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构建、表达及复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方敏 赵瑞 +4 位作者 李骅 蒋欣 尹长城 林晴 黄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47-50,共4页
构建了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scBsAb)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用稀释复性 ,缓慢透析复性和凝胶过滤层析复性三种方法对scBsAb表达形成的包涵体进行复性研究表明 ,凝胶过滤层析复性能有效抑制蛋白的聚集。ELISA检... 构建了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scBsAb) ,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用稀释复性 ,缓慢透析复性和凝胶过滤层析复性三种方法对scBsAb表达形成的包涵体进行复性研究表明 ,凝胶过滤层析复性能有效抑制蛋白的聚集。ELISA检测显示 ,复性后的scBsAb具有较高活性 ,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卵巢癌 抗人CD3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包涵体 复性 基因表达 肿瘤免疫治疗
下载PDF
抗CD3/抗CD2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表达、鉴定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于蕊 李世崇 +3 位作者 吴本传 刘红 叶玲玲 陈昭烈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3,共5页
设计并合成多个 6 0bp左右的DNA小片段 ,经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 16 4 0bp的抗CD3 抗CD2 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完整基因片段 ,将其克隆入真核定点表达载体pcDNA5 FRT中 ,脂质体法转染Flp_InTM CHO细胞 ,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 ,目的蛋白在上... 设计并合成多个 6 0bp左右的DNA小片段 ,经重叠延伸PCR扩增获得 16 4 0bp的抗CD3 抗CD2 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完整基因片段 ,将其克隆入真核定点表达载体pcDNA5 FRT中 ,脂质体法转染Flp_InTM CHO细胞 ,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 ,目的蛋白在上清中的表达量约为 30 0 μg L。采用Ni_NTA柱对其进行了纯化 ,经SDS_PAGE蛋白电泳及Western_blot分析结果表明 ,含组氨酸标签的目的蛋白的分子量约为 70kD ,与预期结果一致。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玫瑰花环实验证明抗CD3 抗CD2 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具有与Ramous(CD2 0 +)及Jurkat(CD3+)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抗CD3 抗CD2 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可以有效介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裂解B淋巴瘤细胞Ramous。以上工作为进一步了解抗CD3 抗CD2 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体内体外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表达 坚定 活性分析
下载PDF
新型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iTEs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3
作者 于蕊 陈昭烈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BiTEs(bispecificTcellengagers)是一种以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它具有两个抗原结合臂 ,可以同时和T细胞及靶细胞结合 ,并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病变细胞。和其它双特异性抗体相比 ,BiTEs的分子柔韧性更好 ,能更好地促... BiTEs(bispecificTcellengagers)是一种以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它具有两个抗原结合臂 ,可以同时和T细胞及靶细胞结合 ,并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病变细胞。和其它双特异性抗体相比 ,BiTEs的分子柔韧性更好 ,能更好地促进CD3复合体和肿瘤靶标的连接 ,并且它不受T细胞受体和靶细胞上MHCⅠ类分子的约束 ,不需要共刺激分子的参与 ,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抗体形式。就BiTEs的结构、作用机理及其在肿瘤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TES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细胞毒性T细胞 肿瘤 临床治疗
下载PDF
抗EGFR/VEGF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构建及其抗卵巢癌SKOV-3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江红 毛小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11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同时进行靶向治疗,可协同抑制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方法使用重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手段,西妥昔单抗的可变区和贝伐珠单抗的可变区通过G4S柔性肽连接在一起,获得同时靶向EGFR和V... 目的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同时进行靶向治疗,可协同抑制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方法使用重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手段,西妥昔单抗的可变区和贝伐珠单抗的可变区通过G4S柔性肽连接在一起,获得同时靶向EGFR和VEGF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scDb);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scDb与EGFR和VEGF的结合活性,并计算亲和力常数;流式细胞术检测scDb对受体过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SKOV-3的结合能力;MTT法检测scDb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的增殖抑制;Western Blot研究与单独给药相比scDb对SKOV-3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建立卵巢癌SKOV-3细胞荷瘤小鼠动物模型,检测scDb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通过重叠PCR手段和毕赤酵母X-33表达,成功获得scDb,经Western blot鉴定验证了scDb的分子量为55kD,证明表达及装配正确。ELISA检测scDb与EGFR和VEGF均有结合活性,通过EC50计算,得到scDb与EGFR的亲和力常数为1.27nM,与VEGF的亲和力常数为0.75nM。流式细胞术检测scDb与SKOV-3的结合率为72.00%。MTT实验,亲本抗体组与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组对SKOV-3均有抑制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表明,scDb能同时阻断EGFR和激酶结构域受体(KDR)的磷酸化,最终导致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信号通路被强烈抑制。通过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抗肿瘤实验,scDb组在体内仍能发挥较强的抗肿瘤效果,高剂量组肿瘤抑制率可以达到(74.53±9.63)%。结论该文成功构建并表达了scDb。scDb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 卵巢癌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下载PDF
靶向HER2/EGFR分子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构建及其体内外抗乳腺癌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艳 张长庆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9期2887-2891,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可以同时靶向抑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子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从而降低单一通路抑制而造成的耐药性,增强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Overlap PCR法通过柔性肽(G4S)将曲妥珠单抗的可变区与西妥... 目的构建一种可以同时靶向抑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子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从而降低单一通路抑制而造成的耐药性,增强抗肿瘤效果。方法采用Overlap PCR法通过柔性肽(G4S)将曲妥珠单抗的可变区与西妥昔单抗连接,构建工程载体,并通过大肠埃希菌系统进行表达纯化,获得同时靶向HER2和EGFR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对EGFR和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BT474的结合能力;噻唑蓝(MTT)法检测单链抗体对BT474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建立BT474荷瘤小鼠动物模型,检测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单链抗体是否可以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磷酸化,并对肿瘤细胞增殖指标Ki-67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和毕赤酵母表达及镍柱纯化,成功获得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经蛋白印迹法鉴定验证了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表达及装配正确。流式细胞术检测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与乳腺癌细胞BT474的结合率为53.3%,与曲妥珠单抗(69.0%)、西妥昔单抗结合率(60.3%)相当。MTT法中,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相比,曲妥珠单抗组、西妥昔单抗组与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组对乳腺癌细胞BT474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蛋白水平为400nmol/L时,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组抑制率[(65.19±4.21)%]强于曲妥珠单抗组[(40.67±1.78)%]与西妥昔单抗组[(32.20±2.94)%]。通过裸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抗肿瘤实验,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组在体内仍能发挥较强的抗肿瘤效果,高剂量组肿瘤抑制率可以达到(74.32±4.37)%,明显优于曲妥珠单抗组(44.83±6.02)%与西妥昔单抗组(39.44±8.7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给药后的肿瘤组织进行分析,与PBS组相比,双特异性单链抗组可以明显抑制BT474皮下移植瘤组织中p-EGFR、Ki-67的表达量。结论采用毕赤酵母表达体系成功构建并表达了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BT474的体内外增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到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可以抑制EGFR的磷酸化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乳腺癌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下载PDF
抗PSA/抗CD3两种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活性研究
6
作者 王栋 武国军 +3 位作者 王禾 吴卫真 杨顺良 谭建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并比较已成功构建的抗PSA/抗CD3两种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51Cr释放试验评价抗PSA/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抗原亲和活性和体外介导杀伤靶细胞的效果。建立前列腺癌裸鼠模型,分为非治疗组、对... 目的:研究并比较已成功构建的抗PSA/抗CD3两种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51Cr释放试验评价抗PSA/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抗原亲和活性和体外介导杀伤靶细胞的效果。建立前列腺癌裸鼠模型,分为非治疗组、对照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sAb)组和多价双特异性单链抗体(mBsAb)组,分析两种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在体内介导细胞毒T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BsAb与LNCaP细胞和Jurkat细胞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56.3%和55.4%;mBsAb与LNCaP细胞和Jurkat细胞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74.0%和83.0%。在体外,有细胞毒T细胞存在时两种抗体均可引起前列腺癌细胞的裂解,裂解效率分别与抗体浓度和T细胞与靶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与对照组比较,接种前列腺癌细胞的裸鼠在体内注射激活的细胞毒T细胞的同时分别接受两种抗体的治疗后,肿瘤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P<0.05)。在亲和力、体外杀伤和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等方面,mBsAb的活性明显优于BsAb。结论:抗PSA/抗人CD3 BsAb及其四聚体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单链抗体四聚体的形成可以明显改善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CD3 四聚体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裸鼠
下载PDF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T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7
作者 王栋 王禾 +4 位作者 武国军 吴卫真 杨顺良 林文洪 谭建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研究并比较两种抗人γ-精浆蛋白/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T细胞杀伤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sAb)及多价双特异性单链抗体(mBsAb)与LNCaP细胞和Jurkat细胞的亲和力;将LNCaP细胞作为靶细胞,... 目的研究并比较两种抗人γ-精浆蛋白/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T细胞杀伤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sAb)及多价双特异性单链抗体(mBsAb)与LNCaP细胞和Jurkat细胞的亲和力;将LNCaP细胞作为靶细胞,分为抗体浓度固定组和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固定组,利用51Cr释放试验评价两种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在体外介导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能力;将Jurkat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前列腺癌模型,并分为非治疗组、对照组、BsAb组和mBsAb组,进一步评价两种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在体内介导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BsAb和mBsAb均可特异性结合LNCaP细胞和Jurkat细胞,阳性结合率分别为56.3%、55.4%和74%、83%。51Cr释放试验结果显示:在体外,BsAb和mBsAb均可介导T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并且T细胞的杀伤效率与抗体浓度和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与非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接种前列腺癌细胞的裸鼠在体内注射激活的细胞毒T细胞的同时分别接受两种抗体的治疗后,肿瘤生长均明显受到抑制(P<0.05)。另外,体外介导杀伤作用和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等方面,多价双特异性抗体的效果明显优于双特异性抗体。结论同时识别人γ-精浆蛋白和CD3分子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可有效地介导T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且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四聚体的形成可明显改善抗体介导杀伤作用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CIY3 γ-精浆蛋白 四聚体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下载PDF
抗CD3/抗CD2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B淋巴瘤细胞体外裂解作用
8
作者 于蕊 李世崇 +5 位作者 吴本传 刘红 叶玲玲 刘兴茂 王启伟 陈昭烈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390,共7页
在构建并成功表达抗CD3/抗CD2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scCD3×CD20)的基础上,对其在体外介导T淋巴细胞杀伤Ramous B淋巴瘤细胞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Annexin V/PI(AV/PI)染色和形态学观察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bscCD3×CD20介导的B淋... 在构建并成功表达抗CD3/抗CD20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scCD3×CD20)的基础上,对其在体外介导T淋巴细胞杀伤Ramous B淋巴瘤细胞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分析。Annexin V/PI(AV/PI)染色和形态学观察及扫描电镜分析表明bscCD3×CD20介导的B淋巴瘤细胞体外裂解作用是通过先诱导靶细胞凋亡而继发坏死、裂解的方式实现的。非放射性细胞毒性分析表明bscCD3×CD20介导的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随抗体浓度、反应时间和效靶比的升高而增加。在抗体浓度为5μg/mL、作用时间为24h、效靶比为10∶1时,杀伤活性最高可达87·3%。采用美国SuperArray人细胞凋亡芯片检测细胞杀伤起始阶段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许多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其中ATM基因表达升高了187倍,p53基因升高了15倍,提示ATM-p53途径可能是bscCD3×CD20介导T细胞诱导B淋巴瘤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CD20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细胞裂解 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被引量:2
9
作者 戴克胜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23-125,共3页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是新型基因工程抗体 ,在疾病诊断、治疗上有巨大临床应用潜力。目前已有较多各种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成功构建的报道。本文对其概念。
关键词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单链抗体 疾病 诊断 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iTE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冲 于峰 +3 位作者 韩邦兴 周阳 刘黎琼 施海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0,共5页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BiTE(bispecific T-cell engager)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显著抗肿瘤效应的双特异抗体,能够靶向性激活自身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iTE由两个单链可变片段(scFv)组成,通过柔性融合接头串联连接。一个scFv识别...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疾病。BiTE(bispecific T-cell engager)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显著抗肿瘤效应的双特异抗体,能够靶向性激活自身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iTE由两个单链可变片段(scFv)组成,通过柔性融合接头串联连接。一个scFv识别T细胞表面蛋白CD3ε,而另一个scFv识别特异性肿瘤细胞表面抗原。BiTE的这种结构和特异性结合蛋白能力允许它将T细胞物理性地桥接肿瘤细胞而形成T细胞-BiTE-肿瘤细胞复合物,诱导免疫突触形成,刺激T细胞活化,产生杀伤肿瘤的细胞因子。近年来,BiTE在抗肿瘤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在临床上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对BiTE的结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创新性运用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BITE 免疫治疗
下载PDF
抗前列腺癌/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栋 武国军 +4 位作者 王禾 杨顺良 吴卫真 徐廷昭 谭建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 构建并表达抗前列腺癌 /抗人CD 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观察其生物学活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PCR方法及分子生物学基因克隆技术 ,构建抗前列腺癌 /抗人CD 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融合基因 ,测序正确后 ,利用EcoRI和HindⅢ酶切位点 ,将... 目的 构建并表达抗前列腺癌 /抗人CD 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观察其生物学活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PCR方法及分子生物学基因克隆技术 ,构建抗前列腺癌 /抗人CD 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融合基因 ,测序正确后 ,利用EcoRI和HindⅢ酶切位点 ,将融合基因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 ,表达产物纯化后 ,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 经酶切、测序分析证实插入的基因片段大小为 1 5kb ,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 ;SDS PAGE和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 :表达产物分泌于细胞培养上清 ,相对分子质量为 6 10 0 0 ;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与PBMC和PC 3细胞的阳性结合率分别为 5 4 1%和 5 3 7%。结论 抗前列腺癌 /抗人CD 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前列腺癌/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构建 表达 前列腺癌 生物学活性 PCR 分子生物学基因克隆技术
原文传递
抗EGFR/抗KDR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雅琼 张娟 +3 位作者 金海珍 何远 王彤 王旻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7-1322,共6页
针对EGFR或VEGFR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耐药性,为增强抗EGFR或抗VEGFR2抗体单独使用疗效不佳的癌症的治疗效果,本文利用重叠PCR将抗人EGFR胞外区单链抗体基因scFv-E10和抗人VEGFR2(KDR)的单链抗体基因scFv-AK404R融合在一起,得到抗EG... 针对EGFR或VEGFR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导致的耐药性,为增强抗EGFR或抗VEGFR2抗体单独使用疗效不佳的癌症的治疗效果,本文利用重叠PCR将抗人EGFR胞外区单链抗体基因scFv-E10和抗人VEGFR2(KDR)的单链抗体基因scFv-AK404R融合在一起,得到抗EGFR/抗KDR双特异性单链抗体(bispecific single-chain diabody,scDb)基因,scDb的连接肽序列为15个氨基酸(G4S)3,在肽链的C端引入His标签及myc标签。将scDb基因连接入载体pHEN2,转化大肠杆菌HB2151并诱导表达,经镍柱纯化获得电泳纯scDb蛋白,产量约为570μg.L 1发酵液。ELISA测定显示,scDb与EGFR胞外区的结合与亲本scFv-E10相当,与KDR胞外区的结合略低于亲本scFv-AK404R,表明抗EGFR/抗KDR scDb可与EGFR和KDR两种抗原特异性结合,可用于进一步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单链抗体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多价抗人精浆蛋白/抗人CD_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国军 王禾 +5 位作者 王栋 于磊 郝晓柯 白玉杰 王智 袁建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29-532,共4页
目的 构建多价抗人精浆蛋白 (γ Sm) /抗人CD3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scFv)基因 ,并进行真核表达和活性测定。 方法 利用递归PCR法扩增人IgG3上游铰链区与人p5 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 ,克隆入pUC1 9载体中构建pUC1 9/IgG3/p5 3克隆载体。... 目的 构建多价抗人精浆蛋白 (γ Sm) /抗人CD3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scFv)基因 ,并进行真核表达和活性测定。 方法 利用递归PCR法扩增人IgG3上游铰链区与人p5 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 ,克隆入pUC1 9载体中构建pUC1 9/IgG3/p5 3克隆载体。将抗人CD3 scFv(CD3 scFv)和抗人γ SmscFv(γ SmscFv)依次克隆入pUC1 9/IgG3/p5 3载体中 ,构建多价双特异性γ SmscFv/CD3 scFv[scFv2 (CD3 /γ Sm) ]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 B中 ,转染HeLa细胞进行表达 ,表达产物纯化后流式细胞仪进行活性测定。 结果 获得了多价scFv2 (CD3 /γ Sm)融合基因 ,基因全长 1 6 38bp ,可编码 5 4 6个氨基酸 ,与已发表的γ SmscFv、CD3 scFv和人p5 3四聚功能域基因cDNA序列一致。表达产物经SDS PAGE和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为约 6 70 0 0的特异蛋白条带 ,纯化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以特异性地结合PC 3细胞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亲和力高于双特异性scFv。 结论 获得了可与PBMC和PC 3细胞特异结合的多价scFv2 (CD3 /γ S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价抗人精浆蛋白 抗人CD3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基因表达 克隆
原文传递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CIK细胞对结肠癌的体内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洪一 李荣 +3 位作者 刘巨超 李力 梁文涛 徐迎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2-1343,共2页
目的观察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体内杀伤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Wlll6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及CIK细胞+双特异性抗体,每周治疗1次,... 目的观察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在体内杀伤结肠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Wlll6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及CIK细胞+双特异性抗体,每周治疗1次,共4周,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出各组的抑瘤率。结果在体内,CIK组和CIK+双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29.70%和65.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K组和CIK+双抗组的瘤体积、瘤重、抑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本身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加入抗CD3抗癌胚抗原(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后抑瘤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CIK细胞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原文传递
抗前列腺特异抗原航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四聚体的制备
15
作者 王栋 武国军 +3 位作者 王禾 吴卫真 杨顺良 谭建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77-1577,共1页
本实验旨在构建人IgG3上游铰链区/p53四价功能域融合基因和抗前列腺特异抗原/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制备该双特异性单链抗体的四聚体。
关键词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抗前列腺特异抗原 抗CD3 四聚体 制备 IgG3上游铰链区 p53四价功能域 融合基因
原文传递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介钻 马骊 +5 位作者 姚新生 温茜 罗微 胡志明 王祥斌 王小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 目的:观察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介导的PBL对靶细胞SKOV3的杀伤作用,并研究其细胞毒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在不同效靶比、不同作用时间、不同靶细胞(SKOV3、BEL-7402)、不同BHL-I浓度等条件下,BHL-I介导PB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RT-PCR检测杀伤过程中PBL的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GranzymeB)mRNA的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变化。结果:BHL-I介导的PBL对SKOV3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对BEL-7402的,并且在效靶比10∶1、作用36小时、BHL-I浓度为25μg/ml时,PBL对靶细胞SKOV3的细胞毒作用最为显著;在IL-2存在下,BHL-I可引起Perforin、GranzymeB mRNA较高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FN-γ含量升高,当作用时间为72小时时,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BHL-I能介导PBL对表达有相应靶抗原的SKOV3细胞具有高效杀伤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效应细胞表达Perforin、GranzymeB、TNF-α、IFN-γ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细胞毒作用 杀伤机制
下载PDF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微 温茜 +1 位作者 周明乾 马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1)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为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T细胞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联合BHL-1刺激前后的... 目的探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1)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为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T细胞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联合BHL-1刺激前后的TCR库多样性变化(CDR3谱型分布特征)及刺激后T细胞TCRα、β链CDR3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刺激前6例正常献血员TCR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刺激后发生CDR3谱系漂移,部分TCR Vα、Vβ家族出现优势增生,明确了BHL-1介导下单克隆增生T细胞的α、β链CDR3序列。结论 SKOV3联合BHL-1诱导的T细胞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BHL-1介导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有关,特异应答T细胞TCR 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卵巢癌的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T细胞受体 互补决定区3 基因扫描
下载PDF
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介钻 张众 +4 位作者 马骊 姚新生 周明乾 王祥斌 王小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7-791,共5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常规疗法已难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已有实验数据及临床前试验结果表明,双特异性抗体能有效介导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的生物学活性,为其临... 背景与目的目前,常规疗法已难以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已有实验数据及临床前试验结果表明,双特异性抗体能有效介导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I)的生物学活性,为其临床前试验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察BHL-I介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PBL)与靶细胞SKOV3结合、MT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s,PBMCs)增殖及PBL对靶细胞SKOV3杀伤效应,ELISA法检测杀伤过程中PBL分泌hIFN-γ、hTNF-α变化。结果BHL-I介导的花环形成率(15.7%)显著高于对照组(11.1%)(P<0.01);在抗原存在下,BHL-I显著促进PBMC增殖和PBL对靶细胞的杀伤(P<0.01),且杀伤率与花环形成率呈正相关(r=0.946);杀伤过程中上清液中hIFN-γ、hTNF-α显著增高(P<0.01)。结论BHL-I能介导PBL和SKOV3结合并活化PBL特异杀伤效应,杀伤可能与其hIFN-γ、hTNF-α表达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scBsAb) 肿瘤/免疫疗法 卵巢癌细胞株 细胞结合率 T细胞杀伤率 人类
下载PDF
抗GD2/抗CD16单链双特异性抗体的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剑锋 纪剑飞 +4 位作者 白向阳 吕安国 黄日波 韦宇拓 吴文芳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9-663,共5页
利用重叠PCR(overlap-PCR)将抗GD2表面抗原GD2的单链抗体基因m-ScFv和抗CD16的单链抗体基因NM3E2融合在一起,得到新型的单链双特异性抗体基因n-m,双抗的联接肽序列为SerGly4Ser,在肽连的C端引入了6×his以利于纯化。该双特异性抗体... 利用重叠PCR(overlap-PCR)将抗GD2表面抗原GD2的单链抗体基因m-ScFv和抗CD16的单链抗体基因NM3E2融合在一起,得到新型的单链双特异性抗体基因n-m,双抗的联接肽序列为SerGly4Ser,在肽连的C端引入了6×his以利于纯化。该双特异性抗体基因的序列经测序验证后,连接表达载体pET-22b(+),转化大肠杆菌菌株BL21(DE3),诱导表达,凝胶成像系统扫描显示表达的外源融合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7%。表达蛋白分泌于胞质空间,经超声波破胞后收集上清,经Ni+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度可达90%以上。经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53KD,与预期的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单链双特异性抗体 表达
下载PDF
双特异单链抗体靶向治疗急性白血病
20
作者 崔鹤 张王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283-1287,共5页
目前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以外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疗效堪忧,急需研发新的治疗药物。采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制备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能同时结合两个特异性抗原,与其他抗体药物相比有明... 目前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以外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疗效堪忧,急需研发新的治疗药物。采用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制备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能同时结合两个特异性抗原,与其他抗体药物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是一种有很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免疫治疗药物,本文对双特异性单链抗体靶向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靶向治疗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