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网方法在双层壁冷却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史亮 孙彦博 +1 位作者 韩万金 谢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85,共8页
为快捷有效地计算涡轮叶片双层壁复合冷却结构的冷却特性,将一套适用于气冷叶片换热模拟的管网耦合算法应用于所设计的双层壁内冷叶片上.结合冷却流路的一维管道网络算法以及壁面单元与对应外流场网格间的插值过程,形成HIT3D-Coolnet管... 为快捷有效地计算涡轮叶片双层壁复合冷却结构的冷却特性,将一套适用于气冷叶片换热模拟的管网耦合算法应用于所设计的双层壁内冷叶片上.结合冷却流路的一维管道网络算法以及壁面单元与对应外流场网格间的插值过程,形成HIT3D-Coolnet管网耦合程序,并参考有测量数据的涡轮叶片算例验证其模拟有效性.针对新型的双层壁冷却结构,在已有叶型的基础上初步构建3种配气方式的复合冷却方案.用HIT3D-Coolnet快速得到叶片外壁温度信息以甄选初始方案,借助全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初选方案双层壁结构内的流动特性,并据此采取措施改善初始设计.流场分析表明,导入腔内的冷却空气冲击腔壁,并在腔室空间内形成特定的旋涡结构,有效地强化了内部对流换热.在合理的冷气分配下,双层壁冷却技术可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壁冷却 管网理论 耦合方法 换热模拟 改型设计
下载PDF
用于冲击/发散双层壁冷却数值模拟的源项法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玉芳 黄望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4-29,共6页
为了避免冷却孔内的网格划分从而减小计算量,将源项法模型应用到冲击加发散双层壁冷却结构的数值模拟中,并分析了网格设置和负能量源离散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源项法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综合冷效的变化趋势;在本文计算范围内,当发散孔入... 为了避免冷却孔内的网格划分从而减小计算量,将源项法模型应用到冲击加发散双层壁冷却结构的数值模拟中,并分析了网格设置和负能量源离散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源项法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综合冷效的变化趋势;在本文计算范围内,当发散孔入口/出口处面上平均面网格数超过一定量时,数值模拟结果不再随入口/出口处面上网格密度而变化;发散孔热侧壁面附近第一层网格高度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较合适的高度设置是小于或等于0.05倍发散孔直径;固体内负能量源对应源项应均匀地加载在多个体单元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双层壁冷却 源项法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层壁冷却结构综合冷却效率和相对压力损失多目标优化
3
作者 王晨 张靖周 王春华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8,共8页
在典型燃烧室工作环境下,针对特定双层壁冷却结构,以综合冷却效率和相对压力损失为优化目标,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数学模型,通过遗传优化算法实现多目标优化,旨在提高其气动和传热性能。在给定的双层壁冷却结构参数范围内,优化后双层... 在典型燃烧室工作环境下,针对特定双层壁冷却结构,以综合冷却效率和相对压力损失为优化目标,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数学模型,通过遗传优化算法实现多目标优化,旨在提高其气动和传热性能。在给定的双层壁冷却结构参数范围内,优化后双层壁冷却结构的最大综合冷却效率为0.89,而相对压力损失可降至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壁冷却结构 综合冷却效率 相对压力损失 遗传优化算法
下载PDF
双层壁涡轮叶片短径扇形气膜孔冷却性能数值研究
4
作者 刘新宇 王建华 +1 位作者 浦健 姚然 《风机技术》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针对高冷效双层壁涡轮叶片表面应用短径扇形孔设计准则及强化气膜冷却,机理依旧不明的现状,本文利用流固弱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典型7-7-7和11-11-11扇形气膜孔应用于双层壁涡轮叶片设计的冷却特性。在宽范围吹风比下(0.6~2.4),比较... 针对高冷效双层壁涡轮叶片表面应用短径扇形孔设计准则及强化气膜冷却,机理依旧不明的现状,本文利用流固弱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典型7-7-7和11-11-11扇形气膜孔应用于双层壁涡轮叶片设计的冷却特性。在宽范围吹风比下(0.6~2.4),比较了三种扇形气膜孔布置方案,包含叶片两侧同构布局7-7-7孔(简称SH1布局)和11-11-11孔(简称SH2布局)及新提出的异构布局(简称SH3布局),并以常规圆形孔作为比较依据。通过数值结果对比指出:在双层壁表面应用扇形孔代替圆形孔,最低可提升吸力面综合冷却效率17%,压力面7%。然而,扇形孔也会诱导两侧冷却性能差异扩大的现象。应用两侧孔型异构布局,要求在压力侧布置相较于吸力侧各向扩张角更大的扇形孔,可以有效改善叶片内部的流量配置,从而在提升综合冷却效率的基础上兼顾两侧温差缩小。在高吹风比条件下,上述异构诱发的冷却优势更为显著。但相对吸力侧、压力侧对扇形孔型结构参数的敏感性更大。因此,压力侧的异型孔气膜冷却挑战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壁冷却叶片 短径扇形孔 气膜冷却 异构布局 流固耦合传热
下载PDF
冲击+扰流柱双层壁冷却结构的强化换热性能及流阻特性
5
作者 韦宏 祖迎庆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6,共14页
对于冲击+扰流柱的双层壁冷却结构,为了研究冲击孔的无量纲排间距和无量纲孔间距、扰流柱的无量纲直径以及冲击射流雷诺数对其强化换热性能以及其流阻特性的影响,基于多种几何参数和流动参数对冲击+扰流柱的双层壁冷却结构进行了实验研... 对于冲击+扰流柱的双层壁冷却结构,为了研究冲击孔的无量纲排间距和无量纲孔间距、扰流柱的无量纲直径以及冲击射流雷诺数对其强化换热性能以及其流阻特性的影响,基于多种几何参数和流动参数对冲击+扰流柱的双层壁冷却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根据实验工况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带有扰流柱的整个冲击靶板内表面上,面平均努塞尔数随着射流雷诺数的增大而单调增大,且基本上呈现为线性增长的趋势。总体而言,在扰流柱表面的面平均努塞尔数略高于冲击靶板内壁面的面平均努塞尔数。随着扰流柱的无量纲直径的增大,在双层壁冷却结构的整个内表面的面平均努塞尔数呈现为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此外,在整个内表面的面平均努塞尔数随着冲击孔的无量纲排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但是,面平均努塞尔数对无量纲孔间距变化的响应不敏感。对于冲击+扰流柱双层壁冷却结构的流量系数,它随着射流雷诺数以及冲击孔的无量纲排间距和无量纲孔间距的增大而增大,但是随着扰流柱的无量纲直径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壁冷却结构 冲击射流 扰流柱 强化换热 努塞尔数 流量系数
原文传递
二号高炉的双层...
6
作者 乔光国 《首钢科技》 1991年第5期6-8,共3页
关键词 高炉 双层冷却 软水循环冷却
全文增补中
气膜孔布置对旋流双层壁结构流动传热特性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建 郑群 +1 位作者 曹福堃 姜玉廷 《热能动力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6-56,共11页
为了研究气膜孔复合角和孔排布方式对冲击诱导旋流气膜双层壁冷却流动与耦合传热的影响,采用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吹风比下4种气膜孔复合角的综合冷却效率和射流流动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研究了两种气膜孔排布方式对旋流双... 为了研究气膜孔复合角和孔排布方式对冲击诱导旋流气膜双层壁冷却流动与耦合传热的影响,采用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吹风比下4种气膜孔复合角的综合冷却效率和射流流动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研究了两种气膜孔排布方式对旋流双层壁结构流动和传热的影响,揭示了4种气膜孔复合角θ下射流空间旋涡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吹风比下4种气膜孔复合角对面积平均综合冷却效率和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膜孔排布方式不同时,气膜孔复合角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相差较大。吹风比为1.0时,单旋流交错排布方式下增大气膜孔复合角可以有效提高射流的展向覆盖范围,从而提高综合冷却效率,θ=30°时的面积平均综合冷却效率比θ=0°时高约14.22%;双旋流交错排布时θ=30°比θ=0°时的面积综合冷却效率提高约4.58%。吹风比增加到2.0时,由于射流穿透主流吹离了冷却壁面,降低了气膜保护效果,使得冷却壁面均匀性变差,并且双旋流交错排布时尤为明显。随着吹风比的增加,两种气膜孔排布方式的总压损失系数均呈指数形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壁冷却 旋流冷却 气膜孔复合角 耦合传热 综合冷却效率
原文传递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双层壁三维热应力预测方法
8
作者 黄俊杰 朱剑琴 程泽源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58-1667,共10页
为实现三维物理场的预测,提出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双层壁冷却结构外壁三维热应力快速评估方法。针对双层壁冷却结构外壁平板状的结构特征,沿壁厚方向将温度场切分为多个切片。将温度作为卷积网络输入张量的基本元素,不同厚度位... 为实现三维物理场的预测,提出一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双层壁冷却结构外壁三维热应力快速评估方法。针对双层壁冷却结构外壁平板状的结构特征,沿壁厚方向将温度场切分为多个切片。将温度作为卷积网络输入张量的基本元素,不同厚度位置的切片对应输入张量的通道维度,从而实现将三维温度场输入进网络,并输出在热载荷作用下的三维等效应力场。结果表明:训练收敛后的网络在测试集上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23 MPa,平均相对误差为15.10%,对峰值应力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6.10 MPa,平均相对误差为11.81%。对于双层壁冷却结构的热应力预测问题,CNN能够很好地完成温度到应力的映射。使用深度学习方法探究热弹性问题的潜在机理有望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预测 三维物理场 双层壁冷却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 代理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