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孢子粉和双歧杆菌对小鼠菌群失调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崔冬冰 左丽 +2 位作者 陈阿英 龙世棋 钟志强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63-365,370,共4页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GSP)、双歧杆菌(BB)对小白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给实验小鼠灌胃0.36 g/kg连续6 d,建立小鼠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包括一个正常对照组(CG),一个菌群失调模型组...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GSP)、双歧杆菌(BB)对小白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给实验小鼠灌胃0.36 g/kg连续6 d,建立小鼠菌群失调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包括一个正常对照组(CG),一个菌群失调模型组(MIG)和9个治疗组(根据不同剂量和治疗方法建立的3个GSP治疗组,3个BB治疗组以及3个共同治疗组)。连续6 d后,处死小鼠,取直肠粪便并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10-7、1×10-8、1×10-9三个稀释度,行有氧及厌氧培养48 h后作菌落计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MIG组的需氧菌和厌氧菌菌落计数均低于CG组,并且在经过GSP和BB治疗后小鼠肠道菌群数量明显得到恢复,其中高剂量灵芝孢子粉和高剂量双歧杆菌治疗组的效果最好,与CG组及相应中、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P和BB对治疗因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双歧杆菌感染 细菌 需氧 细菌 厌氧 直肠 小鼠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内毒素血症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唐秋雨 陈素清 黄妙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内毒素造成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双歧杆菌溶液灌胃1周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方法测定磷脂酶A2(PLA2)的含量,接种于选择性平板培养,进行盲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菌落计数。...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内毒素血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内毒素造成内毒素血症大鼠模型。双歧杆菌溶液灌胃1周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的方法测定磷脂酶A2(PLA2)的含量,接种于选择性平板培养,进行盲肠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菌落计数。结果治疗组PLA2含量比模型组低;24h时治疗组双歧杆菌菌落数比模型组高,而大肠杆菌的数量则低于模型组。结论内毒素血症大鼠添加双歧杆菌能降低PLA2浓度,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感染 内毒素血症 磷脂酶A2 细菌 厌氧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大鼠肠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席小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对大鼠肠上皮細胞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ILR4)表达的影响,为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提供理论依裾。方法选取50只健康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取TNBS法造模,将以上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对大鼠肠上皮細胞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ILR4)表达的影响,为双歧杆菌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提供理论依裾。方法选取50只健康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取TNBS法造模,将以上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只。对照组给予常规饲养,观察组在常规饲养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经口2 ml/d灌服,连续饲养3周后比较两组大鼠一般状况、肠黏膜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与RTPCR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大鼠一般状况总体要比对照组大鼠轻,且IOd后有缓解迹象;观察组大鼠肠黏膜大体评分、组织学评分低于对照组,大鼠肠组织中TLR2与TLR4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杆菌能够抑制TLR2与TLR4的表达,减轻肠黏膜损伤程度,促进肠道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为双歧杆菌治疗NEC提供了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 双歧杆菌感染 TOLL样受体 肠黏膜
下载PDF
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型结肠炎患者炎性递质的影响
4
作者 李留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8期39-40,52,共3页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型结肠炎患者炎性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溃疡型结肠炎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型结肠炎患者炎性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长葛市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溃疡型结肠炎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仅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组采用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血清炎性递质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及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MDA均低于对照组,白介素10(IL-10)、SO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型结肠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可作为临床治疗溃疡型结肠炎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双歧杆菌感染 柳氮磺胺吡啶 血清炎性递质 杆菌
下载PDF
双岐杆菌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思逸 原春利 +1 位作者 方圆 郭志滔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764-765,共2页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秋季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一般临床指标和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8.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5,P=0.003)。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大便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呕吐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IgA、IgG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腹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感染 腹泻 婴幼儿 蒙脱石散
下载PDF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茹 柳杨 +7 位作者 江枫 李佳林 巫丹 刘双 徐菡 贾兴旺 柳高 宋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特点及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66例,将血管狭窄≥50%的36例作为冠心病组,血管狭窄<30%的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大便进行处理,采用16S rDNA...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特点及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66例,将血管狭窄≥50%的36例作为冠心病组,血管狭窄<30%的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大便进行处理,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样本肠道菌群结构。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组操作分类单元和Shannon指数高于对照组[(295.70±64.33)类vs(242.10±69.11)类,P=0.037;3.25±0.54 vs 2.33±0.56,P=0.020],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组(0.08±0.03 vs 0.12±0.03,P=0.019);门层级水平,2组样本多样性无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组放线菌门细菌丰度较对照组增多、梭杆菌门细菌丰度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变形菌门较对照组减少,近统计学差异(P=0.0527)。属层级水平,2组多样性和物种丰度均有差异(P<0.05),冠心病组以双歧杆菌属和真杆菌属为主(P<0.05),对照组以志贺菌属和粪杆菌属丰度较高(P<0.05)。结论冠心病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更高,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和真杆菌属相对丰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胃肠道微生物组 双歧杆菌感染 志贺菌属
下载PDF
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肠黏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潘晔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年第34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乳果糖(LAC)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肝硬化SB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生素、保肝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乳果糖(LAC)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肝硬化SB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生素、保肝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LAC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检测治疗前后LAC、甘露醇(MAN)吸收试验后尿液LAC、MAN水平及尿液排泄率比值(LAC/MAN)情况,评估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症状、体征都明显改善,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腹部压痛消失时间、体温正常时间和腹水常规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液LAC/MAN治疗后为0.067±0.009,较对照组的0.076±0.01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C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改善肝硬化SBP患者肠黏膜的通透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果糖 双歧杆菌感染 肝硬化 腹膜炎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内毒素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辛海荣 李喜 +3 位作者 孙瑞芳 孟永盛 于倩倩 郝玉霞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的内毒素及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在原发性肝癌组和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检测内毒素在原发性肝癌组和正常组...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的内毒素及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在原发性肝癌组和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检测内毒素在原发性肝癌组和正常组中的差别。结果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在原发性肝癌组明显增加和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在原发性肝癌组明显减少,和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中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在原发性肝癌组增加,肠球菌、大肠杆菌在原发性肝癌组之间减少,内毒素含量变化在原发性肝癌组与肿瘤数量、肿瘤直径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减少,肠球菌、大肠杆菌增加,这几种菌属的变化和内毒素的增加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杆菌 双歧杆菌感染 内毒素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