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润峰 胡大一 +2 位作者 高文根 邢燕 魏毅东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双心诊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双心诊疗组在此基础上,由心理医生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双心诊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双心诊疗组在此基础上,由心理医生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心理治疗。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记录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12个月内累积心血管事件。结果:双心诊疗组LVEF以及再发心肌梗死、因心力衰竭再入院、心绞痛再次发作、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双心诊疗模式的应用可以改善AMI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双心诊疗模式 预后 影响
下载PDF
双心诊疗模式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40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滕显娥 刘文娟 安丽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5期104-104,106,共2页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在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双心诊疗模式干预...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在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双心诊疗模式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经双心诊疗模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SAS、SDS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81,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负性情绪患者治疗中采用双心诊疗模式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负面情绪,达到心脏与精神的双重治疗,减少住院次数,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抑郁 焦虑 双心诊疗模式
下载PDF
双心诊疗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冲 王静 +3 位作者 周慧艳 胡珊博 刘丹 马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指南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采取心理治疗,即双心诊疗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69.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心诊疗模式有助于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诊疗模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脏 心理
下载PDF
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敏虎 张润峰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双心诊疗模式组(双心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双心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于入院前、1月、3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7...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双心诊疗模式组(双心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双心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于入院前、1月、3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7项(HAMA-17)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同时检测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①入院前,两组HAMD-17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后对照组评分[(22.56±4.99),(22.81±3.93)]较入院前、1月时高,双心组评分[(11.60±4.95),(12.44±4.13)]较入院前低,双心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②入院1月、3月后,两组CHOL,LDL-C水平均较入院前降低(P<0.05),且双心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心诊疗模式可以改善ACS患者的心理状况,可能更有助于控制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双心诊疗模式 焦虑 抑郁 血脂
下载PDF
双心诊疗模式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情绪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史萌萌 吴燕 +1 位作者 邬真力 何雪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0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情绪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情绪患者,用单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情绪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情绪患者,用单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2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及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85.09±4.62)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47±4.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LVEF分别为(2789±432)ng/L、(39.3±3.5)%,对照组患者的NT-proBNP、LVEF分别为(2774±451)ng/L、(39.6±3.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349±94)ng/L低于对照组的(574±114)ng/L,LVEF(52.8±2.5)%高于对照组的(48.5±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情绪患者采用双心诊疗模式干预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焦虑情绪 双心诊疗模式 生活质量 心功能
下载PDF
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律失常发作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晓英 黄敏虎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律失常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入住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00例A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心诊疗模式组(双心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AC...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律失常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014年入住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00例A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心诊疗模式组(双心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ACS治疗,双心组同时采用双心模式进行干预。两组在入院、入院1个月及3个月时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定;在入院及入院6个月时记录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1入院1个月及3个月时,对照组HAMD-17和HAMA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双心组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对照组评分均高于双心组(P均<0.05)。2入院3个月时,两组SAQ所有维度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双心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入院6个月时,对照组除心房纤颤和HRV减低外,其他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入院时;双心组除房颤外,其他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心组室性早搏、合并两种心律失常和HRV减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心诊疗模式可能有助于改善ACS患者心理状况,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双心诊疗模式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吴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70-2072,共3页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10-2019.11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采用双心... 目的:探讨双心诊疗模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10-2019.11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采用双心诊疗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脑钠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失常发生情况以及血脂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的心功能与心率失常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脑钠肽前体与心率失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血脂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采用双心诊疗模式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诊疗模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