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力式双旋涡发生体的研究
1
作者 李香远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36,共5页
本文论述了应力式双旋涡发生体用于流量检测时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原则、抗振动措施及其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对涡街流量计中的旋涡发生体作了全面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总结。
关键词 双旋涡发生体 流量检测 涡街理论 传感器
下载PDF
纳洛克斯双旋涡旋流器
2
作者 刘江 《国外金属矿选矿》 1992年第11期30-30,共1页
造纸厂对纸的填料和涂层颜料所允许的物理性质要求是很严格的。颗粒大小的分布一定要确实均匀,因为即使筛上颜料颗粒的百分率最低,也能使造纸机器高速率磨损。芬兰一家造纸厂使用纳洛克斯(Larox)双旋涡旋流器,比普通旋流器多回收37%细... 造纸厂对纸的填料和涂层颜料所允许的物理性质要求是很严格的。颗粒大小的分布一定要确实均匀,因为即使筛上颜料颗粒的百分率最低,也能使造纸机器高速率磨损。芬兰一家造纸厂使用纳洛克斯(Larox)双旋涡旋流器,比普通旋流器多回收37%细粒。这个数字转化为一年的经济效益超过325000美元。对消石灰浆进行脱砂,目的是从给矿中除去大于45微米的颗粒,使损失在粗粒级的细粒达最少。筛分和旋流器分级常常用来从这些矿浆中除去过大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双旋涡
下载PDF
卧轮式分级机内流场的“双旋涡”分布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文哲 苏晓磊 刘毅 《工业技术创新》 2021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卧轮式分级机内流场的分布规律对物料分级效果至关重要。基于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与离散相模型(DPM),对进风口风速为18 m/s,转笼转速分别为3000 r/min、6000 r/min、12000 r/min三种工况下的"双旋涡"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讨... 卧轮式分级机内流场的分布规律对物料分级效果至关重要。基于RNG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与离散相模型(DPM),对进风口风速为18 m/s,转笼转速分别为3000 r/min、6000 r/min、12000 r/min三种工况下的"双旋涡"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讨"双旋涡"分布特性对卧轮式分级机内流场及分级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卧轮式分级机的进气口方位与转笼转速会影响分级室内水平涡旋的气流偏向,使分级机内呈现不同的"双涡旋"分布特征;2)分级机内流场的稳定均布性会影响"双涡旋"流型的旋进方向,且内旋涡的形成及涡核分布受分级室内的水平旋涡约束。以碳酸钙为物料进行分级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工况下分级机流场的稳定均布性差异较大,会造成"双涡旋"分布变化;2)随着转笼转速的增加,切割粒径平均减小28.85μm,粗粉产率平均提高33%,分级精度指数平均降低10.5%。物料分级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研究结果对卧轮式分级机的性能优化和结构设计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轮式分级机 数值模拟 双旋涡”分布 流场特性 物料分级实验 分级精度指数
原文传递
双支撑旋涡泵设计探究
4
作者 徐定 陈婷婷 朱运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12期92-92,共1页
旋涡泵适用范围广,是当前我国工业、民用等领域当中最为常见的基础机械设备之一。双支撑旋涡泵具有小流量、高扬程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该类泵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整体工作效能高,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为能够进一步挖掘双支撑旋涡泵潜能... 旋涡泵适用范围广,是当前我国工业、民用等领域当中最为常见的基础机械设备之一。双支撑旋涡泵具有小流量、高扬程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该类泵表现出较强的实用性,整体工作效能高,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为能够进一步挖掘双支撑旋涡泵潜能,提升应用的实效性,本次研究对双支撑漩涡泵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实现了对泵结构的重置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旋涡 设计 叶轮
下载PDF
导流片结构参数对先进旋涡燃烧室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志凯 曾卓雄 +1 位作者 徐义华 田佳莹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5-412,共8页
为了研究带导流片的先进旋涡燃烧室燃烧及流动性能,对导流片不同结构参数下燃烧室的流场分布、温度分布、总压损失、燃烧效率及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带导流片的先进旋涡燃烧室性能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能够在不依赖凹腔... 为了研究带导流片的先进旋涡燃烧室燃烧及流动性能,对导流片不同结构参数下燃烧室的流场分布、温度分布、总压损失、燃烧效率及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带导流片的先进旋涡燃烧室性能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能够在不依赖凹腔射流的情况下形成理想的双旋涡结构,有利于增强凹腔稳焰及燃气掺混,大幅度提高燃烧效率,改善出口温度分布,降低NO排放。导流片结构参数对燃烧室性能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当导流片伸入凹腔的长度与前钝体高度之比(a/B)为0.2,导流片到前钝体上端面的距离与燃烧室进气通道高度之比(b/H)为0.4,导流片到前钝体后端面的距离与凹腔长度之比(c/L)为0.1-0.2时,燃烧室在贫燃条件下可以实现低压降、低污染的稳定燃烧,而且出口温度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旋涡燃烧室 导流片 双旋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导流片结构参数对四通道环形进气先进旋涡燃烧室性能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长天 刘景源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1年第4期138-146,共9页
四通道环形进气先进旋涡燃烧室(AVC)上下两个通道具有冷却燃烧壁面、中间两通道的靠近燃烧室轴线的通道面积小,在贫油燃烧时,一定程度上可充当值班火焰通道的作用。以导流片到前钝体上端面的距离与燃烧室进气通道高度之比a/E、导流片伸... 四通道环形进气先进旋涡燃烧室(AVC)上下两个通道具有冷却燃烧壁面、中间两通道的靠近燃烧室轴线的通道面积小,在贫油燃烧时,一定程度上可充当值班火焰通道的作用。以导流片到前钝体上端面的距离与燃烧室进气通道高度之比a/E、导流片伸入凹腔的长度与前钝体高度之比b/H、导流片到前钝体后端面的距离与凹腔长度之比c/L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导流片结构参数a/E、b/H、c/L不同时燃烧室的流场分布、涡结构、总压损失、燃烧效率。结果表明:随着a/E增大,燃烧效率不断提高,但总压损失系数也增大;b/H、c/L对AVC性能的影响较小;当a/E=0.3、b/H=0.4及c/L=0.2时,燃烧室性能达到最佳;引入导流片后,凹腔内形成稳定的双旋涡结构,凹腔稳焰及燃气掺混有所增强,总压损失较小的同时燃烧效率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旋涡燃烧室 导流片 双旋涡 燃烧效率 总压损失系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涡流燃烧发动机燃烧室数值模拟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得川 白荣博 刘上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3,116,共4页
为研究涡流冷壁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的流动情况,分别采用RNGk-ε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对涡流冷壁发动机燃烧室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确定采用雷诺应力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冷态双旋涡流动。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外层准自由涡,内层准强迫涡的Rank... 为研究涡流冷壁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部的流动情况,分别采用RNGk-ε模型和雷诺应力模型对涡流冷壁发动机燃烧室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确定采用雷诺应力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冷态双旋涡流动。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外层准自由涡,内层准强迫涡的Rankine组合涡结构。研究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流动结果比冷态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三维效应在准自由涡区域比较明显,在强迫涡区域很小,总体上不影响燃烧室内的双旋涡流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冷壁推力室 双旋涡结构 数值模拟 RSM模型
下载PDF
扰流片对驻涡燃烧室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魏佳加 曾卓雄 徐义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64-168,共5页
为了研究含扰流片的驻涡燃烧室燃烧及内部流动性能,对不同扰流片的个数和进口速度的燃烧室的燃烧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燃烧室燃烧时的流场分布、温度分布、总压损失以及燃烧效率。结果表明:扰流片能够增强燃气的掺混和热交换,可以极大... 为了研究含扰流片的驻涡燃烧室燃烧及内部流动性能,对不同扰流片的个数和进口速度的燃烧室的燃烧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燃烧室燃烧时的流场分布、温度分布、总压损失以及燃烧效率。结果表明:扰流片能够增强燃气的掺混和热交换,可以极大的提高燃烧室的燃烧效率(最高可达99.99%),改善出口温度分布;随着扰流片个数和入口速度的增加,总压损失和燃烧效率都逐渐增大;当扰流片为四个时,燃烧室流场稳定,燃烧效率高且温度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涡燃烧室 扰流片 双旋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浅析蒸汽测量中涡街流量计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天华 董瑞兰 郑苏录 《科技与生活》 2011年第9期179-180,共2页
本文主要说明涡街流量计的工作特性,以及应用于蒸汽管道计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介绍了采用温度、压力自动补偿方法进行蒸汽流量测量的基本思想。结合实际,对温度变化引起仪表常数变化所造成的测量... 本文主要说明涡街流量计的工作特性,以及应用于蒸汽管道计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并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介绍了采用温度、压力自动补偿方法进行蒸汽流量测量的基本思想。结合实际,对温度变化引起仪表常数变化所造成的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修正方法,并就有关蒸汽测量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原理 双旋涡发生体 蒸汽测量
下载PDF
Flow characteristics at low Reynolds number around two in-line circular cylinders with slits 被引量:1
10
作者 SUN Zhi-qiang ZHANG Yu-zhuo +1 位作者 XING Peng-fei LI Sai-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021-2028,共8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minar flow around two identical circular cylinders placed in tandem, with slits of the same width through their respective axis. The center to center dista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minar flow around two identical circular cylinders placed in tandem, with slits of the same width through their respective axis. The center to center distance between the cylinders and the slit orientation were varied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the flow structure, lift and drag, and vortex shedding characteristics. It was found that three flow regim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which could be indicated by the sudden changes in drag and lift. Asymmetrically, configured slits destabilized the stagnant region between cylinders;whereas in-line slits connect the two cylinders to act as a single elongated bluff body, even at large cylinder separation, by stabilizing the stagnant region in between. These in turn strongly modified the transition between flow regimes. Vortex shedding was also strongly influenced by both slit configuration and cylinder s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 cylinders in tandem circular cylinder with slit vortex shedding laminar wake flow
下载PDF
Study on Hydrodynamic Vibration in Dual Bluff Body Vortex Flowmeter
11
作者 傅新 杨华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al bluff body vortex shedding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possibility to use dual bluff body combin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hydrodynamic vibration around the bluff body objects is explored. 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al bluff body vortex shedding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possibility to use dual bluff body combin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hydrodynamic vibration around the bluff body objects is explored.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were utilized to examine the time dependent flow field and the pressure oscillation around the bluff bodies. The numerical data were obtained by the advanced large eddy simulation model.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a laboratory scale of Karman vortex flowmeter with 40 mm diameter.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optimized dual bluff body combinations strengthened the hydrodynamic vibra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hydrodynamic vibration with 180° phase difference occurred at the axisymmetric points of circular pipe on the lateral faces of the equilateral triangle-section bluff bodies. Using the dual bluff body configuration and the differential sensing technique, a novel prototype of vortex flowmeter with excellent noise immunity and improved sensibility was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METER vortex shedding dual bluff body hydrodynamic vib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