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孙定涛 郝怀海 +2 位作者 李润华 邢漠 马洪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714-171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均行手术病理检查的106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CT平扫及双源CT三期增... 目的:探讨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均行手术病理检查的106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病理检查、CT平扫及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分析106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观察CT平扫及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对106例疑似原发性肺癌的诊断结果,且计算其诊断效能及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06例疑似原发性肺癌患者,经“金标准”确诊恶性96例,良性11例。CT平扫确诊恶性62例,良性6例。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确诊恶性88例,良性10例。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经“金标准”确诊96例恶性病灶均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N0期38例、N1期25例、N2期33例。CT平扫确诊52例恶性病灶发生淋巴结转移,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确诊86例恶性病灶发生淋巴结转移。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与“金标准”Kappa值显著高于CT平扫(P<0.05)。结论: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与CT平扫对比,前者在原发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 原发性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低BMI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赵国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85-0088,共4页
针对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在60名来自本医院的低BMI冠心病患者中做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三低扫描技术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扫描... 针对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在60名来自本医院的低BMI冠心病患者中做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三低扫描技术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扫描技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8.94±0.82)明显超过对照组(7.54±0.66),并且所需的检查时间(17.82±2.32min)也大幅度低于对照组(25.65±3.07min),上述差异在统计学角度具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低BMI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能明显提高成像质量,同时缩短检查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BMI 冠状动脉成像 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 成像质量 检查时间
下载PDF
磁共振联合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韩雪凤 井桂银 葛尚 《肝脏》 2023年第10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联合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HHE)与肝细胞癌(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HHE患者(共51个病灶)与60例HCC患者(共65个病灶)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联合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血管瘤(HHE)与肝细胞癌(H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42例HHE患者(共51个病灶)与60例HCC患者(共65个病灶)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比较HHE与HCC患者病灶CT平扫影像学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对HEE与HCC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MRI检测结果:42例HHE患者检测出46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90.20%,60例HCC患者检测出60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92.31%。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检测结果:42例HHE患者检测出41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80.39%,60例HCC患者检测出54个病灶,病灶检出率为83.08%。HCC患者病灶圆形、边界模糊、单发病灶高于HHE患者病灶(P<0.05),HHE与HCC患者病灶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HEE与HCC鉴别结果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38%,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821,P<0.05,MRI与病理诊断对HHE与HCC鉴别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对HEE与HCC鉴别结果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1.90%,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714,P<0.05,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对HHE与HCC鉴别具有一般的一致性;联合检查对HEE与HCC鉴别结果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6.55%,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895,P<0.05,联合检查与病理诊断对HHE与HCC鉴别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OC曲线结果显示,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及二者联合鉴别诊断HEE与HCC的AUC值分别为0.913、0.817、0.965(P<0.05),MRI鉴别诊断的AUC值高于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鉴别诊断的AUC值(P<0.05),二者联合鉴别诊断的AUC值高于单独检查方法鉴别诊断的AUC值(P<0.05)。结论MRI、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在鉴别诊断HHE与HCC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二者联合具有更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 肝血管瘤 肝细胞癌 鉴别诊断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原发性肝癌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永祝 史红媛 穆西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 探讨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原发性肝癌(sPLC)的价值。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肝内有结节的肝硬化患者,行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记录病灶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 目的 探讨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小原发性肝癌(sPLC)的价值。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肝内有结节的肝硬化患者,行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记录病灶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血流量(BF)和肝动脉灌注量(HAP)。取外科手术组织或肝穿刺活检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和增强灌注扫描参数诊断sPLC的价值。结果 在130例存在肝内结节的肝硬化患者中,发现sPLC者85例;病灶直径为0.8~3.0 cm,平均为(1.85±0.37)cm;动脉晚期和动脉中期扫描病灶CT绝对值分别为(69.8±15.9)Hu和(65.8±15.2)Hu,显著高于动脉早期扫描【(48.4±10.3)Hu,P<0.05】,病灶强化值分别为(24.9±5.1)Hu和(23.6±4.9)Hu,显著高于动脉早期扫描【(15.2±3.9)Hu,P<0.05】,病灶检查率分别为91.3%和88.0%,显著高于动脉早期扫描的40.2%(P<0.05);sPLC病灶BV、HAF、BF和HAP分别为(17.4±5.1)mL/100 g、(0.21±0.02)、(183.8±15.4)mL/(min·100 g)和(38.4±4.9)mL/(min·100 g),显著低于45例良性结节【分别为(19.4±6.9)mL/100 g、(0.26±0.03)、(201.9±18.3)mL/(min·100 g)和(52.3±5.6)mL/(min·100 g),P<0.05】;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与增强灌注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sPLC的AUC值(95%CI)分别为0.842(0.768~0.899)和0.888(0.821~0.936),其灵敏度分别为83.5%和90.6%,特异度分别为84.8%和87.0%(Z值=1.012,P值=0.312)。结论 应用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有助于发现肝硬化背景下sPLC病灶,而增强灌注扫描可有效评估病灶性质,对确定诊断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 增强灌注扫描 肝硬化 诊断
下载PDF
低剂量双源CT扫描在腹部三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刘宵瑞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7期79-81,共3页
探究低剂量双源CT扫描在腹部三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扫描腹部三期增强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双源CT扫描,观察组使用低剂量双源CT扫描。... 探究低剂量双源CT扫描在腹部三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扫描腹部三期增强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双源CT扫描,观察组使用低剂量双源CT扫描。对比两组的脂肪SD、肝脏和肝腺SNR值和射线剂量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脂肪S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肝脏和胰腺SN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射线剂量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三期增强检查的双源CT扫描使用低剂量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双源ct扫描 腹部三期增强检查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扫描的单能量成像对线束硬化伪影的校正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魏淼 王思杭 +2 位作者 温家华 刘洋 吕发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62-1667,共6页
目的观察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中线束硬化伪影(beam-hardening,BH)的好发部位,比较不同单能量成像对线束硬化伪影的校正效果和图像质量。方法对84例需行心脏CT增强检查的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双能量CT(100 k Vp/Sn 140 k Vp)心... 目的观察双能量CT心肌灌注成像中线束硬化伪影(beam-hardening,BH)的好发部位,比较不同单能量成像对线束硬化伪影的校正效果和图像质量。方法对84例需行心脏CT增强检查的拟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双能量CT(100 k Vp/Sn 140 k Vp)心肌灌注扫描,特殊软件后处理得到心肌碘分布图和65、75、85、95、105 ke V单能量图像,以自动生成的M图像(平均加权混合120 k V)为对照,观察线束硬化伪影的发生部位和数量,根据心肌碘含量、CT值、图像背景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质量评分综合评价心肌单能量成像价值。结果 65 ke V单能量图像伪影计数为274,随着能量增加,伪影计数逐渐减少(P<0.05);左心室的基底段伪影最明显(36.5%,100/274),其次为间隔壁(25.91%)、上腔静脉旁段(24.82%)、后壁(12.77%)(P<0.05);心肌伪影区碘含量(-2.37±0.84)mg/g低于非伪影区碘含量(3.5±0.92)mg/g(t=-19.36,P<0.01);85 ke V的非伪影心肌CT值(93.52±18.52)HU与120 k V[(96.06±16.32)HU]最接近,CT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5 ke V的SD最小(12.98±3.16,P<0.01),非伪影心肌的SNR:75 ke V(6.89±1.79)与85 ke V(6.5±1.7)较高,二者无明显差别(t=1.5,P=0.14),CNR:75 ke V最高(18.79±6.76,P<0.01),85 ke V(15.4±5.67)与65 ke V(15.53±4.56)之间无明显差别(t=0.27,P=0.79);图像质量评分:85 ke V最高,两名诊断医师对六组图像进行评分,结果高度一致(Kappa=0.79,P<0.01)。结论左心室的基底段、间隔壁和上腔静脉旁易出现线束硬化伪影;正常心肌密度在85 ke V与混合能量120 k V最接近,85 ke V能在最有效纠正线束硬化伪影的同时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双能量ct心肌灌注扫描 单能量成像 线束硬化伪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建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8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肝脏肿瘤患者30例,比较常规平扫(TNE)和虚拟平扫(VNC)两种扫描方式的结果。结果:患者肝脏、脾脏、腹主动脉、肌柱后方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肝脏肿瘤患者30例,比较常规平扫(TNE)和虚拟平扫(VNC)两种扫描方式的结果。结果:患者肝脏、脾脏、腹主动脉、肌柱后方肌肉TNE与VNC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NC噪声明显低于TNE,信噪比明显高于TNE,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质期碘基图像显示原发性肝癌实质期的碘浓度明显低于肝血管瘤、胆管细胞癌的实质期碘浓度,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有效诊断鉴别肝脏肿瘤,其中VNC可替代TNE,可减少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扫描 肝脏肿瘤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彭昌勇 李俊峰 +5 位作者 刘一江 颜吉平 李鑫 张昊 林豪 张雪峰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1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n=64)。对比两组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图像,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差异。结果根据冠状动脉血管显像的情况,A组诊断冠状动脉整体≥50%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B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为(8.0±0.1)mSv,明显高于B组(3.0±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24,P=0.00)。结论应用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下载PDF
双源CT及全肝脏灌注扫描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残余病灶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娄雪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2期547-548,共2页
目的:研究双源CT及全肝脏灌注扫描(CTPI)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余病灶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行TACE后PHC患者42例,均行DSA造影和CTPI检查,以DSA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CTP... 目的:研究双源CT及全肝脏灌注扫描(CTPI)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余病灶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行TACE后PHC患者42例,均行DSA造影和CTPI检查,以DSA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CTPI检查残余病灶肿瘤生长情况的诊断价值[诊断准确率(ACC)、敏感度(SEN)、特异度(SPE)],比较残余病灶区与非瘤区肝组织血流灌注参数[肝门脉灌注(PVP)、血流量(BF)、肝动脉指数(HAI)及血容量(BV)]。结果:DSA造影检查出残余病灶46处,肿瘤生长39处,以DSA造影为金标准,得出CTPI检查残余病灶肿瘤生长诊断价值ACC为86.96%(40/46)、SEN为92.30%(36/39)、SPE为57.14%(4/7);残余病灶区BF、HAI、BV高于非瘤区,PVP低于非瘤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I在PHC患者行TACE后残余病灶监测中诊断价值较高,可明确病灶数量,清楚显示残余肿瘤活性,可为PHC患者行TACE后残余病灶肿瘤生长情况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 双源ct全肝脏灌注扫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评价肺癌化疗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逸群 邹月芬 +2 位作者 刘希胜 施海彬 沈一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6期105-107,共3页
目的 研究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肺癌化学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进行化学治疗的肺癌患者40例,对其进行长春瑞滨+顺铂治疗,分析记录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的能谱曲线、碘含量以及不同... 目的 研究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肺癌化学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进行化学治疗的肺癌患者40例,对其进行长春瑞滨+顺铂治疗,分析记录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的能谱曲线、碘含量以及不同单能量下的CT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0例肺癌患者在不同单能量下(40、60、80、100、120 kV)治疗前后肿瘤的CT值分别为[(145.8±22.7)、(108.1±26.2)HU]、[(94.2±18.6)、(74.7±18.2)HU]、[(74.1±16.8)、(49.9±10.8)HU]、[(58.0±13.4)、(39.8±11.3)HU]、[(48.6±13.7)、(35.6±9.5)HU].治疗前肿瘤内感兴趣区(ROI)的碘含量为(2.5±0.2) mg/mL,治疗后肿瘤内ROI的碘含量为(1.3±0.2)mg/mL.治疗后不同单能量下肿瘤CT值及肿瘤内碘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门子双源CT为肿瘤检查提供一条准确性高、检测速度快且X射线量大大减少的检测途径,并为使用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肺癌化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扫描 肺癌 化疗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胃癌及淋巴结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姜智允 李鹏飞 +1 位作者 隋林 尚乃舰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25-43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得的参数能否区分胃癌病灶与正常胃壁,以确定病变范围,提高早期胃癌符合诊断率,精准N分期。方法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对术前胃癌患者进行双能量增强扫描,将采集的数据经Syngo.... 目的本研究探讨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获得的参数能否区分胃癌病灶与正常胃壁,以确定病变范围,提高早期胃癌符合诊断率,精准N分期。方法通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源CT对术前胃癌患者进行双能量增强扫描,将采集的数据经Syngo.Via软件分析及三维重建,获得胃癌病灶、正常胃壁、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绝对碘值、标准化碘值及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并记录,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判断两两之间的差异。结果胃癌病灶的绝对碘值为(3.329±0.812)g/L,标准化碘值为(64.006±17.450)%,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为(-2.916±1.3227),与正常胃壁的绝对碘值(1.563±0.708)g/L,标准化碘值(37.122±16.267)%,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1.621±1.4028)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淋巴结的绝对碘值为(2.968±0.547)g/L,标准化碘值为(63.597±14.633)%,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为(-2.532±0.753),与非转移淋巴结绝对碘值(1.465±0.408)g/L,标准化碘值(35.240±14.357)%,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的斜率(-1.378±0.726)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的参数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提高早期胃癌的符合诊断率,区分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以提高N分期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扫描 三维重建 绝对碘值 标准化碘值 虚拟单能量能谱曲线斜率
下载PDF
双源CT扫描在淋巴瘤与淋巴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应伟荣 陈松宽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27期104-108,共5页
目的 分析双源CT扫描在淋巴瘤与淋巴转移瘤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35例淋巴瘤患者和33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集双能量CT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两组患者动静脉期的碘图、能量... 目的 分析双源CT扫描在淋巴瘤与淋巴转移瘤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35例淋巴瘤患者和33例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集双能量CT图像,进行处理后得到两组患者动静脉期的碘图、能量衰减曲线等,测量两组淋巴结在碘图的碘浓度、碘覆盖值、病变同层大血管碘浓度等,测量两组患者平扫、混合及单能谱图像上病变淋巴结的CT结果。分析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淋巴瘤与淋巴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淋巴瘤组患者CTP、CTAE、CTVECT值水平均显著高于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瘤组碘分布图相关能量参数CTA、CTV、ICAP、ICVP、NICVP显著高于转移瘤,NICAP显著低于转移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单能量keV下淋巴瘤和转移瘤淋巴结CT值比较,淋巴瘤CT值显著高于转移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不同单能量keV下病变淋巴结CT值变化趋势不同。结论 双源CT扫描与普通扫描不同,能够提供淋巴结形态学变化以及功能代谢状态,为淋巴瘤及淋巴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扫描 淋巴瘤 淋巴转移瘤 碘分布图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肝脏肿瘤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镭 赵林伟 陈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6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中应用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肿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研究,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扫描诊断,双...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中应用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肿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研究,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扫描诊断,双能量多期扫描后生成序列图像3个,分别为80kV、140kV、120kV加权图像,利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选择普通平扫(TNE)与虚拟平扫(VNC)图像处理。观察与记录TNE与VNC检查肝脏、脾脏、肌肉、腹主动脉的CT值,记录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估),以及不同肝脏肿瘤患者的门静脉期、动脉期、实质期碘浓度与碘比值,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TNE与VNC检查肝脏、脾脏、肌肉、腹主动脉的CT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VNC较TNE在DLP上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患者门静脉期、动脉期、实质期碘浓度与碘比值最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DSCT)虚拟平扫能大大降低患者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双源CT对肝脏肿瘤疾病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双源ct双能量扫描 普通平扫 虚拟平扫 价值
下载PDF
浅论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姗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1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院随机将这90例患者分为正常剂量组(45例)和低剂量组(4...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我院随机将这90例患者分为正常剂量组(45例)和低剂量组(45例),对正常剂量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双源CT扫描技术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低剂量组患者使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的质量、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电离辐射、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心肌桥的检出长度。结果:(1)正常剂量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的质量略优于低剂量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低剂量组患者在接受检查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电离辐射明显少于正常剂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剂量组患者心肌桥的检出率略高于低剂量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低剂量组患者心肌桥的检出长度略短于正常剂量组患者,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得到的冠状动脉图像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仍能满足临床上对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且能有效地减少患者在接受检查时受到的电离辐射。此检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腹部扫描(低剂量)诊断肝癌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威 欧穗怡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1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究在肝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双源CT腹部扫描(低剂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全年间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进行诊断,按照随机序号法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后,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剂量诊断,观察组采用双源CT腹部扫描(... 目的:探究在肝癌诊断的过程中使用双源CT腹部扫描(低剂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全年间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进行诊断,按照随机序号法将80例患者进行分组后,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剂量诊断,观察组采用双源CT腹部扫描(低剂量);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图像优良率比较对照组稍高于观察组,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噪声稍高于对照组,但不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双源CT腹部扫描(低剂量)诊断肝癌的应用效果良好,相比较常规剂量而言,在图像质量和噪音等方面不会产生明显差异,但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因而值得我们在肝癌的诊断过程中进行借鉴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腹部扫描 低剂量 诊断 肝癌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欢 卢治兰 +4 位作者 郑章兰 阮杰 刘娟 石娟 王明明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0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8例肝癌患者和32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并分析其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观...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8例肝癌患者和32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并分析其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静脉期CT净增值(CTAV)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期碘增加值和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AV、动脉期碘增加值、动脉期NIC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1),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45、81.63%、78.12%。结论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定量参数与肝癌密切相关,其对肝癌的诊断效能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螺旋ct增强扫描 肝癌 诊断价值 动静脉期ct净增值 碘增加值 标准化碘浓度
下载PDF
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临床价值
17
作者 吴琼 纪祯龙 +1 位作者 张铎 逄锦峰 《医疗装备》 2018年第12期27-28,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颅内动脉瘤应用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获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颅内动脉瘤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 目的探究分析颅内动脉瘤应用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获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颅内动脉瘤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位置分布及数量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利用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可使颅内肿瘤的位置、大小、数量得到清晰的显示,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炫速双源ct低辐射剂量扫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8
作者 张玲霞 倪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8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在对肝脏肿瘤疾病的诊断上,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51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是接受双源CT双能量扫描,将扫描获得的图像输入至Syngo.via后处理... 目的:探讨在对肝脏肿瘤疾病的诊断上,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51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是接受双源CT双能量扫描,将扫描获得的图像输入至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利用软件生成VNC图像,将获得图像同普通平扫TNE图像比较,观察图像检查CT值及经CT双能量扫描碘浓度情况。结果:51例患者各个部位的VNC、TNE图像C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其他的肿瘤病变类型,肝血管瘤在动脉期的碘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肿瘤疾病(P<0.05),而在实质期与门静脉期各类型的碘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脏肿瘤疾病,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的效果满意,尤其是对肝血管瘤诊断效果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扫描 肝脏肿瘤 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周祥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6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对疑似患有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的50例疑似患有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源C... 目的:探讨采用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对疑似患有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的50例疑似患有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与常规的双源CT扫描技术对观察组患者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然后比较其各项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CT成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辐射剂量(ED)均更低,其CT图像质量的评分更高,其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干和右肺动脉干的CT值均更大,上腔静脉、肺静脉的CT值均更小,P<0.05。与用常规的双源CT扫描技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相比,用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肺动脉CTA检查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更高,P<0.05。结论:与采用常规的双源CT扫描技术对疑似患有肺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CTA检查相比,采用双源CT双低扫描技术对其进行肺动脉CTA检查能提高CT图像的质量及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降低CT成像的SNR、CNR及ED,获取更理想的CT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低扫描 肺栓塞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
下载PDF
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君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4期217-218,共2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患者均行双源CT单动脉期增强扫描和双动... 目的:分析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患者均行双源CT单动脉期增强扫描和双动脉期增强扫描诊断,对比两种扫描检查方式对肝癌的检出率。结果: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92.5%)明显高于单动脉期增强扫描(39.6%),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剂量(1.6±0.3)ml/kg略高于单动脉期增强扫描(1.4±0.2)ml/kg,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诊断,不仅能提高患者病灶的检出率,同时也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因此,其还能有效保证患者诊断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癌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