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和双排缝线桥联合技术治疗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tears,RCT)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2例RC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和双排缝线桥联合技术治疗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tears,RCT)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2例RC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3例RC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愈合率、再撕裂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肩关节功能[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度数、ASES评分、UCLA评分及CM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在RCT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加强RCT患者关节灵活度,有利于RCT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比较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15例,采用双排固定技术治疗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目的研究比较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15例,采用双排固定技术治疗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术后3、6、9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撕裂侧别、撕裂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均可获得较好的肩关节评分,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较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在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更为明显。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肩袖撕裂损伤患者(均为中型和大型撕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选取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观察组选取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肩袖撕裂损伤患者(均为中型和大型撕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选取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观察组选取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分析术前1 d、术后2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相关评分以及肩袖再撕裂概率等。结果术前1 d,2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VAS评分低于术前1 d,UCLA评分高于术前1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2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术前1 d,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恢复时间与患手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肩袖再撕裂、关节僵硬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肩袖撕裂选取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修复治疗,肩关节功能改善显著,活动度增大,避免再撕裂情况发生,其具有操作简便优势,在临床治疗中适应范围更广。展开更多
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V-Y结方式与缝线桥技术两种缝合方式修复中型(1~3 cm)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科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修复中型肩袖损伤并获得有效随访的患者60例,根据缝合方式不同分成两组:第1组采...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V-Y结方式与缝线桥技术两种缝合方式修复中型(1~3 cm)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科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修复中型肩袖损伤并获得有效随访的患者60例,根据缝合方式不同分成两组:第1组采用V-Y结方式缝合(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60±4.61)岁;第2组采用缝线桥技术缝合(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37±4.60)岁。术后佩戴外展包保护6周,6周内进行被动肩关节活动,6周后开始进行肩关节主动上举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末次随访时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5±3.34)个月,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V-Y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缝线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天数、术前肩关节活动度以及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以及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V-Y结缝合方式修复中型肩袖撕裂是可靠的缝合方式,其能够取得与缝线桥技术相当的临床疗效,并且使用的锚钉数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和双排缝线桥联合技术治疗肩袖损伤(rotator cuff tears,RCT)的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接受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2例RC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我院接受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的53例RCT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愈合率、再撕裂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6个月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肩关节功能[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前屈上举、体侧外旋、体侧内旋度数、ASES评分、UCLA评分及CM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双排缝线桥技术在RCT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加强RCT患者关节灵活度,有利于RCT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
文摘目的研究比较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15例,采用双排固定技术治疗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术前、术后3、6、9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rating scale of 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2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撕裂侧别、撕裂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和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均可获得较好的肩关节评分,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较双排固定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在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更为明显。
文摘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肩袖撕裂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肩袖撕裂损伤患者(均为中型和大型撕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选取传统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观察组选取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治疗。分析术前1 d、术后2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相关评分以及肩袖再撕裂概率等。结果术前1 d,2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VAS评分低于术前1 d,UCLA评分高于术前1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2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2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术前1 d,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恢复时间与患手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肩袖再撕裂、关节僵硬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肩袖撕裂选取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桥固定术修复治疗,肩关节功能改善显著,活动度增大,避免再撕裂情况发生,其具有操作简便优势,在临床治疗中适应范围更广。
文摘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V-Y结方式与缝线桥技术两种缝合方式修复中型(1~3 cm)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科行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修复中型肩袖损伤并获得有效随访的患者60例,根据缝合方式不同分成两组:第1组采用V-Y结方式缝合(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60±4.61)岁;第2组采用缝线桥技术缝合(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37±4.60)岁。术后佩戴外展包保护6周,6周内进行被动肩关节活动,6周后开始进行肩关节主动上举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末次随访时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05±3.34)个月,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的切口甲级愈合。V-Y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缝线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天数、术前肩关节活动度以及各项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以及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各项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V-Y结缝合方式修复中型肩袖撕裂是可靠的缝合方式,其能够取得与缝线桥技术相当的临床疗效,并且使用的锚钉数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