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颜吉平 李俊峰 刘一江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16例SPN患者,均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扫描,观察CT图像特征,并分析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 目的:探讨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16例SPN患者,均行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扫描,观察CT图像特征,并分析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等,计算可测层面的SPN平均灌注值。根据病理诊断结果进行SPN的良、恶性分组。结果恶性结节的BV、BF和PS值分别为(4.63±1.52)mL/100g、(98.36±48.25)mL/(100g·min)和(17.23±7.65)mL/(100g·min),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病例值(2.28±1.76)mL/100g、(46.33±30.23)mL/(100g·min)和(7.42±7.28)mL/(100g·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的MTT值分别为(5.13±2.52)s、(6.16±4.8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利用BV、BF或PS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性分别为95%、91%、86%;单独利用BV、BF或PS诊断SPN良、恶性的特异性分别68%、64%、77%。BV+PS及BF+PS联合诊断SPN良、恶性的特异性均为82%,较应用单个指标的特异性增高。结论采用双源CT容积灌注技术诊断和鉴别SPN可提高检出率,可为早期确诊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技术 孤立性肺结节 血容量 血流量 表面通透性
下载PDF
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卢雪芬 苏有恒 陈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当中,使用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所发挥的临床效能以及其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当中,使用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所发挥的临床效能以及其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分析、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梗死区的CBV、CBF、MTT指标均低于健侧区,而TTP指标高于健侧区(P<0.05);IP(半暗带)区、梗死区与健侧区三组间的脑灌注参数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诊断运用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明确责任血管的狭窄部位和病变程度,明确了解病变范围及是否存在IP区,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 脑梗死
下载PDF
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余洪 唐志明 +7 位作者 刘衡 王勇朋 宋之光 范奇文 曾令雯 骆科进 张体江 李邦国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981-983,共3页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胸部影像学常见征象,是指肺实质内直径≤30 mm、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完全被肺实质包围的致密影,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病灶内多数无钙化、空洞,不伴肺不张、卫星病灶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SPN可见于不同性质... 孤立性肺结节(SPN)是胸部影像学常见征象,是指肺实质内直径≤30 mm、单发的、圆形或类圆形、完全被肺实质包围的致密影,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病灶内多数无钙化、空洞,不伴肺不张、卫星病灶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SPN可见于不同性质的病变,是多种良、恶性疾病的共同表现,而其中最为常见者是肺癌[2]。既往SPN的CT灌注研究,大部分只是动态增强扫描,或者是部分容积灌注扫描,并非真正的容积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双源ct 容积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定量参数
下载PDF
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评价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谭凡 王皓 +2 位作者 王云玲 王红 贾文霄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利用双源CT灌注技术评估兔肝纤维化程度并分析CT灌注参数在其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对46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 目的:利用双源CT灌注技术评估兔肝纤维化程度并分析CT灌注参数在其分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共对46只肝纤维化成模兔及10只对照兔行灌注成像,取得不同肝纤维化级别肝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随后行病检分期,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组间灌注参数值,并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探讨对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影响最大的灌注参数。结果:随着肝纤维化分期增加,PVP值呈下降趋势(P<0.05);S0、S1期分别与S2、S3、S4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HPI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r=-0.84,P<0.05;r=0.62,P<0.05)。其中,PVP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6.23)。结论:双源CT容积灌注成像能通过血流动力学变化反映肝纤维化程度。PVP以相对定量的方式对肝纤维化进行分期,有助于临床对肝纤维化进行合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肝纤维化 灌注成像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全程精细化护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萍 时惠平 +3 位作者 马晓璇 祝红线 方红 梁鹏 《空军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不同部位灌注成像检查中的护理技术,为临床精细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容积CT对93例行不同部位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其护理主要是检查前准备、心理护理、检查中穿刺点个性化选择、呼...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不同部位灌注成像检查中的护理技术,为临床精细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容积CT对93例行不同部位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其护理主要是检查前准备、心理护理、检查中穿刺点个性化选择、呼吸训练及检查后观察等精细化措施,同时对可能的碘过敏反应做出相应护理预案。结果 93例中有89例成功完成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均未出现对比剂血管外渗漏及其他护理问题;另外,4例因穿刺部位血管情况不好,无法完成对比剂静脉注射,而放弃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检查前有心理恐惧者5例,右肘正中静脉显示欠佳患者41例,腹部CT灌注成像检查中呼吸配合困难者8例,通过相应心理疏导,变换穿刺点及呼吸训练等护理工作,顺利完成CT灌注检查。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全器官灌注成像中,精细化护理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相应措施的采取对成功完成CT灌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ct 灌注成像 护理 血管外渗探测技术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特点及对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陈海琳 杨涛 周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灶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特点及其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余病灶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94例,均接受TACE术治疗。使用双源CT机扫描和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记录感兴趣区血容...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灶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特点及其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余病灶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94例,均接受TACE术治疗。使用双源CT机扫描和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记录感兴趣区血容量(BV)、开始增强时间(TTS)、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和肝灌注指数(HP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T全肝灌注成像参数评估残余病灶的价值。结果术前,59例病灶ALP为均匀高灌注,35例出现不均匀高灌注,PVP均呈低灌注;术后一个月CT检查显示21例(22.3%)肿瘤病灶被完全栓塞,ALP显示为无血流灌注,73例病灶内出现碘油沉积或部分缺损,ALP呈高灌注;术后,21例病灶完全栓塞区BV、BF、ALP和HPI分别为(5.3±1.2)ml/100 ml、(42.7±7.6)ml/(100 ml·min^(-1))、(15.1±3.7)ml/(100 ml·min^(-1))和(19.5±2.1)%,显著低于术前【分别为(11.2±1.9)ml/100ml、(84.4±10.4)ml/(100 ml·min^(-1))、(38.9±5.7)ml/(100 ml·min^(-1))和(74.4±8.9)%,P<0.05】,而TTS和PVP分别为(11.9±2.1)s和(45.7±4.5)ml/(100 ml·min^(-1)),均显著大于术前【分别为(6.4±1.4)s和(12.2±2.1)ml/(100 ml·min^(-1)),P<0.05】;TACE术后病灶残余区ALP和HPI分别为(46.1±6.2)ml/(100 ml·min^(-1))和(81.0±5.9)%,显著大于术前【分别为(38.5±5.3)ml/(100 ml·min^(-1))和(75.3±5.6)%,P<0.05】,而PVP为(7.7±2.5)ml/(100 ml·min^(-1)),显著小于术前【(11.8±2.1)ml/(100 ml·min^(-1)),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多参数联合诊断TACE术后病灶残余区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其敏感性为87.7%,特异度为89.4%。结论PLC病灶CT全肝灌注成像呈高灌注,应用成像多参数联合判断TACE术后残余病灶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残余病灶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闫坤 张骞 熊志红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给予化疗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双源CT灌注成像检查,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敏...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给予化疗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双源CT灌注成像检查,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敏感组(n=81)和不敏感组(n=4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敏感组BF、PS、BV均高于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F、PS、BV均低于治疗前,且敏感组低于不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BF、PS、BV单项及联合检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0.824、0.803、0.932,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检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价值高于三者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灌注成像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效果 预测价值
下载PDF
CT双入口灌注技术容积成像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敖登其木格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3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CT双入口灌注技术容积成像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44例为恶性病变,16例为良性病变;所有患者均行CT双入口灌注扫描,取肺部病变... 目的探讨CT双入口灌注技术容积成像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44例为恶性病变,16例为良性病变;所有患者均行CT双入口灌注扫描,取肺部病变灌注参数,包括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肺动脉血流量(PF)及灌注指数(PI);并对患者灌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恶性病变患者BF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而恶性病变患者PF与PI值则均明显低于良性组,良、恶性病变患者比较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PI≤56.30为恶性病变阈值,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6%、87.5%。结论CT双入口灌注技术容积成像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可提供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微血管信息,且PI值可为良恶性鉴别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双入口灌注技术容积成像 肺部占位性病变 良恶性 诊断
下载PDF
双源CT双低扫描联合新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对主动脉CT血管成像的影响
9
作者 李甜甜 胡春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218-1224,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低对比剂用量与低流速结合新虚拟单能量成像(Mono+)技术对主动脉CT影像中血管强化程度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采集2023年12月~2024年4月疑似有主动脉夹层于我院行CTA检查的120例患者数据,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 目的探讨使用低对比剂用量与低流速结合新虚拟单能量成像(Mono+)技术对主动脉CT影像中血管强化程度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采集2023年12月~2024年4月疑似有主动脉夹层于我院行CTA检查的120例患者数据,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60例/组。常规组运用常规扫描;实验组使用双能扫描。对主动脉及其各分支的CT值和噪声值(SD)进行测定,并以T12层面后侧肌群的SD值作为基准噪声,计算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利用Mono+技术,分别得出40、45、50、55、60、65、70 keV单能量图像,分析这些单一能量影像的客观与主观评判标准,并对对比剂的药量、注射速率、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7组单一能量中,主动脉及其分支的CT值、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随着电压的升高而逐渐下降(P<0.05)。其中,60 keV组的图像主观评分最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对比剂用量减少18%;速率减低为2.54±0.09 mL/s(P<0.05);此外,实验组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等比对照组减少约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主动脉CTA成像中,将低对比剂用量低流速和Mono+技术相结合是可行的,与传统成像方法相比,这种方法不仅能满足临床图像质量的需求,还能显著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注射速率以及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扫描 双能量成像技术 新一代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低BMI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赵国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85-0088,共4页
针对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在60名来自本医院的低BMI冠心病患者中做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三低扫描技术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扫描... 针对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在60名来自本医院的低BMI冠心病患者中做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三低扫描技术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扫描技术。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分(8.94±0.82)明显超过对照组(7.54±0.66),并且所需的检查时间(17.82±2.32min)也大幅度低于对照组(25.65±3.07min),上述差异在统计学角度具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 低BMI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能明显提高成像质量,同时缩短检查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BMI 冠状动脉成像 双源ct三低扫描技术 成像质量 检查时间
下载PDF
双源CT中的大螺距扫描技术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黄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4-0027,共4页
本研究的重点是双源CT中的大螺旋扫描技术,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实践情况,尤其是分析了这项技术的特点、临床实践情况、治疗过程与原理。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分析了CT技术和大螺旋扫描技术的成像理论,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技术的优势就是图像采... 本研究的重点是双源CT中的大螺旋扫描技术,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实践情况,尤其是分析了这项技术的特点、临床实践情况、治疗过程与原理。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分析了CT技术和大螺旋扫描技术的成像理论,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技术的优势就是图像采集迅速、成像的质量高。通过12个月的临床中心实验,对于这一项技术在冠脉成像的状况、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可以看到,相较于传统的冠脉成像技术,新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像质量、图像分辨率和抗噪水平等上,尤其是双源CT的大螺旋扫描技术的优势非常明显。同时,在辐射剂量的控制上,这项技术降低了辐射水平,并避免了患者出现辐射暴露的情况。本研究也指出了双源CT中的大螺旋技术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存在与数据截断、交叉散射辐射、投影角度偏移等层面上。相信本研究能够促进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并为进一步改进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大螺距扫描技术 冠脉成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用于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周子茜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8期141-143,共3页
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放射科行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观察去伪... 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放射科行腰椎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观察去伪影前后的椎体、椎管、肌肉CT值及CT值的标准差(SD值),并评估图像质量。结果:去伪影后椎体、椎管、肌肉的CT值均低于去伪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伪影前后椎体、椎管的S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伪影后肌肉的SD值高于去伪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线性融合图像在多平面重建技术、容积显示、最大密度投影中的图像质量优于120kV能量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更好地消除腰椎内固定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 消除 腰椎内固定 伪影
下载PDF
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肝癌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张金彩 隋汝德 张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肝癌、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肝癌、肝硬化患者,均行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肝癌、肝硬化情况...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肝癌、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肝癌、肝硬化患者,均行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肝癌、肝硬化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89例患者经病理检出39例肝癌,50例肝硬化;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38例肝癌,51例肝硬化,误诊1例,漏诊2例。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4.87%(37/39)、特异度为98.00%(49/50)、准确率为96.63%(86/89)、阳性预测值为97.37%(37/38)、阴性预测值为96.08%(49/51);Kappa检验显示,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高,Kappa值=0.931;肝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血流量(BF)、肝血容积(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高于肝硬化组,平均通过时间(MTT)短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癌、肝硬化鉴别诊断中价值高,便于早期明确具体疾病,以开展针对性治疗,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硬化 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一体化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梁仁涛 陈宏山 +2 位作者 金璐 王长远 张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CTA-CTP)一体化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8例CIS患者,从出现症状至基线影像学检查时间间隔<24 h,患者均完成CTP-CTA一体化检查,比较各患者... 目的:分析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CTA-CTP)一体化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8例CIS患者,从出现症状至基线影像学检查时间间隔<24 h,患者均完成CTP-CTA一体化检查,比较各患者脑区域全脑病灶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图,分析对比患者梗死区与健侧区各项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98例患者中梗死灶78例,半暗带85例。CTP检查发现,梗死区的CBF、CBV水平明显低于对应健侧区,MTT及TTP水平明显高于对应健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3,t=25.009,t=8.821,t=19.025;P<0.05);对应健侧区、半暗带及梗死区三部位CBF、MTT和TTP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580,F=117.680,F=59.960;P<0.05),梗死区CBV水平与对应健侧区及半暗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030,P<0.05)。超CIS(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例,CIS患者80例。CTA检查额顶叶病变阳性率为47.37%,基底节-侧脑室层面的病变阳性率为45.45%,缺血范围较大者阳性率为81.48%。结论:CTA-CTP一体化技术可清楚显示狭窄或闭塞的动脉及形成的侧支循环,并可准确评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灌注情况,有效评估脑组织侧支循环状态和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一体化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心肌灌注显像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23
15
作者 朱涛 张国明 +2 位作者 严飞 刘正 霍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430,共6页
目的:评估并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阐明2种检查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诊断为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分别接受MPI... 目的:评估并比较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阐明2种检查方法联合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例诊断为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分别接受MPI与DS-CTCA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等冠状动脉主干分支狭窄程度的差异。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比较2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比较2种检查方法联合平行诊断与系列诊断的灵敏度、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MPI检查与DS-CTCA检查对LM和LAD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LCX和RCA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I检查比较,DS-CTCA检查对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狭窄诊断的灵敏度较低,为71.0%vs 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特异度较高,为85.7%vs 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但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76.4%vs 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与平行诊断比较,系列诊断的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分别为93.5%vs 33.8%和94.7%vs 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0);灵敏度为95.4%vs 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结论:DS-CTCA检查与MPI检查在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上无差异,但是2种检查方法的系列诊断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诊断糖尿病并发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显像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 糖尿病 冠心病
下载PDF
肝脏CT灌注成像技术及其在肝硬化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5
16
作者 江利 杨建勇 +3 位作者 杨旭峰 谢洪波 严超贵 李子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 采用单层CT动态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 ,探讨CT灌注成像测定肝血流量的技术原理。资料与方法  15例经临床及实验室、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患者 ,其中ChildB级者 10例 ,ChildC级者 5例。对照组为 13例无肝脏疾病者。所有患者均选取同... 目的 采用单层CT动态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 ,探讨CT灌注成像测定肝血流量的技术原理。资料与方法  15例经临床及实验室、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患者 ,其中ChildB级者 10例 ,ChildC级者 5例。对照组为 13例无肝脏疾病者。所有患者均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 ,绘制感兴趣区时间 密度曲线计算肝脏血流量各参数。结果 正常组肝动脉灌注量 (HAP)为 0 .2 82 3± 0 .0 96 9ml·min-1·ml-1,门静脉灌注量 (PVP)为 (1.1788± 0 .4 0 0 4 )ml·min-1·ml-1,总肝血流量 (THBF)为 (1.4 5 6 3± 0 .4 4 39)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 (HPI)为 (19.73± 5 .81) %。肝硬化时PVP为 (0 .6 12 1± 0 .2 5 4 4 )ml·min-1·ml-1,较正常组降低 ;THBF也减低 ,为 (0 .84 2 6± 0 .32 4 2 )ml·min-1·ml-1。肝硬化患者的HPI较正常组略有升高 ,为 (2 7.16±12 .75 ) %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6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ct灌注成像技术 肝硬化 诊断 肝脏血流量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 被引量:42
17
作者 贾飞鸽 彭珂文 +5 位作者 汪春荣 高慧 古治梅 高德宏 谭四平 沈比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肺亚段与CTA上所示肺动脉栓塞进行记录,对比分析肺灌注与肺动脉栓塞之间的关系。结果 CTA共检出21个肺叶、47个肺段、37个亚段内有血栓存在。DEPI检出肺叶灌注稀疏或缺失20个,符合率为95.2%;肺段灌注稀疏或缺失42个,符合率为89.4%;亚段灌注稀疏或缺失33个,符合率89.2%。当肺段、亚段动脉栓塞完全栓塞时,相应DEPI的灌注缺失主要是以肺段或亚段分布;当肺动脉部分栓塞时,DEPI以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失;7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失,而CTPA未见到血栓。结论 DEPI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与CTPA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肺灌注成像 肺栓塞
下载PDF
双源CT结合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三维重建技术评价肋骨骨折 被引量:10
18
作者 钱斌 邹新农 +3 位作者 姚选军 陶广宇 王凯 陈宏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9期7251-7254,共4页
背景:依靠胸部摄片诊断肋骨骨折常导致误诊和漏诊。目的:分析双源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双源CT对65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薄层扫描,将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得到肋骨骨折高清晰度的... 背景:依靠胸部摄片诊断肋骨骨折常导致误诊和漏诊。目的:分析双源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双源CT对65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薄层扫描,将数据发送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得到肋骨骨折高清晰度的三维图像后,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及成角情况。结果与结论:双源CT结合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65例患者286根骨折,其中52例保守治疗,其余1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制定手术方案时均参考了三维重建图像,所显示的骨折部位、移位、成角等情况与术中所见一致。提示双源CT能明确诊断肋骨骨折,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技术互相补充对诊断肋骨骨折及指导治疗方案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双源ct 胸部X射线摄影 多平面重建 容积再现技术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原理与技术 被引量:26
19
作者 赵光明 韩丹 宋光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636-638,共3页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技术 治疗 局部组织 功能变化 血流 影像学技术 血液灌注 流通 发展 参考价值
下载PDF
双源CT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春志 徐荣天 +2 位作者 李响 金银华 刘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最大斜率法、Patlak肿瘤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腺癌患者行双源CT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比较胃癌和正常胃壁灌注参数的差异,评估胃癌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再分别根据肿瘤细胞分... 目的:探讨双源CT最大斜率法、Patlak肿瘤灌注成像诊断胃癌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经胃镜活检证实的胃腺癌患者行双源CT灌注扫描,获得灌注参数,比较胃癌和正常胃壁灌注参数的差异,评估胃癌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再分别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成若干组,比较各组患者灌注参数的差异,探索其在评估胃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结果:MIP、AP、BV、BF、PC、CT增强值诸参数胃癌组织均高于正常胃壁组织(P<0.05)。不同细胞分化程度、胃壁浸润不同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各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AP值与胃壁浸润深度呈正相关。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能反应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意义,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作用尚有限,AP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胃癌的胃壁浸润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灌注成像 胃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