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球形孔洞双晶铜单向拉伸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宁 杨新华 陈传尧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0-335,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含孔洞双晶铜晶体的力学行为,研究了晶粒内部孔洞和晶界孔洞对晶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孔洞可以显著降低双晶体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对于晶粒内部关于晶界对称的孔洞,随着孔间距...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含孔洞双晶铜晶体的力学行为,研究了晶粒内部孔洞和晶界孔洞对晶体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孔洞可以显著降低双晶体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对于晶粒内部关于晶界对称的孔洞,随着孔间距的增大,晶体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当保持孔间距不变而改变孔半径时,随着孔体积的不断增大,晶体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又都呈现出递减趋势。对于晶界上的孔洞,孔洞形状对晶体拉伸性能有显著影响,并且随着孔半径的增大,晶体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呈现出递减趋势,如果保持孔洞总体积恒定而依次增加孔洞数量,则晶体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双晶铜 孔洞 晶界
下载PDF
纳米双晶铜单向拉伸弹性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和尺寸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宁 杨新华 陈传尧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35,共5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晶铜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弹性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和尺寸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改变,纳米双晶铜的初始弹性模量在低应变率区和高应变率区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低应变率区,弹性模量基本不随应变率的变...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双晶铜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弹性性能的应变率效应和尺寸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加载应变率的改变,纳米双晶铜的初始弹性模量在低应变率区和高应变率区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低应变率区,弹性模量基本不随应变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在高应变率区,弹性模量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弹性模量和加载应变率之间满足近似的对数线性关系.因此,存在一个控制弹性模量应变率效应的应变率阈值.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双晶纳米铜的应变率阈值随着截面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具有明显的尺寸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晶铜 应变率效应 尺寸效应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对称倾转晶界纳米双晶铜单向拉伸弹性性能的晶向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宁 杨新华 陈传尧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9-422,共4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旋转轴为[0 0 1]的对称倾转晶界双晶铜在单向拉伸变形过程中晶向对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对晶界倾角的响应大致关于90°对称,根据响应程度及响应趋势的不同可将倾斜角分为三个区域,Ⅰ区...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旋转轴为[0 0 1]的对称倾转晶界双晶铜在单向拉伸变形过程中晶向对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弹性模量对晶界倾角的响应大致关于90°对称,根据响应程度及响应趋势的不同可将倾斜角分为三个区域,Ⅰ区、Ⅱ区和Ⅲ区,每个区域有各自的转折晶向角,θⅠ、θⅡ和θⅢ。当晶界倾角θ接近90°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明显的波动,弹性阶段的非线性增强;温度对弹性模量的晶向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Ⅱ区,温度越高弹性模量的变化幅值越小,且突变晶向角θⅡ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越不显著;截面尺寸对双晶铜弹性模量的晶向效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晶铜 对称倾转晶界 单向拉伸 晶向效应
下载PDF
垂直晶界铜双晶的拉伸变形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发东 李玉龙 +2 位作者 索涛 汤忠斌 郭亚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3-1291,共9页
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垂直晶界铜双晶试样的拉伸变形行为,获得了拉伸过程中试样表面的全场变形分布。结果表明:试样整体变形呈"双颈缩"现象,试样表面的应变分布不均匀,晶界附近的应变水平低于晶粒内部的,试样总是在软取... 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研究了垂直晶界铜双晶试样的拉伸变形行为,获得了拉伸过程中试样表面的全场变形分布。结果表明:试样整体变形呈"双颈缩"现象,试样表面的应变分布不均匀,晶界附近的应变水平低于晶粒内部的,试样总是在软取向的晶粒内首先发生塑性变形并断裂。借助扫描电镜(SEM)原位拉伸实验观察到在拉伸过程中滑移带不能穿过晶界。以上结果说明,铜双晶试样拉伸变形行为与组元晶粒的晶体取向和晶界的属性有关,软取向的晶粒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而大角度晶界在拉伸过程中具有强化效应,对晶粒的滑移变形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晶 晶界 连铸单晶 数字图像相关法 微拉伸
下载PDF
晶粒组元沿晶界旋转的铜双晶在循环变形中的滑移形貌与位错组态 被引量:4
5
作者 李 勇 李守新 李广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19-824,共6页
对晶粒组元因晶体生长时沿晶界发生旋转的铜双晶体进行了恒定塑性应变幅下的循环形变研究,塑性应变幅为1.5X10-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通道衬度技术(SEM-ECC)对滑移形貌和位错组态的演化进行了观察,发现由于晶粒内部的几何效应使沿... 对晶粒组元因晶体生长时沿晶界发生旋转的铜双晶体进行了恒定塑性应变幅下的循环形变研究,塑性应变幅为1.5X10-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通道衬度技术(SEM-ECC)对滑移形貌和位错组态的演化进行了观察,发现由于晶粒内部的几何效应使沿晶界的位错组态随着晶粒的旋转方向的变化也相应发生变化,逐渐表现为由滑移带与晶界的相互作用过渡到形变带与晶界的相互作用.形变带Ⅱ(DB Ⅱ)对于主滑移有着明显的阻碍作用.晶界无位错区(DFZ)伴随着形变带Ⅱ在晶界的出现而产生.胞状结构的形成是由于次滑移系的开动使形变带Ⅱ中的位错墙结构先破坏而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变形 滑移形貌 双晶 晶界 位错组态 形变带Ⅱ 晶界无位错区
下载PDF
晶粒取向和晶界对双晶铜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雪薇 李超 罗胜年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6-412,共7页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拉伸双晶铜样品,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处理样品在不同应变状态下的SEM图片,得到正应变场Exx和剪应变场Exy,并通过Exx和Exy的演化研究双晶铜的变形特征,以及晶粒取向和晶界对它的影响。正应变场Exx显示两晶粒...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拉伸双晶铜样品,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处理样品在不同应变状态下的SEM图片,得到正应变场Exx和剪应变场Exy,并通过Exx和Exy的演化研究双晶铜的变形特征,以及晶粒取向和晶界对它的影响。正应变场Exx显示两晶粒内部、晶界附近分别有单、双系滑移开启,滑移带会造成局部变形的不均匀。随着应变的增加,滑移带数量增多而强度减小,变形趋于均匀化。相比软取向晶粒,硬取向晶粒中的滑移带数量少而滑移带强度高。剪应变场Exy幅值远小于Exx幅值,因而观察不到滑移带。软取向晶粒比硬取向晶粒的平均正应变Exx大,它们之间的差别在8%的拉伸应变后随着应变的增加而被放大,晶界产生更高的协调应力,使得晶界附近的剪应变Exy开始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晶铜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 滑移带
原文传递
纳米铜双晶拉伸与剪切变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纯章 郭万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尺度铜双晶 ( 1 1 1 )面原子层的拉伸与剪切变形。模拟结果显示纳米铜双晶的拉伸与剪切变形都是由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两个阶段构成。在弹性变形阶段原子排列结构不变 ,而塑性变形阶段此排列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尺度铜双晶 ( 1 1 1 )面原子层的拉伸与剪切变形。模拟结果显示纳米铜双晶的拉伸与剪切变形都是由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两个阶段构成。在弹性变形阶段原子排列结构不变 ,而塑性变形阶段此排列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包括金属键断裂 ,原子与空位迁移、重组 ,晶界变形、迁移等。这种微观变形机制直接决定了相应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弹性变形阶段 ,虎克定律依然成立 ;在塑性变形阶段 ,应力应变曲线产生很大波动 ,其波动情况与微观变形密切相关。模拟还发现纳米铜晶体的塑性比宏观材料好得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纳米材料 纳米双晶 拉伸变形 剪切变形
下载PDF
水平与垂直晶界铜双晶的压缩形貌观察与分析
8
作者 段先云 阮锋 张赛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2,共6页
为了研究晶界方向对铜双晶塑性变形的影响,采用扩散焊方法制备了双晶铜块,通过压缩试验台对水平和垂直晶界方向下的铜双晶进行等形变压缩,对晶界附近变形形貌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晶界方向对铜双晶的滑移变形有不同的影响;... 为了研究晶界方向对铜双晶塑性变形的影响,采用扩散焊方法制备了双晶铜块,通过压缩试验台对水平和垂直晶界方向下的铜双晶进行等形变压缩,对晶界附近变形形貌进行显微观察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晶界方向对铜双晶的滑移变形有不同的影响;在等压缩形变下,相比于水平晶界双晶体,垂直晶界双晶体滑移线的分布和扩展比水平晶界双晶体的更不均匀,垂直晶界双晶体中晶界附近的应力集中程度更高;垂直晶界双晶体滑移线扩展不连续且有波动性,且孔洞和裂纹数量多于水平晶界,孔洞和裂纹的产生和分布位置更集中于滑移线上或临近滑移线的某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界 晶体塑性 双晶 孔洞 裂纹
下载PDF
铜双晶水平与垂直晶界压缩形貌观察与分析
9
作者 段先云 阮锋 张赛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63,共5页
对含水平和垂直晶界的铜双晶进行了等应压缩,并对变形后的显微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等应变压缩条件下,相比于水平晶界双晶体,垂直晶界双晶体中晶界附近的应力更高,孔洞和裂纹数量多于水平晶界的,孔洞和裂纹分布位置更集中于滑移... 对含水平和垂直晶界的铜双晶进行了等应压缩,并对变形后的显微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等应变压缩条件下,相比于水平晶界双晶体,垂直晶界双晶体中晶界附近的应力更高,孔洞和裂纹数量多于水平晶界的,孔洞和裂纹分布位置更集中于滑移线上或临近滑移线某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界 晶体塑性 双晶 孔洞 裂纹
下载PDF
各向异性铜双晶晶界应力与晶界形变分析
10
作者 段先云 阮锋 张赛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40-1745,共6页
基于晶体滑移理论和率相关的晶体滑移有限元程序,对压缩面力作用下的各向异性铜双晶晶界平面处应力场进行了计算,对晶界附近应力变化与晶粒滑移变形进行了分析;根据梁变形理论,对垂直晶界的周期性扭曲变形和周期法向应力进行了理论分析... 基于晶体滑移理论和率相关的晶体滑移有限元程序,对压缩面力作用下的各向异性铜双晶晶界平面处应力场进行了计算,对晶界附近应力变化与晶粒滑移变形进行了分析;根据梁变形理论,对垂直晶界的周期性扭曲变形和周期法向应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推导说明.结果表明:在晶界处存在较大的应力梯度和应力集中现象,晶粒的取向对晶界面的应力分布有很大的影响,晶粒的滑移变形是从部分区域先行开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界 晶界面 晶体塑性 双晶
下载PDF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铜双晶断口的反射电子显微方法
11
作者 李宗全 秦勇 +2 位作者 沈辉 李广海 吴希俊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6期446-450,共5页
铜双晶沿晶断口在普通透射电子显微镜中进行了反射电子显微术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经渗铋脆化处理的∑33a铜双晶断口为小面结构,主要由(001)、(?)、及(210)小面组成;晶体生长中发生波动时,晶界由(001)面附近偏离到(010)面附近,然后又恢复... 铜双晶沿晶断口在普通透射电子显微镜中进行了反射电子显微术观察。实验结果表明,经渗铋脆化处理的∑33a铜双晶断口为小面结构,主要由(001)、(?)、及(210)小面组成;晶体生长中发生波动时,晶界由(001)面附近偏离到(010)面附近,然后又恢复到(001)面附近,如此往复使晶界成阶梯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用背散射电子成像,不仅可以观察断口表面的形貌,也可得到有关小面取向的信息,使反射电子显微术成为观察断口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显微术 双晶断口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纳米铜单晶及双晶静拉伸二维力学行为的原子模拟
12
作者 朱纯章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7,共5页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尺度铜单晶与铜双晶的 (111)面原子的静拉伸力学行为。模拟结果表明纳米铜晶体的静拉伸变形过程中 ,原子系统的排列结构在弹性阶段没有变化 ;在塑性阶段铜单晶出现两个方向的交错滑移 ,铜双晶的塑性变形机制远...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尺度铜单晶与铜双晶的 (111)面原子的静拉伸力学行为。模拟结果表明纳米铜晶体的静拉伸变形过程中 ,原子系统的排列结构在弹性阶段没有变化 ;在塑性阶段铜单晶出现两个方向的交错滑移 ,铜双晶的塑性变形机制远比铜单晶复杂从而导致两者应力应变曲线的差异。模拟还发现纳米铜晶体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自组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单晶 原子模拟 分子动力学 静拉伸 纳米双晶 二维力学行为 塑性变形 纳米材料
下载PDF
铜双晶断口的反射电子显微术观察
13
作者 李宗全 李广海 +1 位作者 秦勇 沈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79-179,共1页
铜加入微量的铋,将引起明显的沿晶断裂。在400-700℃范围内时效后,断口由发展得很好的小面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虽能很好地显示断口形貌,却不能给出结晶学上的参数。反射电子显微术已成功地揭示了铂、金、半导体等晶体表面的微观结构,... 铜加入微量的铋,将引起明显的沿晶断裂。在400-700℃范围内时效后,断口由发展得很好的小面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虽能很好地显示断口形貌,却不能给出结晶学上的参数。反射电子显微术已成功地揭示了铂、金、半导体等晶体表面的微观结构,但尚未用来观察断口表面。本文利用反射电子显微术能同时给出表面形貌和电子衍射图的优点,观察渗铋的铜双晶沿晶断裂表面的结晶学上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晶 断口 反射 电子显微术
下载PDF
垂直晶界和倾斜晶界Cu双晶的疲劳开裂行为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运明 王中光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255-1260,共6页
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一种垂直晶界和两种倾斜晶界Cu双晶的疲劳开裂行为及其机制.这三种双晶组元晶体的取向均为[134].结果表明,沿晶界的疲劳开裂是Cu双晶疲劳破坏的主要形式,但垂直晶界和倾斜晶界双晶疲劳裂纹萌生的机制有所不... 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一种垂直晶界和两种倾斜晶界Cu双晶的疲劳开裂行为及其机制.这三种双晶组元晶体的取向均为[134].结果表明,沿晶界的疲劳开裂是Cu双晶疲劳破坏的主要形式,但垂直晶界和倾斜晶界双晶疲劳裂纹萌生的机制有所不同.垂直晶界双晶沿晶疲劳裂纹主要由驻留滑移带撞击晶界而产生,而倾斜晶界双晶疲劳裂纹的萌生是由晶界两侧晶粒的滑移台阶而引起的应力集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界 疲劳开裂 双晶 垂直晶界 倾斜晶界
下载PDF
Cu双晶的循环饱和位错结构——Ⅱ.迷宫位错结构
15
作者 胡运明 王中光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8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受循环应变载荷作用的Cu双晶中的迷宫形态位错结构。实验表明,迷宫位错结构由两组相互垂直的(001)和(210)位错墙组成。其形成不仅与外加应变幅有关,而且取决于晶体中开动的滑移系统,与一组互相垂直的Burger...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受循环应变载荷作用的Cu双晶中的迷宫形态位错结构。实验表明,迷宫位错结构由两组相互垂直的(001)和(210)位错墙组成。其形成不仅与外加应变幅有关,而且取决于晶体中开动的滑移系统,与一组互相垂直的Burgers矢量的位错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晶 迷宫位错结构 滑移系 饱和位错结构
下载PDF
电子材料
16
《新材料产业》 2019年第7期82-84,共3页
俄研制出新型电动车电机:不用永磁体廉价又高效俄罗斯研发出的一款电动车电机相比外国同类产品具有一系列优势。为制造车轮转动所必需的磁场,这款电机使用的是普通铜线圈。该电机可将汽车续航能力提高15%并排除因过热导致动力突然中断... 俄研制出新型电动车电机:不用永磁体廉价又高效俄罗斯研发出的一款电动车电机相比外国同类产品具有一系列优势。为制造车轮转动所必需的磁场,这款电机使用的是普通铜线圈。该电机可将汽车续航能力提高15%并排除因过热导致动力突然中断的情况。而且这款俄产电机的价格是国外电机的1/3或1/4。研发者计划推出配备这种电机的无人驾驶卡车系列。(参考消息)印度首颗CPU诞生6大系列覆盖面全相当具规模在我国芯片市场蓬勃向上的同时,印度的芯片市场也在默默奋斗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处理器 电感器 双晶铜 应变传感器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半导体产业 气压传感器 光继电器 导线 半导体设备 SRH 电子材料 探针卡
下载PDF
Copper and platinum dual-single-atoms supported on crystalline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被引量:14
17
作者 Lei Cheng Peng Zhang +2 位作者 Qiye Wen Jiajie Fan Quanjun X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51-460,共10页
Single-atom Pt catalysts are designed to promote efficient atom utilization,whereas effective decrease of Pt loading and improvement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n monoatomic Pt-deposited systems is still ongoing.Atomi... Single-atom Pt catalysts are designed to promote efficient atom utilization,whereas effective decrease of Pt loading and improvement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in monoatomic Pt-deposited systems is still ongoing.Atomically dispersed metal species in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are still challenging owing to their high crystallization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 novel single-atomic Pt-Cu catalyst for reducing noble metal loading by combining Pt with earth-abundant Cu atoms and enhancing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N-vacancy-rich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was used as a fine-tuning ligand for isolated Pt-Cu atom dispersion based on its accessible functional N vacancies as the seeded centers.The synthesized dimetal Pt-Cu atoms on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Pt Cu-cr CN)exhibited high selectivity and activity for CO_(2)conversion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any cocatalyst or sacrificial agent.In particular,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atomic Pt-Cu exhibited high mass activity with only 0.32 wt% Pt loading and showed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selectivity toward CH_(4)generation.The mechanism of CO_(2)photoreduction for Pt Cu-cr CN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and analysis of aberration-corrected high-angle annular dark-fiel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in situ irradiate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and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The findings of this work provide insights for abrogating specific bifunctional atomic metal sites in noble metal-based photocatalysts by reducing noble metal loading and maximizing their effective mass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etal Pt-Cu atom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Photocatalytic CO_(2)reduction Low loading Synergistic photocatalysis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Bridging Complex [Cu_2(bipy)_2·OAc·Cl·OH]·TsTausH·3H_2O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淑华 兰翠玲 蒋毅民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78-881,共4页
The title complex [Cu2(bipy)2OAcClOH]TsTausH3H2O(C31H37Cl- Cu2N5O11S2)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2,2?bipyridine(bipy), N-P-tolysulfony taurine (TsTausH) and copper acetate in water-ethanol solution, and ... The title complex [Cu2(bipy)2OAcClOH]TsTausH3H2O(C31H37Cl- Cu2N5O11S2)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2,2?bipyridine(bipy), N-P-tolysulfony taurine (TsTausH) and copper acetate in water-ethanol solution,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pace group P with a = 0.74485(14), b = 1.6094(3), c = 1.7472(3) nm, a = 114.662(4), b = 99.997(4), g = 93.218(4), V = 1.8551(6) nm3, Mr = 882.31, Z = 2, Dc = 1.580 g/cm3, m = 1.395 mm-1 and F(000) = 906. The complex is a binuclear copper compound, and the two copper ions nearly have the same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 There exists MM bond in the complex. The distance of Cu(1)Cu(2) is 0.29747(7) nm. The two ions form two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uclear copper complex N-P-tolysnlfonyltaurine cry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Cu_2(pba)(bpy)_2Cl_2·4H_2O
19
作者 朱志成 黄小平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22-325,共4页
A new copper complex, Cu2(pba)(bpy)2Cl2·4H2O (here pba was propylenebis (oxamic acid), bpy was bipyridine), was synthesize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It belongs to the tetrag... A new copper complex, Cu2(pba)(bpy)2Cl2·4H2O (here pba was propylenebis (oxamic acid), bpy was bipyridine), was synthesize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lex was determined. It belongs to the tetragonal system, molecular formula Cu2Cl2O 10N6C 27H 32, Mr=798.58, space group P41212, a=b=9.484(4), c=35\^918(9), V=3235(2)3, Dx=1.64gcm -3 and F(000)=1568, μ=1\^546mm -1 for Z=4.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solved by direct methods for final R=0\^048 and Rw=0.060 for 1992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3σ(I). The complex has a C2 symmetry. A chloride anion,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bipyridine and two oxygen atoms from the oxamide carbonyl and carboxyl coordinated to the Cu II ion forming a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 In each molecule, two bpy are almost parall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lic complexes crystal structure N N'\|dioxamide\|1 3\|propylenebiamine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Dicopper(Ⅰ) Complex with Bis(diphenylphosphino)methane and Diethyldithiocarbamate
20
作者 HUANG Shao-Bin② SITU Yue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0,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0-264,共5页
The title complex [Cu2(-dppm)2(-Et2dtc)](ClO4)EtOH0.25H2O (dppm = bis- (diphenylphosphino)methane, Et2dtc = diethyldithiocarbamat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 The title complex [Cu2(-dppm)2(-Et2dtc)](ClO4)EtOH0.25H2O (dppm = bis- (diphenylphosphino)methane, Et2dtc = diethyldithiocarbamat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structure is of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 = 42.587(1), b = 14.1653(4), c = 20.5649(5) ? = 105.945(1)? V =11928.6 3, C57H60.5ClCu2NO5.25P4S2, Mr = 1194.09, Z = 8, Dc = 1.330 g/cm3, (MoK) = 0.98 mm-1 and F(000) = 4948. A total of 15243 reflection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7322 were unique.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R = 0.0739 and wR = 0.1846 for 5135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I). The crystal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e complex cation [Cu2(-dppm)2(-Et2dtc)]+, anion ClO4- and solvate H2O and EtOH, where the dinuclear Cu(Ⅰ) atoms are bridged doubly by two dppm ligands and singly by Et2dtc to give three five-membered rings. The Cu(Ⅰ) atom is in an approxi- mately trigonal-planar environment with the P2S chromophore. The short Cu贩稢u separation (2.7111 ? suggests the presence of metal-metal cont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dicopper complex DIETHYLDITHIOCARBAM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