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东海双湖矿区建筑用片麻岩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
作者 陈学峥 刘志宏 周力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4年第2期21-24,29,共5页
江苏省东海县双湖矿区建筑用片麻岩为宋山二长片麻岩的一部分,矿区范围即矿体范围。矿石自然类型为二长片麻岩,水饱和抗压强度为70.0~165.5MPa;组合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优于建筑用石料Ⅰ类要求,矿石的吸水率满足建筑用石料要求,矿石化学成... 江苏省东海县双湖矿区建筑用片麻岩为宋山二长片麻岩的一部分,矿区范围即矿体范围。矿石自然类型为二长片麻岩,水饱和抗压强度为70.0~165.5MPa;组合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优于建筑用石料Ⅰ类要求,矿石的吸水率满足建筑用石料要求,矿石化学成分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建筑用石料Ⅱ类指标要求。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结果显示,建筑用片麻岩矿经加工后的产品均可满足相应的利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建筑用片麻岩 双湖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双湖县中(藏)药资源调查与分析
2
作者 赛曼 赵翔 《西藏科技》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目的 通过对双湖县现有中(藏)药资源的实地普查,摸清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家底,为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普查数据整... 目的 通过对双湖县现有中(藏)药资源的实地普查,摸清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家底,为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方法 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普查数据整理和走访调查等方法,明确双湖县现有中(藏)药资源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类和分析。结果 双湖县普查共完成36个样地,180个样方套,1080个样方的调查,共采集179种药用植物,隶属于35科97属,其中草本173种,灌木6种,菊科、豆科为优势科,风毛菊属、委陵菜属为优势属;药用部位以全草入药为主,占52%,主要药用功效分为清热、消炎、止咳、镇痛、接骨药等14大类,其中清热类药用植物最多;所采集药用植物中有国家重点品种1种、常用藏药材植物品种65种,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共10种。结论 建议双湖县应以生态恢复作为重点,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湖 资源普查 野生资源 药用植物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双湖县中(藏)药资源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赛曼 赵翔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通过对双湖县现有中(藏)药资源的实地普查,摸清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为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依据,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普查数据整理和走访调查等方... 通过对双湖县现有中(藏)药资源的实地普查,摸清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为县域内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依据,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普查数据整理和走访调查等方法,明确双湖县现有中(藏)药资源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类和分析。该区域共完成36个样地、180个样方套、1 080个样方的调查,共采集药用植物179种,隶属于35科97属,其中草本173种,灌木6种。菊科、豆科为优势科,风毛菊属、委陵菜属为优势属;药用部位以全草入药为主,占52%;按主要药用功效分为清热、消炎、止咳、镇痛、接骨药等14大类,其中清热类药用植物最多;所采集药用植物中有国家重点品种1种、常用藏药材植物品种65种,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共10种。双湖县具有较丰富的野生药用草本资源和最接近原始自然状态的草原生态区域,但因人类活动增加、旅游业和畜牧业开始发展,草原有退化、沙化迹象;而药用植物的蕴藏量小,也无法形成商品。建议双湖县应以生态恢复作为重点,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湖 资源普查 野生资源 药用植物
下载PDF
2021年3月30日西藏双湖M_(S)5.8和6月16日青海茫崖M_(S)5.8地震总结
4
作者 钟骏 解孟雨 +2 位作者 姜祥华 黎明晓 岳冲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1期1-13,共13页
2021年3月30日和6月16日,青藏块体先后发生双湖M_(S)5.8和茫崖M_(S)5.8地震,其中双湖M_(S)5.8地震发生在羌塘块体中部,茫崖M_(S)5.8地震发生在柴达木块体北缘。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2次M_(S)... 2021年3月30日和6月16日,青藏块体先后发生双湖M_(S)5.8和茫崖M_(S)5.8地震,其中双湖M_(S)5.8地震发生在羌塘块体中部,茫崖M_(S)5.8地震发生在柴达木块体北缘。系统总结2次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表明:①2次M_(S)5.8地震发生在青藏块体内部地球物理监测能力较弱区域,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少,仅在茫崖地震前存在2项形变背景异常;②2次M_(S)5.8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为突出,包括5级地震成组、固体潮调制比、地震发生率指数和Wq值异常,均为1年尺度内的中期异常;③2次地震序列均为主—余型,余震较少,具有不同的衰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2021年3月和6月,西藏和青海地区2次M_(S)5.8地震前存在的地震活动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区域地球物理监测能力的不足,或许可为地震监测能力较弱地区的震情跟踪提供关键性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湖M_(S)5.8地震 茫崖M_(S)5.8地震 地震活动异常 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地震序列跟踪
下载PDF
西藏双湖纳若地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与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波 彭智敏 +2 位作者 耿全如 张璋 关俊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3-291,共9页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内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大小不等的花岗岩,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岩时代为早—晚侏罗世。本文对双湖纳若地区原为早侏罗世的花岗闪长岩2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215.1±1.8Ma...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内呈东西向断续分布大小不等的花岗岩,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岩时代为早—晚侏罗世。本文对双湖纳若地区原为早侏罗世的花岗闪长岩2件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年龄为215.1±1.8Ma、217.0±1.5Ma,属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岩闪长岩属偏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高场强元素Nb、Ta、Ti强烈的亏损。形成于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闭合后陆—陆碰撞晚期的后碰撞阶段的伸展环境,以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岩石圈向北俯冲,伴随之后的俯冲板片的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压力减低,温度升高,促使地壳物质发生了部分熔融,花岗闪长岩就是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湖纳若地区 LA-ICP-MS锆石U-PB年龄 花岗岩闪长岩 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
下载PDF
2021年3月30西藏双湖地震(Ms5.8)的发震构造研究
6
作者 杨欣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7期57-60,共4页
2021年3月30日,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5.8级地震,为研究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分析了此次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地区周围的主要断裂以及三家不同研究机构给出的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确定此次地震的控制断裂,以及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模式。研究结... 2021年3月30日,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发生5.8级地震,为研究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分析了此次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地区周围的主要断裂以及三家不同研究机构给出的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确定此次地震的控制断裂,以及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模式。研究结果说明:双湖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属于左旋正断型地震,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余震序列分布,推测主发震构造为琵琶湖-映天湖断裂带,且此次地震的发震可能与2015年尼泊尔8.1级强震所引起的库伦应力的增加有关。这一系列的应力传递也可以印证Tapponnier和Molnar提出的地壳侧向向东挤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双湖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传递机制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双湖早古生代斜长角闪岩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桂花 彭智敏 +1 位作者 张璋 关俊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3期96-102,共7页
羌塘盆地中部双湖县齐陇乌如沟出露一套斜长角闪岩,通过对该斜长角闪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0.1±5.0Ma,表明该变基性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表明,SiO_2含量在45.67%~51.68%,Na_2O为... 羌塘盆地中部双湖县齐陇乌如沟出露一套斜长角闪岩,通过对该斜长角闪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0.1±5.0Ma,表明该变基性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表明,SiO_2含量在45.67%~51.68%,Na_2O为0.98%~2.54%,总体呈现明显的高Na、低K的特点。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小,Eu具有轻度的正异常。微量元素Rb、Ba和U元素相对较为富集,Nb、Ta和Zr具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E-MORB的性质,代表了古特提斯洋壳的残余。齐陇乌如沟斜长角闪岩的年龄与昌宁-孟连结合带的铜厂街蛇绿岩和湾河蛇绿岩形成年龄基本一致,地球化学性质相似,说明龙木错-双湖结合带与昌宁-孟连结合带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原(古)特提斯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木错-双湖结合带 昌宁-孟连结合带 双湖齐陇乌如沟 锆石U-PB年龄 斜长角闪岩
下载PDF
西藏中北部双湖地区蓝片岩带及其构造涵义 被引量:70
8
作者 鲍佩声 肖序常 +2 位作者 王军 李才 胡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2-314,T001,共14页
西藏中北部的蓝片岩呈岩块断续出露长达300 km.东起西亚尔岗双湖及其以西的恰格勒拉,经纳若、角木日、冈塘错、果干加年山、玛依岗日,西至冈玛错一带。除恰格勒拉及果干加年山的蓝片岩早年有简要报导外,其余均为李才等近年的新发现。蓝... 西藏中北部的蓝片岩呈岩块断续出露长达300 km.东起西亚尔岗双湖及其以西的恰格勒拉,经纳若、角木日、冈塘错、果干加年山、玛依岗日,西至冈玛错一带。除恰格勒拉及果干加年山的蓝片岩早年有简要报导外,其余均为李才等近年的新发现。蓝片岩的原岩主要为冈瓦纳大陆北缘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裂谷型(裂陷槽)沉积-火山岩系,包括基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泥质砂岩、泥质灰岩等,尚有少量基性煌斑岩。高压低温变质矿物主要为青铝闪石,次为镁钠闪石,少量蓝透闪石。缺失典型蓝片岩相的硬玉和硬柱石。根据钠质角闪石类矿物成分所估算的变质压力为0.67~0.75 GPa,变质温度为410~460 C,视为蓝片岩与绿片岩之间的过渡相更为确切。 蓝片岩典型的矿物组合为:(1)绿泥石+绿帘石+青铝闪石+钠长石;(2)绢云母+青铝闪石(±镁钠闪石)-蓝透闪石-斜长石+石英;(3)方解石+青铝闪石-绿帘石:(4)绿泥石-透闪石+蓝透闪石(±单斜辉石残晶)。 蓝闪石的^(46)Ar-^(48)Ar年龄值为222.5±3.7 Ma,故其变质年龄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高压变质带及其伴随的“蛇绿混杂岩”很可能是冈瓦纳古陆北缘边缘海内裂陷槽或“初始有限洋盆”从离解到汇聚消亡的地质记录,龙木错-冈玛错-双湖-丁青-澜沧江一带作为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分界地带.基本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构造涵义 双湖地区 藏北 西藏
下载PDF
龙木错—双湖—吉塘板块缝合带与青藏高原冈瓦纳北界 被引量:121
9
作者 李才 黄小鹏 +4 位作者 翟庆国 朱同兴 于远山 王根厚 曾庆高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6-147,共12页
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北界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羌塘地区成为解决冈瓦纳北界问题的关键地区。根据对缝合带的研究,青藏高原发育三条大规模的印支期缝合带,并将青藏高原分为三大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以北为塔里木—... 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北界的讨论由来已久,随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羌塘地区成为解决冈瓦纳北界问题的关键地区。根据对缝合带的研究,青藏高原发育三条大规模的印支期缝合带,并将青藏高原分为三大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以北为塔里木—华北板块,昆仑—秦岭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之间为扬子板块,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以南为冈瓦纳板块。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是发育在扬子板块内部的印支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和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发育在冈瓦纳大陆框架下新特提斯阶段的缝合带,构不成冈瓦纳北界。文中简要介绍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的基本事实,着重阐述该缝合带对冈瓦纳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基底、沉积盖层与生物地理、沉积建造和构造运动等方面的制约。在青藏高原印支期主要板块缝合带的对比研究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木错—双湖—吉塘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上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龙木错-双湖-吉塘 板块缝合带 冈瓦纳大陆北界
下载PDF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闭合的年代学证据——来自果干加年山蛇绿岩与流纹岩Ar-Ar和SHRIMP年龄制约 被引量:87
10
作者 李才 翟庆国 +2 位作者 陈文 董永胜 于介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1-918,共8页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从碰撞缝合何时转为羌塘盆地的沉积基底并接受沉积,一直受到地学界密切关注。羌塘中部的果干加年山主脊首次发现未变质的沉积岩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蛇绿混杂岩岩之上,上覆地层底部流纹岩夹层锆石SHRIMP U-P...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从碰撞缝合何时转为羌塘盆地的沉积基底并接受沉积,一直受到地学界密切关注。羌塘中部的果干加年山主脊首次发现未变质的沉积岩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蛇绿混杂岩岩之上,上覆地层底部流纹岩夹层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14±4Ma,为沉积盖层提供了可靠的年龄依据;不整合面之下强烈变形的阳起片岩(变质玄武岩)中阳起石Ar-Ar年龄为219.7±6.5Ma,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高压变质带获得的榴辉岩多硅白云母、蓝闪石等Ar-Ar变质年龄一致。Ar-Ar和SHRIMP定年结果表明该角度不整合的时限为220~214Ma之间。角度不整合上下岩石的定年研究,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闭合提供了确切的时间约束:羌塘地区冈瓦纳与欧亚(扬子)板块在214Ma以前实现了闭合,古特提斯消亡,进入陆表海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龙木错-双湖 蛇绿岩和流纹岩 沉积约束 Ar-Ar和SHRIMP年龄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才多茶卡一带构造混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 被引量:64
11
作者 朱同兴 张启跃 +3 位作者 董瀚 王玉净 于远山 冯心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13-1418,共6页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征,其中Stigmosphaerostylusoumonhaoensis,Triloneheechinata,Archocyrtiumriedeli等主要见于晚泥盆世法门阶。上述2个动物群在西藏尚属首次发现。才多茶卡地区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为重新认识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构造带是否东延”等重大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硅质岩 晚泥盆世 晚二叠世 双湖地区 西藏北部
下载PDF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与羌塘古特提斯洋演化记录 被引量:101
12
作者 李才 翟庆国 +2 位作者 董永胜 曾庆高 黄小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1,共9页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和昆仑-秦岭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3条主要的晚三叠世板块缝合带,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后2条缝合带不具备冈瓦纳北界的基本要素。简要介绍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有关古特提斯洋存在的基本事实,即早...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和昆仑-秦岭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3条主要的晚三叠世板块缝合带,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后2条缝合带不具备冈瓦纳北界的基本要素。简要介绍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有关古特提斯洋存在的基本事实,即早古生代洋壳残片、二叠纪蛇绿岩、泥盆纪—二叠纪放射虫硅质岩、各类不同性质的增生岩片、2种类型的构造混杂岩带和蛇绿混杂岩盖层体系的时代与性质等,已有的资料初步确定羌塘古特提斯洋盆演化的时限为晚泥盆世到晚三叠世。认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古特提斯洋消亡的主要场所,是恢复和反演青藏高原早期形成演化的最重要的窗口,也是地学界几十年关注的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 古特提斯洋 冈瓦纳大陆北界 羌塘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西藏双湖地区蓝闪片岩原岩Sm-Nd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才 李永铁 +3 位作者 林源贤 王天武 杨德明 和钟铧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5-359,共5页
西藏双湖纳若地区蓝片岩中青铝闪石40Ar/39Ar定年为222.5Ma,其原岩时代争论颇大,以往多数研究者认为早于泥盆纪,甚至为中新元古代,称阿木岗群。在1∶10万填图和实测剖面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相关样品,获得了蓝片岩原岩Sm-Nd法等时线年龄... 西藏双湖纳若地区蓝片岩中青铝闪石40Ar/39Ar定年为222.5Ma,其原岩时代争论颇大,以往多数研究者认为早于泥盆纪,甚至为中新元古代,称阿木岗群。在1∶10万填图和实测剖面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相关样品,获得了蓝片岩原岩Sm-Nd法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72±7Ma,268±5.6Ma和252±4.6Ma,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和双湖地区蓝片岩的产状,认为双湖地区的蓝片岩原岩时代为二叠纪,将双湖地区原定为前泥盆纪或中新元古代阿木岗群时代重新划定为二叠纪,恰格勒拉蛇绿杂岩时代确定为早二叠世晚期,为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年代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原岩 SM-ND同位素定年 二叠世 西藏 双湖地区
下载PDF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1
14
作者 林金辉 伊海生 +2 位作者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7-292,共6页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 ,nC15、nC16或nC17为主峰碳 ,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 ,OEP值 0 .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 ;Pr/Ph值为 0 .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 ,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 ;藿烷以C30 占优势 ,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 ;规则甾烷∑ (C2 7+C2 8) >∑C2 9,∑C2 7/∑C2 9值为 0 .79~ 1.2 0 ,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 7甾烷略占优势 ,上部C2 9甾烷略占优势 ,重排甾烷C2 7/规则甾烷C2 7值为 0 .5 1~ 3 .6 3 ,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 ,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 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 ,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 ,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 ,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 ,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有机质 成熟度 沉积环境 海相油页岩 中株罗统 藏北双湖
下载PDF
藏北羌塘盆地双湖地区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桂芳 藤玉洪 +1 位作者 卓胜广 鲁兵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5-289,共5页
藏北双湖地区油气显示有中侏罗统布曲组的隆鄂尼碳酸盐岩古油藏、充填于夏里组石膏孔洞里的沥青和夏里组砂岩夹层中的油页岩。布曲组及索瓦组中的生油岩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生油能力大。油页岩的氯仿沥青“A”高达25255×10-6,有机... 藏北双湖地区油气显示有中侏罗统布曲组的隆鄂尼碳酸盐岩古油藏、充填于夏里组石膏孔洞里的沥青和夏里组砂岩夹层中的油页岩。布曲组及索瓦组中的生油岩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生油能力大。油页岩的氯仿沥青“A”高达25255×10-6,有机碳含量28.8%,但总烃含量在40%~50%左右,OEP值分别为0.7和0.8,显示有机质演化处于低成熟阶段。有机质中既有Ⅰ型酐酪根,也有Ⅲ型酐酪根。有机质形成环境既有浅海陆棚相开阔型水体环境,也有半封闭型泻湖相等沉积环境。该地区可划分出4套生、储、盖组合,以第一套组合(由曲色组和布曲组组成)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盆地 双湖 油气 成藏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三叠纪地层新资料 被引量:17
16
作者 朱同兴 李宗亮 +5 位作者 李才 冯心涛 张启跃 张惠华 林世良 曾庆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27-1134,共8页
在西藏北部双湖江爱达日那地区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纪地层体,从多重地层的角度阐述了三叠系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剖面测制,获取了丰富的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尤其是下三叠统硬水泉组生物扰动灰岩... 在西藏北部双湖江爱达日那地区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纪地层体,从多重地层的角度阐述了三叠系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剖面测制,获取了丰富的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尤其是下三叠统硬水泉组生物扰动灰岩、鲕粒灰岩、豆粒灰岩和中三叠统康南组含菊石灰岩的发现,为羌塘盆地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划分与对比,生物古地理研究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根据岩石类型和生物组合等特征,将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煤系地层划分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红水沟组、石门关组和江爱达日那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新资料 康南组 双湖地区 西藏北部
下载PDF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同兴 潘忠习 +5 位作者 庄忠海 秦建华 董文彤 王小龙 黄志英 冯心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6,共9页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mm,长度为20~50 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为0.5~5 m,但重要界面附近间距达到 5 cm。分析表明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系碳酸盐岩的天然剩磁普遍较高,一般达到6.7×10^(-3)~3.8×10^(-2)A/m。大多数样品在热退磁到500~600℃区间时,剩磁衰减了100%,表明岩石中所含磁性载体力磁铁矿。系统研究表明双湖地区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缺失一个NAUNESKI反向极性带,界面的时间缺失量约为2 Ma,野外表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下侏罗统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沉积间断时间约为320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海相侏罗系 双湖地区 西藏 岩石地层 不整合接触关系 生物地层
下载PDF
西藏双湖地区江爱达日那发现液态油苗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同兴 冯心涛 +3 位作者 李宗亮 张惠华 张启跃 林仕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双湖地区 西藏 海相沉积盆地 油苗 液态 石油地质条件 油气资源潜力 羌塘盆地
下载PDF
藏北双湖地区上三叠统肖茶卡群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冯心涛 朱同兴 +5 位作者 李才 林仕良 张启跃 张惠华 曾庆荣 李宗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35-1140,共6页
在双湖地区肖茶卡一带上三叠统肖茶卡群中发现2套砾岩,根据岩石组合、生物化石和界面特征,以2套砾岩为标志层,将原肖茶卡群分解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分别为肖切堡组、角木茶卡组和日干配错组。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层序地... 在双湖地区肖茶卡一带上三叠统肖茶卡群中发现2套砾岩,根据岩石组合、生物化石和界面特征,以2套砾岩为标志层,将原肖茶卡群分解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分别为肖切堡组、角木茶卡组和日干配错组。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层序地层方面阐述了3个组级地层单位的特征和划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茶卡群的重新厘定 地质意义 角木茶卡组 西藏双湖地区
下载PDF
藏北双湖鄂柔地区变质岩和玄武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立全 潘桂棠 +3 位作者 朱弟成 朱同兴 林仕良 李宗亮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1-232,共12页
在藏北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东段双湖鄂柔地区,获得绿泥阳起石片岩中阳起石矿物的40Ar/39Ar坪年龄为(235·9±2·6)Ma和枕状玄武岩中蚀变辉石斑晶的40Ar/39Ar坪年龄为(232·5±2·4)Ma,两个年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 在藏北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东段双湖鄂柔地区,获得绿泥阳起石片岩中阳起石矿物的40Ar/39Ar坪年龄为(235·9±2·6)Ma和枕状玄武岩中蚀变辉石斑晶的40Ar/39Ar坪年龄为(232·5±2·4)Ma,两个年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记录了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发生俯冲碰撞作用的构造-热事件。羌塘地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的俯冲碰撞造山事件使得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及其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即北羌塘盆地)转变为前陆盆地,区域上三叠统底部不整合面和底砾岩的发育是碰撞造山作用地质记录的重要标志。绿泥阳起石片岩的原岩主要为富含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岩系,绿泥阳起石片岩和蚀变枕状玄武岩具有Ti O2、P2O5、MgO含量较高和LREE富集型、无Eu异常,以及“大隆起”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和富集Nb、Ta、Ti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较典型的洋岛型碱性玄武岩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木错一双湖缝合带 绿泥阳起石片岩 蚀变枕状玄武岩 ^40Ar/^39Ar年龄测定 俯冲碰撞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