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抗体夹心二步法检测甲胎蛋白后带现象
1
作者 吴巧萍 穆银玉 +1 位作者 陈兵华 谢晶晶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用双抗体夹心二步法检测甲胎蛋白(AFP)出现"后带现象"而造成检测值偏低的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把2份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但AFP测定结果较低的标本按原液至1∶400手工倍比稀释后,在ABBOTT公司的Architecti2000 Sy... 目的探讨用双抗体夹心二步法检测甲胎蛋白(AFP)出现"后带现象"而造成检测值偏低的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把2份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但AFP测定结果较低的标本按原液至1∶400手工倍比稀释后,在ABBOTT公司的Architecti2000 System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上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测定,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测定结果分别为194μg/L和284μg/L的2份样本原液,经手工倍比稀释后上机检测,前者检测结果约为10万μg/L,后者检测结果约为8万μg/L。结论双抗体夹心二步法(CMIA,雅培)检测高浓度的AFP也存在"后带现象",须经稀释后才能得到可靠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 双抗体夹心二步法 AFP 后带现象
下载PDF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雷树勇 黄承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观察对象分为 4组 ;前列腺癌组 34例、前列腺增生组 98例、泌尿系其它疾病组 2 8例 ,健康对照组 134例 ,测定血清 PSA,并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人的年龄与血清PSA浓度...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观察对象分为 4组 ;前列腺癌组 34例、前列腺增生组 98例、泌尿系其它疾病组 2 8例 ,健康对照组 134例 ,测定血清 PSA,并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人的年龄与血清PSA浓度呈直线相关 (r=0 .341,P <0 .0 1) ,前列腺癌的血清 PSA与其它各组比较 ,差别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以血清 PSA≤ 4μg/ L 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适用于我国男性 ;血清 PSA浓度受诸多因素影响 ,应用 PSA定量分析进行诊断时应结合直肠指检和超声直肠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特异性抗原 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二步法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下载PDF
血站HBsAg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1836-1837,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血站HBsAg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及对策,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站2011年1—5月3414例自愿献血者(包括初筛HBsAg阳性),分别根据HOOK效应将血液标本分出HBsAg阳性的高值标本23例,低值标本45例,再分别采取ELISA双抗体夹... 目的观察分析血站HBsAg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及对策,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站2011年1—5月3414例自愿献血者(包括初筛HBsAg阳性),分别根据HOOK效应将血液标本分出HBsAg阳性的高值标本23例,低值标本45例,再分别采取ELISA双抗体夹心一步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二步法检测,观察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检测20次后,两种方法检测的OD平均值、S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HBsAg试剂盒时,应选择ELISA双抗体夹心二步法进行检测,对避免发生漏检、保障献血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酶联免疫检测 HOOK效应 ELISA抗体夹心步法 ELISA双抗体夹心二步法
下载PDF
血站HBsAg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与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邱娜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4期726-727,共2页
以往血站对献血者血液样本中乙肝病毒的检测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都比较高,再加上单克隆抗体技术、自动化设备的支持,检测过程快捷、安全,获得了采血机构的青睐。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主要方法为酶... 以往血站对献血者血液样本中乙肝病毒的检测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都比较高,再加上单克隆抗体技术、自动化设备的支持,检测过程快捷、安全,获得了采血机构的青睐。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主要方法为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依据实验步骤又可分为双抗体夹心一步法、双抗体夹心二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酶联免疫检测 抗体夹心步法 双抗体夹心二步法 规避钩状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