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级边缘漏感对高速直线感应电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鲁军勇 马伟明 张育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53-57,共5页
由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磁场能量法,导出了高速直线感应电机次级的边缘等效气隙和边缘漏感的解析公式。通过考虑次级边缘漏感集总参数模型,分析得到该漏感对电机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Maxwell3D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了电机... 由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磁场能量法,导出了高速直线感应电机次级的边缘等效气隙和边缘漏感的解析公式。通过考虑次级边缘漏感集总参数模型,分析得到该漏感对电机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Maxwell3D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了电机的电磁推力曲线。设计试验用原型样机进行试验,验证了所求次级边缘漏感参数计算公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直线感应电机 磁场能量 等效电磁气隙 次级边缘漏感
下载PDF
板锥网壳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星 徐伟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75-77,85,共4页
对板锥网壳结构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简化计算法———等代空间杆系法 ,通过能量法确定等代杆件的等效面积 ,即可采用现有的空间网格设计软件对其分析 ,该法计算简便并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 。
关键词 板锥网壳结构 等代空间杆系 能量 计算方 等效面积
下载PDF
无刷双馈电机转子漏感计算及试验验证
3
作者 石龙皓 阚超豪 +1 位作者 李航程 任泰安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40-1646,共7页
文章为计算转子54槽六相双层叠绕组槽漏感,引入了磁场能量法,将其与相绕组匝数及电流方向的关联矩阵相结合,通过对转子梨形槽各层分片处理,推导出槽漏感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采用槽矢量星形法对不等匝的转子绕组高次谐波的... 文章为计算转子54槽六相双层叠绕组槽漏感,引入了磁场能量法,将其与相绕组匝数及电流方向的关联矩阵相结合,通过对转子梨形槽各层分片处理,推导出槽漏感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采用槽矢量星形法对不等匝的转子绕组高次谐波的分布系数、短距系数和绕组系数进行计算,推导出转子谐波漏感参数计算公式,并以一台64kW无刷双馈电机为样机,搭建了试验平台。样机试验结果验证了电机漏感参数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感参数 无刷馈电机 磁场能量 关联矩阵 等效电路
下载PDF
无明显屈服特征构件屈服点的确定与评价 被引量:18
4
作者 殷晓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3-150,共8页
为了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无明显屈服特征构件的屈服点确定方法,首先,揭示了已有的屈服点确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对等能量法、最远点法和双直线能量等效面积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进行了简化和改进;再次,比较不同屈服点确定方法之间的关... 为了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无明显屈服特征构件的屈服点确定方法,首先,揭示了已有的屈服点确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其次,对等能量法、最远点法和双直线能量等效面积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进行了简化和改进;再次,比较不同屈服点确定方法之间的关系和计算结果,对计算结果存在的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对不同屈服点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得出结论:屈服位移由大小依次为等能量法、最远点法和双直线能量等效面积法;计算工作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双直线能量等效面积法、最远点法、等能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点 延性系数 能量 最远点 双直线能量等效面积法
下载PDF
生物等效性评估的置信区间计算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徐金燕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第7期27-31,共5页
生物等效性试验通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Cmax均值之比的90%置信区间与规定的限度相比较,进行等效性评估。本研究对等效性评估的统计学原理及平行、配对、2×2双交叉试验的(1-2α)%置信区间... 生物等效性试验通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AUC)、Cmax均值之比的90%置信区间与规定的限度相比较,进行等效性评估。本研究对等效性评估的统计学原理及平行、配对、2×2双交叉试验的(1-2α)%置信区间计算方法进行了整理和举例。这些试验设计可以通过成组/配对t检验或ANOVA计算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均值之差的标准误,进而计算均值之比的置信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信区间 生物等效性试验 参比制剂 药时曲线下面积 药代动力学参数 交叉试验 统计学原理 计算方 样本标准差 单侧检验
原文传递
女性腰椎峰值骨量与骨骼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伍贤平 廖二元 +3 位作者 黄干 戴如春 张红 彭健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0-383,共4页
目的 了解女性腰椎骨骼大小对峰值骨密度 (BMD)的影响。方法 采用QDR 450 0A型扇形束DXA骨密度仪 ,测量 52 7例年龄 2 5~ 3 9岁健康女性前后位 (正位AP)腰椎 1~ 4椎体和侧位 (Lat)腰椎 2~ 4椎体的投射骨面积 (BA)、骨矿含量 (BMC)... 目的 了解女性腰椎骨骼大小对峰值骨密度 (BMD)的影响。方法 采用QDR 450 0A型扇形束DXA骨密度仪 ,测量 52 7例年龄 2 5~ 3 9岁健康女性前后位 (正位AP)腰椎 1~ 4椎体和侧位 (Lat)腰椎 2~ 4椎体的投射骨面积 (BA)、骨矿含量 (BMC)和面积BMD(aBMD)及AP/Lat相伴扫描测量腰椎的体积BMD(vBMD)。用直线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骨量与BA、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按不同BA分组 ,了解各组之间骨量的差异。结果 BA与BMC(r =0 .79和 0 .78,均P <0 .0 1)和aBMD(r =0 .40和 0 .3 8,均P<0 .0 0 1)呈正相关 ,Lat BA与vBMD相关有显著意义 (r =0 .14 ,P <0 .0 1)。AP BA每变化 1个标准差 ,AP BMC和AP aBMD在平均值的基础上分别相应变化 13 .1%和 4.47% ;Lat BA每变化 1个标准差 ,Lat BMC、Lat aBMD和vBMD在平均值的基础上分别相应变化 13 .3 %、4.4%和 1.5% ;AP BA的全距变化所致AP BMC和AP aBMD的变化分别约为 78.6%和 2 6.8% ,Lat BA的全距变化所致Lat BMC、Lat aBMD和vBMD的变化分别约为 79.8%、2 6.3 %和 8.94%。不同BA组之间的身高、体重、BMC和aBMD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0 1)。影响BA、BMC和Lat aBMD的主要因素为身高 ,影响AP aBMD的主要因素为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骨骼大小 面积 骨密度 能量X线吸收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