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工字钢组合梁桥偏载扭转效应分析及计算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海英 李清岭 +2 位作者 石雪飞 刘琛 周子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89,共8页
为了解双工字钢组合梁桥偏载扭转效应对钢主梁应力的影响,并能准确计算其扭转应力,以淮河特大桥引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及理论计算。采用ANSYS软件建立引桥有限元模型,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理论分析钢主梁跨中及支点处的扭转翘曲正应力和... 为了解双工字钢组合梁桥偏载扭转效应对钢主梁应力的影响,并能准确计算其扭转应力,以淮河特大桥引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及理论计算。采用ANSYS软件建立引桥有限元模型,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理论分析钢主梁跨中及支点处的扭转翘曲正应力和弯曲正应力;研究桥梁跨径、钢主梁高度、桥面板厚度、横梁间距、钢主梁间距等参数对钢主梁扭转效应的影响;提出采用修正系数计算偏载系数及考虑弯扭耦合效应的钢主梁扭转应力简化计算方法,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偏载作用下钢主梁的纵向正应力大于均布荷载作用,最大超过20 MPa,偏载作用下的扭转效应不能忽略;钢主梁间距对钢主梁翘曲效应影响较大,其余参数影响较小;提出的钢主梁扭转应力简化计算方法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偏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梁 双工字钢组合梁 纵向正应力 翘曲正应力 弯曲正应力 参数分析 理论计算 有限元法
下载PDF
车轮荷载作用下双工字钢组合梁桥横桥向焊钉拉拔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永健 吴浩伟 +2 位作者 封博文 张泽军 陆力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共10页
针对双工字钢组合梁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引起的钢混界面横桥向掀起效应导致焊钉出现拉拔应力的问题展开讨论,为分析此效应对双工字钢组合梁焊钉受力的影响从而为焊钉布置提供参考,对2×35 m双工字钢组合连续梁的焊钉拉拔应力分布规律... 针对双工字钢组合梁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引起的钢混界面横桥向掀起效应导致焊钉出现拉拔应力的问题展开讨论,为分析此效应对双工字钢组合梁焊钉受力的影响从而为焊钉布置提供参考,对2×35 m双工字钢组合连续梁的焊钉拉拔应力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6种采用不同单元类型、焊钉模拟方式、接触关系的ABAQUS有限元模型组合梁钢混界面横桥向掀起效应计算结果,通过对比已有文献中的试验结果,确定了合理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基于此方法,分析了车轮荷载作用位置、加劲肋与横梁设置形式对焊钉拉拔应力沿纵横桥向分布的影响;研究了横梁位置、桥面板厚度与主梁间距比、焊钉横桥向间距对焊钉拉拔应力的影响并讨论了焊钉拉拔应力对各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加劲肋限制了钢梁上翼缘随桥面板变形,导致焊钉产生明显拉拔应力;焊钉应力沿纵桥向衰减速度很快;设置横梁能减小双工字钢组合梁的侧向变形,导致焊钉拉拔应力大幅提高,最多能提高317.97%;焊钉拉拔应力随着桥面板厚度与主梁间距比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横梁中心线距钢梁上翼缘距离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不变、最后略微减小的趋势,随焊钉横向间距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各参数中,桥面板厚度与主梁间距比对焊钉拉拔应力数值的影响最为显著;根据焊钉拉拔应力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建议应适当加密双工字钢组合梁加劲肋与横梁附近的焊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焊钉拉拔应力 数值模拟 双工字钢组合梁 集束式焊钉
下载PDF
曲线双工字钢组合梁桥横梁受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闫新凯 刘永健 +2 位作者 邢子寒 封博文 陈霄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3,共11页
为了研究主梁腹板纵桥向翘曲变形对横梁内力的影响,在现有横梁框架模型基础上,根据符拉索夫薄壁结构理论得到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曲线双工字钢组合梁桥翘曲变形、结构扭转角等物理参数沿跨径的分布规律。利用主梁腹板与横梁的变形协调关... 为了研究主梁腹板纵桥向翘曲变形对横梁内力的影响,在现有横梁框架模型基础上,根据符拉索夫薄壁结构理论得到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曲线双工字钢组合梁桥翘曲变形、结构扭转角等物理参数沿跨径的分布规律。利用主梁腹板与横梁的变形协调关系分析横梁的纵桥向变形,得到横梁内力组成以及截面正应力分布规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符拉索夫薄壁结构理论分析得到的横梁截面正应力分布规律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规律基本一致;靠近加载点的横梁正应力以“竖向弯曲效应”为主导,靠近支座截面的横梁“腹板变形不一致效应”大于加载点截面附近横梁;加载点截面两侧腹板翘曲变形方向相反,导致横梁的截面正应力分布规律相反;横梁竖向弯曲变形产生的应力与主梁弯矩分布规律类似,纵桥向弯曲变形产生的应力与扭率分布规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双工字钢组合梁 横梁 符拉索夫薄壁结构理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的时变体系冗余性评估
4
作者 王晓明 邓华 +4 位作者 张浩楠 袁通 朱传超 田鹏程 张煜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20,共9页
为评估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应对非对称极端作用的时变体系冗余性,采用数值增量算法,开展了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非对称荷载下的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累积应变能的构件承载贡献率指标,研究了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时变体系冗余性... 为评估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应对非对称极端作用的时变体系冗余性,采用数值增量算法,开展了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非对称荷载下的弹塑性全过程分析.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累积应变能的构件承载贡献率指标,研究了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时变体系冗余性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揭示了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冗余性不足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横向刚度和主梁延性是影响钢板组合梁桥体系冗余性的主要因素,横向传力刚度越大,主梁延性越高,则结构体系冗余性越强;与典型多主梁体系相比,双工字钢板组合梁桥的横向传力刚度降低约24%,导致结构冗余度降低约55%;材料劣化引起的主梁延性退化会导致冗余度在寿命周期最大下降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钢组合梁 体系非线性冗余 传力刚度 内力重分布 延性退化
下载PDF
桥梁参数对双工字钢-混组合梁桥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周宝宏 《建筑机械》 2024年第5期29-33,共5页
为研究桥梁参数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并从设计角度给出桥梁参数的合理取值,建立三跨连续双工字钢-混组合梁桥模型,分析了主梁刚度、主梁腹板高厚比、横隔梁刚度、横隔梁腹板高厚比等因素对主梁竖向位移的影响,提出了桥梁参数的取... 为研究桥梁参数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并从设计角度给出桥梁参数的合理取值,建立三跨连续双工字钢-混组合梁桥模型,分析了主梁刚度、主梁腹板高厚比、横隔梁刚度、横隔梁腹板高厚比等因素对主梁竖向位移的影响,提出了桥梁参数的取值建议。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主梁竖向变形与主梁刚度呈反比,主梁刚度倍数从0.8增加到1.2时,工字钢主梁的竖向变形值减小了26.5%;当主梁的栓钉刚度在QO1Nc至1Nc范围内,栓钉刚度对钢主梁竖向变形影响较大,但当栓钉刚度超过1Nc后,栓钉刚度的改变对钢主梁变形影响很小,为减小钢主梁的变形可将栓钉刚度设置为1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钢-混组合梁 桥梁参数 栓钉
下载PDF
车辆荷载作用下双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主梁动力分析
6
作者 李琼慧 尹栋佳 《福建交通科技》 2022年第4期45-48,共4页
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双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主梁的动力影响因素,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车-桥模型,研究分析了桥面不平顺、车速、车辆分布等因素对主梁动力分析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桥面的退化,主梁位移时程曲线波动加剧,当桥面不... 为研究车辆荷载作用下双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主梁的动力影响因素,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车-桥模型,研究分析了桥面不平顺、车速、车辆分布等因素对主梁动力分析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桥面的退化,主梁位移时程曲线波动加剧,当桥面不平顺等级从A级退化到D级,钢主梁的竖向位移值增加了14.4%;随着车速的增大,钢主梁的竖向位移值增大了32.8%;车辆偏载、中载状态下主梁动力响应存在差异;混凝土强度对钢梁的竖向位移值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钢-混组合梁 动力分析 桥面不平顺
下载PDF
偏载作用下双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弯承载能力参数分析
7
作者 尤耀彬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3年第7期110-112,共3页
为了探究参数变化对偏载作用下双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弯承载能力的影响,以双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为背景,采用Abaqus力学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等级、横梁数量、主梁间距对结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参数变化对偏载作用下双工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抗弯承载能力的影响,以双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桥为背景,采用Abaqus力学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混凝土等级、横梁数量、主梁间距对结构极限抗弯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偏载作用下,横梁间距对抗弯承载能力影响最小;混凝土强度等级与主梁间距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抗弯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钢-混凝土组合梁 偏心荷载 承载能力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移动荷载下钢-混组合梁桥剪力连接件受力分析
8
作者 李喜梅 王新 母渤海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059,共9页
为了分析双工字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剪力连接件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本文将剪力连接件简化为沿桥梁纵向放置的弹簧单元,用弹簧单元的轴力代替剪力连接件的剪力,采用ANSYS软件建立车桥耦合振动系统,其中车桥之间采用点面接触模型,利... 为了分析双工字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剪力连接件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本文将剪力连接件简化为沿桥梁纵向放置的弹簧单元,用弹簧单元的轴力代替剪力连接件的剪力,采用ANSYS软件建立车桥耦合振动系统,其中车桥之间采用点面接触模型,利用Newmark-β法求解车桥耦合模型,并用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对不同车重、车速、路面不平度和车数下各剪力连接件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弹簧单元模拟简化的剪力连接件可以有效的计算桥梁不同位置剪力连接件的受力特性,且不同位置处的剪力连接件受力状态不同,行车因素对剪力连接件受力特性也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剪力连接件 工字钢-混组合梁 车桥耦合 路面不平顺 行车因素 动力响应 受力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