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贺 李聪慧 +2 位作者 苏现辉 张栋梁 张向艳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3期3629-3630,共2页
目的评价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首先尝试应用双微管技术进行栓塞,如不能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则改为支架或者球囊辅助栓塞。其中42例患者使用双... 目的评价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首先尝试应用双微管技术进行栓塞,如不能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则改为支架或者球囊辅助栓塞。其中42例患者使用双微管技术成功栓塞。结果术后即时脑血管造影显示完全栓塞22例,近全栓塞14例,部分栓塞6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20例,4分10例,3分7例,2分3例,1分(死亡)2例。术后35例随访3-12个月,无再出血病例,28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相对复发2例,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再次栓塞。结论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宽颈 双微管
下载PDF
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1
2
作者 宋贺 王东 +2 位作者 张金峰 张向艳 李建华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5期2312-2313,共2页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占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50%左右[1],因其与脑干比邻,多为宽颈及大动脉瘤,长期随访如果破裂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不予治疗,几乎所有病例在3~6年内因再出血死亡或重残,再出血几率较前循环动脉瘤比高2~3倍[2],... 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占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50%左右[1],因其与脑干比邻,多为宽颈及大动脉瘤,长期随访如果破裂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不予治疗,几乎所有病例在3~6年内因再出血死亡或重残,再出血几率较前循环动脉瘤比高2~3倍[2],一旦破裂病死率极高,保守治疗预后极差。开颅手术治疗的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都很大,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本文回顾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应用双微管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基底动脉瘤 双微管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人结直肠癌细胞周期各时相中双微体存在形式及复制分离时期的分析
3
作者 朱世豪 董科显 +3 位作者 蔡梦迪 杜硕萌 张硕鹏 傅松滨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9-156,共8页
目的探究双微体(Double minute chromosomes,DMs)在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内的主要存在形式,明确DMs的复制、分离时相。方法通过无血清饥饿法阻滞人结直肠癌细胞COLO 320DM周期进展后,取花萼海绵体诱癌素A(Calyculin-A)诱导间期细胞以染色... 目的探究双微体(Double minute chromosomes,DMs)在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内的主要存在形式,明确DMs的复制、分离时相。方法通过无血清饥饿法阻滞人结直肠癌细胞COLO 320DM周期进展后,取花萼海绵体诱癌素A(Calyculin-A)诱导间期细胞以染色质超前凝集制备核型样本。用秋水仙素处理COLO 320DM细胞以获取有丝分裂(M)期细胞进行核型分析。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拍摄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后期(G2期)、M中期、M后期和M末期核型,并统计DMs数量。结果DMs在G1期、M后期和M末期时相细胞中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在G2期和M中期时相细胞中主要以双体形式存在。结论单体型DMs在S期发生复制后由单体转变为双体,双体型DMs在M后期完成分离并由双体转变为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 染色体超前凝集 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核型
下载PDF
基于双微麦克风阵列与WideResNet网络的语音命令词识别
4
作者 祁潇潇 曾庆宁 赵学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0,共5页
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语音识别的稳健性[1],提出宽残差深度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算法。该算法结合双微麦克风阵列系统、语音数据集为双微麦克风数据集,使用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作为特征参数输入到残差网络中进行训练。实验表明,与ResNet15模... 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语音识别的稳健性[1],提出宽残差深度神经网络的语音识别算法。该算法结合双微麦克风阵列系统、语音数据集为双微麦克风数据集,使用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作为特征参数输入到残差网络中进行训练。实验表明,与ResNet15模型、ResNet18模型相比,只有三个残差模块的宽残差网络在噪声环境下语音命令词的识别和内外部说话人检测任务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均达到了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宽残差神经网络 功率归一化倒谱系数 双微麦克风阵列
下载PDF
“双微”教学模式在中职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5
作者 刘玲 刘雪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第9期139-141,共3页
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不仅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是中职动画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采用微视频与微项目相结合的“双微”教学模式更具优势,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的需要,也得到了Flash动画制作课程相关教师的认可。文章... 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不仅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更是中职动画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采用微视频与微项目相结合的“双微”教学模式更具优势,符合中职学生学习的需要,也得到了Flash动画制作课程相关教师的认可。文章在论述“双微”教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双微”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和学习评价体系。并分析了其在中职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以期进一步提升中职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教学模式 微视频 微项目 中职 FLASH动画制作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马修尧 任超 +5 位作者 刘彬 成维鹏 胡萍 丁磊 周肖 范鹏坤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15-917,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IWNA)病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疗效及对病人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IWNA病人5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双微导管介入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支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以及术后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7.14%)少于对照组(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低于术前,而ADL评分高于术前,组内术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NIHSS评分[(8.76±0.87)分]低于对照组[(9.82±0.96)分],ADL评分[(57.82±5.43)分]高于对照组[(64.52±5.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IWNA疗效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宽颈动脉瘤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基于“双微一抖”促进山西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
7
作者 王琼 《艺术评鉴》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双微一抖”的含义,并分析了其在山西民间音乐传承中的价值,如拓展传播边界、吸引年轻群体、增强交互性与体验性、满足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等。进一步探讨了山西民间音乐基于“双微一抖”在传承发展中的自然传播形态与技... 本文简单介绍了“双微一抖”的含义,并分析了其在山西民间音乐传承中的价值,如拓展传播边界、吸引年轻群体、增强交互性与体验性、满足个性化与差异化需求等。进一步探讨了山西民间音乐基于“双微一抖”在传承发展中的自然传播形态与技术传播形态、内容生产主体以及传播内容、特点等问题。同时,本文围绕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专业传播者培养、传播内容的创新与平衡、新媒体传播的监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一抖” 山西民间音乐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基于用户心理特征的双微耦合网络舆情演化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志霞 张俞 《情报工程》 2023年第3期114-126,共13页
[目的/意义]利用传染病模型构建基于用户心理特征的双微耦合网络舆情演化模型,为网络舆情的危机应对和正确引导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选用微博微信社交平台构建双微耦合网络,利用改进传染病模型模拟网络舆情在双微耦合网络中横纵向传播... [目的/意义]利用传染病模型构建基于用户心理特征的双微耦合网络舆情演化模型,为网络舆情的危机应对和正确引导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选用微博微信社交平台构建双微耦合网络,利用改进传染病模型模拟网络舆情在双微耦合网络中横纵向传播过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基于用户心理特征的双微耦合网络舆情演化机理。[局限]在案例选取和数据处理方面还有一定局限。[结果/结论]仿真实验发现耦合作用能加速舆情传播,控制舆情传播要求对双微平台同时采取措施。猎奇心理对用户舆情传播影响较小,权威效应提高会使网络中传播者下降3%,从众心理过大会导致传播者数量增加6%。改进SEI2R构建的舆情演化模型能够有效揭示社交媒体耦合网络舆情演化机制及用户心理特征对舆情演化的影响,可为相关部门舆情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情 SEI2R 双微耦合网络 用户心理特征
下载PDF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桂芳 唐超 李雯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2197-2201,共5页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10例,均行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110例,均行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观察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的栓塞率、术后1个月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出院后随访6个月,在末次随访时采用神经功能预后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栓塞率为96.36%(106/110)。术后1个月有效率91.67%(99/108)。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及发热各1例,脑积水和尿路感染各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8%(7/108)。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瘤颈宽度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瘤颈宽度等因素均是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若伴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 Hess分级Ⅲ~Ⅳ级、瘤颈较宽时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增高,在诊治过程中应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介入栓塞 急性期 颅内宽颈动脉瘤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三平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3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以及尼莫地平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漳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开展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通...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以及尼莫地平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漳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开展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通过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摸红球为常规组(30例),摸蓝球为研究组(30例)。予以常规组患者替罗非班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替罗非班以及尼莫地平治疗。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治疗效果、急性血栓事件出现情况。结果用药后,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常规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NFI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急性血栓事件出现率分别为0.00%、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和尼莫地平,能够延长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降低血小板水平,提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双微导管技术 颅内动脉瘤 替罗非班 尼莫地平
下载PDF
Y/Beta双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杜君 王艳 +1 位作者 孟双明 李瑞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73-778,共6页
采用偏铝酸钠、水玻璃、硅溶胶为铝源和硅源,两步法在Y型沸石合成的基础上改变体系凝胶组成,合成出FBZ(Faujasite-Beta-Zeolite)复合材料;采用XRD、SEM、NH3-TPD和NMR等手段,对FBZ复合材料的结构、酸性质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正戊... 采用偏铝酸钠、水玻璃、硅溶胶为铝源和硅源,两步法在Y型沸石合成的基础上改变体系凝胶组成,合成出FBZ(Faujasite-Beta-Zeolite)复合材料;采用XRD、SEM、NH3-TPD和NMR等手段,对FBZ复合材料的结构、酸性质和形貌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正戊烷在FBZ复合材料上的异构化反应性能,以及该催化材料的酸性和孔结构在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FBZ复合材料的酸性明显优于Y、Beta或Y-Beta机械混合物,异构化选择性显著提高,这说明FBZ沸石分子筛不是单纯的机械混合物,而是通过复合发生了协同作用,从而改善了自身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双微 合成 催化 异构化
下载PDF
以高硅NaY为前驱体合成双微孔Y—Beta复合分子筛 被引量:13
12
作者 秦波 郭群 +2 位作者 张喜文 郑家军 李瑞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96-99,共4页
以高硅NaY(n(SiO2)/n(Al2O)≥5.0)为前驱体,在水热体系中合成出了具有双微孔结构的复合分子筛HS-FBZ(High—Silica-Faujasite—Beta-Zeolite);采用XRD、BET、SEM和FT—I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n(OH)/n(SiOz)、... 以高硅NaY(n(SiO2)/n(Al2O)≥5.0)为前驱体,在水热体系中合成出了具有双微孔结构的复合分子筛HS-FBZ(High—Silica-Faujasite—Beta-Zeolite);采用XRD、BET、SEM和FT—I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n(OH)/n(SiOz)、晶化时间等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高硅NaY为前驱体在水热体系中合成的双微孔复合分子筛HS—FBZ具有Y型沸石和Beta沸石的特征,但是区别于Y型沸石和Beta沸石的机械混合物;胶体投料的最佳n(OH)/n(SiO2)范围为0.59~0.61,HS—FBZ分子筛中两组分的相对含量可通过控制晶化时间来调节。HS-FBZ分子筛在750℃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NaY 复合分子筛 双微 合成及表征 水热稳定性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彭亚 宣井岗 +3 位作者 杨伊林 王穗暖 夏锡伟 陈荣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371-373,共3页
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一直是个难点。球囊和支架重塑瘤颈技术使以往单纯采用三维弹簧圈无法填塞的宽颈动脉瘤获得致密填塞,但这些操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而且对于一些动脉分叉部的宽颈动脉瘤和瘤体上有分支血管发出的动... 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一直是个难点。球囊和支架重塑瘤颈技术使以往单纯采用三维弹簧圈无法填塞的宽颈动脉瘤获得致密填塞,但这些操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而且对于一些动脉分叉部的宽颈动脉瘤和瘤体上有分支血管发出的动脉瘤,有时即使辅助球囊和支架,也很难达到完全栓塞。相比之下,双微导管技术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 介入性 血管内治疗 双微导管
下载PDF
双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磁性Fe_3O_4粉体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宋丽贤 卢忠远 廖其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62-1764,1768,共4页
现代诊断学的发展使得纳米级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实验采用双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磁性Fe3O4粉体。从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油相用量及反应温度等方面讨论对产物粒径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纳米... 现代诊断学的发展使得纳米级超顺磁性的Fe3O4粒子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实验采用双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磁性Fe3O4粉体。从反应物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油相用量及反应温度等方面讨论对产物粒径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纳米Fe3O4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对获得的粉体采用激光散射法粒度测试、XRD物相分析和粒径计算、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形貌观察、振动样品磁强计磁性测定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Fe3O4粉体平均粒径约为24nm、粒度分布均匀、分布带较窄且产物纯度高;该粉体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在66A.m2/k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乳液 磁性材料 纳米材料 Fe3O4粉体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破裂性宽颈动脉瘤(附21例报道)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孟雷 栾立明 +2 位作者 许尚臣 赵光宇 庞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破裂性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21例。结果完全栓塞18例,近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术后出现症状性脑缺血2例。17例获得随访,14例预... 目的回顾性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破裂性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21例。结果完全栓塞18例,近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术后出现症状性脑缺血2例。17例获得随访,14例预后良好。结论在SAH急性期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破裂性宽颈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宽颈动脉瘤 双微导管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昌伟 王朝华 +2 位作者 徐丁 胡利刚 向守卫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4-136,140,共4页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且运用双微导管技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19.284,P=0.016),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22.105,P=0.043)、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926,P=0.038),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x^2=6.947,P=0.032),致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x^2=7.015、5.306、6.391,P=0.025、0.019、0.026),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7.031,P=0.033)。结论与手术夹闭治疗相比,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时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 老年人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复杂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8
17
作者 尹龙 黄楹 +3 位作者 魏铭 梁伟伦 孙宏声 王淑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16-221,共6页
研究背景尽管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如相对宽颈的微小动脉瘤或宽颈分叶状、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部或体部发出的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仍是一种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 研究背景尽管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颅内动脉瘤如相对宽颈的微小动脉瘤或宽颈分叶状、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部或体部发出的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治疗仍是一种挑战。本研究旨在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结构复杂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与结果 33例复杂颅内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4例)、眼动脉段(3例)、脉络膜前动脉(3例)、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3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2例)和基底动脉顶端(1例)。动脉瘤颈宽/体宽平均为0.80±0.21(0.53~1.33)、体宽/高度为1.12±0.37(0.55~2.12)和高度/颈宽为1.26±0.41(0.65~2.96);瘤颈直径≥4mm者7例、颈宽≥高度者9例、颈宽≥体宽者8例;微小动脉瘤(最大径≤3mm)9例,有重要分支血管自瘤颈发出者13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施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并且获得成功,其中动脉瘤致密填塞19例、瘤颈残留14例,术后脑血管造影检查12例弹簧圈襻突出于瘤颈之外,但均不影响血流。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者3例、0~1分者30例;仅1例患者术后1年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瘤颈微弹簧圈少许压缩,且动脉瘤瘤颈呈"狗耳朵"样再通显影。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微导管(非MeSH词)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双微通道板紫外像增强器工作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程宏昌 端木庆铎 +7 位作者 石峰 师宏立 刘晖 冯刘 贺英萍 侯志鹏 闫磊 任玲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4-527,共4页
为了研究双微通道板(MCP)对紫外像增强器辐射增益的影响,本文利用南京理工大学制造的宽光谱像管增益测试仪,对单MCP和双MCP紫外像增强器的辐射增益分别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改变阴极电压、MCP输出端电压这两个参数,研究了紫外像增强器... 为了研究双微通道板(MCP)对紫外像增强器辐射增益的影响,本文利用南京理工大学制造的宽光谱像管增益测试仪,对单MCP和双MCP紫外像增强器的辐射增益分别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改变阴极电压、MCP输出端电压这两个参数,研究了紫外像增强器辐射增益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相同工作状态下,双MCP的辐射增益是单MCP的100倍,这一现象与日本Hamamatsu公司报道的数据十分吻合。单MCP紫外像增强器,阴极饱和电压在300V附近,而双MCP紫外像增强器,阴极电压在300V附近未见饱和现象出现。单MCP和双MCP紫外像增强器中MCP的工作电压分别为800和1100V。此研究有助于探讨双MCP紫外像增强器的合适工作参数,对提高紫外辐射探测成像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增益 双微通道板 紫外 像增强器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晓华 李俊 +6 位作者 马廉亭 秦尚振 陈刚 徐国政 龚杰 余泽 向伟楚 《临床外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目的研究双微导管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0例颈/体比小于1/2的颅内动脉瘤病例,H-H分级3级以下7例,4级以上3例。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10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均获得成功,动脉瘤内微弹簧圈填塞率26%~42%,... 目的研究双微导管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0例颈/体比小于1/2的颅内动脉瘤病例,H-H分级3级以下7例,4级以上3例。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10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均获得成功,动脉瘤内微弹簧圈填塞率26%~42%,复查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6例,闭塞90%以上3例,1例见瘤颈有残留。双微导管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的优势。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可以成功地栓塞颈/体比小于1/2宽颈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双微导管 栓塞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小辉 黄戈 +4 位作者 冯正健 姜盛强 何锦浪 李智斌 伍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24-225,共2页
目的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 目的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4例,玻璃体出血2例,脑积水2例,短暂性呼吸暂停1例。31例随访3~36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或新发梗死病例。按GOS评分5分26例,4分4例,3分1例。行DSA复查24例,MRA复查2例,CTA复查3例,发现瘤颈复发2例,予加用支架辅助栓塞。结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相对宽颈动脉瘤是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血管内治疗 双微导管技术 栓塞 弹簧圈 栓塞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