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在炫速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明霞 田为中 +2 位作者 张继 张波 窦小峰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20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利用双源CT获得可靠冠状血管造影的护理。方法对897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血管造影实施检查前、中、后的护理干预。结果 884例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13例患者因未能屏住气失败,其中12例重新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要求,1例因拒绝二次检... 目的探讨利用双源CT获得可靠冠状血管造影的护理。方法对897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血管造影实施检查前、中、后的护理干预。结果 884例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13例患者因未能屏住气失败,其中12例重新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要求,1例因拒绝二次检查而未成功。结论在双源CT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护理工作贯穿检查的每一步,切实做好细致、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检查成功率,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下载PDF
炫速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护理对策探讨
2
作者 蒋涛 石洁 +1 位作者 李玉红 王云玲 《新疆医学》 2014年第3期95-97,共3页
冠心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CT造影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方法,由于其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故常作为临床体检或疑似冠心病患者的检查方法[1]。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能否成功主要取... 冠心病的早期、准确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CT造影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方法,由于其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故常作为临床体检或疑似冠心病患者的检查方法[1]。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成功配合以及检查后图像的正确处理,故指导患者顺利配合检查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对高危患者进行冠心病检查时观察到,护理环节渗透于检查过程的诸多方面,护理人员在检查的每一步实施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护理对策 双源ct 冠心病患者 临床体检 ct造影 护理工作 配合检查
下载PDF
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对炫速双源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林荣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6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对炫速双源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10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左肘正中静脉组36例,右肘正中静脉组37例,双下肢静脉组37例。3组患者依据不同分组选择相应的注射部...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对炫速双源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10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左肘正中静脉组36例,右肘正中静脉组37例,双下肢静脉组37例。3组患者依据不同分组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注射造影剂碘海醇,行同等护理方法及检查方法。观察各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经右侧肘正中静脉组注射成功后冠状动脉显影效果优于左肘正中静脉组及双下肢静脉组(P<0.05)。结论:在进行炫速双源CT检查时首选右侧肘正中静脉为造影剂注射部位,其次是左侧肘正中静脉,最后可以考虑双下肢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部位 造影 炫速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下载PDF
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91-93,96,共4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双源CT检查,管电压100 kV,320 mg I/mL碘克沙醇,55例)与干预组(双源双低方案... 目的:分析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双源CT检查,管电压100 kV,320 mg I/mL碘克沙醇,55例)与干预组(双源双低方案,管电压80 kV,270 mgI/mL碘克沙醇,55例),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CT值、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各血管段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图像CT值高于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源CT双低方案应用于冠脉CTA检查中的效果显著,能在获得同质量图像的前提下,提高图像CT值,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低方案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下载PDF
应用双源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的注意事项
5
作者 冯莉 宛红娥 +1 位作者 赵云辉 杜泽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0期384-385,共2页
通过应用双源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探讨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表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使造影检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 注意事项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丁冰倩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3年5月选择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10例作... 目的探讨与分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的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3年5月选择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且所有患者都给予病理检查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210例患者中,确诊为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42例(PFO组),占比20.00%。PFO组的左心房直径、肺动脉压力明显高于非PFO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与非PFO组对比明显降低(P<0.05)。在210例患者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46例,其中Ⅰ级28例、Ⅱ级10例、Ⅲ级8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7.62%(41/42)、97.02%(163/168)。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为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43例,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00%(42/42)、99.40%(167/168)。ROC曲线显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诊断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75、0.882。结论相对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的诊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卵圆孔未闭 右向左分流 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敏感度 特异度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翠 冀玉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及其对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280例可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前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消除紧张心理,避免产生焦虑情绪...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及其对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280例可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前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消除紧张心理,避免产生焦虑情绪,使心率减慢、平稳 耐心向患者说明屏气的重要性,反复训练患者呼吸、屏气直至掌握方法.结果 5例因屏气呼吸失败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要求而改期重作 4例因心率过快、心律不齐,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均不能使心率控制在80次/min以下、心律不能纠正而停作 部分病例因紧张、担忧、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或呼吸节律异常,按医嘱给予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理护理后血压、呼吸恢复正常、心率均降至≤80次/min,律整,顺利完成检查.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科学、细致、有效的护理工作,是顺利完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原文传递
双源CT在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灌注成像一站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尊帅 胡秋根 +3 位作者 杨少民 岑玉坚 黎冠丰 梁瑞莲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析双源CT在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灌注成像一站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于2016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灌注成... 目的:探析双源CT在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灌注成像一站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于2016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灌注成像一站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检查。双源CT诊断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0.0%,准确性为90.0%,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经双源CT检查的左心室心肌灌注评分中2分占%,其次为3分,占%。结论:双源CT在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灌注成像一站式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心脏灌注成像 一站式检查
下载PDF
双源CT造影检查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块患者中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本可 高梅菊 吕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0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双源CT造影检查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98例行双源CT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按照造影结果有无斑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斑块,48例)以及观察组(有斑块,50例),回顾分析心外膜脂肪体积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 目的观察并分析双源CT造影检查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块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98例行双源CT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按照造影结果有无斑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斑块,48例)以及观察组(有斑块,50例),回顾分析心外膜脂肪体积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有斑块的患者50例,其中21例为钙化斑块,11例为非钙化斑块,18例为混合斑块;观察组患者心外膜脂肪体积>85 ml为74.00%(37/50),高于对照组的54.17%(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造影检查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斑块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造影 冠心病 冠状动脉斑块
下载PDF
双源CT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徐锋 卜元园 +4 位作者 邹宝明 胡勤衍 鲍正毅 王景武 徐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对21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DSCTA检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评价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选取DSCTA和CAG检...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对21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DSCTA检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为金标准,评价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选取DSCTA和CAG检查后均接受前降支支架植入术患者各30例,对比造影体位、介入操作时间和对比剂使用剂量。结果 DSCTA检查210例患者2 630节段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与CAG检查比较,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96.2%、91.3%、100%,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DSCTA造影体位2-3个、介入操作时间约15 min、对比剂使用剂量为48 ml(30-150 ml),分别比CAG减少2-4个、缩短约10 min、减少一半。结论 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准确性高,近似于CA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术前DSCTA检查可减少术中患者造影体位及对比剂使用剂量,缩短介入治疗时间,达到减少医源性放射性辐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
下载PDF
斑块钙化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逸 陈曼华 +2 位作者 戴睿 周炜 廖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4-598,共5页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斑块钙化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24例,共375处明显狭窄病变,其中234处为钙化病变。比较斑块不同钙化程度、钙化斑块血...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斑块钙化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24例,共375处明显狭窄病变,其中234处为钙化病变。比较斑块不同钙化程度、钙化斑块血管直径、钙化斑块长度和钙化斑块血管分布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对轻中度钙化斑块和重度钙化斑块,双源CT分别高估管腔狭窄6.8%(P=0.0028)和18.8%(P<0.0001),且高估狭窄在重度钙化斑块中更明显(P=0.002)。对血管直径较小和血管直径较大的钙化斑块,双源CT分别高估管腔狭窄7.2%(P=0.0026)和17.1%(P<0.0001),且高估狭窄在血管直径较大时更明显(P=0.001)。对不同长度的钙化斑块,双源CT的诊断准确性未见差异(P=0.792)。结论斑块钙化使双源CT高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且钙化程度重和血管直径较大时更易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斑块钙化 双源ct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庄磊 甘继宏 +4 位作者 刘建军 王伟娟 袁芳 王忠明 藏建华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定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双源CT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共计450冠脉节段,双源CT均获得... 目的:评价双源CT定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双源CT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双源CT判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共计450冠脉节段,双源CT均获得满意的评价图像(3例进行心电编辑)。双源CT判定轻度狭窄38个节段,中度狭窄23个节段,重度狭窄36个节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双源CT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2%、95.34%和95.11%。结论: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双源CT在定量诊断冠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一项准确可靠的无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因素及相应措施 被引量:6
13
作者 华妙强 方向明 +2 位作者 王凯 陈寅 丁国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44-1347,1354,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对照组,提出质量评价标准,按优到差评...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对照组,提出质量评价标准,按优到差评估分为Ⅰ~Ⅳ级,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抽取2011年2月~8月通过改良措施后进行检查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改良组进行质量对比。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分级,对照组:Ⅰ级:232例(77.3%);Ⅱ级:48例(16.0%);Ⅲ级:16例(5.3%);Ⅳ级:4例(1.3%);影响因素依次为:冠脉严重钙化、呼吸伪影、严重心律失常伪影、上腔静脉及右房高密度造影剂产生的伪影、监测层面触发点选择不当、重建时相选择不当。改良组:Ⅰ级:263例(87.7%);Ⅱ级:26例(8.7%);Ⅲ级:10例(3.3%);Ⅳ级:1例(0.3%)。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化CT扫描参数,准确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成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对提高冠脉成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伪影 图像质量 措施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敏 王汝良 +1 位作者 李强 宋先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055-4056,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70例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25例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70例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25例患者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后2 w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的评价结果,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共搭建204支桥血管,包括65支动脉桥血管,139支静脉桥血管,动脉桥血管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静脉桥血管(P<0.05)。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4.29%,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96.00%、94.44%、97.78%、88.89%,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可对其桥血管通畅情况予以清晰显示和准确评价,其评估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桥血管通畅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异常冠状动脉起源的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蔡军 张龙江 +5 位作者 卢光明 黄伟 周长圣 赵艳娥 孙志远 梁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835-839,共5页
目的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和终止异常是潜在的威胁生命的解剖变异。文中评价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对检出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期间进行DSCT冠状... 目的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和终止异常是潜在的威胁生命的解剖变异。文中评价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对检出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期间进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的资料,总结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结果在2179例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中2177例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检出28例(1.3%)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其中17例为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例起自左冠状窦,4例为高位起源),10例为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5例起自无冠状窦,回旋支起自左冠状窦、高位开口、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单一冠状动脉各1例),1例为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均为高位开口)。结论 DSCT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走行,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畸形 双源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病变双源CT与冠脉造影对比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景舒南 杨婧 杨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31-3432,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平均(62.17±11.07)岁,分别予以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进行DSCT和SCA图像对比分析。结果: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42例患者,男31例,女11例,平均(62.17±11.07)岁,分别予以DS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进行DSCT和SCA图像对比分析。结果: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96.2%,特异性98.7%,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99.3%,准确率95.7%,结论: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的筛查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图像对比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唐金华 王德杭 唐立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1月,84例有临床冠心病症状或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行DSCTA检查后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探讨DSCTA检出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1月,84例有临床冠心病症状或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行DSCTA检查后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探讨DSCT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84例DSCTA检查出244段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与CAG比较,得出D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0%、97.80%、92.21%、100%。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的准确率为96.50%。配对χ2检验结果说明DSCT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6)。结论: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接近CAG,是一种准确并且可靠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MMP-9、PAF及Lp-PLA2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峰 邓大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2期291-295,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威胁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确诊的20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114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92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威胁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2月确诊的20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114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92例(SAP组),用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检测患者的斑块性质,并检测了血清明胶酶B(MMP-9)、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Lp-PLA2)浓度,分析MMP-9、PAF及Lp-PLA2与斑块性质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CS组患者斑块面积和偏心指数均大于SAP组(P<0.05);ACS组患者血清MMP-9、PAF及Lp-PLA2的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ACS组患者易损斑块的比例明显高于SAP组(P<0.05)。所有易损斑块患者血清MMP-9、PAF及Lp-PLA2的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偏心指数与血清MMP-9、PAF及Lp-PLA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通过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结合血清MMP-9、PAF及Lp-PLA2浓度,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血清MMP-9、PAF及Lp-PLA2浓度与斑块的性质及不稳定性有关,可为预测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 MMP-9 PAF LP-PLA2 冠状动脉斑块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蒲锘 蒲红 +1 位作者 蒋瑾 陶客言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10例的图像质量进行分级(1~4级)评估,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对不同心率...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10例的图像质量进行分级(1~4级)评估,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对不同心率组冠脉成像清晰度分析,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呼吸运动是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清晰度基本不受心率影响,扫描过程中正确屏气是获取最佳图像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成像质量
下载PDF
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卵圆孔未闭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娣 马小静 +6 位作者 熊青峰 王杰 蔡仁慧 阎超群 许娟 库雷志 郭生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5-939,共5页
目的:通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卵圆孔未闭进行比较,探讨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经常规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的128例卵圆... 目的:通过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联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卵圆孔未闭进行比较,探讨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经常规介入封堵手术治疗的128例卵圆孔未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的灵敏度及与cTTE、TEE诊断卵圆孔未闭灵敏度之间的差异性。结果:CCTA在收缩中晚期和(或)舒张中期诊断卵圆孔未闭占76.6%(98/128),其中房间隔皮瓣和房间隔内通道征象占32.7%(32/98),房间隔皮瓣和通道内对比剂喷射入右心房征象占67.3%(66/98)。cTTE检查表现为右向左分流占69.7%(83/119),cTTE分流量Ⅰ级、Ⅱ级、Ⅲ级占比分别为26.0%(31/119)、16.8%(20/119)、26.9%(32/119);Valsalva动作后出现的右向左分流Ⅰ级、Ⅱ级、Ⅲ级占比分别为1.7%(2/119)、10.1%(12/119)、88.2%(105/119)。cTTE联合TEE诊断卵圆孔未闭占82.4%(98/119),与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灵敏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CTA舒张中期诊断卵圆孔未闭的灵敏度低于cTTE联合TEE(66.4%vs.82.4%,P=0.006)。结论:CCTA诊断卵圆孔未闭可以作为c TTE联合TEE检测卵圆孔未闭患者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