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40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维 黄锡坤 郭伟洪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4期235-236,共2页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有创通气方法,观察组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结果观察组PaO2、SpO2、心率、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有创通气方法,观察组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结果观察组PaO2、SpO2、心率、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及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小丽 陈亚飞 +1 位作者 张瑞 夏玉红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有创通气法)与观察组(63例,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有创通气法)与观察组(63例,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频率(RT)、PH值、心率(HR)。结果:观察组的PaO_2、PaCO_2、RT、PH、HR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7%)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法 动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唐晨 何盈盈 《当代医学》 2024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对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血气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重症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对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血气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重症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联合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联合BiPAP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2h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后,两组右心房平均压(RAMP)、肺动脉平均压(PAMP)及肺动脉楔压(PCWP)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RAMP、PAMP均高于对照组,PCW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均大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V、LVEF均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HF的效果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力衰竭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 面罩吸氧 血气指标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贾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02-0105,共4页
对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将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接受药物治... 对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将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 对照组病患肺功能指标低于观察组病患(P<0.05),对照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72.50%低于观察组病患92.50%(P<0.05),对照组动脉血气指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患肺功能,降低病患的呼吸疲劳,改善病患生活质量,加快病患恢复速度,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 重症支气管哮喘 价值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联合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王邹莉 张明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联合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血气、心功能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飞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75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 目的探讨采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联合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血气、心功能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飞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75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抗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机械通气)和观察组(37例,抗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均进行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心功能、炎症因子及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72h后两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血乳酸、二氧化碳分压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血氧饱和度(SpO_(2))及呼气流量峰值、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水平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联合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能提升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与心功能,改善血气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应用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危重症专职护理
下载PDF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娄五斌 张卫星 +1 位作者 员丽 张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983-1988,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 目的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组33例,DuoPAP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创呼吸支持前、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h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72h内呼吸暂停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发病时间、胎龄、产前使用激素情况、猪肺磷脂注射液使用时间、剖宫产率及RD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_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aO_2、PaCO_2及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和时间在PaO_2及OI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NHFO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Duo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与DuoPAP组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BPD、NEC、PVL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DS的初始治疗中,NHFOV与DuoPAP相比可以更好减少CO2潴留和呼吸暂停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在儿童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1
7
作者 吴峤微 吉山宝 +1 位作者 林嘉 诸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31例)和BIPAP组(43例),比较两组呼吸机通气后3 d内的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aO2/FiO2,P/F)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和患儿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对动脉血p H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 0.05),BIPAP组的PO2、P/F值高于SIMV组(P <0.01),PCO2值低于SIMV组(P <0.05)。BIPAP组的pH值、PO2、P/F值在通气第2天即得到改善(P <0.05),而PCO2在通气第3天才出现明显改善(P <0.05);SIMV组通气第1、2天的PO2和P/F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到第3天才有明显升高(P <0.01);而PCO2和pH值在第2天就有改善,p H值升高(P <0.01),PCO2降低(P <0.05)。两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好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SIMV组有3例气胸而BIPAP组未发生,BIPAP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好转率高于SIMV组(P <0.05)。结论:BIPAP模式比容量控制的SIMV更利于改善氧合,其肺保护作用亦优于SI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儿童
下载PDF
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壮 史亮 +3 位作者 槐永军 谢华 林育红 刘蕾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7-189,204,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对需长期辅助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7年11月因呼吸衰竭入住呼吸ICU,经面罩机械通气等方法撤机失败或不能进行面罩机械通气的11例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对需长期辅助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7年11月因呼吸衰竭入住呼吸ICU,经面罩机械通气等方法撤机失败或不能进行面罩机械通气的11例患者,给予气管切开,更换BiPAP无创呼吸机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改用无创呼吸机前后动脉血气、住院时间、出院(或达到出院标准)后存活时间等指标。结果无创通气吸气压力设定为16~26cmH2O,平均21.3cmH2O,呼气压力4cmH2O,呼吸频率16次/min。患者的平均住院(或达到出院标准)时间为(91.5±50.2)d,改为BiPAP呼吸机后平均住院(或达到出院标准)时间为(23.5±12.2)d。出院(或达到出院标准)后平均存活时间为(353.1±296.5)d,截至随访结束(2008年1月13日)有4例患者仍存活。BiPAP呼吸机使用前后动脉血pH、PaCO2、PaO2及SaO2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临床稳定、仍需长期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过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是可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 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下载PDF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早期治疗创伤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8
9
作者 尹辉明 杨晶 +2 位作者 杨宏亮 周牡丹 曹婷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肺损伤 早期治疗 伤后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ALI/ARDS 常见并发症
下载PDF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华 李伟 +1 位作者 崔红赏 李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441-5442,共2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8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8例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2 w后由专门人员负责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PEV1)、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 w后两组患者HR、RR、SBP、DBP和PaCO2明显降低,VC%、FVC、PEV1、LVEF、SV、pH、PaO2、和SaO2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HR、RR、SBP、DBP和PaCO2明显降低,VC%、FVC、PEV1、LVEF、SV、pH、PaO2、和SaO2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肺心病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同病因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0
11
作者 曹惠芳 余海 黄一帆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心源性肺水肿和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效果,评估BiPAP在AR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0例,其... 目的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心源性肺水肿和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ARF)的治疗效果,评估BiPAP在AR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0例,其中心源性肺水肿组26例,重症肺炎组24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心源性肺水肿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和SaO2分别为[(5436±1210)mmHg,(8356±1706)mmHg;(81±7)%,(98±6)%]。重症肺炎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和SaO2分别为[(4931±1230)mmHg,(6916±1638)mmHg;(82±6)%,(92±5)%]。两组患者的PaO2和SaO2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心源性肺水肿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BiPAP治疗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重症肺炎组。结论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气道正压通气对心源性肺水肿和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较为肯定,尤其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心源性肺水肿不失为一种有效、简便、无创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肺水肿 无创 急性呼吸衰竭 患者 PAO2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常规治疗 重症肺炎 治疗前后 PAP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树云 李文华 +2 位作者 单慧敏 谢伟 谢伟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 i-level positive-pressur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B i-level)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临床疗效。方法ALVF患者30例,随机分为B i-level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 i-level positive-pressure non-invasive ventilation,B i-level)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临床疗效。方法ALVF患者30例,随机分为B i-level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和24 h心率、呼吸、血压以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同时监测B i-level治疗组无创通气24 h前、后心功能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APACHEⅡ评分情况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B i-level治疗组无创通气24 h后的心率和呼吸明显减慢(P<0.01),呼吸困难均改善,心功能均有进步,总有效率100%,通气24 h后PaO2和SaO2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在相应治疗时间内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和平均住院天数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B i-level治疗ALVF能够及时缓解症状,改善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无创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治疗
下载PDF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13
作者 牟燕飞 王胜强 +2 位作者 廖开友 徐燕 吴毅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4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分成观察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分成观察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BNP、K+和Na+水平以及血气分析及氧动力学参数结果(PH、DO2、VO2以及PaO2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TEI指数、LVEF以及S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改善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重度急性左心衰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性脑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郝文东 王国芳 张彩莲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8-1220,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正压(Bi 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正压(Bi 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就诊治疗的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150例,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氧疗、抗炎、平喘、Bi PAP无创通气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5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PEF)、血气分析(pH、PaCO_2、PaO_2)及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hs-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Bi PAP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呼吸衰竭,提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肺康复具有较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肺性脑病 醒脑静注射液
下载PDF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3
15
作者 张媛 刘前桂 +2 位作者 赵黎黎 田银君 赵双燕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302-1304,共3页
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是一种双相正压无创通气模式,由于其具有无创、双压力扩展自主呼吸、患者易耐受、使用方便等优点,使得临床中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成为可能,减少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有创呼吸... 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是一种双相正压无创通气模式,由于其具有无创、双压力扩展自主呼吸、患者易耐受、使用方便等优点,使得临床中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成为可能,减少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有创呼吸机的使用及其相关并发症,提高了呼吸衰竭救治的成功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双水平正压通气 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疗效观察 临床 重合 急性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作良 杨明施 肖雪飞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06/2007-06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Bi...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06/2007-06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通气前、通气3h及通气24h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中26例治疗成功,另外4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中18例治疗成功,12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人机同步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中经治疗成功的患者,其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pH为7.22±0.20,PaCO2为(87.2±10.0)mmHg(1mmHg=0.133kPa),PaO2为(68.6±12.3)mmHg,在平均无创通气治疗24h后pH为7.41±0.05(P<0.01),PaCO2为(61.7±6.0)mmHg(P<0.01),PaO2为(79.2±11.1)mmHg(P<0.01).对照组治疗3h后PaO2增加(P<0.05),但pH和PaC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部分患者甚至加重;24h时PaO2维持在较高水平,pH和PaCO2改善仍不明显.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疾病 脑疾病 纳络酮
下载PDF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心脏节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程忠 毛哲哲 +2 位作者 胡彦峰 陈奎利 王慧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1549-1552,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心脏节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OSAHS病人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双...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人心脏节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OSAHS病人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双水平经面罩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鼻导管普通氧疗,治疗周期为7d。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参数[睡眠呼吸暂停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微觉醒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心脏节律指标[夜间正常呼吸频率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呼吸频率间期均方根(rMMSD)、高频(HF)/低频(LF)],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全身血管阻力(SVR)、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呼吸功能参数、心脏节律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功能参数、心脏节律指标以及血管内皮功能血清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PWV、SVR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HI、ESS评分、微觉醒指数及HF/LF明显降低(P<0.05),miniSpO2、SDNN、rMMSD、NO以及VEGF明显升高(P<0.05);而PWV、SVR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OSAHS可明显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氧合,降低心律变异性,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心脏节律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呼吸衰竭病人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冼乐武 梁宗安 +1 位作者 冯玉麟 刘春涛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 (Bi 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 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 病情相似的 89例 COPD病人分为三组 :对照组 ,Bi PAP组和气管插管组 ;分别予相应治疗措施治疗 3天后比较三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血...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 (Bi 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 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 病情相似的 89例 COPD病人分为三组 :对照组 ,Bi PAP组和气管插管组 ;分别予相应治疗措施治疗 3天后比较三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 治疗前三组病人血气分析指标 (Pa O2 、Pa CO2 、p H)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治疗后 Bi PAP组和气管插管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 (P<0 .0 5 )。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改善 (P<0 .0 5 )。插管组血气改善优于 Bi PAP组 (P<0 .0 5 )。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可有效治疗 COPD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双水平气道正压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龙胜泽 刘建红 黄国兰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1-33,37,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选择34例次经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BiPAP,记录临床症状体征、Boston心衰积分、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及运动耐力等指标...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选择34例次经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BiPAP,记录临床症状体征、Boston心衰积分、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及运动耐力等指标监测。结果34例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成功28例次,抢救成功率824%。治疗4h后生命体征稳定、心衰减轻,PaO2和SaO2明显提高(P<001);3d后心脏射血分数及运动耐力明显增加(P<001)。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通过调节适当吸气压力水平和呼气末正压水平,可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重度 无创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衰 运动耐力 PAP PAO2 二维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左晟 杨红辉 +1 位作者 马红映 沈策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5期916-917,共2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5例)或切开(10例)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均有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但撤机困难。改用双水平正压通...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5例)或切开(10例)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均有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但撤机困难。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后,pH、PaO2、PaCO2基本正常,13例停用BiPAP,拔除气管导管,封闭气管切口,1例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1例因再次感染死亡。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可应用于病情稳定,撤机困难的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的序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P无创呼吸机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患者 人工气道 应用 拔除气管导管 机械通气患者 呼吸支持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