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晓静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5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析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Bi PAP)治疗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诊治的84例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因医治方式不同可分成两组,予以常规医治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此为基础增加双水平正... 目的探析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Bi PAP)治疗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诊治的84例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因医治方式不同可分成两组,予以常规医治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以此为基础增加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医治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气分析。结果研究组最大呼吸流量(P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血氧饱和度(Sa O2)及氧分压(Pa O2)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而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及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则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行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Bi PAP)呼吸机医治可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与血气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双水平正气通气 肺功能
下载PDF
持续正气道压通气与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魏傲 丁玲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8期59-59,61,共2页
目的:对比持续正气道压通气与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持续正气道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应用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 目的:对比持续正气道压通气与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持续正气道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应用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够有效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两种无创通气方案均具有显著疗效,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正气通气 双水平正气通气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氧合指数 动脉血氧分压 肌酸激酶
下载PDF
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老年肺炎并急性肺水肿疗效评估报道
3
作者 华海湖 吴宗劲 潘孔铨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11期1237-1238,共2页
目的 研究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老年肺炎并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07~ 2014-07间来我院治疗的156例老年肺炎并急性肺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 目的 研究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老年肺炎并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07~ 2014-07间来我院治疗的156例老年肺炎并急性肺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H值、氧分压、呼吸、血液动力学相关参数以及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H值、氧分压和呼吸数据均上升,但是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液动力学相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心排血量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老年肺炎并急性肺水肿能有效提升pH值、氧分压、呼吸数据以及血氧饱和度,能有效降低心率和心排血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气通气 通气治疗 老年肺炎并急性肺水肿 疗效
下载PDF
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对急性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33(IL-33)、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
4
作者 雷军旗 姚春梅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780-1781,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方法治疗急性重度支气哮喘患者后检测体内白细胞介素-33(IL-33)和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治疗的90例急性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利用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方法治疗急性重度支气哮喘患者后检测体内白细胞介素-33(IL-33)和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方法:选取某院在2015年7月~2017年7月治疗的90例急性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进行常规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进行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治疗的45例患者为实验组,治疗后用ELISA方法检测IL-33、IFN-γ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L-33水平为(13.85±0.58)ρB/ng/L和(16.53±0.60)ρB/ng/L,而IFN-γ水平为(775.32±188.39)ρB/ng/L和(867.20±142.65)ρB/ng/L;实验组IL-33、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双水平正气道压通气呼吸机对急性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降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双水平正气通气 白细胞介素-3 Γ-干扰素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补肾纳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康 张晓云 罗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联合补肾纳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和观察组(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联合补肾纳气法),观察2...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联合补肾纳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和观察组(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联合补肾纳气法),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2h、7d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气分析明显改善,观察组总的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补肾纳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可以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气体交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补肾纳气法
下载PDF
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玲 姜淑娟 +2 位作者 王茂芬 李怀臣 陈方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4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早期应用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指征和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对照组和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BiPAP)观察组,分别于入选后2、24、72h、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早期应用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指征和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对照组和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BiPAP)观察组,分别于入选后2、24、72h、7d观察生命体征、测定肺功能、监测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进行呼吸困难分级和辅助呼吸肌评分,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气体交换情况、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入组后2、24、72h、7d观察组较对照组PaCO2明显降低。观察组总的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其中,当PaCO2≥65mmHg时两组患者插管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PaCO2<65mmHg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插管率明显下降(P=0.04)。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早期应用BiPAP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早期 应用
下载PDF
两种无创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红栋 张研 +2 位作者 吴莎莎 李政 石理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模式与持续正气道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ACPE患者在应用常规吸氧及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BiPAP组(n=33)和CPAP组(n=32),分别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模式与持续正气道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ACPE患者在应用常规吸氧及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BiPAP组(n=33)和CPAP组(n=32),分别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BiPAP和CPAP模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及N末端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aO_2、SaO_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BiPAP组(n=33)的总有效率100.0%与CPAP组(n=32)的96.8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BiPAP和CPAP治疗ACPE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双水平正压通气 持续正气通气 N末端利钠肽前体
下载PDF
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
8
作者 顾延刚 高伟 刘青莲 《临床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指征和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对照组和标准治疗加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B iPAP)观察组,分别于入选后2h、24h、72h...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指征和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对照组和标准治疗加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B iPAP)观察组,分别于入选后2h、24h、72h、7d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气体交换情况、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入组后2h、24h、72h、7d观察组较对照组PaCO2明显降低。观察组总的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应用B iPAP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预后,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 慢性阻塞性怖疾病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