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化培养液双界面法培养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被引量:7
1
作者 胡竹林 杜蜀华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40-441,I007-008,共4页
关键词 同化培养液 双界面法 培养 纯化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原文传递
一种测量液体声衰减的新方法:双界面回波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芳芳 郑政 赵智慧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0年第3期249-255,共7页
血液超声衰减系数(ultrasoundary attenuation coefficient,USAC)与其生物物理特性有关,其在体测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为USAC经典测量方法的插入替代法不适合在体测量,而由于血液自身散射较小,基于散射回波的在体测量方法也不适用... 血液超声衰减系数(ultrasoundary attenuation coefficient,USAC)与其生物物理特性有关,其在体测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为USAC经典测量方法的插入替代法不适合在体测量,而由于血液自身散射较小,基于散射回波的在体测量方法也不适用于血液。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测量液体衰减系数的方法——双界面回波法(dual-boundary echo comparison,DBEC)。该方法通过比较超声在液体和容器壁构成的界面上产生的前后两个回波的幅度比来估计液体的USAC。血管是血液的天然容器,血管壁回波比血液散射回波大,故DBEC方法有望克服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在通过体模实验验证DBEC方法的过程中,样品盒用有机玻璃制成,样品分别为蓖麻油和鸡血。实验所得到的蓖麻油USAC和参考资料的数值相差9.2%,而且观察到鸡血USAC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模实验说明了DBEC方法的准确性和应用于血液的灵敏度,为DBEC的进一步在体实验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回波 声衰减 血液
下载PDF
控制自复位高墩高阶效应的双摇摆界面法
3
作者 张育智 秦搏聪 +3 位作者 周凯旋 黄荣 胡豪 刘冬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4-280,共7页
为控制只在墩底设置1个摇摆界面的自复位高墩(结构1)的高阶模态地震响应,研究了分别在1/2墩高截面(结构2)和墩身弯矩最大截面(结构3)设置第2个摇摆界面的双摇摆界面法的控制效果。以3种强度条件下的7条地震动作为输入,利用时程分析获得... 为控制只在墩底设置1个摇摆界面的自复位高墩(结构1)的高阶模态地震响应,研究了分别在1/2墩高截面(结构2)和墩身弯矩最大截面(结构3)设置第2个摇摆界面的双摇摆界面法的控制效果。以3种强度条件下的7条地震动作为输入,利用时程分析获得了3种结构的墩身最大弯矩、最大剪力及墩顶最大水平位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结构2不能有效控制高阶模态效应,而结构3能有效控制高阶模态效应。随地震动及其强度的不同,与结构1相比,结构3能使墩身最大弯矩及最大剪力分别减小20%~46%和19%~65%,但结构3会增大墩顶最大水平位移,需采用有效手段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摆自复位高墩 高阶模态效应 摇摆界面 时程分析
下载PDF
传声媒质对双界面回波法测量精度的影响
4
作者 张彦 翁善来 郑政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2年第1期40-43,49,共5页
目的双界面回波法(dual-boundary echo comparison,DBEC)是一种有望实现血液超声衰减系数(ultrason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USAC)无损测量的新方法。使用该方法需要预先测试探头的校正系数,该值反映了声束形状。若将在水中获得的校... 目的双界面回波法(dual-boundary echo comparison,DBEC)是一种有望实现血液超声衰减系数(ultrason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USAC)无损测量的新方法。使用该方法需要预先测试探头的校正系数,该值反映了声束形状。若将在水中获得的校正系数应用到非水媒质中会带来测量误差,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这种误差的范围、影响因素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方法制作折射率与人体组织相当的仿组织超声模块,将其插入声通路中取代一部分水的声程,测量此时的校正系数并与水中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利用DBEC法对仿组织模块插入前后蓖麻油的USAC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结果探头通频带内,校正系数误差和蓖麻油USAC的测试误差均在7%以内,但校正系数误差与仿组织模块厚度的关系很复杂。结论实验结果提示应在仿组织材料中预先测试探头的校正系数,以避免体内测量时DBEC法产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声媒介 界面回波 超声衰减系数 仿组织模块 测量精度
下载PDF
用结构函数法测量GaN HEMT与夹具的界面层热阻 被引量:1
5
作者 翟玉卫 梁法国 +4 位作者 郑世棋 刘岩 吴爱华 乔玉娥 刘霞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准确测量Ga N HEMT与夹具界面层的热阻,在两种不同的管壳界面材料条件下,利用经过改进的显微红外热像仪测量Ga N HEMT的降温曲线。采用结构函数算法对两种降温曲线进行分析,得到反映器件各层材料热阻的积分结构函数曲线。利用JESD51-1... 为准确测量Ga N HEMT与夹具界面层的热阻,在两种不同的管壳界面材料条件下,利用经过改进的显微红外热像仪测量Ga N HEMT的降温曲线。采用结构函数算法对两种降温曲线进行分析,得到反映器件各层材料热阻的积分结构函数曲线。利用JESD51-14中的方法分别确定结壳热阻分离点和夹具到热沉的热阻分离点,得到结壳热阻Rj-c为1.078 K/W,夹具到热沉的热阻Rf-s为0.404 K/W。利用两种条件下的总热阻减去结壳热阻和夹具到热沉的热阻得到管壳界面材料热阻,导热硅脂热阻为0.657 K/W,空气介质热阻为1.105 K/W。依据该方法可以实现对界面层热阻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函数 GAN HEMT 热阻 界面 瞬态双界面法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震旦系大型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新进展
6
作者 闫海军 杨长城 +11 位作者 郭建林 刘曦翔 曹正林 杨东凡 王忠楠 邓惠 张钰祥 杨山 季丽丹 王丽珍 夏钦禹 郑国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9,共12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为大型古老深层岩溶风化壳型碳酸盐岩气藏,气藏整体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空间小尺度缝洞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特征,气藏开发面临储层表征难、井位部署和效益开发难度大等系列...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气藏为大型古老深层岩溶风化壳型碳酸盐岩气藏,气藏整体表现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空间小尺度缝洞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特征,气藏开发面临储层表征难、井位部署和效益开发难度大等系列挑战。为此,以川中地区安岳气田灯影组气藏为对象,通过地质工程一体技术化攻关,深化了对储层发育特征和成因机理的认识,提出了气藏开发新模式,创建形成了气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灯影组储层主要为岩溶成因储层,具有“叠合岩溶差异控储”的发育特征;②岩溶储层非均质性强,“溶蚀相成因控储”可精细刻画储层的非均质性;③灯影组气藏宜采用“单井指标叠加论证气藏规模”的开发新模式;④创新形成了“双界面”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定量刻画方法,并指导平面选区,其中Ⅰ+Ⅱ类井比例由评价期的40%提高到方案建设期的100%;⑤创建了小尺度缝洞识别、刻画及表征技术,并指导钻井轨迹设计,测试百万立方米气井比例由开发评价期的41.6%提高到建产期的60%;⑥配套完善了分段酸压工艺技术,高效动用了优质储层,并解放了低品位储层,储层渗透率由改造前的0.62 mD提高到酸压改造后的6.77 mD。结论认为,“十四五”期间,在上述开发技术的支持下,安岳气田由台缘带灯四段高效开发转向长期稳产和台内地区多层系效益开发,蓬莱含气区由单井高产转向区块高产和气藏规模建产,将强力支撑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十四五”末天然气上产500×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地区 安岳气田 蓬莱含气区 震旦系 小尺度缝洞 叠合岩溶 溶蚀相 双界面法
下载PDF
功率器件热阻测试方法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铭 吴昊 《集成电路应用》 2016年第8期34-38,共5页
为了准确测量和评估功率器件的热特性,综合介绍功率器件的结温和热阻测试相关的方法和技术标准。分析了早期的JESD51-1标准中结-壳热阻测试原理、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基于静态测试法和瞬态双界面法出现的JESD51-14标准中结-壳热阻... 为了准确测量和评估功率器件的热特性,综合介绍功率器件的结温和热阻测试相关的方法和技术标准。分析了早期的JESD51-1标准中结-壳热阻测试原理、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基于静态测试法和瞬态双界面法出现的JESD51-14标准中结-壳热阻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论述该标准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温 热阻 电学 瞬态双界面法
下载PDF
不同复现方法对镓熔点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闫小克 张哲 王玉兰 《计量技术》 2004年第5期18-20,共3页
镓熔点是ITS - 90国际温标中一个重要的定义固定点。本文详细介绍了温度咨询委员会 (简称CCT)第一工作组推荐国家实验室复现镓熔点的最佳方法———双液 -固界面法。同时 ,还介绍了外液 -固界面的复现方法 ,并将两种方法复现的镓熔点值... 镓熔点是ITS - 90国际温标中一个重要的定义固定点。本文详细介绍了温度咨询委员会 (简称CCT)第一工作组推荐国家实验室复现镓熔点的最佳方法———双液 -固界面法。同时 ,还介绍了外液 -固界面的复现方法 ,并将两种方法复现的镓熔点值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外液 -固界面法比双液 -固界面法复现出来的镓熔点值偏低约 0 13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90国际温标 镓熔点 液-固界面 外液固界面 聚四氟乙烯
下载PDF
不同工作模式下的IGBT模块瞬态热特性退化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向向 李志刚 姚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509-517,共9页
对于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热退化特性进行研究。首先设计模块动态测试实验,实时监测退化数据,同时应用瞬态双界面法间隔性地测量热阻的退化情况。根据实验结果,从失效机理方面分析退化条件和各层材料的退化情况之... 对于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热退化特性进行研究。首先设计模块动态测试实验,实时监测退化数据,同时应用瞬态双界面法间隔性地测量热阻的退化情况。根据实验结果,从失效机理方面分析退化条件和各层材料的退化情况之间的关系。同时以有限元分析方法作为辅助手段,验证了实验测量的有效性,且更加直观地得到在不同边界条件下IGBT的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波动对于模块退化特性的影响要远高于温度和开关频率对模块造成的影响。较高的频率对于模块的影响主要在芯片内部,而温度波动对于模块的影响主要在包装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双界面法 结构函数 时间常数谱 退化
下载PDF
MOSFET瞬态脉冲热阻的测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10
作者 刘超群 《机电信息》 2022年第13期1-4,共4页
半导体器件正不断朝高功率、高电压、大电流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高功率带来的发热和散热难题。现以MOSFET作为研究对象,对瞬态热阻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MOSFET瞬态热阻在不同栅极电压下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MOSFET瞬态热阻随栅极... 半导体器件正不断朝高功率、高电压、大电流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高功率带来的发热和散热难题。现以MOSFET作为研究对象,对瞬态热阻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MOSFET瞬态热阻在不同栅极电压下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MOSFET瞬态热阻随栅极电压VGS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但对于不同的器件,热阻减小的幅度不同。通过分析得到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当栅极电压变化时,沟道和漂移区的物理尺寸发生变化,从而对热流的扩散长度产生影响,改变了通道的导通电阻分布,并且导电通道内的峰值温度点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FET 瞬态脉冲热阻 栅极电压 瞬态双界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