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平面研磨Si_(3)N_(4)圆柱滚子的表面质量
1
作者
黄贺利
李颂华
+3 位作者
吴玉厚
孙健
王鹏飞
赵梓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1-378,共8页
为获得双平面研磨Si_(3)N_(4)圆柱滚子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和磨粒基本颗粒尺寸对其表面质量和去除效率的影响规律,并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效率作为研磨最佳工艺参数的优选依据。结果表...
为获得双平面研磨Si_(3)N_(4)圆柱滚子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和磨粒基本颗粒尺寸对其表面质量和去除效率的影响规律,并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效率作为研磨最佳工艺参数的优选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研磨盘转速和研磨压力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且磨粒基本颗粒尺寸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研磨盘转速和研磨压力和去除效率均呈正相关。Si_(3)N_(4)圆柱滚子研磨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是金刚石磨粒基本颗粒尺寸为2.6μm、研磨盘转速为20 r/min、研磨压力为0.15 MPa;在此最优参数下,可获得表面粗糙度为0.0486μm、材料去除效率为1.20μm/min的光滑无损伤Si_(3)N_(4)圆柱滚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面研磨
Si_(3)N_(4)圆柱滚子
表面粗糙度
去除效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双平面圆柱滚子研磨技术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冯铭
姚蔚峰
+3 位作者
周文华
孙磊
邓乾发
吕冰海
《轻工机械》
CAS
2014年第3期26-29,34,共5页
圆柱滚子是轴承的重要组件,随着对设备仪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圆柱滚子的精度和一致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分析行星式双平面研磨方式下磨料粒度、研磨盘转速、夹具孔偏角对圆柱滚子的加工精度的影响情况。文中首先基于正交实验设计...
圆柱滚子是轴承的重要组件,随着对设备仪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圆柱滚子的精度和一致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分析行星式双平面研磨方式下磨料粒度、研磨盘转速、夹具孔偏角对圆柱滚子的加工精度的影响情况。文中首先基于正交实验设计了标准的L9(34)正交表,并严格按照正交表中的实验序号进行了圆柱滚子的加工实验,然后采用信噪比和ANOVA方差法对加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终获得了参数的最优组合。根据优化的研磨条件进行加工,结果显示圆柱滚子的圆度、直线度以及平行度均达到了1μm以下,优化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双平面研磨
圆柱滚子
磨粒
正交实验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偏心运动双平面超精研抛圆柱面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姚蔚峰
袁巨龙
+2 位作者
江亮
冯凯萍
陈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327-2334,共8页
对偏心运动双平面超精研抛圆柱面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基于几何运动学理论建立了加工系统数学模型,应用速度矢量法求解圆柱工件各运动参数,进而实现了工件圆柱面加工轨迹的仿真,分别分析了工件中心至夹具中心距离与夹具中...
对偏心运动双平面超精研抛圆柱面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基于几何运动学理论建立了加工系统数学模型,应用速度矢量法求解圆柱工件各运动参数,进而实现了工件圆柱面加工轨迹的仿真,分别分析了工件中心至夹具中心距离与夹具中心至研磨盘中心距离的比值、夹具自转转速与夹具公转转速的比值对加工轨迹形态和轨迹交叉角度的影响规律。在自制试验装置上对轴承钢GCr15圆柱滚子进行了超精研磨和抛光试验,改善了一批工件圆柱面的圆度和表面粗糙度及其偏差。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说明,仿真结果可反映实际工件表面微观加工痕迹的相互交叉的几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
加工轨迹
双平面研磨
抛光
圆柱面
轴承滚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机构运动形式对圆柱面表面形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程仲点
姚蔚峰
+2 位作者
郑斌
陈芝向
袁巨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7-123,131,共8页
目的在自行研制的双平面方式圆柱外圆加工设备上,分析不同运动形式对圆柱面表面形貌的影响,以提高其工作性能,延长其工作寿命。方法在上研磨盘、下研磨盘、偏心轮和外齿圈的转速大小恒定的条件下,对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研究,观察加工前...
目的在自行研制的双平面方式圆柱外圆加工设备上,分析不同运动形式对圆柱面表面形貌的影响,以提高其工作性能,延长其工作寿命。方法在上研磨盘、下研磨盘、偏心轮和外齿圈的转速大小恒定的条件下,对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研究,观察加工前后圆柱面的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并进行比较。结果当上研磨盘、下研磨盘、偏心轮和外齿圈同时转动时,加工后的圆柱面宏观形貌没有明显的划痕和加工纹路,表面形貌最好,表面粗糙度为0.124μm;当偏心轮和外齿圈转动,其他不转动时,加工后的圆柱面存在最明显的条纹状加工纹路和划痕,表面形貌最差,表面粗糙度为0.171μm。结论在运动形式和转速组合的设计时,应使加工轨迹均匀分布,尽量增加圆柱面圆周方向的材料去除,减少圆柱面轴线方向的材料去除,选择合理的比例有助于改善圆柱面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平面研磨
表面形貌
运动学
圆柱滚子
轴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平面研磨Si_(3)N_(4)圆柱滚子的表面质量
1
作者
黄贺利
李颂华
吴玉厚
孙健
王鹏飞
赵梓辰
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高档石材数控加工装备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出处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1-37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5388)
国防科技创新特区计划(20-163-00-TS-006-002-11)
+2 种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LJKZ0597)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BS-159)
辽宁“百千万工程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项目(辽人社涵(2021)79号)。
文摘
为获得双平面研磨Si_(3)N_(4)圆柱滚子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正交试验法,探究研磨盘转速、研磨压力和磨粒基本颗粒尺寸对其表面质量和去除效率的影响规律,并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效率作为研磨最佳工艺参数的优选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研磨盘转速和研磨压力的增大,工件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且磨粒基本颗粒尺寸和工件表面粗糙度、研磨盘转速和研磨压力和去除效率均呈正相关。Si_(3)N_(4)圆柱滚子研磨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是金刚石磨粒基本颗粒尺寸为2.6μm、研磨盘转速为20 r/min、研磨压力为0.15 MPa;在此最优参数下,可获得表面粗糙度为0.0486μm、材料去除效率为1.20μm/min的光滑无损伤Si_(3)N_(4)圆柱滚子。
关键词
双平面研磨
Si_(3)N_(4)圆柱滚子
表面粗糙度
去除效率
Keywords
double-sided grinding
Si_(3)N_(4)cylindrical roller
surface roughness
removal efficiency
分类号
TG58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TQ164 [化学工程—高温制品工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双平面圆柱滚子研磨技术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冯铭
姚蔚峰
周文华
孙磊
邓乾发
吕冰海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超精密加工研究中心
出处
《轻工机械》
CAS
2014年第3期26-29,3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546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1110794)
文摘
圆柱滚子是轴承的重要组件,随着对设备仪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圆柱滚子的精度和一致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分析行星式双平面研磨方式下磨料粒度、研磨盘转速、夹具孔偏角对圆柱滚子的加工精度的影响情况。文中首先基于正交实验设计了标准的L9(34)正交表,并严格按照正交表中的实验序号进行了圆柱滚子的加工实验,然后采用信噪比和ANOVA方差法对加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终获得了参数的最优组合。根据优化的研磨条件进行加工,结果显示圆柱滚子的圆度、直线度以及平行度均达到了1μm以下,优化效果显著。
关键词
轴承
双平面研磨
圆柱滚子
磨粒
正交实验设计
Keywords
bearing
double-side lapping
cylindrical roller
abrasive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分类号
TB39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偏心运动双平面超精研抛圆柱面研究
被引量:
10
3
作者
姚蔚峰
袁巨龙
江亮
冯凯萍
陈锋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超精密加工研究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327-233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0533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Y18E050010)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Y201738535)
文摘
对偏心运动双平面超精研抛圆柱面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基于几何运动学理论建立了加工系统数学模型,应用速度矢量法求解圆柱工件各运动参数,进而实现了工件圆柱面加工轨迹的仿真,分别分析了工件中心至夹具中心距离与夹具中心至研磨盘中心距离的比值、夹具自转转速与夹具公转转速的比值对加工轨迹形态和轨迹交叉角度的影响规律。在自制试验装置上对轴承钢GCr15圆柱滚子进行了超精研磨和抛光试验,改善了一批工件圆柱面的圆度和表面粗糙度及其偏差。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说明,仿真结果可反映实际工件表面微观加工痕迹的相互交叉的几何特征。
关键词
运动学
加工轨迹
双平面研磨
抛光
圆柱面
轴承滚子
Keywords
kinematics
processing trajectory
both.side lapping and polishing
cylindrical surface
bearing roller
分类号
TH161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机构运动形式对圆柱面表面形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程仲点
姚蔚峰
郑斌
陈芝向
袁巨龙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超精密加工研究中心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7-123,13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546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1110794)~~
文摘
目的在自行研制的双平面方式圆柱外圆加工设备上,分析不同运动形式对圆柱面表面形貌的影响,以提高其工作性能,延长其工作寿命。方法在上研磨盘、下研磨盘、偏心轮和外齿圈的转速大小恒定的条件下,对不同的运动形式进行研究,观察加工前后圆柱面的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并进行比较。结果当上研磨盘、下研磨盘、偏心轮和外齿圈同时转动时,加工后的圆柱面宏观形貌没有明显的划痕和加工纹路,表面形貌最好,表面粗糙度为0.124μm;当偏心轮和外齿圈转动,其他不转动时,加工后的圆柱面存在最明显的条纹状加工纹路和划痕,表面形貌最差,表面粗糙度为0.171μm。结论在运动形式和转速组合的设计时,应使加工轨迹均匀分布,尽量增加圆柱面圆周方向的材料去除,减少圆柱面轴线方向的材料去除,选择合理的比例有助于改善圆柱面的表面质量。
关键词
双平面研磨
表面形貌
运动学
圆柱滚子
轴承
Keywords
double-sides lapping
surface topography
kinematics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
分类号
TG707 [金属学及工艺—刀具与模具]
TG748 [金属学及工艺—刀具与模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平面研磨Si_(3)N_(4)圆柱滚子的表面质量
黄贺利
李颂华
吴玉厚
孙健
王鹏飞
赵梓辰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双平面圆柱滚子研磨技术的工艺优化
冯铭
姚蔚峰
周文华
孙磊
邓乾发
吕冰海
《轻工机械》
CAS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偏心运动双平面超精研抛圆柱面研究
姚蔚峰
袁巨龙
江亮
冯凯萍
陈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机构运动形式对圆柱面表面形貌影响的实验研究
程仲点
姚蔚峰
郑斌
陈芝向
袁巨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