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肝通络颗粒对家兔脑膜血管的双相调节作用(英文)
1
作者 杨维华 孙兆泉 周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2期4662-4663,共2页
背景:药物治疗是偏头痛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对平肝通络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证实平肝通络颗粒对家兔脑膜血管具有双相调节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安慰剂及阳性药物对照,单盲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湖南省中医药研... 背景:药物治疗是偏头痛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对平肝通络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证实平肝通络颗粒对家兔脑膜血管具有双相调节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安慰剂及阳性药物对照,单盲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室完成。采用家兔脑膜血管。市售家兔24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3kg,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动物室饲养2周以上。干预:平肝通络颗粒十二指肠给药与静脉注射给药的颅通定对照,试验完成、血管管径恢复后,各再给药1次,30min后由耳缘静脉按5μg/kg注射5-羟色胺。主要观察指标:兔脑膜小血管管径值。结果:平肝通络颗粒能够扩张正常家兔脑膜小血管管径,同时明显对抗注射5-羟色胺后兔脑膜血管管径的扩张,呈现双相调节作用。结论:平肝通络颗粒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的药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 血管 双相调节作用 中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单体对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产生的双相调节作用
2
作者 池岛乔 沈燕 《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0年第3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中药单体 炎症性因子 双相调节作用 中药复方
下载PDF
基于微环境耦合模型研究巨噬细胞动态极化对斑块发展的双相调节作用
3
作者 刘梦辰 蔡彦 李志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97-197,共1页
目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可根据斑块微环境变化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极化方向(M1、M2型),并发挥着双重作用。通过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耦合模型,探究在斑块发展的不同时期巨噬细胞动态。方法利用一套联立的反应-扩散... 目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可根据斑块微环境变化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极化方向(M1、M2型),并发挥着双重作用。通过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耦合模型,探究在斑块发展的不同时期巨噬细胞动态。方法利用一套联立的反应-扩散偏微分方程式,描述斑块发展中的脂质沉积、免疫反应和血管新生等过程,建立基准微环境耦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免疫反应 极化方向 血管新生 耦合模型 双相调节作用
下载PDF
也谈中药的双相调节作用
4
作者 陈文贵 《江西中医药》 1999年第6期31-32,共2页
有不少的中药具有奇特的作用,譬如大黄可泻下通便,而小剂量则可致便秘;田七有活血化瘀之功,却又能止血;人参可使高血糖者的血糖降低,亦可使低血糖者的血糖升高,等等。中药的这种特殊功效,称为“双相调节作用”。此为通过药物调节机体在... 有不少的中药具有奇特的作用,譬如大黄可泻下通便,而小剂量则可致便秘;田七有活血化瘀之功,却又能止血;人参可使高血糖者的血糖降低,亦可使低血糖者的血糖升高,等等。中药的这种特殊功效,称为“双相调节作用”。此为通过药物调节机体在病理过程中的亢进或低下状态,使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双相调节作用 药理
下载PDF
发酵莲子乳对小鼠胃肠道运动、吸收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小南 陈洁 +1 位作者 汪家梨 林建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535-2539,共5页
目的:探讨发酵莲子乳(LMFP)对胃肠道运动、吸收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按体质量区组随机分组并以蒸馏水、不同药物及不同浓度的LMFP进行相应干预.左旋精氨酸腹腔注射建模,测定胃及小肠酚红残留率及胃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复方地芬诺酯灌... 目的:探讨发酵莲子乳(LMFP)对胃肠道运动、吸收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按体质量区组随机分组并以蒸馏水、不同药物及不同浓度的LMFP进行相应干预.左旋精氨酸腹腔注射建模,测定胃及小肠酚红残留率及胃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制造便秘模型,观测炭末排出时间、黑便排出量、质量及含水率;皮下注射小剂量利血平建模,计算小肠推进率、尿木糖排出量.结果:胃组织NO含量与胃排空延缓正相关(r=0.475,P=0.010);较之左旋精氨酸模型组,250,500mL/LLMFP组、吗叮啉组胃酚红滞留率降低(22.78±6.95%,27.12±5.73%,22.82±5.63%vs34.76±9.15%,P<0.05),250mL/LLMFP组、吗叮啉组胃NO含量降低(26.13±4.95μmol/gpro,26.33±4.06μmol/gprovs38.33±9.82μmol/gpro,P<0.05),500,750mL/LLMFP组和吗叮啉组远端1/2小肠、750mL/LLMFP组和吗叮啉组远端2/3小肠酚红含量均增高(P<0.05).与复方地芬诺酯模型组相较,各浓度LMFP组炭末排出时间缩短(133.63±18.28,113.25±26.25min,141.75±25.95minvs175.50±24.04min,P<0.05)、黑便含水率升高(39.72±3.06%,42.48±3.07%,40.58±4.29%vs19.67±2.53%,P<0.05);250,500mL/LLMFP组黑便质量增加(0.68±0.16g,0.82±0.23gvs0.37±0.13g,P<0.01);1000mL/LLMFP组小肠推进率低于利血平模型组(79.93±14.52%vs97.64±5.68%,P=0.002),500,1000mL/LLMFP组木糖排出量较利血平模型组增高(10.54±2.48,12.24±2.15mgvs7.86±1.71mg,P<0.05).结论:LMFP对胃肠运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可缓解便秘症状,促进小肠吸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FP对胃肠运动具有双相调节作用 可缓解便 秘症状 促进小肠吸收功能
下载PDF
谈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聂克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共3页
影响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 ,从总的方面来说 ,应包括机体机能状态和药物本身两大因素。中药所含的拮抗性成分是其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 ,机体机能状态处于兴奋或抑制时 ,对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的反应性不同 ,由此表现出双向调节... 影响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 ,从总的方面来说 ,应包括机体机能状态和药物本身两大因素。中药所含的拮抗性成分是其产生双向调节作用的物质基础 ,机体机能状态处于兴奋或抑制时 ,对作用相反的两种成分的反应性不同 ,由此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与药物本身的剂量、炮制、制剂、配伍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临证时可以根据具体病证的不同从上述诸因素灵活运用药物 ,有目的地发挥中药的双向或单向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双相调节作用 中药药理学
下载PDF
转录因子AP-2在肿瘤发生中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硕 邓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0-435,共6页
激活蛋白-2是一类具有细胞特异性结合DNA的转录因子家族,能特异性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迄今已发现α、β、γ、δ、ε五个亚型,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 激活蛋白-2是一类具有细胞特异性结合DNA的转录因子家族,能特异性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迄今已发现α、β、γ、δ、ε五个亚型,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众多研究表明,激活蛋白-2的调节效应可能为双向,即抑癌或促癌,与组织特异性、时间先后以及各亚型之间差异性等相关。文中着重综述了AP-2在肿瘤发生中作用的最新进展以及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理生理学 转录因子/遗传学 转录因子/生理学 双相调节作用 激活蛋白-2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双相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孙国杰 王述菊 +3 位作者 杜艳军 胡和平 吴绪平 孔立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的双相调节效应以及产生这种效应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观察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分别针刺"... 目的:探讨不同穴位对胃运动异常大鼠的双相调节效应以及产生这种效应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观察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分别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及胃内压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及胃运动增强和胃运动抑制的病理状态下,针刺"足三里""内关"均以促进胃运动为主,而针刺"中脘""气海"均以抑制胃运动为主,且针刺以上不同穴位均有效激活了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穴位的双相调节作用并不一定是同一穴位对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内脏器官有双相调节效应,可能表现为不同穴位的综合作用是纠正机体机能活动向正常平衡与稳态状态方向的良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活动/针灸效应 双相调节作用 选穴 大鼠
下载PDF
双相调节法治疗顽固性失眠100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永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5-55,共1页
双相调节法治疗顽固性失眠100例杨永年(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210029)主题词失眠症/中医药疗法,双相调节作用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3岁,其中工人56例,农民13例... 双相调节法治疗顽固性失眠100例杨永年(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210029)主题词失眠症/中医药疗法,双相调节作用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3岁,其中工人56例,农民13例,干部知识分子26例。主要表现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中医药疗法 双相调节作用
下载PDF
试论腧穴的双相调治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传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在临床上发挥和运用腧穴的双相良性调治作用。方法:从腧穴功能、补泻手法、补泻量、腧穴配伍及处方运用等方面加以论述。结论:腧穴的双相良性调治作用是在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下,运用不同的针刺补泻手法来完成的。
关键词 腧穴学 双相调节作用
下载PDF
电针刺激穴位增强小白鼠体力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21
11
作者 顾训杰 《针灸临床杂志》 1998年第12期9-10,共2页
本实验表明,选用随机变化的疏密脉冲波由于电脉冲的频率随机可变,故对小白鼠不易产生电刺激的适应现象。经电针刺激小白鼠穴位后,可恢复小白鼠在游泳实验中产生的疲劳作用,并且能进一步提高小白鼠体力。这说明刺激穴位不仅是在治疗... 本实验表明,选用随机变化的疏密脉冲波由于电脉冲的频率随机可变,故对小白鼠不易产生电刺激的适应现象。经电针刺激小白鼠穴位后,可恢复小白鼠在游泳实验中产生的疲劳作用,并且能进一步提高小白鼠体力。这说明刺激穴位不仅是在治疗中所见的双相调节作用,还可看到针刺穴位时能发挥机体原有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调节作用 小白鼠 电针疗法 体力
下载PDF
运用双向调节 提高中药疗效
12
作者 陈曦光 《河北中医》 2009年第2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双相调节作用 中药疗法
下载PDF
心身医学模式下的高血压现代治疗
13
作者 肖珉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5年第6期29-30,共2页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在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心血管疾病的心身医学正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热切关注.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诱发和加重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 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在胡大一教授的倡导下心血管疾病的心身医学正日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热切关注.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诱发和加重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高血压病的转归亦起双相调节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目前已成为共识.本文着重于对高血压病药物治疗以外的治疗新方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模式 高血压病 现代治疗 心身医学 生物-社会-心理 心血管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 双相调节作用 二十一世纪 医务工作者
下载PDF
针灸特殊功能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立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查阅32篇论文,对针灸的特殊功能进行两方面的综述。其一针灸的基本特点是作用的方向有双向调节性,可通过穴位的拮抗、手法、配穴、治疗来实现;其二是“自控调节”具有识别应激。调节病理状态、适应原样等,对机体进行平衡调节使“阴平阳... 查阅32篇论文,对针灸的特殊功能进行两方面的综述。其一针灸的基本特点是作用的方向有双向调节性,可通过穴位的拮抗、手法、配穴、治疗来实现;其二是“自控调节”具有识别应激。调节病理状态、适应原样等,对机体进行平衡调节使“阴平阳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调节作用 针灸研究 阴平阳秘
下载PDF
甘草甜素对小鼠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哲 高兴华 +1 位作者 王雅坤 陈洪铎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7-559,共3页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小鼠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方法甘草甜素、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每日1次腹腔注射后在不同时间点获取耳部皮肤。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表皮中的朗格汉斯细胞。结果①甘草甜素5 mg/kg、10 mg/kg及地塞米松1 mg/kg用...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对小鼠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方法甘草甜素、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每日1次腹腔注射后在不同时间点获取耳部皮肤。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表皮中的朗格汉斯细胞。结果①甘草甜素5 mg/kg、10 mg/kg及地塞米松1 mg/kg用药3 d后和1周后与用药0 d相比,朗格汉斯细胞密度显著降低。②甘草甜素80 mg/kg用药3 d后和1周后与用药0 d相比,朗格汉斯细胞密度显著升高。③用药4周后甘草甜素对朗格汉斯细胞密度的影响渐弱。结论甘草甜素对朗格汉斯细胞密度具有双相调节作用。低剂量使朗格汉斯细胞密度降低,高剂量使朗格汉斯细胞密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 郎格尔汉斯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小鼠 细胞密度 双相调节作用 地塞米松 不同时间 每日1次 生理盐水
原文传递
论针灸的效应特性(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玲玲 徐斌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0年第1期40-45,共6页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针灸整体性调整、双向性调整、快捷性调整、生理性调整的效应特性,指出认识针灸效应特性、掌握影响针灸效应特性发挥的因素是针灸学科的核心科学问题。
关键词 针灸 针灸效应 双相调节作用
原文传递
氟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小乐 郭英杰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9年第3期182-184,共3页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双相调节作用 骨代谢性疾病 机体内环境 骨形成 激素因子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