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采用双支架技术模拟Viatorr支架在TIP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抽取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和顽固性腹水患者242例,将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裸支架技术治疗的入组患者186例设为裸支架组(对照...目的:观察采用双支架技术模拟Viatorr支架在TIP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抽取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和顽固性腹水患者242例,将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裸支架技术治疗的入组患者186例设为裸支架组(对照组),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模拟Viatorr支架方法治疗的入组患者56例设为模拟Viatorr组(观察组)。两组患者进行前后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模拟Viatorr组在分流道开通后先释放1枚8 mm ×60 mm的裸支架,根据球囊上肝静脉-门静脉切迹,释放1枚8 mm ×40 mm的覆膜支架,覆膜部分覆盖肝实质全程而不阻挡门静脉入肝血流,其余部分伸入肝静脉内。裸支架组(对照组)分流道开通后只放置1枚8 mm ×60 mm的裸支架。两组患者常规用弹簧栓子栓塞胃冠状静脉。结果模拟Viatorr组56例均获得成功,裸支架组186例中有2例不成功,改为其他治疗。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8.9%。两组分流道建立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下降了(18±5.7)cm H2O和(18±3.4)cm H2O。随访12~36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分流道通畅情况。模拟Viatorr组和裸支架组分流道累计通畅率分别为67.8%和41.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7);模拟Viatorr组和裸支架组复发再出血率分别为21.4%和4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56);模拟Viatorr组和裸支架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9.6%和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5)。模拟Viatorr组和裸支架组在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模拟Viatorr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腔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出现支架肝静脉端“盖帽”,再次介入干预时未能成功。裸支架组有3例患者腹腔穿刺证实为腹腔内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模拟Viatorr组有7例(12.5%)、裸支架组有47例(25.2%)患者因分流道严重狭窄闭塞进行了1~3次再通术和支架植入术;模拟Viatorr组有5例、裸支架组有39例分别死于肝功能衰竭、肝癌和多器官衰竭。结论双支架模拟Viatorr支架方法能够提高TIPS中远期分流道通畅率,降低再出血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9例BBAs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成功实施双支架错...目的探讨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9例BBAs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成功实施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即刻影像Raymond分级Ⅰ级5例,Ⅱ级1例,Ⅲ级3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4例,3分2例,4分1例,死亡2例;术后90 d mRS评分0分5例,1分1例,3分1例。7例存活病人影像学随访1周~24个月,动脉瘤均完全闭塞,载流动脉无狭窄。结论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BBAs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动脉瘤术后复发率,改善病人预后。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支架置入和双导管技术保护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方法及其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支架置入和双导管技术保护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方法及其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并经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复查全脑DSA,临床随访12~24个月。结果4例患者中,3例采用PICA-椎动脉支架置入技术,1例采用双向双导管技术保护PICA。对4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方面均获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PICA通畅,无缺血症状;6个月造影显示动脉瘤无复发,PICA通畅,无狭窄;12~24个月随访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在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使用P I C A-椎动脉支架置入技术和双向双导管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保护P I C A。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采用双支架技术模拟Viatorr支架在TIP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群抽取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出血和顽固性腹水患者242例,将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裸支架技术治疗的入组患者186例设为裸支架组(对照组),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模拟Viatorr支架方法治疗的入组患者56例设为模拟Viatorr组(观察组)。两组患者进行前后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模拟Viatorr组在分流道开通后先释放1枚8 mm ×60 mm的裸支架,根据球囊上肝静脉-门静脉切迹,释放1枚8 mm ×40 mm的覆膜支架,覆膜部分覆盖肝实质全程而不阻挡门静脉入肝血流,其余部分伸入肝静脉内。裸支架组(对照组)分流道开通后只放置1枚8 mm ×60 mm的裸支架。两组患者常规用弹簧栓子栓塞胃冠状静脉。结果模拟Viatorr组56例均获得成功,裸支架组186例中有2例不成功,改为其他治疗。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8.9%。两组分流道建立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下降了(18±5.7)cm H2O和(18±3.4)cm H2O。随访12~36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分流道通畅情况。模拟Viatorr组和裸支架组分流道累计通畅率分别为67.8%和41.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7);模拟Viatorr组和裸支架组复发再出血率分别为21.4%和4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56);模拟Viatorr组和裸支架组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9.6%和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5)。模拟Viatorr组和裸支架组在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模拟Viatorr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腔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出现支架肝静脉端“盖帽”,再次介入干预时未能成功。裸支架组有3例患者腹腔穿刺证实为腹腔内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模拟Viatorr组有7例(12.5%)、裸支架组有47例(25.2%)患者因分流道严重狭窄闭塞进行了1~3次再通术和支架植入术;模拟Viatorr组有5例、裸支架组有39例分别死于肝功能衰竭、肝癌和多器官衰竭。结论双支架模拟Viatorr支架方法能够提高TIPS中远期分流道通畅率,降低再出血率。
文摘目的探讨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BBAs)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采用双支架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9例BBAs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均成功实施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术中即刻影像Raymond分级Ⅰ级5例,Ⅱ级1例,Ⅲ级3例。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4例,3分2例,4分1例,死亡2例;术后90 d mRS评分0分5例,1分1例,3分1例。7例存活病人影像学随访1周~24个月,动脉瘤均完全闭塞,载流动脉无狭窄。结论双支架错位重叠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BBAs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可降低动脉瘤术后复发率,改善病人预后。
文摘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支架置入和双导管技术保护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方法及其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并经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复查全脑DSA,临床随访12~24个月。结果4例患者中,3例采用PICA-椎动脉支架置入技术,1例采用双向双导管技术保护PICA。对4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方面均获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PICA通畅,无缺血症状;6个月造影显示动脉瘤无复发,PICA通畅,无狭窄;12~24个月随访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在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使用P I C A-椎动脉支架置入技术和双向双导管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保护P I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