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1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改善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疗效和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黄春晖 王进义 +2 位作者 房超青 陈韶光 林艺如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4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的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0例。两组在为期4周的治疗期间,研究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照组采用伪刺激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第1、2、3、4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MAD-24)评估临床疗效,使用韦克斯勒成人记忆量表第四版中文版(WNS-IV)、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并记录治疗中不良事件。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总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第1、2周末的HMAD-2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早期优势(P<0.05)。然而,治疗4周后,两组在认知功能测试(如理解记忆、再认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尽管联合疗法在早期表现出较好疗效,但长期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并不明显,且安全性相当。结论与单纯仅使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比较,高频rTMS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在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在治疗前期可较快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但在治疗4周后对于提升临床疗效及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未能显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喹硫平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下载PDF
盐酸齐拉西酮联合丙戊酸钠对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PANSS评分及微炎症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钟伦淳 谢宇花 +1 位作者 赖忠红 何海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945-947,953,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BP-Ⅰ)躁狂发作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盐酸齐拉西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2例BP-Ⅰ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BP-Ⅰ)躁狂发作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盐酸齐拉西酮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2例BP-Ⅰ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齐拉西酮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微炎症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及BRM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1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Ⅰ躁狂发作患者采用丙戊酸钠、盐酸齐拉西酮联合治疗可减轻躁狂程度,改善精神症状,调节微炎症指标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躁狂 丙戊酸钠 盐酸齐拉西酮 炎症指标
下载PDF
针刺对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鑫 刘全良 +2 位作者 李晓娟 张学颖 李献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收治的72例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碳... 目的探讨针刺对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神经递质水平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收治的72例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片与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水平,并通过修订版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HVLT-R)、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DA、NE、5-H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VLT-R、WCST、CP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P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对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及认知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针刺 碳酸锂 盐酸帕罗西汀 神经递质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女性双相Ⅰ型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缓解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春杰 王英戬 金庄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分析女性双相Ⅰ型障碍(BD-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缓解期女性BD-Ⅰ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女性BD-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随访成功患者83例,根据其是否出现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52)、未复发组(n=31)两组... 目的分析女性双相Ⅰ型障碍(BD-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缓解期女性BD-Ⅰ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女性BD-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随访成功患者83例,根据其是否出现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52)、未复发组(n=31)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分析影响BD-Ⅰ复发的独立因素,并于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总发作次数、维持治疗情况以及入院自杀态度测评量表(QSA)得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47、16.45,t=4.68,P均<0.05);不同亚组间(高、低复发组)总发作次数、维持治疗情况、入院QSA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18、3.15,t=5.16,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发作次数≥3次是BD-Ⅰ复发的危险因素,维持治疗是BD-Ⅰ复发的保护因素(OR分别=1.43、0.29,P均<0.05);末次随访,复发组患者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AF)得分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得分均低于未复发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得分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8、3.13、-3.27,P均<0.05)。结论发作次数和维持治疗均是影响女性BD-Ⅰ患者病情复发的影响因素,在BD-Ⅰ缓解期给予维持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进而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女性 临床特征 缓解期 复发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的心理推理能力测评的错误类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梦慧 汪永光 +2 位作者 方海红 赵侠 沈志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5-550,共6页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心理推理(ToM)能力及其加工错误类型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期患者33例、抑郁发作期患者30例以及正...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心理推理(ToM)能力及其加工错误类型的差异。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期患者33例、抑郁发作期患者30例以及正常对照32例。采用中文版社会认知视频测查工具(MASC-C)对受试者进行ToM评估,计算被试在MASC-C任务中的总正确数(即,MASC-C总分)和3种ToM加工错误类型的错误数(包括:“ToM-过度”、“ToM-不足”和“没有-ToM”)。结果:精神分裂症组MASC-C总分均低于其他三组(均P <0.05),而“ToM-不足”和“没有-ToM”错误数均高于其他三组(均P <0.001);躁狂组MASC-C总分低于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 <0.001),而“ToM-过度”错误数均高于其他三组(均P<0.001);抑郁组MASC-C总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期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推理能力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加工不足或完全没有加工,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期患者为过度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抑郁发作 心理推理能力 中文版社会认知视频测查工具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在双相Ⅰ型情感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曹红梅 续稳稳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2期85-87,150,共4页
目的探析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在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92例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一组(46例)使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联合组(46例)使用丙戊... 目的探析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在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92例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一组(46例)使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联合组(46例)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进行治疗。观察2组疗效、抑郁和躁狂情况、个人和社会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较单一组(82.61%)更高(P<0.05);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和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 afaelsdn mania rating scale,BR MS)评分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2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the persond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分明显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Ⅰ型情感障碍效果较之单用丙戊酸钠更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躁狂症状与个人和社会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丙戊酸钠 奥氮平 抑郁 躁狂
下载PDF
抑郁症中潜在双相型障碍的预测因子及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龙赟 童颜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年第1期96-100,共5页
潜在双相型障碍是指目前虽处于抑郁症状态,但今后有可能转换为双相型障碍者,也就是相当于Ghaemi等提倡的双相型谱系障碍。本文就潜在双相型障碍的预测因子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抑郁症 潜在双相型障碍 预测因子 治疗
原文传递
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Ⅰ型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慧 马淑君 +2 位作者 高镇松 张胜佳 杨祺昕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双相Ⅰ型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4例双相Ⅰ型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奥氮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末分别评定Bech-Rafael... 目的:观察奥氮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双相Ⅰ型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4例双相Ⅰ型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奥氮平与碳酸锂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末分别评定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第1、8周末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其安全性,然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RMS总分均极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第1周末BRM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8周末两组BRMS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1周末,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9.1%)显著低于对照组(40.5%)(P<0.05),研究组的TESS总分(7.4±3.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9.3±4.7)(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对双相I型障碍起效较快,副作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奥氮平 碳酸锂 躁狂症状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双相I型与双相Ⅱ型障碍临床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晓东 李洁 +1 位作者 苏敬华 林昭宇 《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对双相I型与双相II型障碍患者人口学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为更好地识别与治疗双相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对广州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医院、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56例临床诊断为情... 目的对双相I型与双相II型障碍患者人口学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为更好地识别与治疗双相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间,对广州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医院、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56例临床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再诊断,对符合DSM-IV双相I型与双相II型障碍标准的患者分别进行自编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问卷、大体功能评定量表、杨氏躁狂量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完成的151例再诊断中,发现双相I型72例、双相II型39例。原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中有35.5%符合双相II型诊断,4.8%符合双相I型诊断。双相I型精神病性症状出现率(62.5%vs25.6%,χ2=13.75,P<0.001)、情感稳定剂使用率(95.8%vs64.1%,χ2=19.64,P<0.001)、超重/肥胖率(38.4%vs17.9%,χ2=5.14,P=0.023)、杨氏躁狂量表评分(15vs2,Z=-5.68,P<0.001)高于双相II型;而后者轻躁狂相(Z=-2.85,P=0.004)、抑郁相次数(3vs1,Z=-4.42,P<0.001)明显多于双相I型。双相II型以抑郁首发为常见(76.9%vs55.6%,χ2=4.96,P=0.026),且抑郁的非典型特征(23.1%vs5.6%,χ2=5.91,P=0.015)、既往自杀未遂率(41.0%vs13.9%,χ2=10.39,P=0.001)、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13vs5,Z=-3.64,P<0.001)均高于双相I型。两亚型在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职业等人口学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相I型与双相II型临床特征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将它们视为不同障碍更符合疾病本身的特点。双相II型易误诊为单相抑郁,其自杀未遂率高,临床上迫切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I障碍 双相障碍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早发与晚发双相障碍I型稳定期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婵娟 周婷 +5 位作者 老帼慧 李烜 林鄞 关力杰 邓文皓 曹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研究早发和晚发的双相障碍I型患者稳定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纳入首次发病年龄≤21岁(早发组94例)和≥35岁(晚发组41例)的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以及分别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35名(分别设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早发和晚发的双相障碍I型患者稳定期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纳入首次发病年龄≤21岁(早发组94例)和≥35岁(晚发组41例)的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以及分别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135名(分别设为对照组1共94名和对照组2共41名),均予以7个经典的神经心理测试,评估注意力/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等。结果早发组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A时间、TMT-B时间、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图形再生c1和c2、言语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modified,WCST)分类数、总错误数和持续错误数以及汉诺塔测验(tower of Hanoi,TOH)总分、完成任务数、计划时间和执行时间共14个指标的成绩较对照组1差(均P<0.05),其中言语流畅性、TMT-A时间、TMT-B时间和TOH执行时间的差异效应量均大于0.4;与对照组2比较,晚发组的TMT-A时间、数字广度顺背、视觉图形再生c1、c2和总分、WCST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以及TOH总分、完成任务数共9个指标成绩较差(均P<0.05),仅TOH两个指标的效应量大于0.4。结论早发和晚发双相障碍I型患者稳定期仍存在多个维度的认知损害,前者的损害可能更广泛、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I 早发 晚发 稳定期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在双相Ⅰ型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海晨 廖春平 +5 位作者 苑成梅 刘铁榜 沈其杰 王轶 孔志 杨颖佳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在双相I型障碍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使用中文版MDQ对131例双相I型障碍患者测评,其中90例患者(68.7%)在8~14d重测。结果:双相I型障碍患者在接受测评时心境状态与MDQ得分无显著相关。因子分析显示,... 目的:研究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在双相I型障碍患者中的信度与效度。方法:使用中文版MDQ对131例双相I型障碍患者测评,其中90例患者(68.7%)在8~14d重测。结果:双相I型障碍患者在接受测评时心境状态与MDQ得分无显著相关。因子分析显示,2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2.48、2.20,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36.0%。内部一致性分析显示,MDQ全量表、因子I及因子IICronbach’salpha值分别为0.63、0.63及0.54。MDQ重测相关系数为0.57(P<0.05)。两次测评中,MDQ中13项条目应答一致率为61.1%~88.9%。患者的MDQ得分范围为2~13分,患者的MDQ得分≥7分时,例数增加明显。13项条目阳性回答率为38.9%~92.4%。结论:中文版MDQ信度、效度基本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境障碍问卷 双相障碍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卫东 张鸿燕 +9 位作者 陈振华 赵靖平 孙学礼 李婷 许秀峰 谢世平 王传跃 杨甫德 高成阁 舒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缓释片(心境稳定剂)与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对157例患者分别进行丙戊酸钠缓释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组)和碳酸锂(碳酸锂组)治疗,其中丙戊酸钠缓释片组78例,碳...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缓释片(心境稳定剂)与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对157例患者分别进行丙戊酸钠缓释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组)和碳酸锂(碳酸锂组)治疗,其中丙戊酸钠缓释片组78例,碳酸锂组79例;观察疗程均为4周。以Young躁狂评定量表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结果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患者的有效率为68.8%,碳酸锂组的有效率为68.4%。Young躁狂评定量表减分值的比较显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躁狂的疗效与碳酸锂相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均为22%,因不良事件导致脱落的发生率丙戊酸钠缓释片组(2.5%)低于碳酸锂组(7.6%)。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的疗效与碳酸锂相当,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 丙戊酸钠缓释片 碳酸锂
下载PDF
双相障碍Ⅰ型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功能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伟 芦云平 +4 位作者 郑冬瑞 于超 严保平 崔利军 张云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I,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的功能结局,探讨不良结局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杨氏躁狂量表≥20分、年龄18~60岁的单次躁狂发作患者,共147例。通过自然观察随访,于第2年、第4年、第7年随访,收集...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Ⅰ型(bipolar disorder-I,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的功能结局,探讨不良结局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杨氏躁狂量表≥20分、年龄18~60岁的单次躁狂发作患者,共147例。通过自然观察随访,于第2年、第4年、第7年随访,收集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治疗情况、复发情况等资料,末次随访采用整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评估患者功能水平,并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分别评估药物治疗依从性和药物副反应等。将缓解期患者分组,GAF总分≤70分为功能不良组,>70分为功能良好组。结果完成7年随访101例患者,末次随访处于缓解期者87例。其中功能不良组50例(57.5%),功能良好组37例(42.5%)。功能不良组较功能良好组,男性、首发时非初婚和伴攻击特征者多,急性期治疗时间长,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正确应答数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低,7年间仅有躁狂发作者少,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发作多,第7年末次随访时TESS总分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年间发作中伴精神病性症状发作构成比高(OR=8.456)、首发时非初婚(OR=5.905)、男性(OR=5.083)、TESS总分高(OR=1.118)、仅有躁狂发作(OR=0.155)与BP-Ⅰ首发躁狂患者7年后功能结局不良相关联(均P<0.05)。结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发作、不良婚姻、男性、药物副反应等特征增加BP-Ⅰ首发躁狂患者功能结局不良的发生风险,而仅有躁狂发作患者的功能结局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躁狂首发 功能结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栾融融 邹韶红 +2 位作者 贾丽娜 佟钙玉 戴立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伴攻击行为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具有攻击行为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 目的:通过研究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伴攻击行为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具有攻击行为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及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愿意接受研究的78例汉族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攻击组(MOAS≥4分,38例)积极应对分[(12.31±7.28),P<0.05]低于非攻击组(MOAS<4分,40例)(16.15±6.95);攻击组消极应对分[(13.29±5.28),P<0.05]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0.68±4.07)。攻击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非攻击组(P<0.05或P<0.01)。结论:具有攻击行为的双相障碍患者消极应对方式更多,积极应付方式较少,其社会支持度也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抑郁障碍 攻击行为 横断面调查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下载PDF
丙戊酸钠合并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Ⅰ型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烜 关力杰 +7 位作者 温光池 林晓鸣 梁卉薇 邓文皓 常青 欧玉芬 叶碧瑜 苗国栋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I型(BD-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BD-I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59例,丙戊酸钠+齐拉西酮)和奥氮平组(61例,丙戊酸钠+奥氮平),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躁狂量...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障碍I型(BD-I)患者认知功能影响。方法:将BD-I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59例,丙戊酸钠+齐拉西酮)和奥氮平组(61例,丙戊酸钠+奥氮平),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贝克躁狂量表(BRMS)评定病情,应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图形再生测验、连线测验(TMT)、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汉诺塔(TOH)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控制BRMS评分、年龄、病程后,齐拉西酮组的数字符号、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总分、WCST分类数、TOH总分明显优于奥氮平组(F=3.61,10.24,12.51,4.69,4.27;P均<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均能改善BD-I患者的认知功能,但联合齐拉西酮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认知功能 奥氮平 齐拉西酮 丙戊酸钠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风险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伟 王学义 +3 位作者 崔利军 严保平 成玉敏 张云淑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方法: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4例住院的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加权分≥4分)和非攻击组(44例,加权分<4分);对入组者进行一般及临床情况调查、认知功能检...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方法: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4例住院的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加权分≥4分)和非攻击组(44例,加权分<4分);对入组者进行一般及临床情况调查、认知功能检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血脂、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检测及脑地形图检查。结果:两组在职业、饮酒、发病间期缓解程度、入院方式、总发作次数、躁狂发作次数、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成绩、SSRS评分、EMBU因子分、血清CK水平、脑电地形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非自愿住院(OR=54.341)、发病间期不完全缓解(OR=19.088)、无业/失业(OR=9.841)、总发作次数≥3次(OR=9.672)是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有关,无业或失业、疾病反复发作、发病间期不全缓解及非自愿住院可增加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以非自愿住院相对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攻击行为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中文版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在双相Ⅱ型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海晨 苑成梅 +3 位作者 Jules Angst 刘铁榜 廖春平 荣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究中文版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32-item hypomania checklist,HCL-32)在双相Ⅱ型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度、信度。方法:对69例双相II型障碍患者应用HCL-32进行测评,其中有26例(37.7%)患者在8~14d后重测。结果:经相关分析及Kruskal-Wa... 目的:研究中文版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32-item hypomania checklist,HCL-32)在双相Ⅱ型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效度、信度。方法:对69例双相II型障碍患者应用HCL-32进行测评,其中有26例(37.7%)患者在8~14d后重测。结果:经相关分析及Kruskal-Wallis检验,双相II型障碍患者在接受测评时的心境状态对HCL-32得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48、0.23)。因子分析显示前2个因子的特征值较佳,分别为6.19和3.57,前2个因子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30.5%。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HCL-32全量表Cronbach'salpha值为0.84,因子I和因子II分别为0.85和0.66。全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51(P=0.007)。前后两次测评中,32项条目重测一致率为53.8%~96.2%。患者的HCL-32得分范围为3~26分,HCL-32总分≥14的患者有46例(66.7%)。量表分均值为(15.26±5.91)分。32项条目阳性回答率为7.2%~82.6%。结论:HCL-32中文版在双相II型障碍患者中初步试用,其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尚满意,但重测信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 效度 信度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祝敬溪 瞿颖莹 +2 位作者 许建君 魏英 顾冬云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0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阿立哌唑组28例,给予阿立哌唑起始剂量10mg·d-1,最大剂量30mg·d-1,平均剂量(28.5±4.50)m...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9例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阿立哌唑组28例,给予阿立哌唑起始剂量10mg·d-1,最大剂量30mg·d-1,平均剂量(28.5±4.50)mg·d-1;碳酸锂组31例,碳酸锂起始剂量0.5g·d-1,最大剂量1.5g·d-1,平均剂量(1.18±0.21)g·d-1;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30例,给予阿立哌唑起始剂量、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同阿立哌唑组,碳酸锂起始剂量、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为同碳酸锂组。3组均6周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3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各检测1次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锂浓度、血脂及脑电图等,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阿立哌唑组、碳酸锂组、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治疗后各时间段(1、2、4及6周末)的BRMS、CG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治疗2、4及6周末的BRMS、CGI评分均低于阿立哌唑组和碳酸锂组(均P<0.05)。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为75.0%,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77.4%,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总有效率为90.0%。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和碳酸锂组(均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治疗前后3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脑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阿立哌唑单药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患者总有效率均优于阿立哌唑和碳酸锂单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阿立哌唑 碳酸锂 联合治疗
下载PDF
阿立哌唑单药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祝敬溪 瞿颖莹 +2 位作者 许建君 魏英 顾冬云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单药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联合碳酸锂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单药与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联合碳酸锂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采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各检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锂浓度、血脂,心电图、脑电图,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RMS和CGI得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逐渐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单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之间在第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6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痊愈率方面也明显低于联合碳酸锂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结论阿立哌唑组治疗双相障碍I型躁狂发是安全有效的;阿立哌唑联合碳酸锂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均优于阿立哌唑单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I 阿立哌唑 碳酸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