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丙诺啡与吗啡用于术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的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龚志毅 叶铁虎 +6 位作者 栾秀姝 田鸣 李玉华 王芳 崔伟华 朱斌 赵文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评价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效应和安全性。方法:60例妇科开腹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B组,n=30)和吗啡组(M组,n=30),接受PCA治疗。B组使用丁丙诺啡(每次0.03 mg)... 目的:评价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的效应和安全性。方法:60例妇科开腹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随机分为丁丙诺啡组(B组,n=30)和吗啡组(M组,n=30),接受PCA治疗。B组使用丁丙诺啡(每次0.03 mg),最大用量每天1.2 mg;M组使用吗啡(每次1 mg),最大用量每天40 mg。两组PCA药液中均加入氟哌啶4 mg。结果:丁丙诺啡组与吗啡组24 h总的疼痛缓解程度(totalpain relief,TPR)分别为16.9±5.9和22.2±7.4(P>0.05),两组病人24 h总的疼痛差值(sum of pain intensity differences,SPID)分别为46.5±22.0和40.0±19.1(P<0.01)。B组和M组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分别为53.3%和50%。结论:丁丙诺啡用于妇科手术后静脉PCA的镇痛效应与吗啡相同,其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接近于吗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丙诺啡 吗啡 术后 静脉病人自控镇痛 随机双盲研究
下载PDF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在培 张谊之 +4 位作者 陈妍 熊琳 蒋献 张敏 李薇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482-483,共2页
按随机双盲方法将 4 7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用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 ,均为 10mg、每日 1次 ,口服 4周。结果显示 :试验组治疗 1周、 2周和 4周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整... 按随机双盲方法将 4 7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用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 ,均为 10mg、每日 1次 ,口服 4周。结果显示 :试验组治疗 1周、 2周和 4周后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 7% ,对照组为 6 0 9% (P <0 0 5 ) ;治疗 2周和 4周后 ,试验组的瘙痒、风团数目、风团大小、发作持续时间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咪唑斯汀较氯雷他定起效快 ,疗效更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斯汀 治疗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随机双盲研究
下载PDF
急性创伤性脑水肿补液方法的双盲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健 王睿勤 李晋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补液原则。方法 采用双盲法比较两种补液原则对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按照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液体和钠盐与限制液体和钠盐入量相比 ,伤后GCS评分、GOS评分、ICU监护时间、临床症状消失和影像学...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补液原则。方法 采用双盲法比较两种补液原则对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按照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液体和钠盐与限制液体和钠盐入量相比 ,伤后GCS评分、GOS评分、ICU监护时间、临床症状消失和影像学表现改善的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前者低Na+、低K+、短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水肿 液体疗法 GCS GOS 双盲研究
下载PDF
全身MRI和骨扫描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价值--2家医院的前瞻性双盲研究
4
作者 Ohlmann-Knafo S Kirschbaum M +2 位作者 Fenzl G 杨岷(译) 夏黎校(校)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3-513,共1页
关键词 MRI检查 乳腺癌患者 骨转移 骨扫描 全身 双盲研究 诊断价值 医院
下载PDF
复方青黛胶囊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之春 《中国民间疗法》 2003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复方青黛胶囊 治疗 银屑病 随机双盲研究
下载PDF
内镜光学相干CT检测Barrett食管不典型增生的准确性:一项前瞻性、双盲研究
6
作者 Isenberg G Sivak Jr. M.V +1 位作者 Chak A. 尹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4期24-25,共2页
Background: Endoscopic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EOCT) is a high-resolution, cross-sectional tissue-imag- ing technique that provides microscopic morphologic information. EOCT should detect dysplasia in Barrett‘s... Background: Endoscopic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EOCT) is a high-resolution, cross-sectional tissue-imag- ing technique that provides microscopic morphologic information. EOCT should detect dysplasia in Barrett‘s epithelium, but this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in a prospective blinded study.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accuracy of EOCT for the diagnosis and the exclusion of dysplasia in patients with Barrett‘s esophagus. Methods: A 2.4 mm diameter EOCT probe was modified for use with a cap-fitted, two -channel endoscope. Pairs of EOCT image streams and jumbo biopsy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Endoscopy/EOCT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by 4 endoscopists who separa tely reviewed the EOCT digital images for the absence or the presence of dysplas ia (low grade, high grade, or cancer) for each biopsy specimen obtained. The end oscopists were blind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thology. An experienced pa thologist blinded to the endoscopic/EOCT findings evaluated each biopsy for the absence or the presence of dysplasia. The setting of the study was a major acade mic medical center. Adult patients with documented Barrett‘s esophagus greater than 2 cm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main outcome measurement was the accur acy of EOCT in the detection of dysplasia in patients with Barrett‘s esophagus. Results: A total of 314 usable EOCT image stream/biopsy pairs were obtained in 33 patients. By using histology as the standard, the performance of EOCT was sensitivity, 68%; specificity, 82%;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53%;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89%;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78%.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the 4 endoscopists ranged from 56%to 98%.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were the variability in endoscopists‘accuracy rates, difficulty in real-tim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need for refined criteria of dysplasia by EOCT imaging. Conclusions: The current EOCT system has an accuracy of 78%for the detection of dysplasia in patients with Barrett‘s esophagus. EOCT could be used to target biopsies to areas of Barrett‘s epithelium with a higher probability for the presence of dysplasia. However, further modifications, including increased resolu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urther pot ential OCT characteristics of dysplasia, are needed before EOCT can be used clin 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 不典型增生 双盲研究 病理学结果 图像清晰度 活检标本 成像分析 主要检测指标 成像
下载PDF
应用恩卡他朋辅助左旋多巴治疗稳定性帕金森病的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
7
作者 Olanow C.W. Kieburtz K. +1 位作者 Stern M. 郭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61-62,共2页
Background: The catechol O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entacaponeacts by exte nding the elimination half life of levodopaand is currently approved as an adju nct to levodopa for the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Background: The catechol O 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entacaponeacts by exte nding the elimination half life of levodopaand is currently approved as an adju nct to levodopa for the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PD) with mo torfluctuation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if the addition of entacapone administr ation provides benefit to levodopa treated PD patients who have a stable respon se to levodopa and do notexperience motor complications. Design: Prospective, do ubleblind,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Setting: Outpatient multicenter study. Pati ents: Female and male patients 30 years or older with idiopathic PD receiving st able doses of levodopa or carbidopa with or without other dopaminergic therapies and who did not experience motor fluctuations were eligible for the study. Main Outcome Measures: Parkinsonian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he addit ion of entacapone did not improve motor scores on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 se Rating Scale in levodopa treated PD patients who did not experience motor fl uctuations. The mean ±SE adjusted change between baseline and final treatment v isitwas -0.9±0.35 in the entacapone group and -0.8 ±0.35 in the placebo grou p (P = .83).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ith entacapone treatment was detected in s everal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including the Parkinson Disease Questionnaire 39, the 36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the Parkinsons Symptom Inventory, and investigator and subject Clinical Global Assessments. The drug was well tolerated by patients in this population . Conclusions: The catechol Omethyltransferase inhibitor entacapone, used as an adjunct to levodopa in PD patients who do not experience motor fluctuations, doe s not improv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motor scores but does im prove a variety of quality of life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多巴 帕金森病 卡他 安慰剂对照 双盲研究 多巴胺能药物 评分量表 辅助用药 运动功能评分 症状调查
下载PDF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女性更年期首发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学军 龚梅恩 +1 位作者 汤姿英 苏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更年期首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米氮平组45例,帕罗西汀组45例。于治疗前和第1、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更年期首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米氮平组45例,帕罗西汀组45例。于治疗前和第1、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米氮平组痊愈28例,好转12例,有效率88.9%;帕罗西汀组痊愈23例,好转14例,有效率82.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米氮平组治疗第1周末的HAMD-17和HAMA总分及第8周末的HAMD-17总分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21.3±3.5/25.2±2.9,18.2±3.2/21.5±2.4,t=-2.367、-3.514,P=0.042、0.032;7.2±3.5/9.8±2.3,t=-3.258,P=0.035)。米氮平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食欲增加7例,体重增加6例,水肿4例,口干3例,睡眠障碍2例,恶心2例;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主要是口干10例,睡眠障碍9例,恶心8例,震颤或坐立不安7例,烦躁或激越6例,性功能障碍5例。食欲增加和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确切P值=0.012、0.050)。结论米氮平治疗女性更年期首发抑郁障碍起效时间较快,抗抑郁作用较强,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氮乎 帕罗西汀 更年期 首发抑郁障碍 双盲研究
下载PDF
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辅助局部麻醉时改良Wilson镇静分级与呼吸抑制的关系: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倩 罗朝志 +4 位作者 吉阳 刘进 岳云 黄宇光 于布为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4-955,共2页
临床局部麻醉镇静过程中,了解患者的镇静深度是非常重要的。改良Wilson镇静分级是临床上常用的衡量镇静深度的方法,它能够较准确地指导临床对于镇静深度的判断,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以控制适当的镇静深度。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是临床常... 临床局部麻醉镇静过程中,了解患者的镇静深度是非常重要的。改良Wilson镇静分级是临床上常用的衡量镇静深度的方法,它能够较准确地指导临床对于镇静深度的判断,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以控制适当的镇静深度。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镇静方法,这种方法镇静不当会导致呼吸抑制。本研究拟探讨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辅助局部麻醉下达不同的改良Wilson镇静分级时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以更好地指导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 麻醉镇静 呼吸抑制 局部麻醉 咪达唑仑 芬太尼 改良 双盲研究
原文传递
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辅助局部麻醉的合理配伍 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吉阳 罗朝志 +5 位作者 李倩 刘进 岳云 王玲 于布为 徐建设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61-863,共3页
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具有起效快、镇静和遗忘作用强、恢复快、药物作用可以被拮抗的特点,广泛用于局部麻醉的镇静。研究表明,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用于局部麻醉镇静时,对病人呼吸功能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按公斤体重计算给药量的镇静方... 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具有起效快、镇静和遗忘作用强、恢复快、药物作用可以被拮抗的特点,广泛用于局部麻醉的镇静。研究表明,咪达唑仑混合芬太尼用于局部麻醉镇静时,对病人呼吸功能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按公斤体重计算给药量的镇静方法,难以克服病人对镇静药的反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的缺点。本研究拟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的方法,观察不同配伍剂量眯达唑仑混合芬太尼辅助局部麻醉的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咪达唑仑 芬太尼 合理配伍 双盲研究 多中心 随机 麻醉镇静
原文传递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昆 郭在培 +8 位作者 毕志刚 林宝珠 陈兴平 常宝珠 张谊之 张美华 曾凡钦 江文 顾恒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局部外搽研究药物,用药后6 ̄8h用清水清洗,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个月以观察复发率。结... 目的观察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受试者每周3次局部外搽研究药物,用药后6 ̄8h用清水清洗,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1个月以观察复发率。结果共有231例肛周及外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参加本次研究,其中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组116例,安慰剂对照组115例。治疗后2、4、6、8周的痊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8.41%、30.84%、49.53%及61.68%,对照组分别为2.68%、7.14%、16.07%及24.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疗后2、4、6、8周的有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34.58%、60.75%、68.22%及74.77%,对照组分别为10.72%、18.75%、28.57%及32.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痊愈患者随访1个月后的复发率为10.6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系统不良反应,仅有给药部位的局部不良反应,以轻度和中度红斑为多见,发生率为34.55%。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疗效好,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咪喹莫特 乳膏治疗 双盲研究 外生殖器尖锐湿疣 随机 多中心 临床研究方法 咪喹莫特乳膏 局部不良反应 治疗组 统计学 临床疗效 平行对照 局部外搽 给药部位 安全性 复发率 对照组 组间差 组分 肛周 受试者 用药后 安慰剂
原文传递
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随机双盲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云云 苏雅茹 +1 位作者 杨莉芹 蒋雨平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人神经生长因子(hNGF)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D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48例DPN病人随机分为2组:hNGF组24例,每日给予hNGF 4 mL(1000 u),肌注:对照组 24例,每日给予安慰剂 4 mL,肌注,疗程均为12周... 目的:观察人神经生长因子(hNGF)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D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48例DPN病人随机分为2组:hNGF组24例,每日给予hNGF 4 mL(1000 u),肌注:对照组 24例,每日给予安慰剂 4 mL,肌注,疗程均为12周。结果:hNGF组治疗12周后,患者MDNS和自觉感觉障碍有效率分别为73.83%和83.33%,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治疗结束后4及12周,其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NGF治疗DPN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 双盲研究
原文传递
加巴喷丁治疗癫的随机双盲研究
13
作者 朱国行 丁美萍 +8 位作者 肖波 王德新 王德生 潘以正 赵庆臣 潘映福 马广玉 洪震 吕传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4年第2期195-197,214,共4页
目的 :评价加巴喷丁在癫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 ,用加巴喷丁添加治疗各型癫 ,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随机入组病例 2 3 6例 ,进入疗效分析的为 2 0 5例。服用加巴喷丁的病人每 4周随访时的癫... 目的 :评价加巴喷丁在癫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 ,用加巴喷丁添加治疗各型癫 ,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随机入组病例 2 3 6例 ,进入疗效分析的为 2 0 5例。服用加巴喷丁的病人每 4周随访时的癫发作次数均减少 ,且在用药后第 12周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意义。治疗有效率在用药后第 12、2 0周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意义 ,且在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者和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者中更明显。安全性两组无差异。结论 :加巴喷丁在添加治疗癫的疗效显示较安慰剂组在减少癫发作次数和治疗有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也是一个安全性较好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治疗 癫癎 随机双盲研究
原文传递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五十)——严重抑郁症抗抑郁联合用药法:双盲随机研究
14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135-2135,共1页
目的不同类抗抑郁药通常仅使1/3患严重抑郁症的病人症状缓解。之前研究,仅用米尔塔扎平或帕罗西丁,或结合用药法,发现结合用药6周内症状得以缓解病人率是仅用其中某药的两倍。本双盲研究,作者寻求抗抑郁药不同结合疗法的优势证据。方法... 目的不同类抗抑郁药通常仅使1/3患严重抑郁症的病人症状缓解。之前研究,仅用米尔塔扎平或帕罗西丁,或结合用药法,发现结合用药6周内症状得以缓解病人率是仅用其中某药的两倍。本双盲研究,作者寻求抗抑郁药不同结合疗法的优势证据。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的病人(n=105)随机纳入接受启动治疗:即氟西汀单疗法(20mg/d)或米尔塔扎平(30 mg/d)与氟西汀(20 mg/d)、或文拉法辛(225 mg/d用14 d逐渐增量)、或丁氨苯丙酮(150 mg/d)联合用药6周。主要结果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试分数。结果中途退出率为15%,4组无显著差异。与氟西汀单疗法比较,3个结合治疗组汉密尓顿抑郁量表测试改善明显要大,氟西汀组为25%;米尔塔扎平+氟西汀组为52%;米尔塔扎平+文拉法辛组为58%;米尔塔扎平+丁氨苯丙酮组为46%。反应良好的病人,双盲停用某制剂再发症状为40%。结论结合疗法与氟西汀单疗法耐受性相同,临床效果要好。研究结果加大了证据范围,且表明与单药疗法比较,抗抑郁结合疗法可加倍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双盲研究 用药法 抑郁症 论文摘要 WONCA 随机研究 汇编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严重抑郁症抗抑郁联合用药法:双盲随机研究
15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153-3153,共1页
目的不同种类抗抑郁药通常仅使1/3患严重抑郁症的病人症状缓解。之前研究,仅用米尔塔扎平或帕罗西丁,或联合用药法,发现联合用药组6周内症状缓解率是仅用其中某药的2倍。本双盲研究,作者寻求抗抑郁药不同联合疗法的优势证据。方法将符... 目的不同种类抗抑郁药通常仅使1/3患严重抑郁症的病人症状缓解。之前研究,仅用米尔塔扎平或帕罗西丁,或联合用药法,发现联合用药组6周内症状缓解率是仅用其中某药的2倍。本双盲研究,作者寻求抗抑郁药不同联合疗法的优势证据。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IV)的病人(n=105)随机纳入接受启动治疗:即氟西汀单疗法(20 mg/d)或米尔塔扎平(30 mg/d)与氟西汀(20 mg/d)、或文拉法辛(225 mg/d用14 d逐渐增量)、或丁氨苯丙酮(150 mg/d)联合用药6周。主要结果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试分数。结果中途退出率为15%,4组无显著差异。与氟西汀单疗法比较,3个联合治疗组汉密尓顿抑郁量表测试改善明显要大,氟西汀组为25%;米尔塔扎平+氟西汀组为52%;米尔塔扎平+文拉法辛组为58%;米尔塔扎平+丁氨苯丙酮组为46%。反应良好的病人停用某制剂后症状再发率为40%。结论联合疗法与氟西汀单疗法耐受性相同,临床效果要好。研究结果加大了证据范围,且表明与单药疗法比较,抗抑郁联合疗法可加倍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随机研究 双盲研究 用药法 抑郁症 WONCA 论文摘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针灸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浪 谭丽珊 +2 位作者 李国铭 李嘉茵 梁秉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91-193,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探讨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方法:这个研究是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针对照的方法来评估电针组(第1组)、手针组(第2组)和...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探讨针灸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方法:这个研究是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针对照的方法来评估电针组(第1组)、手针组(第2组)和假针组(第3组)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所有的患者在10个星期接受共20次治疗。所有的患者都选择同样的6个穴位。主要观察指标是疼痛评分的改善,其次观察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估,DAS28关节评估,在10周达到ACR20评分标准的患者。总计36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29例)平均年龄(58±10)岁,平均患病时间(9.3±6.4)年。每组随机分配12位患者。结果:在第10周,疼痛评分3个组都没有明显改善。3例、2例和2例患者达到ACR20标准分别在12、、3组。电针组和手针组的关节压痛和医生全面评估分数显著降低;手针组的关节肿胀和患者全面评估分数大大降低;而所有结果保持不变的是假针组。结论:电针组和手针组同假针组相比疼痛评分没有显著改善;然而针灸仍然为难治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减轻关节压痛和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针刺治疗 随机双盲研究
下载PDF
小剂量肝素在脑肿瘤开颅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评估: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
17
作者 刘子彪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4期U001-U001,共1页
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等血栓栓塞现象一直是引起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使用小剂量肝素对预防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血栓栓塞现象有确切疗效,但是,神经外科医生因担心用药后增加出血并发症而不愿意使用它。为了澄清这... 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等血栓栓塞现象一直是引起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使用小剂量肝素对预防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血栓栓塞现象有确切疗效,但是,神经外科医生因担心用药后增加出血并发症而不愿意使用它。为了澄清这个问题,作者设计了一个前瞻性、随机、双盲的研究来评估脑瘤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小剂量肝素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脑肿瘤 开颅手术 围手术期 安全性 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
原文传递
长春瑞滨合并顺铂(NP)加参一胶囊或安慰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双盲随机临床研究报告 被引量:80
18
作者 孙燕 林洪生 +9 位作者 朱允中 冯继锋 陈正堂 李攻戍 张湘茹 张宗岐 唐俊舫 史美祺 郝学志 韩慧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54-258,共5页
背景与目的 参一胶囊Rg3是由人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参一胶囊辅助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按GCP原则由5中心应用同一方案治疗并观察患者。所有患者纳入后均接... 背景与目的 参一胶囊Rg3是由人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参一胶囊辅助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按GCP原则由5中心应用同一方案治疗并观察患者。所有患者纳入后均接受NP化疗,并随机分入治疗组口服参一胶囊或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开盲前统一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之后统一分析生存数据。结果 共收入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115例,其中男性79例,女性36例;鳞癌29例,腺癌71例,腺鳞癌8例,其他7例;11期45例,Ⅳ期70例;既往曾经化疗者17例,初次化疗者98例;未经放疗者100例,曾经放疗者15例;曾经手术者23例,未经手术者92例。由于患者放弃治疗(4例)和治疗1周期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5例),共9例未能完成观察,完成疗效观察者共106例。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33.3%(17/51),对照组为14.5%(8/55)(P=0.011);治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5.3月,对照组为9.7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0.0月,对照组为8.0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8)。结论 参一胶囊辅助化疗可能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期,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随机临床研究 NP方案 参一胶囊 近期客观疗效 平均生存期 中位生存期
下载PDF
拜糖平治疗NIDDM的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侯为开 张宝珠 +2 位作者 徐进 江蓓 石增成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6-59,共4页
拜糖平治疗NIDDM的双盲对照研究侯为开,张宝珠,徐进,江蓓,石增成拜糖平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它作为一种α-葡萄糖耷酶抑制剂,能竞争并可逆性地抑制小肠粘膜表面的α-葡萄糖苛酶活性,进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1]... 拜糖平治疗NIDDM的双盲对照研究侯为开,张宝珠,徐进,江蓓,石增成拜糖平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它作为一种α-葡萄糖耷酶抑制剂,能竞争并可逆性地抑制小肠粘膜表面的α-葡萄糖苛酶活性,进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1]。拜糖平在西方国家早已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拜糖平 对照研究
下载PDF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侯也之 郭俊花 +4 位作者 周方 唐永仪 罗炯 谢家康 刘辉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实验及统计结束后揭盲。疗效评定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临床总体疗效四级评定标准。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实验及统计结束后揭盲。疗效评定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临床总体疗效四级评定标准。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Simpson-Angus量表(SAS)。观察8周。结果 1)两组在PANSS和BP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两组治疗后PANSS减分率:氟哌啶醇组58.08±21.12%,利培酮组65.37±16.5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总有效率;氟哌啶醇组64%,利培酮组74.07%。4)TESS表明:两组在失眠、头晕、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体重增加等项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在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等项,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组优于氟哌啶醇组。5)安坦合并用药率,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氟哌啶醇组(P<0.05)。结论利培酮和氟哌啶醇一样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利培酮锥外系副作用更小。利培酮和氟哌啶醇都是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氟哌啶醇 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