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6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水平正压通气与肺康复训练在A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1
作者 卢坤琴 张华俊 陈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三组,各40例。常规组采取...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三组,各4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BiPA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BiPAP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肺康复训练。对比三组运动耐力、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血清学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三组运动耐力、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血清学指标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常规组、BiPAP治疗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均高于常规组、BiPAP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BiPAP治疗组,且BiPAP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常规组,FVC、FEV_(1)、FEV_(1)/FVC、PaO_(2)、SpO_(2)均高于常规组,PaCO_(2)、PCT、IL-6、SGR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BiPAP或肺康复训练均能改善A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与BiPAP相比,肺康复训练能更好地增强AE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慢性呼吸衰竭 双水平正压通气 肺康复训练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沈建超 尹大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儿接受BiPAP治疗,研究组50例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肺损伤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吸入氧浓度(FiO_(2))]及治疗期间呼吸衰竭、败血症、肺出血和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指标、肺损伤指标、血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呼吸衰竭、败血症、肺出血和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联合BiPAP能显著改善NRDS患儿的临床指标、肺损伤和血气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 双水平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指标 肺损伤 血气分析 并发症
下载PDF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短期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王建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正压通气方案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 目的探究不同正压通气方案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12 h,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PH值水平均提高,观察组各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无创正压通气时间、有创呼吸机通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通气治疗方式对临床相关指标改善无明显差异,但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及总疗效的改善更佳,可降低并发症率,提升安全性,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 双水平正压通气 氧合指数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采取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莫旖旎 赵年贵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351-2354,共4页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方案,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OSAHS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方案,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COPD合并OSAHS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以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为对照,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的实施价值。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幅度较大,肺功能各指标数值较高,且患者夜间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次数较少,夜间呼吸暂停最长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OSAHS患者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而降低夜间呼吸暂停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持续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疗效 血气指标 肺功能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支持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力学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仇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5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双水平正压通气支持(BiPAP)、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目的探讨采取双水平正压通气支持(BiPAP)、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Bi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辅助通气后,观察组潮气量大于对照组,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高于对照组,吸气阻力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通气后,观察组氧分压、pH水平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PS联合BiPAP治疗NRDS新生儿可改善患儿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双水平正压通气支持 肺表面活性物质 血气指标 呼吸力学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双水平正压通气对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
6
作者 苏斌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63-0066,共4页
分析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对自身病情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不同疗法患者为研究方向,获取等人数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 分析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对自身病情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不同疗法患者为研究方向,获取等人数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治疗对照组、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模式治疗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为确诊AECOPD并呼吸衰竭,分析两组各项指标不同。结果 各项指标对比,(P<0.05)。结论 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开展双水平正压通气、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存在不同治疗价值,相较于前者,后者整体应用价值更为突出,可实现强化最终治疗效果目的。同时,经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干预后,患者呼吸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等发生显著改变,而肺功能持续增强,可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对后期临床干预此类给予重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程晨 李芳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6期73-75,共3页
目的探究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指标、呼吸循环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究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指标、呼吸循环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平喘、抗感染、氧疗等治疗)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d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治疗前、治疗后2d呼吸循环功能,治疗前、治疗后7d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7d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总排痰量升高,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 d两组患者心率(H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频率(RR)及治疗后7 d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 d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有效提升其呼吸循环功能、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循环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娄五斌 张卫星 +1 位作者 员丽 张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983-1988,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 目的比较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HFOV组33例,DuoPAP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创呼吸支持前、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h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合指数(OI),72h内呼吸暂停发生率、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发病时间、胎龄、产前使用激素情况、猪肺磷脂注射液使用时间、剖宫产率及RD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PaCO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_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PaO_2、PaCO_2及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在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和时间在PaO_2及OI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NHFOV组呼吸暂停发生率低于Duo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与DuoPAP组有创呼吸支持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猪肺磷脂注射液重复使用率、肺气漏、BPD、NEC、PVL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DS的初始治疗中,NHFOV与DuoPAP相比可以更好减少CO2潴留和呼吸暂停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在儿童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1
9
作者 吴峤微 吉山宝 +1 位作者 林嘉 诸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31例)和BIPAP组(43例),比较两组呼吸机通气后3 d内的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aO2/FiO2,P/F)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和患儿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对动脉血p H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 0.05),BIPAP组的PO2、P/F值高于SIMV组(P <0.01),PCO2值低于SIMV组(P <0.05)。BIPAP组的pH值、PO2、P/F值在通气第2天即得到改善(P <0.05),而PCO2在通气第3天才出现明显改善(P <0.05);SIMV组通气第1、2天的PO2和P/F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到第3天才有明显升高(P <0.01);而PCO2和pH值在第2天就有改善,p H值升高(P <0.01),PCO2降低(P <0.05)。两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好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SIMV组有3例气胸而BIPAP组未发生,BIPAP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好转率高于SIMV组(P <0.05)。结论:BIPAP模式比容量控制的SIMV更利于改善氧合,其肺保护作用亦优于SI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儿童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并发症Meta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唐玉英 李涛 +2 位作者 付生军 黄莉 杨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288-293,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ver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ver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收集BiPAP和NCPAP治疗早产儿RDS的RCT文献。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BiPAP和NCPAP的治疗失败率、氧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9篇RCT文献进入Meta分析,共纳入571例患儿,BiPAP组289例,NCPAP组282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BiPAP组治疗失败率低于NCPAP组,OR=0.42(95%CI:0.20~0.89),按出生体重行亚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的1篇文献两组治疗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9(95%CI:0.51~4.33);BiPAP组较NCPAP组显著提高呼吸支持后12 h和24 h PaO2,MD分别为6.88 mmHg(95%CI:4.38~9.38)和6.36 mmHg(95%CI:4.80~7.92);显著降低呼吸支持后12 h和24 h PaCO2,MD分别为-5.00 mmHg(95%CI:-5.75^-4.25)和-5.39 mmHg(95%CI:-6.18^-4.6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6(95%CI:0.34~1.69)。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内出血、气胸、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BiPAP和NCPA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治疗早产儿RDS疗效优于NCPAP,且并发症发生率与NCPAP相当,但Bi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仍需积累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哮喘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江涛 熊慧群 +1 位作者 陈虹 唐小癸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0年01月至2005年0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行口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采用同步/时间比例(S/TD)通气模式,吸气压(...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0年01月至2005年0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同时行口鼻面罩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采用同步/时间比例(S/TD)通气模式,吸气压(IPAP)16—26cmH2O(1cmH2O=0.098kPa),呼气压(EPAP)4~8cmH2O。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改变等指标。结果64例患者中,5例病情加重改为经鼻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辅助通气;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余55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85.9%)。平均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1.55h后,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等开始改善,24h症状评分均≤2分,平均上机时间76.5h。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是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对急性重症哮喘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此法,可减少并发症,挽救病人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哮喘 机械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急诊应用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侯传勇 任天成 +2 位作者 张明 许平 魏芳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590-2591,共2页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有数据显示,80%的ACPE在急诊科就诊,其院内病死率达12%,1年病死率达40%。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无创通气可改善氧合、缓解呼吸困难、...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有数据显示,80%的ACPE在急诊科就诊,其院内病死率达12%,1年病死率达40%。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无创通气可改善氧合、缓解呼吸困难、降低呼吸功耗。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是无创通气最常用的模式,在ACPE救治中的应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但对BiPAP应用的时机尚存一定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急诊科 应用 PULMONARY 缓解呼吸困难 ACPE 无创通气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不同病因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评价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华栋 于春华 +3 位作者 王仲 于学忠 周玉淑 邵孝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08-609,共2页
目的 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对心源性肺水肿和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4 9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心源性肺水肿组 (2 5例 )和重症肺炎组 (2 4例 ) ,均应用BiPAP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 目的 研究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BiPAP)对心源性肺水肿和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4 9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心源性肺水肿组 (2 5例 )和重症肺炎组 (2 4例 ) ,均应用BiPAP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应用BiPAP治疗后早期氧合均得到明显改善 ;心源性肺水肿组在BiPAP治疗时间、气管插管率、死亡率方面均明显低于重症肺炎组。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在早期可以纠正心源性肺水肿和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 ,但最终的预后因呼吸衰竭的病理类型不同而有很大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心源性肺水肿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陆志伟 涂雄文 +2 位作者 张丽琴 王金艳 王莹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5期434-435,共2页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治疗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并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26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患...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治疗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并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26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患者须加用的气管插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6例对照组中12例需气管插管或切开,30例治疗组中仅4例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心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疗效肯定,早期应用能减少气管插管率,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肺疾病 阻塞性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枭 周彬 +3 位作者 吴杰斌 金宝 王彦波 王云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4-17,共4页
目的:评价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徐州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诊断为原发性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早产儿5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 目的:评价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徐州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诊断为原发性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早产儿5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19例。在给予常规护理及一般治疗的基础之上,研究组另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对照组1给予枸橼酸咖啡因,对照组2给予DuoPAP,若上述治疗无效时,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作为抢救性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率、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1(52.6%)及对照组2(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和对照组2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10.0%)低于对照组(3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暂停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对比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相虹 常明 卢红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7期50-52,共3页
目的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Duo 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ALI患儿分为Duo PAP组40例和CPAP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0、12、24、48、72 h的PaO_2、PaCO_2、PaO_2/FiO_2、氧合指数(OI)... 目的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Duo 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L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ALI患儿分为Duo PAP组40例和CPAP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0、12、24、48、72 h的PaO_2、PaCO_2、PaO_2/FiO_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记录两组呼吸支持时间、用氧时间及再插管、气漏、颅内出血、治愈例数。结果组内不同时点PaO_2、PaCO_2、PaO_2/FiO_2、OI、RI两两比较,P均<0.05;组间治疗24、48、72 h的PaO_2、PaCO_2、PaO_2/FiO_2、OI、RI比较,P均<0.05;Duo PAP组呼吸支持时间(76±13)h、用氧时间(123±35)h、再插管5例(12.5%),CPAP组分别为(92±18)h、(155±42)h、9例(25.7%),两组比较,P均<0.05;Duo PAP组气漏3例(7.5%)、颅内出血10例(25.0%)、治愈38例(95%),CPAP组分别为2例(6.7%)、8例(26.7%)、28例(93.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Duo PAP、CPAP用于新生儿ALI治疗中可迅速改善通气和氧合;Duo PAP在降低呼吸支持时间、氧暴露时间及减少再插管发生上面优于CPAP,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治疗ALI的首选呼吸支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呼吸力学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力 杨海波 温晓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07-710,共4页
机械通气的应用虽然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也增加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风险。近年来,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通气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早产儿的呼吸支持。由于BiPAP交替提供两个压力水平,且两个... 机械通气的应用虽然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也增加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不良神经发育结局的风险。近年来,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通气模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早产儿的呼吸支持。由于BiPAP交替提供两个压力水平,且两个压力相均允许自主呼吸,因此能更好的改善气体交换,提高氧合,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暂停等疾病中的作用优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文章阐述BiPAP的工作原理,评价其在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应用,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无创通气 呼吸支持 早产儿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伴有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COPD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昆 孙磊 +4 位作者 王锋 董军红 洪欣 杨秀娜 王建立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1176-1178,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伴有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脏自律功能的急性效应。方法选择68例患者,分析心率变异性包括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双水平正压通气中心率变异性和动脉血气指...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伴有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脏自律功能的急性效应。方法选择68例患者,分析心率变异性包括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Pear-son相关分析用于双水平正压通气中心率变异性和动脉血气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心率变异性在双水平正压通气中高频为35(17~63)ms2,高于通气前的26(9~47)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相邻的正常-正常区间差异>50ms所占比例在通气中为57%(17%~108%),高于通气前的41%(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在伴有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中,双水平正压通气可改善其心率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心率 变异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碳酸血症 呼吸功能不全
下载PDF
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柴斌英 万俊 +2 位作者 包志丹 凌厉 王鲁春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846-1849,共4页
目的:探讨与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DuoPAP组患儿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NCPAP组患儿则给... 目的:探讨与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DuoPAP组患儿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NCPAP组患儿则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相关临床指标、有创呼吸支持率、并发症、治疗期间PaO_2、PaCO_2与OI。结果:DuoPAP组患儿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48h内有创呼吸支持率与72h内有创呼吸支持均低于NCPAP组,体重增长百分比高于NCPAP组;通气后1h与12h PaO_2水平组间比较均高于NCPAP组;1h、12h与24h PaCO_2水平组间比较均低于NCPAP组;1h与12h OI水平组间比较均高于NCPA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24h内有创呼吸支持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左晟 杨红辉 +1 位作者 马红映 沈策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5期916-917,共2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5例)或切开(10例)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均有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但撤机困难。改用双水平正压通...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5例)或切开(10例)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均有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但撤机困难。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后,pH、PaO2、PaCO2基本正常,13例停用BiPAP,拔除气管导管,封闭气管切口,1例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1例因再次感染死亡。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可应用于病情稳定,撤机困难的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的序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AP无创呼吸机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患者 人工气道 应用 拔除气管导管 机械通气患者 呼吸支持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