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彦林 韩睿 +3 位作者 钟玲 李康 肖林 王永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5期8801-8804,共4页
背景:异种生物骨经适当理化处理后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其生物降解性能差,常需要改性或与其他材料复合以加速其吸收,经改性后能很好地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目的.观察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的生物相容性及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异种生物骨经适当理化处理后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其生物降解性能差,常需要改性或与其他材料复合以加速其吸收,经改性后能很好地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目的.观察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的生物相容性及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1/06在昆明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完成。材料:将猪椎骨煮沸12h,经系列乙醇脱水后于800℃条件下煅烧6h后制得陶瓷化骨,完全去除有机成分,再将陶瓷化骨与适当浓度的焦磷酸钠溶液复合后于800℃煅烧1h,经缓慢冷却后制得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万法将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材料植入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双股部肌袋中,第2,4,8,12周时取材行常规组织学检测;同时将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与取自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第2,4,6,8,10天时行MTT法测定及扫描电镜观察。王要观察摆际:植入双相陶瓷样生物骨后组织学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上黏附、增殖情况。结果。植入后动物切口愈合良好,肌肉纤维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由材料表面长入孔隙内,材料周围未见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未见新骨形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于双相陶瓷生物骨材料上生长增殖,细胞数量随培养时间增加,传代接种后第1~4天细胞增殖缓慢,于第5天细胞增殖加速,第8天时细胞增殖达稳定期,随后细胞增殖逐渐下降。结论双相陶瓷生物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细胞相容性,双相陶瓷生物骨材料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机为体外复合培养第8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陶瓷样生物骨 生物相容性 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晓松 李彦林 +2 位作者 郭洪涛 杨浩 王永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50-1454,共5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课题组制备的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或直接作为植骨材料的要求。实验将材料植入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以进一步了解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目的:用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来修复兔桡骨骨缺损,评价双...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课题组制备的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或直接作为植骨材料的要求。实验将材料植入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以进一步了解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目的:用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来修复兔桡骨骨缺损,评价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的成骨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9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将猪椎骨煮沸12h,经系列乙醇脱水后于800℃条件下煅烧6h后制得陶瓷化骨,完全去除有机成分,再将陶瓷化骨与适当浓度的焦磷酸钠溶液复合后于800℃煅烧1h,经缓慢冷却后制得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自体髂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在兔双侧桡骨造成1.0cm骨缺损后分别植入双相陶瓷样生物骨材料、自体髂骨,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直接缝合切口。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周取出双侧尺、桡骨后摄X射线片,了解移植物的X射线变化情况。制备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移植物的组织形态特征及新骨形成情况。结果:X射线片: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在术后4周可见材料密度较宿主骨高,与宿主骨分界清楚,8周后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模糊,12周后大部分材料呈高密度影,24周后材料仍有部分高密度影。自体髂骨组在术后4周可见髂骨与宿主骨分界模糊,24周后植骨部位密度与宿主骨一致。组织学形态观察:双相陶瓷样生物骨组发现有新骨贴附材料生长,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新骨形成增多。24周后新骨形成明显增多,仍可见部分残余材料;自体髂骨组在12周后髓腔完全再通,24周后植骨部位与宿主骨结构没有差别;空白对照组未见骨连接或髓腔再通,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损两端逐渐封闭并硬化。结论:实验初步表明双相陶瓷样生物骨可用于桡骨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陶瓷样生物骨 缺损 作用
下载PDF
双相陶瓷样生物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彦林 郭洪涛 +2 位作者 韩睿 杨浩 王永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双相陶瓷样生物骨(biphasic ceramic-like biologic bone,BCB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取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股骨、胫骨骨髓,分离培养第3代BMSCs,将密度为1×107个/mL细胞悬液20μL接种至15mm×5mm...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双相陶瓷样生物骨(biphasic ceramic-like biologic bone,BCBB)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取2周龄日本大耳白兔股骨、胫骨骨髓,分离培养第3代BMSCs,将密度为1×107个/mL细胞悬液20μL接种至15mm×5mm×5mmBCBB骨块,复合培养8d构建组织工程BCBB。另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48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随机分成A、B、C、D4组(n=12),制备兔双侧桡骨1.5cm骨缺损模型。各组骨缺损处分别植入不同材料,A组:植入复合有BMSCs的组织工程BCBB;B组:单纯植入BCBB;C组:植入自体髂骨;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12、24周取材,经大体观察、X线片和组织学检测,评价组织工程BCBB的成骨作用。结果X线片观察:A、B组术后4周,材料密度较宿主骨高,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清楚;8周A、B组材料与宿主骨分界模糊;12周A组材料边缘部分密度接近桡骨,中份有部分高密度影,B组大部分材料呈高密度影;24周A组髓腔再通,少量未吸收的材料密度增高,B组材料仍有部分高密度影;C组术后4周植骨与宿主骨分界模糊,8周形成髓腔,12周完成髓腔改建,24周植骨部位密度与宿主骨一致,未见残余高密度影;D组各时间点均未见骨连接或髓腔再通。X线片评分:A组术后12、24周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各时间点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A组材料内有新骨形成及新骨贴附材料生长,而B组见新骨贴附材料生长,随时间推移材料逐渐降解吸收,新骨形成增多。A组术后12、24周新骨形成面积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在各时间点均少于C组(P<0.05)。结论组织工程BCBB成骨能力强于单纯BCBB,BCBB可用作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双相陶瓷样生物骨 BMSCS 缺损 作用
原文传递
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双相陶瓷样生物活性骨修复指骨缺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福科 李彦林 +5 位作者 王国梁 曹彬 李晓林 陈建明 金耀峰 王永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7期8885-8888,共4页
背景: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双相陶瓷样生物活性骨既有骨传导功能,又能诱导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已经成为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理想骨移植替代材料之一。目的:初步观察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相陶瓷... 背景: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双相陶瓷样生物活性骨既有骨传导功能,又能诱导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已经成为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理想骨移植替代材料之一。目的:初步观察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相陶瓷样生物活性骨在临床修复指骨缺损的能力。方法:选取10例手指内生软骨瘤患者,平均年龄33岁。肿瘤大小为0.3cm×0.3cm×0.3cm^1.0cm×0.5cm×0.5cm;肿瘤均位于患指指骨,行肿瘤刮除术,瘤腔用双相陶瓷样生活性物骨填充,伤口常规缝合;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局部炎性反应,排斥反应,全身毒性,瘤腔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无伤口感染,伤口均甲级愈合。局部炎性反应轻微,无排斥反应和全身毒性反应。术后全部获随访6个月,术后3个月可见新骨长入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相陶瓷样生物活性骨填充区。手指在术后1个月可完成日常活动。提示复合骨形成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相陶瓷样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成骨性、生物安全性和相容性,可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陶瓷生物活性 形成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缺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