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体楔形骨块在颈椎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波 刘海鹰 +3 位作者 王会民 朱震奇 钱亚龙 金朝晖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91-493,共3页
[目的]观察异体楔形骨块在双开门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22例患者使用预制异体楔形骨块行棘突纵割式椎板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了解脊髓功能状态,X线片和C... [目的]观察异体楔形骨块在双开门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4月-2004年6月,22例患者使用预制异体楔形骨块行棘突纵割式椎板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18.4个月。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了解脊髓功能状态,X线片和CT了解颈椎活动度(ROM)和植骨融合状况。[结果]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3±2.6)分改善至(13.3±3.1)分;颈椎ROM由术前(41.3±10.8)°下降至(23.4±8.7)°,未见术后颈椎失稳;67.9%异体骨块与棘突完全骨性融合,23.2%部分骨性融合,8.9%骨块部分吸收,未融合;未见骨块破裂和移位。[结论]使用异体楔形骨块的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 间隔物 异体骨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树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术后轴性症状新途径。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且中医...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术后轴性症状新途径。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且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症型的7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内服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及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4周,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颈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脊髓功能障碍,缓解轴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加味芍药甘草汤 开门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张文远 陈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2例。单开门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双开门组手术时间短于单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颈椎曲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颈椎曲度小于术前,疼痛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脊髓病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 后路开门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海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7-20,41,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颈椎后路...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颈椎功能、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81.41±20.38)mL,多于对照组的(246.34±18.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9、6.000、10.830、6.962,P均<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4、7.296,P均<0.05);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6、6.332、6.413、6.858,P均<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0.26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效果更佳,可减轻颈椎功能损伤,加快疼痛症状消失,改善生活质量,但其术中出血量较多,需依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压迫症 后路扩大成形术 开门 开门 并发症
下载PDF
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5
作者 张黎龙 邵睿 +1 位作者 耿彦南 徐天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8.5岁。于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测量C7/T1椎间孔面积,根据C7/T1椎间孔面积分为两组:A组,C7/T1椎间孔面积≤平均值(40例),B组,C7/T1椎间孔面积大于平均值(3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不同C7/T1椎间孔面积的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是否存在疗效的差异性。结果:C7/T1椎间孔面积A组为35.2±9.7mm^(2),B组为65.7±13.1mm^(2);术前C2~C7 Cobb角A组为14.0°±3.6°,B组为16.0°±5.5°,两组间椎间孔面积和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127.5±23.6min,B组120.3±32.6min;出血量A组176.8±88.2mL,B组183.6±100.2mL,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A组10.9±2.0分,B组10.3±2.1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12.8±1.5分,B组14.0±2.2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A组14.1±1.5分,B组15.9±1.7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9.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较大的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好,JOA改善率更高,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C7/T1间孔面积 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佩戴颈托时长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6
作者 宋继鹏 林万程 +7 位作者 姚思远 卢雨征 张垚 易蒙 姚明涛 罗正宁 杨嘉琪 丁立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背景颈托常规用于保持术后颈部刚性固定和避免并发症。目前未见文献报道关于颈托的不同佩戴时长对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颈托佩戴时长(2周vs 3个月)对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患者颈部不适、功能恢复和影像学... 背景颈托常规用于保持术后颈部刚性固定和避免并发症。目前未见文献报道关于颈托的不同佩戴时长对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目的比较不同颈托佩戴时长(2周vs 3个月)对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患者颈部不适、功能恢复和影像学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脊柱外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持续佩戴颈托3个月的患者(长期组)和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同样手术并持续佩戴颈托2周的患者(短期组)术后1年内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术后颈部活动度(range of room,ROM)和门轴愈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69例患者,长期组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10±10.15)岁;短期组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92±9.48)岁;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组患者术后3周和3个月时的VAS(3周:2.92±2.01 vs 1.48±1.13,P=0.003;3个月:2.67±1.71 vs 1.69±1.30,P=0.027)和NDI(3周:35.82±15.81 vs 26.41±15.77,P=0.016;3个月:33.56±12.75 vs 24.92±15.19,P=0.013)评分较长期组差,术后3个月时的ROM较长期组有显著优势(23.03°±4.70°vs 30.78°±7.38°,P<0.001),其余各时间点两组VAS、NDI和ROM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门轴愈合率在各随访时间点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缩短颈托佩戴时间没有明显劣势,短期与长期佩戴颈托的患者,术后1年的功能评分、门轴愈合率和颈部ROM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建议外科医师可以在术后评估患者状况后缩短颈托佩戴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门成形术 颈托 VAS评分 NDI评分 JOA评分
下载PDF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张震乾 张福兴 +1 位作者 孔志强 柳旭洲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的实施价值,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40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采用Centerpiec... 目的探究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的实施价值,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40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内固定法纳入A组,采用锚定法纳入B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随访,对比两组VAS评分、NDI指数、JOA评分、颈椎ROM、椎管横截面积、C3-7夹角、椎管扩大率、椎管矢状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椎管横截面积、椎管矢状径、颈椎ROM、C_(3~7)夹角、椎管扩大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均低于B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5)。结论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实施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到有效抑制,可以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对颈椎功能恢复及疼痛抑制等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 Centerpiece钛内固定 VAS评分 JOA评分 NDI指数 并发症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8
作者 吴东朝 孙先泽 +1 位作者 顾振芳 孟德静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939-943,共5页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12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局部不稳OPLL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52)。A组经肌间... 目的:分析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入路选择对局部不稳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120例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局部不稳OPLL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52)。A组经肌间隙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B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颈椎功能状态、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矢状面C_(2)-C_(7) 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ROM),计算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后伸肌群萎缩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P<0.05)。时间对JOA有影响(F_(时间)=533.741,P_(时间)<0.05),组别对JOA有影响(F_(组别)=17.137,P_(组别)<0.05),且两者存在交互作用(F_(组间×时间)=7.206,P_(组间×时间)<0.05)。两组术前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JOA均降低,于术后两年达到最低值;且A组术后3个月、1年、2年的JOA均低于B组(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术后2年A组C_(2)-C_(7) Cobb角高于B组。术后3个月、1年、2年A组C_(2)-C_(7) ROM均高于B组(P<0.05);颈后伸肌总萎缩率、颈后伸肌开门侧萎缩率和颈后伸肌门轴侧萎缩率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显著改善局部不稳的OPLL患者颈椎功能状态、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减轻疼痛症状,但其手术时间长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开门扩大成形术 经肌间隙入路 传统后正中入路 功能状态
下载PDF
自制椎板线锯应用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附35例报告)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少喻 李佛保 +1 位作者 梁春祥 陈柏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评价自制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4月,共在35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颈椎椎板线锯。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35~68岁,平均55.6岁。30例... 【目的】评价自制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方法】1998年1月至2002年4月,共在35例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颈椎椎板线锯。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35~68岁,平均55.6岁。30例颈椎病患者伴3节或3节以上压迫或合并颈椎管狭窄;5例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外伤。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髓症评分:3~13,平均:8.28。【结果】手术用时80~150 min,平均145.6min。术中出血量100~400mL,平均188mL。开门减压成形:5个节段15例,4个节段15例,3个节段5例;棘突纵行锯开时间:36~48 s/个,平均41s/个。术中从未发生断锯和卡锯现象。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2.4个月。术后JOA评分:11~17,平均15.5。【结论】颈椎椎板线锯用于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安全和快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锯 后路开门手术 扩大成形术 脊髓压迫症 安全性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后继发颈椎曲度丢失的风险因素
10
作者 孟宪志 韩新勇 +1 位作者 李文龙 刘殿鹏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86-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评价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VAS评分、mJOA评分和改善率,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C1-2Cobb角、C_(2-7)Cobb角、C_(2-7)屈曲和伸展ROM、C_(2-7)矢状位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变化情况。对上述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上述指标与VAS评分和mJOA评分改善程度的相关性,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LAMP术后C_(2-7)Cobb角、C_(2-7)ROM减少和C_(2-7)SVA增加的风险因素。结果(1)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LAMP术后2年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m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mJOA改善率达到(50.5±10.5)%;术后2年的C_(2-7)Cobb角和C_(2-7)ROM均显著减少,而C_(2-7)SVA显著增加(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C_(2-7)Cobb角与T_(1)斜率和C_(2-7)屈曲ROM呈正相关性(r=0.223,r=0.386);术后C_(2-7)SVA值与C1-2Cobb角和T_(1)斜率呈正相关性(r=0.295,r=0.491),与术后C_(2-7)屈曲ROM呈负相关性(r=-0.325)。术后VAS改善程度、mJOA改善率与C_(2-7)Cobb角、C_(2-7)屈曲ROM和C_(2-7)SVA的变化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减少越明显(β=0.331;P=0.007);术前C_(2-7)伸展ROM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的减少越轻微(β=-0.312;P=0.022)。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LAMP手术后,可出现颈椎曲度丢失、活动度减少和颈椎重心位置前移等变化,但尚未对术后早期疗效造成明显影响。术前颈椎伸展能力越大,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少;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颈后路单开门成形术 曲度 后凸畸形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振芳 申勇 +4 位作者 丁文元 孙先泽 李锋 赵正琦 王林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三角函数知识推理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关系的公式:d=h×(sinβ/sinα-1),α角是术前椎板与冠状... 目的:探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三角函数知识推理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关系的公式:d=h×(sinβ/sinα-1),α角是术前椎板与冠状面的夹角,β角是术后椎板与冠状面的夹角,h是双开门椎弓正中劈开点到两侧椎板开门处连线的垂直距离,d是术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在2010年9月~2014年4月期间实施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其中C3~C7节段20例,C3~C6节段12例。术前及术后1周时在C3~C7节段各椎弓根层面的CT轴位片上应用PACS软件测量α、β、h、d。根据所测量的C3~C7各节段α、β、h值,应用公式计算相应节段的d值。应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各节段PACS软件直接测量所得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和公式计算得出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两组数据,以验证此公式的正确性。结果:C3~C7各节段公式计算得出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分别为5.15±0.47mm、5.39±0.47mm、5.22±0.37mm、5.25±0.25mm、4.35±0.35mm;PACS软件直接测量所得的椎管矢状径增加值分别为5.17±0.40mm、5.43±0.52mm、5.27±0.44mm、5.29±0.28mm、4.38±0.33mm;将各节段的两组数据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t值分别为0.42,0.68,1.58,1.38,1.11,各节段的两组数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各节段的两组数据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r值分别为0.8953,0.8155,0.9159,0.7821,0.9238,各节段的两组数据间有相关关系(P<0.001)。结论:公式d=h×(sinβ/sinα-1)准确反映了双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椎板开门角度与椎管矢状径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公式根据椎板开门的角度能预测椎管矢状径的增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门扩大成形术 开门角度 管矢状径
下载PDF
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咏文 许民辉 +2 位作者 陈广鑫 何奇元 杨东虹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观察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8例发育性和2 4例混合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 ,按JOA的标准 ,严重 (0~ 4分 ) 10例 ,重度 (5~ 8分 ) 18例 ,中度 (9~ 12分 ) 4例 ,采用颈椎板双开门 ,中央嵌入同种脱... 目的 观察改良颈椎板双开门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8例发育性和2 4例混合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 ,按JOA的标准 ,严重 (0~ 4分 ) 10例 ,重度 (5~ 8分 ) 18例 ,中度 (9~ 12分 ) 4例 ,采用颈椎板双开门 ,中央嵌入同种脱钙骨基质 ,粗丝线固定 ,行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用石膏领外固定 3个月。术后 3~ 6个月复查SEP、X线平片、MRI及临床变化 ,随访时间 1~ 11年 ,平均 4 .3年 ,3例失访。结果 SEP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植入骨基质钙化融合良好 ,椎管中矢状径扩大 4~ 6mm。随访 2 9例 ,按JOA的标准 ,严重者 9例 ,术后优 8例 (88.9% )、良 1例 (11.1% ) ;重度 16例 ,术后优 10例 (6 2 .5 % )、良 5例 (31.2 5 % )、不变 1例 (6 .2 5 % ) ;中度 4例 ,术后优 2例 (5 0 % )、良 1例(2 5 % )、不变 1例 (2 5 % )。全组总有效率 93.1%。结论 该手术方式对颈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式改良 开门扩大成形术 手术治疗 管狭窄症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后路颈椎管扩大减压术(颈椎板单/双开门成形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天宏 史可中 +1 位作者 安荣泽 彭刚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22-324,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路颈椎椎管扩大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施行该术式 2 6例 ,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骨折并截瘫。探讨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 随访 6mo~ 5a ,大部分患者脊髓损伤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目的 探讨后路颈椎椎管扩大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施行该术式 2 6例 ,用于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骨折并截瘫。探讨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果 随访 6mo~ 5a ,大部分患者脊髓损伤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说明该手术解除了脊髓部分压迫 ,疗效良好。结论 颈椎椎板开门成形术可直接扩大椎管矢状径 ,解除脊髓压迫 ,又不过多地破坏颈椎稳定性 ,且术式相对简单 ,危险性也较小 ,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 ,就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 后纵韧带骨化症 骨折 治疗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固定板系统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手术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谢景瑞 孙俊凯 +1 位作者 孙耿锋 苏树娟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6期147-152,共6页
目的分析针对颈椎手术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基础上,应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内固定板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和过伸伤脊髓损伤患者,共计40例。以治疗方式为分组依据分设参比组(保... 目的分析针对颈椎手术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基础上,应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内固定板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和过伸伤脊髓损伤患者,共计40例。以治疗方式为分组依据分设参比组(保守治疗,n=20)与分析组(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n=2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生活质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记录分析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时间。结果分析组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JOA运动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显著高于参比组及两组治疗前;分析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参比组及两组治疗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比组,住院时间短于参比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椎手术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基础上,应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内固定板系统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颈椎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 开门内固定 扩大成形术 JOA
下载PDF
微型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6
15
作者 陈广东 杨惠林 +2 位作者 王根林 干旻峰 陈俊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50-854,共5页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其中20例患者使用微型钛板行"开门"侧固定(A组),另25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B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JOA(17分法)评分,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颈椎曲度),在末次随访时颈椎CT片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β,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随访3~15个月,平均7.3±3.8个月;B组随访3~17个月,平均7.7±3.3个月。A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57.3%±19.0%,B组为56.1%±8.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为18.8°±5.9°,与术前18.3°±5.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为17.1°±5.5°,与术前19.0°±5.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时椎板开门角度为40.3°±4.4°,与B组的39.0°±4.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5/20,明显低于B组的15/25(P<0.05);B组2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和传统缝线悬吊均可以有效防止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再关门,微型钛板内固定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成形术 开门 微型钛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观察 被引量:135
16
作者 潘胜发 孙宇 +3 位作者 朱振军 陈景春 刘忠军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颈脊髓压迫症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的颈部轴性症状、神经功能变化和颈椎动态侧位片.结果:神经功能的改善与轴性症状的出现无关(P>0.05);术后80%患者有轴性症状,主要分布在C2~C3(占27%)和C6~C7(占26%)皮节支配区,并与这两个节段椎间成角和椎间滑移的增大有关(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出现与椎间活动的增加有关,而与神经功能的改善与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范围 轴性症状 开门扩大成形术 颈脊髓压迫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开门角度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1
17
作者 孙天威 张杭 +3 位作者 卢守亮 李辉南 于斌 张学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探讨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on of open-door laminoplasty)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患... 目的:探讨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on of open-door laminoplasty)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24个月以上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98例,男115例,女83例;年龄29~72岁,平均49±5岁。双节段39例(C3~C5 11例,C4~C6 28例);三个节段(C4~C7)97例,四个节段(C3~C7)62例。患者均有术前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和过度屈伸位X线平片和颈椎CT及MRI检查图片;术前JOA评分4~9分,平均6.3±2.9分。按照术后1周CT片上测量的椎板开门角度以30°为界限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出现并发症病例、C2-C7 Cobb角度、颈椎前凸指数、颈椎活动度和脊髓后移数值,末次随访时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开门角度>30°的患者共76例(A组);开门角度15°~30°的患者共122例(B组)。两组术前JOA评分、C2-C7 Cobb角度、颈椎前凸指数及颈椎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手术时间110±13min,出血量250±80ml;B组手术时间120±30min,出血量230±100ml,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51例(67.1%)出现轴性症状,8例(10.4%)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1.32%)颈椎轻度后凸畸形;B组37例(10.5%)出现轴性症状,3例(2.4%)发生C5神经根麻痹,4例(3.28%)发生关门,A组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脊髓后移值为0~7.95mm,平均2.41±0.46mm。末次随访时两组C2-C7 Cobb角度、颈椎前凸指数及颈椎活动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JOA评分改善率A、B组分别为(72.1±11.7)%和(69.0±12.3)%,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椎板开门角度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将椎板开门角度控制在15°~30°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低,但应防止发生关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开门扩大成形术 开门角度 并发症 关门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孙宇 潘胜发 +3 位作者 陈景春 朱振军 刘忠军 蔡钦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 目的:研究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颈椎运动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因脊髓型颈椎病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7.5个月,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总的运动范围(总活动度)、各椎体间活动度。结果:术后3年颈椎总活动度、总屈曲及总仰伸角度均减小(P≤0.001),与术前相比平均下降15%,其中42例伴有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颈椎总活动度的改变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无相关性。各椎体间的屈伸运动范围从C2至C6均明显减小,而C6/7却稍有增加;椎体间滑移在C3/4、C4/5两个节段明显减少(P≤0.05)。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使颈椎总活动度和各椎体间活动度均减少并伴有颈部僵硬和疼痛。术后短期围领制动并早期主动伸、屈颈部的锻炼可能有助于减少颈部僵硬和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门扩大成形术 运动 影响因素 髓型颈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勇 李锋 +2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 目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共计32例,其中14例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A组),年龄42~70岁(56.9±9.8岁);18例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年龄40~73岁(56.7±9.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受压累及节段及开门节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SF-36评分,评估其手术效果。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通过颈椎X线片测量颈椎矢状面C2-7 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横断面MRI上测量颈后伸肌群肌肉面积,计算术后颈后伸肌群肌肉萎缩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随访时间为52~66个月(59.4±4.2个月),B组为56~68个月(61.4±3.8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大(339.0±183.1ml vs 277.0±171.4ml)、手术时间较B组长(197.0±28.9min vs 149.0±25.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4.3%,2/14)明显低于B组(38.9%,7/18)(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NDI及SF-36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VAS、NDI及SF-36评分组内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1年、2年JOA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增加(P<0.05),但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年有所降低,且B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前JOA评分、VAS评分、NDI及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A组NDI、SF-36评分均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时两组间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B组JOA评分较A组差(P<0.05)。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B组患者C2-7 Cobb角较术前降低;且在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较A组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颈椎C2-7 ROM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在术后3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B组颈椎C2-7 ROM均较A组差(P<0.05)。末次随访时A组颈后伸肌总萎缩率为(28.3±4.8)%,B组为(4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神经功能改善结果一致。但长期随访结果显示经肌间隙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在对轴性症状的减少、生活质量的改善、颈椎曲度及神经功能改善的维持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开门扩大成形术 肌间隙入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颈后肌肉容积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邱素均 孙宇 +2 位作者 张凤山 潘胜发 于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时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颈后肌肉容积的影响。方法:对60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保留一侧(右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34-78岁,平均58.0岁... 目的: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时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颈后肌肉容积的影响。方法:对60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保留一侧(右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34-78岁,平均58.0岁;随访2.5-15个月,平均4.3个月,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行颈椎MRI检查,在横断面MRI片上用Photoshop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C2/3、C3/4、C4/5、C5/6、C6/7椎间盘水平左右两侧颈后肌肉的横截面积,以5个水平的总面积表示颈后肌肉的容积。对术前、末次随访时各个水平的左右侧颈后肌肉面积进行比较,并分别比较术前左侧与右侧总面积、末次随访时左侧与右侧总面积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单侧总面积的变化,用SPSS16.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各个椎间盘水平左右侧颈后肌肉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3/4、C4/5、C5/6水平右侧颈后肌肉面积明显大于左侧(P〈0.05),在C2/3、C6/7水平上左右侧颈后肌肉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C2/3、C3/4、C4/5、C5/6水平颈后肌肉面积及右侧总面积的变化值(末次随访时-术前)与左侧相对应的变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6/7水平上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右侧颈后肌肉总面积与左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右侧颈后肌肉总面积明显大于左侧(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减少了对颈后方肌肉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颈后肌肉的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肌肉韧带复合体 扩大成形术 肌肉面积 肌肉容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