分蘖期、孕茭期和采收期分别减少30%~50%的灌溉水量,可以明显降低茭白植株的株高,增加分蘖数与茭白产量。据此,提出的双季茭白(秋茭)节水灌溉技术是可行的,并可节水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 灌溉方式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四种灌溉模式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建明 庞英华 +4 位作者 张珏锋 朱徐燕 黄锡志 朱建杰 钟海英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26,共5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双季茭白(秋茭)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灌溉方式(处理Ⅰ:1-2cm水位干湿交替;处理Ⅱ:1-2cm水位长期灌溉;处理Ⅲ:4-5cm水位干湿交替;处理Ⅳ:4-5cm水位长期灌溉)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明确双季茭白(秋茭)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灌溉方式(处理Ⅰ:1-2cm水位干湿交替;处理Ⅱ:1-2cm水位长期灌溉;处理Ⅲ:4-5cm水位干湿交替;处理Ⅳ:4-5cm水位长期灌溉)对双季茭白(秋茭)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Ⅰ和处理Ⅱ的株高显著低于处理Ⅲ和处理Ⅳ,前2个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处理Ⅰ的茭白株高显著低于处理Ⅱ;后2个处理间株高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的分蘖数变化不同,其中处理Ⅱ的分蘖数增加最多,其次是处理Ⅲ,最少的是处理Ⅰ;与处理Ⅳ比较,处理Ⅰ和处理Ⅱ的叶片数增加较多。4种灌溉模式对茭白的经济指标(壳茭质量、净茭质量、净茭长度和净茭宽度)以及茭白的采收始期、采收高峰期和采收末期均无显著影响。处理Ⅰ和处理Ⅱ的茭白产量远低于处理Ⅲ和处理Ⅳ的产量,其中处理Ⅲ茭白产量最高。灌溉水位4-5cm进行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茭白产量不受影响,灌溉水位1-2cm模式下茭白产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秋茭) 灌溉模式 干湿交替 生长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我国双季茭白品种资源及育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柯卫东 孔庆东 彭静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62-268,共7页
在对我国双季茭白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整理及研究的基础上,将双季茭白分为两大类:夏茭型和夏秋兼用型,其中夏秋兼用型中又分为两个品种群。对茭白育种的现状、目标及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双季茭白资源及育种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双季茭白 资源 育种
下载PDF
双季茭白鄂茭2号的选育 被引量:2
4
作者 柯卫东 周国林 +2 位作者 傅新发 黄新芳 孔庆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19,共3页
鄂茭2号是从中介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选出的双季茭白品种,分蘖力中等,肉质茎竹笋形,表皮白色、光滑。肉质茎长18~20cm,直径3.5~4.0cm,单茭质量90~100g。秋茭极早熟,9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1 250kg左右。夏茭中熟,5月下旬至6月上中... 鄂茭2号是从中介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选出的双季茭白品种,分蘖力中等,肉质茎竹笋形,表皮白色、光滑。肉质茎长18~20cm,直径3.5~4.0cm,单茭质量90~100g。秋茭极早熟,9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1 250kg左右。夏茭中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800kg左右。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四川、云南、广东等地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 鄂茭2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双季茭白龙茭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11
5
作者 沈学根 徐杰 +2 位作者 周建松 张杰 陆玉英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29-30,共2页
龙茭2号是桐乡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从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表现植株生长旺盛,分蘖率强,抗病虫性好,耐低温性强,茭肉表皮光滑,肉质细嫩,丰产性好,商品性极佳... 龙茭2号是桐乡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从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中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表现植株生长旺盛,分蘖率强,抗病虫性好,耐低温性强,茭肉表皮光滑,肉质细嫩,丰产性好,商品性极佳。秋茭的孕茭及初茭期比梭子茭延后1个月左右,产量提高30%以上。2008年12月通过了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浙认品2008-034,浙认蔬2008024),适宜在浙江茭白产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 龙茭2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双季茭白节水灌溉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建明 庞英华 +3 位作者 张珏锋 朱徐燕 黄锡志 朱建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4期474-475,共2页
基于前人和我们的节水灌溉技术研究结果,本文探讨了双季茭白不同生长时期的节水栽培技术,为双季茭白的科学合理用水、保证茭白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双季茭白 节水栽培 技术规程
下载PDF
浙北茭区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栽培新技术 被引量:9
7
作者 沈学根 姚良洪 +3 位作者 倪方群 周建松 徐杰 陆玉英 《长江蔬菜》 2011年第16期122-124,共3页
由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4家单位通过系统选育并结合逐代抗性比较和检测,培育出耐寒晚熟双季茭新品种龙茭2号。该品种特晚熟,长势强、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病、抗虫性好,耐寒性强,经济效益极其显著。2008年12... 由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4家单位通过系统选育并结合逐代抗性比较和检测,培育出耐寒晚熟双季茭新品种龙茭2号。该品种特晚熟,长势强、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病、抗虫性好,耐寒性强,经济效益极其显著。2008年12月,龙茭2号正式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2009年人选浙江省农作物推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 新品种 栽培新技术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农作物品种 浙北 系统选育
下载PDF
双季茭白8602 8937 被引量:1
8
作者 孔庆东 柯卫东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双季茭白 8602品种 8937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极多产和极多菁混合液对双季茭白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学根 费洪标 +1 位作者 徐杰 倪方群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649-651,共3页
以龙茭2号和浙茭911为材料,研究极多产和极多菁混合液(DMDQ)对夏茭和秋茭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多产和极多菁混合液可增加夏茭产量,比对照增10.93%,增产原因在于增加了其株高、壳茭重、肉茭重、纵径,茭肉横切面横径长及... 以龙茭2号和浙茭911为材料,研究极多产和极多菁混合液(DMDQ)对夏茭和秋茭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多产和极多菁混合液可增加夏茭产量,比对照增10.93%,增产原因在于增加了其株高、壳茭重、肉茭重、纵径,茭肉横切面横径长及横径宽。极多产和极多菁混合液也可增加2个品种的秋茭产量,其中以375倍处理(DMDQⅡ)效果最好,其次为500倍喷2次(DMDQⅢ)处理,而500倍(DMDQⅠ)效果较差。在本试验条件下,较高浓度的极多产和极多菁混合液更有利于茭白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多产和极多菁混合液 双季茭白 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黄石市双季茭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古松(文/图) 李晓慧(文/图) +1 位作者 万志芳(文/图) 孙文涛(文/图) 《科学种养》 2020年第11期30-32,共3页
茭白,学名菰,别名菰笋、茭笋、茭儿菜等,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变态的肉质嫩茎,质地坚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凉拌,也可炒食,是菜中佳肴,还具有利尿降压、祛热止渴的医用价值,深受大众喜爱。湖北省黄石市地处... 茭白,学名菰,别名菰笋、茭笋、茭儿菜等,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变态的肉质嫩茎,质地坚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凉拌,也可炒食,是菜中佳肴,还具有利尿降压、祛热止渴的医用价值,深受大众喜爱。湖北省黄石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与中国茭白之乡浙江省缙云县相似,适宜发展茭白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 医用价值 嫩茎 浙江省缙云县 湖北省黄石市 高效栽培技术 营养丰富 地理环境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茭白(秋茭)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珏锋 陈建明 +2 位作者 钟海英 庞英华 朱徐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661-1664,共4页
采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灌溉水位相结合的不同灌溉方式,比较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茭白(秋茭)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灌溉方式对茭白糖含量、粗脂肪含量及磷、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 采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灌溉水位相结合的不同灌溉方式,比较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茭白(秋茭)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灌溉方式对茭白糖含量、粗脂肪含量及磷、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对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氨基酸组分含量、VC和钙含量影响明显。研究结果为茭白科学用水和合理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秋茭) 不同灌溉方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双季茭白夏茭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玉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108-108,110,共2页
阐述了大棚栽培茭白的优势,总结了双季茭白夏茭大棚高产栽培技术,以为茭白的大棚设施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季茭白 夏茭 大棚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双季茭白的高产栽培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涤环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4年第2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双季茭白 高产栽培 品种选择 施肥 水层管理 除草 采收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黄岩双季茭白“带娘茭”种苗二段扩繁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圣米 陈可可 +1 位作者 何杰 周佳燕 《长江蔬菜》 2020年第8期13-14,共2页
黄岩双季茭白大棚栽培面积14000 hm^2以上,传统的种苗繁殖是在夏茭采收期选留种株不采收茭白,保留茭肉,让其基部两侧萌发分蘖苗,采用带茭肉定植,俗称“带娘茭”。一般每667 m^2定植1600~2000墩,需要选留优质茭白种株1000株左右,按平均... 黄岩双季茭白大棚栽培面积14000 hm^2以上,传统的种苗繁殖是在夏茭采收期选留种株不采收茭白,保留茭肉,让其基部两侧萌发分蘖苗,采用带茭肉定植,俗称“带娘茭”。一般每667 m^2定植1600~2000墩,需要选留优质茭白种株1000株左右,按平均单株壳茭125 g计,种茭质量125 kg/667 m^2以上,以平均壳茭7元/kg计,种苗成本高达800元/667 m^2以上。为了提高种苗繁殖系数、降低种苗成本,作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双季茭白“带娘茭”种苗二段扩繁技术,每个“带娘茭株”可繁殖茭苗100株以上,每667 m^2只需选留优质茭白种株20株,大幅降低了种苗成本,且植株更整齐、品种纯度更有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 种苗繁殖 扩繁技术 种株 分蘖苗 大棚栽培 品种纯度 黄岩
下载PDF
中低海拔山地双季茭白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圣米 吕文君 吴旭江 《上海蔬菜》 2012年第1期39-40,共2页
1地块及品种选择 选择海拔400-600m,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水田种植。中低海拔山地栽培双季茭可选用中熟类型的浙茭2号、梭子茭、浙茭911等品种。
关键词 中低海拔 山地栽培 双季茭白 技术 品种选择 浙茭911 土层深厚 浙茭2号
下载PDF
放养浮萍对双季茭白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沈学根 汪炳良 +1 位作者 高根法 钱耀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206-209,共4页
以双季茭白品种梭子茭为材料,就茭白田放养浮萍对茭白植株生长、产量和产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茭白田放养浮萍可以明显降低茭白田水温和土温,且放萍茭白田温度上升速度明显低于对照茭白田。放养浮萍能够显著促进茭白植株的生长... 以双季茭白品种梭子茭为材料,就茭白田放养浮萍对茭白植株生长、产量和产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茭白田放养浮萍可以明显降低茭白田水温和土温,且放萍茭白田温度上升速度明显低于对照茭白田。放养浮萍能够显著促进茭白植株的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数,降低孕茭高度,提早采茭时间,并大幅度提高茭白的产量和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 浮萍 小气候 产量
下载PDF
双季茭白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子尧 张永根 +5 位作者 沈学根 陈耀辉 曹亮亮 冯明慧 周建松 顾国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335-1336,1339,共3页
提出双季茭白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使夏茭的采收期又比大棚栽培提前了10~15 d,经济效益显著。总结双季茭白大棚+地膜双膜覆盖栽培的技术要点,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 双季茭白 双膜覆盖 早熟栽培
下载PDF
双季茭白“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总结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挺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双季茭白采用“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 ,可明显提早夏茭上市时间 ,改善夏茭品质、提高夏茭产量 ,是一项优质、早产、高产。
关键词 双季茭白 棚室 培土护茭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双季茭白——“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总结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岩 李挺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2年第10期17-18,共2页
双季茭白采用“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可明显提早夏茭上市时间,改善夏茭品质、提高夏茭产量,是一项优质、早产、高产、高效的双季茭白栽培技术。
关键词 棚室栽培 培土护茭 施肥技术 双季茭白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黄石地区双季茭白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久爱 王建中 +4 位作者 孙文涛 林军 舒华容 柯尊凡 麻李科 《长江蔬菜》 2021年第19期22-24,共3页
黄石阳新地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种植茭白。2019年,引进试种缙云种植普遍的缙茭三号双季茭白获得成功,现种植面积已达到200 hm2,并有扩大趋势。从品种选择,茭田选择、整田、施基肥,定植,秋季田间管理,秋季采收及冬天管理... 黄石阳新地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种植茭白。2019年,引进试种缙云种植普遍的缙茭三号双季茭白获得成功,现种植面积已达到200 hm2,并有扩大趋势。从品种选择,茭田选择、整田、施基肥,定植,秋季田间管理,秋季采收及冬天管理,春季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石地区双季茭白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茭白 栽培技术 引进试种 黄石地区 田间管理 品种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