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导丝球囊预扩张在药物球囊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1
作者 花赟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4-0068,共5页
探讨双导丝球囊预扩张在药物球囊(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SV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 2019年6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 探讨双导丝球囊预扩张在药物球囊(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SVD)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 2019年6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双导丝球囊与普通顺应性球囊对靶病变行预扩张,预处理成功后使用药物球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种球囊预扩张靶病变后对药物球囊处理冠脉小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病变特点、术中首次通过率、术后最小管腔直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预扩张次数及预扩张后血管出现C型及以上夹层概率小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治疗即刻成功率大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术后残余狭窄小于对照组(P<0.005)。结论 药物球囊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的预处理中,双导丝球囊较普通球囊,成功率更高,远期预后更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双导丝球囊 预扩张 冠心病 小血管病变
下载PDF
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术后血清TNF-α和IL-6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周亮 张邢炜 +6 位作者 王宁夫 潘浩 徐坚 叶显华 杨建敏 童国新 李佩璋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评价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并研究术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冠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共80例,分为普通... 目的评价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并研究术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冠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共80例,分为普通球囊组(41例)和双导丝球囊组(39例),所有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术前、术中、术后即刻,术后6、24h血清TNF-α、IL-6水平,并随访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比较术后再狭窄患者与无再狭窄患者之间血清TNF-α、IL-6差异。结果再狭窄患者中普通球囊组术后6h TNF-α(107.39±27.97)ng/L、IL-6(65.71±8.38)ng/L均较术前(13.63±3.30)ng/L、(11.69±2.94)ng/L明显升高(tTNF-α=4.303,tIL-6=3.747,均P<0.05);双导丝球囊组术后6hTNF-α(36.89±10.16)ng/L、IL-6(48.13±9.16)ng/L均较术前(14.74±4.07)ng/L、(11.92±3.31)ng/L升高(均P<0.05);但普通球囊组升高更明显(P<0.05);而普通球囊组术后24h TNF-α(24.64±11.86)ng/L、IL-6(20.65±7.41)ng/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TNF-α=1.386,tIL-6=1.134,均P>0.05);无再狭窄的普通球囊组患者和双导丝球囊组患者各时间段的TNF-α、IL-6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双导丝球囊组患者术后血管损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冠脉血管成形术后6h TNF-α和IL-6升高可能是术后发生再狭窄的预报标志,对预测冠脉血管成形术后远期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再狭窄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双导丝球囊与普通球囊预扩张分支血管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熊然 刘文娴 +5 位作者 陈立颖 宁尚秋 康铁朵 李江 盛瑾 黄觊 《中国医药》 2015年第9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介入简单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双导丝球囊与普通球囊预扩张分支血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介入简单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双导丝球囊与普通球囊预扩张分支血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分叉病变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患者162例,共170个分叉病变.按照分支血管处理措施分为双导丝球囊组(DB组,78例)和普通球囊组(PB组,84例),分别给予双导丝球囊和普通球囊预扩张.观察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支受累情况、并发症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与分叉病变受累情况及病变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支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B组患者分支血管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成功率高于PB组[94.0%(79/84)比81.4% (7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组患者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PB组[5.1% (4/78)比17.9% (1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表明,DB组MACEs发生率低于PB组患者[6.7%(5/75)比15.0% (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简单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应用双导丝球囊行预扩张对比普通球囊安全、有效,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双导丝球囊 分叉病变 简单策略
下载PDF
双导丝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铮 柳景华 +3 位作者 朱小玲 王健 赵东晖 李世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41-545,共5页
目的:观察双导丝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中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1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双导丝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分别测量了术前、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后分叉部位最小管腔直径... 目的:观察双导丝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中的有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入选21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双导丝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分别测量了术前、球囊扩张后、支架置入后分叉部位最小管腔直径、即刻管径获得和直径狭窄率。结果:研究的有效性指标,在球囊扩张后,使用双导丝球囊的病例与使用普通球囊的病例相比,前者边支血管的直径狭窄率更低[(43.38±16.81)vs.(51.68±15.01)%,P<0.01]、最小管腔直径更大[(1.34±0.47)vs.(1.15±0.39)mm,P<0.01]、即刻管径获得的绝对值更少[(-0.11±0.04)vs.(-0.25±0.09)mm,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70例患者在球囊扩张主支血管后置入了支架。双导丝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相比,前者边支血管的直径狭窄率更低[(50.34±16.82)vs.(66.09±22.60)%,P<0.01]、最小管腔直径更大[(1.14±0.40)vs.(0.93±0.34)mm,P<0.01]、即刻管径获得的绝对值更少[(-0.30±0.12)vs.(-0.54±0.19)mm,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血管夹层、边支闭塞、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用双导丝球囊扩张主支血管,边支血管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这可能和导丝切割斑块的作用有关。双导丝球囊可能成为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球囊 分叉病变 斑块位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在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中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亮 王宁夫 +4 位作者 张邢炜 徐坚 叶显华 杨建敏 童国新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评价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有32例病人,39支病变冠脉,46处病变,使用双导丝球囊对病变进行扩张,观察扩张效果,并植入41个支架。结果全部取得成功,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从术前的88.0±... 目的评价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有32例病人,39支病变冠脉,46处病变,使用双导丝球囊对病变进行扩张,观察扩张效果,并植入41个支架。结果全部取得成功,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从术前的88.0±9.0%减轻至术后的7.1±2.2%,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球囊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双导丝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铮 柳景华 +3 位作者 朱小玲 王健 赵东晖 李世英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分析双导丝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影像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210例,分别按照主支/边支血管参考直径、成角对边支血管即刻管径获得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球囊扩张主支血管后,在绝大多数病例中,... 目的:分析双导丝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影像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210例,分别按照主支/边支血管参考直径、成角对边支血管即刻管径获得进行亚组分析。结果:球囊扩张主支血管后,在绝大多数病例中,双导丝球囊组边支血管即刻管径获得的绝对值比普通球囊组小(P〈0.05)。而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后,只有在主支血管狭窄程度最重的≥95%[-0.25±0.26)mm vs(-0.54±0.40)mm,P〈0.01]、边支血管参考直径较小的2.0-2.4mm[(-0.29±0.28)vs(-0.52±0.31)mm,P〈0.01]、边支血管狭窄程度相对较轻的〈50%[(-0.09±0.13)mm vs(-0.14±0.06)mm,P〈0.05]、主支和边支血管成角较小的〈70°[(-0.30±0.35)mm vs(-0.60±0.37)mm,P〈0.01]这部分病例中,可以观察到边支血管即刻管径获得的绝对值比普通球囊组小。结论:双导丝球囊用于分叉病变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主支血管斑块向边支血管位移的程度,特别是对于主支血管狭窄程度较重、边支血管较细、边支血管狭窄程度较轻、Y型分叉病变,即便是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后仍然可以观察到双导丝球囊预处理分叉病变后的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球囊 分叉病变 斑块位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双导丝球囊在处理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修建成 侯玉清 +4 位作者 黄铮 郭志刚 周忠江 许顶立 吴平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联合分支,双导丝球囊(Dual-WireBalloon)单纯扩张治疗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LefevreⅠ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36例共41处,采用双导丝球囊行边支和(或)主支扩张,主支植入支架,观察住院及随访...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植入支架联合分支,双导丝球囊(Dual-WireBalloon)单纯扩张治疗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LefevreⅠ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36例共41处,采用双导丝球囊行边支和(或)主支扩张,主支植入支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疗效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41处分叉病变主支支架植入前行边支双导丝球囊预扩张均成功,4例主支行直接支架术,37处分叉病变主支双导丝球囊预扩张成功后植入主支支架,主支支架后5例边支明显受压,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疗法(thrombolysisinmyoxardialinfarctiontrial,TIMI)血流不足3级的分叉病变行对吻扩张均成功。住院期间无Q波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及死亡;平均随访16个月,期间无Q波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等严重临床并发症,心绞痛复发3例,强化药物治疗后均缓解。结论用双导丝球囊处理分叉病变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主支支架联合分支双导丝球囊单纯扩张治疗分叉病变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球囊 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双导丝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8
作者 闫昌葆 张杰 +1 位作者 赵亮 王艳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评价双导丝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中心股腘动脉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双导丝球囊组(35例)及普通球囊组(32例)分别进行介入治疗。两组患者间性别比例、年龄、术前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2/3... 目的:评价双导丝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中心股腘动脉病患者67例,随机分为双导丝球囊组(35例)及普通球囊组(32例)分别进行介入治疗。两组患者间性别比例、年龄、术前踝肱指数(ABI)、Rutherford分级2/3/4/5、病变长度、吸烟比例、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支架置入率,术后ABI增加值、卢瑟福分级改善率、再狭窄率、LLL及TRL。结果:双导丝球囊组支架置入率为62.9%低于普通球囊组的84.4%;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双导丝球囊组ABI增加值0.31(0.16,0.39)及卢瑟福分级改善率88.6%均高于普通球囊组,而再狭窄率17.1%、LLL 0.5(0.1,0.9)mm及TRL11.4%均低于普通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截肢率及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导丝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病变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双导丝球囊 股腘动脉病变
下载PDF
双导丝聚力球囊与普通球囊在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琳琳 周玉杰 +5 位作者 赵迎新 刘宇扬 史冬梅 梁静 杨丽霞 王建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比较双导丝聚力球囊与普通球囊在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连续入选的150例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 目的:比较双导丝聚力球囊与普通球囊在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即刻效果及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显示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连续入选的150例小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75例,对照组75例。试验组: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对照组:普通球囊单纯扩张。观察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6~9个月时复查冠脉造影,观察小血管病变再狭窄发生率。观察12个月内小血管病变相关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对小血管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手术试验组成功率97.3%,对照组86.7%(P=0.015),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3%与6.7%(P=0.032)。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试验组与对照组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2.7%与31.8%(P<0.05),12个月与小血管病变相关的MACE发生率两组分别为5.4%及18.5%(P=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导丝聚力球囊与普通球囊相比,可降低小血管病变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1年内靶病变再狭窄及MACE发生率。是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又一可选择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聚力 介入治疗 小血管病变
下载PDF
31例冠心病患者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小血管病变8年随访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琳琳 周玉杰 +2 位作者 梁静 杨丽霞 王建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的介入治疗方法,处理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的远期预后。方法:筛选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中至少含有1支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 目的:探讨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的介入治疗方法,处理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的远期预后。方法:筛选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中至少含有1支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选其中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方案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并且包括小血管病变在内的全部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同时,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且资料完整的31例患者。统计小血管病变再狭窄发生率。随访8年,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测评,观察其生活质量改善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6~9个月时复查的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2例患者出现不足70%的再狭窄,因患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相关导联动态ST-T改变的心肌缺血证据,未行再次血运重建术。全部患者介入治疗术后5年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EQ-5D评分接近100分,无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介入治疗的5年后,18例患者开始出现逐渐加重的心肌缺血症状,8例患者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次入院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术。全部患者无死亡、心肌梗死等恶性事件。EQ-5D评分虽低于5年内评分水平,但仍明显高于术前。结论: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的介入治疗策略处理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5年内预后良好,无MACE事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MACE事件的发生主要集中在5年后。主要不良事件为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变 血管成形术 双导聚力 预后
下载PDF
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对小血管支架置入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琳琳 周玉杰 +6 位作者 赵迎新 郭永和 杨清 闫振娴 梁静 杨丽霞 王建龙 《中国医药》 2012年第7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较普通球囊能否降低小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并发症及改善支架置入术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75mm)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00例,完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较普通球囊能否降低小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并发症及改善支架置入术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75mm)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00例,完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研究组: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后置人支架;对照组:普通球囊预扩张后置人支架。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12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7%(148例)与94.7%(14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例)与5.3%(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研究组和对照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3.4%(5/148)和7.O%(10/1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导丝聚力球囊较普通球囊扩张可降低小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手术并发症,并具有改善支架置入术远期预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变 血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 双导聚力
下载PDF
35例双导丝聚力球囊在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张桂霞 李大鹏 +4 位作者 张明亮 李志 王环宇 王立恒 李春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9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究双导丝聚力球囊在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连续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开口病变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普通球囊单纯扩张;观察组35例,给予双导丝聚力球... 目的探究双导丝聚力球囊在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连续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开口病变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普通球囊单纯扩张;观察组35例,给予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对这两组的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过双导丝聚力球囊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手术实验成功率达到97.1%,而对照组仅为82.9%,两组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7.1%,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给予双导丝聚力球囊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管开口病变的并发症,提升手术成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聚力 开口病变 介入治疗 应用效果
下载PDF
Safe-Cut^(TM)球囊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洋 刘如辉 +3 位作者 邓兵 许嘉鸿 徐文俊 蒋金法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价双导丝球囊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造影复查70例患者的再狭窄>70%的82处病变,采用双导丝球囊对病变进行扩张,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angiography,QCA)分析扩张效果并进行临床... 目的评价双导丝球囊在冠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经造影复查70例患者的再狭窄>70%的82处病变,采用双导丝球囊对病变进行扩张,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angiography,QCA)分析扩张效果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全部82处再狭窄病变的双导丝球囊扩张成功率100%。经QCA分析,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minimum lumen diameter,MLD)显著增加,从(0.76±0.52)mm增加到(2.64±0.41)mm(P<0.001),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diameter stenosis,DS)显著降低,由术前87.7%±8.4%到术后8.6%±6.9%(P<0.001)。并在临床随访期间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双钢丝球囊成型术对支架内再狭窄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球囊 支架内再狭窄 介入性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球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丙森 万兴才 赵利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0-972,共3页
随着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的普及与发展,也推动了介入器材长足进步、更新与发展,提高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成功率与安全性。就球囊导管而言,也从早期的固定导丝球囊,发展到OTW(Over-the-wire)球囊、快速交换球囊等,并产... 随着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的普及与发展,也推动了介入器材长足进步、更新与发展,提高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成功率与安全性。就球囊导管而言,也从早期的固定导丝球囊,发展到OTW(Over-the-wire)球囊、快速交换球囊等,并产生了一些特定功能的球囊导管,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必备器械,本文将常用球囊的性能、分类及适用范围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普通 切割 双导丝球囊 药物涂层(DE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