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动脉根部调转术治疗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旭 胡盛寿 +2 位作者 李守军 刘晋萍 晏馥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对双动脉根部调转(DRT)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早期恢复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1至2011-05我院72例患儿实施DRT术术后早期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4月~6岁,平均年龄(2.85±2.02)岁,体重5.5~20 kg,平... 目的:对双动脉根部调转(DRT)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早期恢复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1至2011-05我院72例患儿实施DRT术术后早期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4月~6岁,平均年龄(2.85±2.02)岁,体重5.5~20 kg,平均体重(11.61±3.88)kg。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60±168)h,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10±11)d。特殊治疗包括:延迟关胸9例(12.5%),7例(9.7%)同时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腹膜透析17例(23.6%),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46例(63.9%),二次手术4例(5.6%),二次气管插管5例(6.9%)。因顽固性心功能不全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2.8%)。结论:DRT手术治疗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大动脉转位,术后早期病情偏重。经积极正确的围术期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动脉根部调转 后早期处理
下载PDF
解剖性双心室流出道重建技术:双根部调转手术 被引量:5
2
作者 胡盛寿 李守军 +6 位作者 闫军 孙寒松 花中东 郑哲 杨克明 樊红光 李岩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26-531,共6页
目的 总结双根部调转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中期结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3年9月,78例患者接受双根部调转手术。男55例,女23例;年龄0.3~22.0岁,中位年龄3.0岁。涤纶补片修补VSD,主动... 目的 总结双根部调转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中期结果.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3年9月,78例患者接受双根部调转手术。男55例,女23例;年龄0.3~22.0岁,中位年龄3.0岁。涤纶补片修补VSD,主动脉根部调转时进行冠状动脉再植,用带单瓣的牛颈静脉或同种血管片重建肺动脉。随访2~ 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6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估双侧心室流出道功能。结果 院内死亡3例,占4.4%,死因分别为肾功能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脓毒血症。随访期间无再次手术;2例死亡,原因分别是心功能衰竭和猝死。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患者重建后的双心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满意,心功能正常。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接近正常,提示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平均右心室流出道压差10.4 mmHg(1.38 kPa),多数患者的肺动脉仅少到中量反流。结论 采用带单片的补片和自体肺动脉重建的右心室流出道,保持通畅性和生长潜能。双根部调转手术中期随访结果良好,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此方法是对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大动脉转位和右心室双出口这一疾患的真正意义上的解剖学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大动脉转位 右心室出口 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双根部调转术 Nikaidoh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