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再通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峰 王洁 +4 位作者 甘解华 王高燕 卢苗青 赵嘉林 陈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 目的探讨MR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风险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接受取栓治疗的3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术后临床和功能MRI表现,将患者分为高灌注组和无高灌注组。比较不同灌注患者临床特征、脑血流量(CBF)、表观弥散系数(ADC)等参数差异。结果36例患者中无高灌注组22例(61.1%),高灌注组14例(38.9%)。单因素分析显示,无高灌注组患者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绝对CBF、相对CBF(rCBF)、ADC_(fast)、ADC_(slow)均低于高灌注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BF与ADC_(fast)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_(fast)是预测患者术后高灌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最佳阈值为51.2×10^(-4)mm^(2)/s。结论MR 3D-ASL、双指数DWI技术可较好地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术后再灌注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取栓术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正常前列腺组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b值下的最优拟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智德波 邱本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31-635,共5页
目的对比双指数弥散模型和弥散峰度模型对正常前列腺组织的弥散加权成像在1.5 T不同b值分段下的拟合效果。材料与方法采集11例健康男性前列腺T2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磁共振的多b值成像,从0到3000 s/mm2中选取31个b值,将两个弥散模型对... 目的对比双指数弥散模型和弥散峰度模型对正常前列腺组织的弥散加权成像在1.5 T不同b值分段下的拟合效果。材料与方法采集11例健康男性前列腺T2加权成像和弥散加权磁共振的多b值成像,从0到3000 s/mm2中选取31个b值,将两个弥散模型对弥散加权信号原始数据作曲线拟合,根据曲线拟合计算的拟合信号强度值与原始图像采集的信号值的差值大小,选取对某个模型该差值都较小的对应的连续多个b值,组成一个分段,该模型则为此b值分段最优的拟合模型。结果在所有b值数据的整体拟合中,双指数弥散模型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2大于弥散峰度模型。b值在500~1000 s/mm2时,弥散峰度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比双指数弥散模型更小;b值在0~500 s/mm2和1000~3000 s/mm2时,双指数弥散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比弥散峰度模型更小。结论双指数弥散模型和弥散峰度模型对正常前列腺的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的b值下的拟合优度不同,不同b值分段具有不同的最优拟合模型,将两个模型结合起来对前列腺弥散加权成像进行分析可能会为临床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指数弥散模型 弥散峰度模型 前列腺 弥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