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郑淞文 陶芳 +3 位作者 周杰 汝小双 牟肖霖 宋扬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9期121-123,16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实施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参照标...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实施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参照标准,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证实,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无狭窄5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35例、重度狭窄14例、完全闭塞8例,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4.74%、92.86%、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95.00%、特异度100.00%、准确率95.71%,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评估工作中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可收获理想的评估结果,值得于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优化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左开荣 陈力 +3 位作者 代红 李伦成 李政雄 周艺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5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结合双流注射技术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头颈部CTA成像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B组采用小剂... 目的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结合双流注射技术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120例头颈部CTA成像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联合双流注射技术,两组分别进行头颈部CTA成像,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客观评分,并对两组对比剂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大部分都能满足诊断,头颈部较大血管能清楚显示,但B组脑血管边缘分支显示更清楚,脑静脉污染较少,因此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部、左颈内动脉虹吸部、左大脑中动脉M1段、左大脑后动脉P1段、左椎动脉起始部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客观评分,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左大脑中动脉M1段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比剂使用量比较,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联合双流注射技术较常规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更能获得稳定、优良的图像质量,同时对比剂用量显著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团注追踪技术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 双流注射技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联合低管电压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彦兵 阮小伟 +3 位作者 王泽润 于梓婷 杨利莉 汪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3-558,共6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联合低管电压(70 kVp)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40例患者,管电压70 kVp,管电流智能调控Smartm...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联合低管电压(70 kVp)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40例患者,管电压70 kVp,管电流智能调控SmartmA模式。对原始数据进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60%、ASiR-V90%)及DLIR(DLIR-L、DLIR-M、DLIR-H),比较不同算法及水平重建图像的主观及客观评价指标。结果颈部及颅内动脉不同水平ASiR-V及DLIR重建图像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SIR-V及DLIR重建水平增加,颈部及颅内图像噪声均减低,DLIR-H与ASiRV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减低24.30%、29.42%;颈部及颅内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均升高,DLIR-H重建图像SNR、CNR最高。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C4段、椎动脉V4段SNR、CNR与ASiR-V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分别提高55.60%、43.90%、44.66%,CNR分别提高55.57%、44.24%、45.10%;大脑中动脉SNR、CNR较ASiR-V60%提高45.39%、4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iR-V90%主观评分较ASiR-V60%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IR主观评分随重建水平升高而升高,DLIR-H较DLIR-M、DLIR-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LIR-H及DLIR-M的主观评分高于ASiR-V60%与ASiR-V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低管电压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与ASiR-V相比,DLIR可以进一步降低图像噪声,提升图像质量和诊断信心,其中DLIR-H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迭代重建
下载PDF
颈动脉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张晔锋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对比颈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头颈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江阴南闸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 目的对比颈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头颈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江阴南闸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A和MR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共检出中度狭窄及以下患者41例,中度狭窄以上患者19例,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与诊断价值。结果MRA与CTA的准确度分别为95.00%、88.33%,灵敏度分别为95.12%、90.24%,特异度分别为94.74%、8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诊断方法对动脉狭窄、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疾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A与MRA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效果均较为显著,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较高,但MRA略高于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ct血管成像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头颈部疾病 成像特点
下载PDF
CT头颈部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樊凤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究CT头颈部成像(CTA)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80例V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对其开展CTA、颈动脉超声及两者结合检查。比较并分析这三种检查方法对V... 目的:探究CT头颈部成像(CTA)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3年12月北京核工业医院收治的80例V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次对其开展CTA、颈动脉超声及两者结合检查。比较并分析这三种检查方法对VP不同分级、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的检出情况。结果:CTA、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查时,Ⅰ级与Ⅲ级改良Hoehn—Yahr分级检出率分别为90.32%、87.50%,显著高于CTA单独检测的67.74%、50.00%与单独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61.29%、50.00%(P<0.05);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动脉中度狭窄的检出率高于单独进行CT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P<0.05);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脂质型、混合型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单一进行CT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VP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CT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效果突出,能明确病变分级,并准确显示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临床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诊断价值 ct头颈部成像
下载PDF
头颈部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光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28-0131,共4页
头颈部血管病是一组症状多样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脑功能紊乱的突发性症状。该类疾病的幸存者也常因其较高的致残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缺陷,使患者因难以自我缓解的心理鸿沟以及低下的财产情况,而面临生存窘境。这一系列困难对该项... 头颈部血管病是一组症状多样的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脑功能紊乱的突发性症状。该类疾病的幸存者也常因其较高的致残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缺陷,使患者因难以自我缓解的心理鸿沟以及低下的财产情况,而面临生存窘境。这一系列困难对该项疾病幸存者具有十分消极影响,使其逐渐减少生活以及生存欲望,即便有家人亲属的支持与激励,其整体的社会生存情况适应性也大幅降低,因此必须早诊早治,这就要求早期采取一种合理的检查方法,能够快速诊断,并且能够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国家进步带动技术的革新,在CT相关设施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其中面对血管疾病的诊断中,CT血管造影(CTA)的优势,获得较为理想的体现,随着技术人员结合临床实践,展开进一步优化以及改进,更为优质的应用技术也渐渐产生。目前,CT造影技术已经具备了与数字减影造影技术(DSA)相媲美的CT造影技术,结合CTA在头颈部血管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螺旋ct血管成像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颈动脉超声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余蓓蓓 陈普建 +1 位作者 王小军 刘春 《交通医学》 2023年第6期631-632,637,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对VPS患者66例进行头颈部CT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诊断颈动脉斑块类型... 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s syndrome,VPS)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对VPS患者66例进行头颈部CTA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诊断颈动脉斑块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结果:头颈部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诊断软斑、纤维性斑块、钙化性斑块、混合性斑块的符合率分别为95.65%、94.12%、100%和100%,高于颈动脉CTA的56.52%、41.18%、35.71%和33.33%,也高于颈动脉超声的60.87%、47.06%、42.86%和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测诊断颈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6.88%和100%,高于颈动脉CTA的21.43%、50.00%和23.08%,也高于颈动脉超声的28.57%、53.13%和30.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病变位置、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效果优于单独头颈部CTA或颈动脉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颈动脉超声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8
作者 白千慧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00-010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数据研究,通过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传统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数据。结果 在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上,双...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数据研究,通过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和传统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数据。结果 在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上,双源CT与传统血管造影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冠状动脉斑块的检出,两种方式之间的差异也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实际临床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冠心病 影像诊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李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91-93,96,共4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双源CT检查,管电压100 kV,320 mg I/mL碘克沙醇,55例)与干预组(双源双低方案... 目的:分析双源CT双低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双源CT检查,管电压100 kV,320 mg I/mL碘克沙醇,55例)与干预组(双源双低方案,管电压80 kV,270 mgI/mL碘克沙醇,55例),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CT值、有效辐射剂量。结果: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各血管段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图像CT值高于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源CT双低方案应用于冠脉CTA检查中的效果显著,能在获得同质量图像的前提下,提高图像CT值,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低方案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
下载PDF
脑CT灌注成像结合头颈部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10
作者 张敏怡 蒋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CIP)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收治的76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均实施单一CTA及CTA联合CTP诊断,并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 目的:探讨脑CT灌注成像(CIP)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收治的76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均实施单一CTA及CTA联合CTP诊断,并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TP联合CTA诊断的诊断效能,并对比梗死区、半暗带及健侧脑区的CTP参数值。结果:76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MRI-DW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60例,其中单一CTA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51例,CTP联合CTA诊断出缺血性脑卒中59例。CTP联合CTA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率93.42%、灵敏度95.00%高于单一CTA诊断的77.63%、78.33%,漏诊率5.00%低于单一CTA诊断的21.67%(P<0.05);CBF及CBV健侧高于梗死区及半暗带,而半暗带高于梗死区,TTP及MTT健侧低于梗死区及半暗带,而半暗带低于梗死区(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采用CTP联合CTA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根据获取的CTP参数值可对疾病进一步评估,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萱 薛华丹 +5 位作者 刘炜 陈钰 孙昊 徐凯 李玉梅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索运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行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能量扫描方案(DE组)及传统单能量扫描方案(SE组)的头颈部CT血管造影病例各30例。记录扫描剂量,测量颈部及颅内动静脉(颈总动脉近分叉处、相邻颈内... 目的探索运用双源CT双能量技术行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能量扫描方案(DE组)及传统单能量扫描方案(SE组)的头颈部CT血管造影病例各30例。记录扫描剂量,测量颈部及颅内动静脉(颈总动脉近分叉处、相邻颈内静脉、大脑中动脉M1段及乙状窦或窦汇)CT值,测量软组织(冈上肌及竖脊肌)感兴趣区的CT值及噪声。结果在颅内,两组的动脉强化与静脉污染程度相似(P=0.1427,P=0.1116)。在颈部,动脉强化程度相似(P=0.9414),DE组的静脉污染较明显(P<0.0001),但动脉平均CT值较静脉仍高127Hu。无论硬化线伪影存在与否,两组的软组织强化相似(P=0.0760,P=0.0793),DE组的噪声低于SE组(均P<0.0001)。比较骨减影动脉成像所需剂量,DE组较SE组低24%(P<0.0001)。结论 DE组与SE组的图像质量总体相仿。DE组颈部静脉污染较明显,但动脉仍可获得良好的对比显示。同样应用减影技术,DE组患者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 头颈部 ct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不同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降低静脉伪影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翠美 黄伟兵 农智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4期127-129,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降低静脉伪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接受低剂量40 mL(350...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降低静脉伪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接受低剂量40 mL(350 mg I/L碘佛醇)对比剂头颈部CTA血管成像检查]与对照组[50例,接受高剂量60 mL(350 mg I/L碘佛醇)对比剂头颈部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动脉显影CT值、静脉残留显影CT值、最终成像质量优良率。结果:两组左颈总动脉、右动脉中动脉M1段、左颈总动脉分叉处、主动脉弓动脉显影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左头臂静脉残留显影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最终成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相较于高剂量(60 mL)对比剂头颈部CTA检查,低剂量(40 mL)对比剂头颈部CTA血管成像检查静脉伪影更少,最终成像质量更高,建议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ct血管成像 静脉伪影 低剂量 高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元星 欧陕兴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当今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为创伤性检查并有一定的并发症。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 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当今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为创伤性检查并有一定的并发症。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的研发成功及双能量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头颈部 双能量成像
下载PDF
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艳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均进行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检查和高场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图像质量。结果高场MRA的诊断敏感度90.... 目的分析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均进行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检查和高场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图像质量。结果高场MRA的诊断敏感度90.00%、特异度96.00%、阳性预测值94.74%及阴性预测值92.31%与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的80.00%、88.00%、84.21%、84.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场MRA图像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场MRA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具有图像质量高的优势,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但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技术同样具有良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中,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与高场MRA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必要时可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动脉狭窄 低剂量ct头颈血管成像 高场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盈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第12期137-138,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00例,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观察组利用双源CT头颈... 目的:进一步探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00例,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观察组利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计算符合率、准确度以及敏感度.结果:无论是在符合率方面,或者是在准确度方面,亦或是在敏感度方面,两组不存在比较差异(P>0.05).结论: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诊断技术的诊断结果准确性极高,可以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蔡贤明 林荣松 邹毅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1期1989-1992,共4页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实施检查,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为病例选择的时间范围,取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多... 目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实施检查,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为病例选择的时间范围,取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以及3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进行诊断,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该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颈动脉狭窄情况主要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获取相关数据后,对其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分型,发现对照组人员在上述分型中的人数分别为,25例、4例、1例,后两种类型均为0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3.33%、13.33%、3.33%;观察组的分型人数分别为5例、11例、6例、4例、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6.67%、36.67%、20.00%、13.33%、13.33%,将两组人员所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除无狭窄情况外,其余分型中观察组人员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临床综合诊断明确对照组中共发现16处斑块,而观察组中具有64处斑块。通过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方式进行诊断,检出对照组中7处斑块,观察图中共检出56处斑块,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诊断时,可利用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来完成,通过该检查方式能够获得较高价值的疾病信息,进而以此为基础,协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助于患者获得针对性治疗,改善疾病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多层螺旋ct 头颈部血管成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四期双流注射法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17
作者 吴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8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四期双流法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进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的两期连续注射对比剂(对比剂总... 目的:探讨四期双流法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进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的两期连续注射对比剂(对比剂总量60~70mL),B组采用四期双流法注射对比剂(对比剂总量39~54mL),将检查所得薄层图像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处理,评估两组患者图像质量。结果:B组碘对比剂使用剂量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颈总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CT值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综合显示情况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远端的细小动脉分支显示情况、静脉显示情况质量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期双流法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显著降低注入患者体内的对比剂剂量,提高远端细小动脉显示质量,降低静脉图像干扰,使图像质量整体获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期双流法注射 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 图像质量评分 对比剂剂量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分析
18
作者 刘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5期239-240,247,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患者以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斑块性质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确立时间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研究所选目标为本院收诊治疗的8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 目的:分析颈动脉斑块患者以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斑块性质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确立时间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研究所选目标为本院收诊治疗的8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64排CT颈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42例)以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斑块性质检出率情况,统计分析各组患者检出斑块成分情况。结果:42例观察组患者经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共检出患者40例,检出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检出斑块成分分类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患者通过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具有极高准确性,能够有效鉴别缓和斑块性质及成分,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 颈动脉 斑块性质 诊断 纤维斑块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CT血管成像中改善图像质量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国选 张雷 +1 位作者 李玲 陈涓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09-1315,共7页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FIRST)算法对100 kV低剂量头颈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改善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10月在北京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32例,对其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并分为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图像组、混合迭代(AI... 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FIRST)算法对100 kV低剂量头颈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改善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10月在北京医院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32例,对其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并分为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图像组、混合迭代(AIDR 3D)算法图像组及FIRST算法图像组。比较3组图像头颈部主要血管(颈总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C1、C4段,大脑中动脉M1、M3段,大脑前动脉A1、A3段)、背景(肌肉、脑组织)的平均CT值、噪声、信噪比及各血管的对比噪声比,并比较3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评估各重建算法对头颈部血管狭窄的检出情况。结果与AIDR 3D组、FBP组相比,FIRST组显著降低了头颈部血管以及背景(肌肉、脑组织)的图像噪声(t=-13.19~-7.28,P均<0.001),其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FBP组与AIDR 3D组(t=2.17~9.67,P均<0.001)。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C4段,大脑中动脉M1段、大脑前动脉A1段FIRST组的CT值高于AIDR 3D组(t=1.28~3.60,P均<0.05);FIRST组背景(肌肉、脑组织)的CT值显著低于FBP组与AIDR 3D组(t=-7.63~-4.03,P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头颈部血管的显示,FIRST组与AIDR 3D组图像满足诊断要求,主观评分均高于FBP组图像(P均<0.05),且FIRST组图像评分高于AIDR 3D组(P<0.05)。与DSA相比,FBP算法对于轻、中度狭窄诊断效能不佳,FIRST、AIDR 3D算法对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结果与DSA一致。结论在100 kV低剂量头颈CTA联合扫描中,与传统FBP、AIDR 3D算法相比,FIRST算法可以有效改善头颈CTA图像质量,满足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头颈部 迭代算法 宽体探测器 混合迭代 低剂量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70kV管电压和20~25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在体质量小于75kg人群中的效果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钰 朱元利 +4 位作者 薛华丹 王沄 李玉梅 张竹花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1,共8页
目的观察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的效果,评估注射同侧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怀疑或已有头颈部动脉血管疾病、体质量小于75 kg行头颈第3代双源CT... 目的观察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的效果,评估注射同侧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怀疑或已有头颈部动脉血管疾病、体质量小于75 kg行头颈第3代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70 kV组和100 kV组,每组20例,70 kV组采用20~25 ml对比剂和高级模拟迭代重建技术;100 kV组采用40 ml对比剂和滤波反投影技术。采用3分法对对比剂滞留产生的静脉伪影及对比剂滞留范围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70 kV组有效剂量较100 kV组下降约58%(t=-18.14,P<0.001)。70 kV组20例患者中,16例(80.0%)存在静脉伪影,其中6例(37.5%,6/16)的静脉伪影影响邻近动脉的评价;100 kV组20例患者中,19例(95.0%)存在静脉伪影,其中7例(36.8%,7/19)的静脉伪影影响邻近动脉的评价;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8,P=0.380)。70 kV组20例患者中,13例(65.0%)对比剂滞留较明显,其中2例(15.3%,2/13)对比剂滞留延续至上腔静脉;100 kV组20例患者中,19例(95.0%)对比剂滞留较明显,其中13例(68.4%,13/19)对比剂滞留延续至上腔静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4,P<0.001)。结论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和20~2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较100 kV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下降,对比剂滞留范围明显减低,静脉伪影与100 kV组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代双源ct 头颈部动脉 ct血管成像 对比剂 管电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