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断陷带的地震分布及地壳地震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雨 李自红 宁杰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290,共8页
为了研究山西断陷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其物理背景,利用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以及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震相数据,通过tomoDD方法对1990-2008年和2012-2016年期间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并反演山西断陷带附近的地震波速度结构。地震集中于... 为了研究山西断陷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其物理背景,利用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以及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震相数据,通过tomoDD方法对1990-2008年和2012-2016年期间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并反演山西断陷带附近的地震波速度结构。地震集中于山西断陷带内,基本上位于已知断层附近,主要分布在太原盆地的东北-西南两侧。震源深度范围为0~30 km,北部区域震源深度小,震源深度超过20 km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忻定盆地以南地区,太原盆地两侧的地震集中区形成两个延伸深度最大的南北走向的垂直地震密集条带,推测受太原盆地两侧两个近南北走向的活动的深大断裂控制。太原盆地两侧近南北走向的两个活动深大断裂如果贯通,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地壳的地震波速结构变化剧烈,该断陷带下方的地壳普遍表现为低速,但其中太原盆地下方地壳的波速略高,其东北侧和西南侧断陷盆地下方的地壳则表现为更低的波速;与此相反,其西北侧和东南侧紧邻太原盆地的两个小区域下方的地壳则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大同西部区域下方的地壳也表现为明显的高速。这些波速特征都与地表构造以及地表热流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太原盆地东北侧和西南侧都可能有热物质上涌,并且可能侵入西部的鄂尔多斯地块内部;相反地,热物质可能没有侵入太原盆地西北侧、太原盆地以及太原盆地东南侧下方的地壳中,说明太原盆地的拉张裂开可能并不是受热物质上涌控制,而是受青藏高原的推挤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陷带 地震分布 地震波速度结构 双差层析法
下载PDF
唐山地区三维b值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婷 余海琳 +1 位作者 章阳 孙丽娜 《华北地震科学》 2022年第1期34-40,共7页
搜集唐山及周边地区M7专项工作组(2002.1—2008.12)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9.1—2020.9)的震相报告,首先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地震进行重定位,然后采用K-K法对重定位后的地震事件去余震,最后采用“最近距离—最少事件”扫描方法扫描2... 搜集唐山及周边地区M7专项工作组(2002.1—2008.12)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2009.1—2020.9)的震相报告,首先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对地震进行重定位,然后采用K-K法对重定位后的地震事件去余震,最后采用“最近距离—最少事件”扫描方法扫描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M_(L)5.1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_(L)5.4地震发生前后唐山地区的平面和不同深度b值图像,分析2次地震发生前后唐山地区b值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一步探讨唐山地区中强震发生前后的应力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重定位后震源深度更合理,不同深度b值图像比平面b值图像分布和演化都更为丰富,唐山M_(L)5.1地震和M_(L)5.4地震均发生在b值降低过程中。虽然唐山地区b值持续降低,代表着该区应力累计的逐渐增强,但该区浅部应力水平高于深部,表明发生更大地震的紧迫程度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平面b值 不同深度b值 河北唐山M_(L)5.1地震 河北唐山M_(L)5.4地震
下载PDF
RESIDUAL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E OF A NEW TWO-LEVEL METHOD FOR STEADY NAVIER-STOKES EQUATIONS 被引量:2
3
作者 Chunfeng REN Yichen MA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SCIE EI CSCD 2006年第4期478-490,共13页
Residual-based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e for conforming finite element solutions of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hich is computed with a new two-level method that is different from Volker John, is derive... Residual-based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e for conforming finite element solutions of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hich is computed with a new two-level method that is different from Volker John, is derived.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e contains additional terms in comparison to the estimate for the solution obtained by the standar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importance of the additional terms in the error estimates is investigated by studying their asymptotic behavior. For optimal scaled meshes, these bounds are not of higher order than the convergence of discrete solution. The two-level method aims to solve the nonlinear problem on a coarse grid with less computational work, then to solve the linear problem on a fine grid, which is superior to the usu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solving a similar nonlinear problem on the fine gr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residual-based a posteriori error estimate two-level metho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