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
1
作者 王荣达 王玉文 +2 位作者 王泽民 龙森 何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10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分别采用鲁拉西酮、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及对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10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分别采用鲁拉西酮、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促甲状腺激素(TSH)、PRL、雌二醇(E2)水平、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题(ITAQ)评分、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5.65%、81.4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性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前后PANAS评分差值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PRL、E2有所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治疗前后TSH、PRL、E2水平差值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ITAQ评分增高,观察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治疗前后ITAQ评分差值较高(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鲁拉西酮用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好,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加血清PRL水平,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鲁拉西酮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疗效 催乳素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催乳素及雌二醇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章文峰 杜志明 杨晓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催乳素(PRL)、雌二醇(E2)变化情况及其对疗效的预测效能。方法:根据治疗效果不同将9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无效组(n=28)和有效组(n=62),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疗效患者血清甲...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催乳素(PRL)、雌二醇(E2)变化情况及其对疗效的预测效能。方法:根据治疗效果不同将9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无效组(n=28)和有效组(n=62),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疗效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PRL及E2水平,筛选存在差异的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治疗后,患者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及E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患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效组患者TSH、T3、T4及E2水平低于有效组(P<0.05);不同疗效患者FT3、FT4及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当TSH≤2.272μIU/mL时,预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57.1%;当T3≤1.630 nmol/L时,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57.1%;当T4≤92.455 nmol/L时,灵敏度为62.9%,特异度为60.7%;当E2≤59.030 pg/mL时,灵敏度为77.4%,特异度为46.4%;四者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为79.0%,特异度为78.6%。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后TSH、T3、T4及E2水平均升高,治疗无效患者上述指标升高幅度较小,四者联合可用于患者预后的辅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甲状腺功能 催乳素 雌二醇 疗效 预测效能
下载PDF
哌罗匹隆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喻军海 李清 万娜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西省精神病院的64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碳酸锂组(n=29)和联合用药组(n=35)。碳酸锂组...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江西省精神病院的64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碳酸锂组(n=29)和联合用药组(n=35)。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联合用药组在碳酸锂组的基础上加用哌罗匹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双相情感障碍量表(CGI-s-BP)及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高于碳酸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17及CGI-BP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HAMD-17及CGI-BP评分均低于碳酸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二醛(MDA)水平低于治疗前,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患者MDA水平低于碳酸锂组,SOD和GSH-Px水平均高于碳酸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罗匹隆联合碳酸锂可以有效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罗匹隆 碳酸锂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氧化应激水平
下载PDF
青少年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风险关联性研究
4
作者 何琛琛 张明霞 +1 位作者 刘燕霞 黄斌 《精神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肠道菌群特点及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双相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伴有NSSI行为,分为NSSI组(33例)和无NSSI组(52例)。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Alph...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肠道菌群特点及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双相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伴有NSSI行为,分为NSSI组(33例)和无NSSI组(52例)。比较两组的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肠道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度。Pearson法分析Ace指数、肠球菌属丰度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NSSI组孤独感评分>11分、有童年虐待、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患者比例高于无NSSI组(P<0.05)。NSSI组Ace指数高于无NSSI组(P<0.05)。NSSI组患者肠球菌属丰度水平低于无NSSI组(P<0.05)。Ace指数与HAMA总分、HAMD-17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肠球菌属丰度水平分别与HAMA总分、HAMD-17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e指数、童年虐待是影响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NSSI行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肠道菌群菌属丰度降低、Alpha多样性升高,与其NSSI行为发生风险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肠道菌群 关联性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4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凝 王学义 +1 位作者 秦振洲 宋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障碍Ⅰ型或Ⅱ型抑郁发作患者67例,随机分为rTMS组(n=33)和伪rTMS组(n=...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障碍Ⅰ型或Ⅱ型抑郁发作患者67例,随机分为rTMS组(n=33)和伪rTMS组(n=34),接受碳酸锂[(0.8±0.1)mmol/L vs.(0.8±0.2)mmol/L)]和喹硫平[(333.3±87.4)mg/d vs.(343.1±94.2)mg/d]治疗。rTMS组接受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rTMS刺激,伪rTMS组接受相同部位的伪线圈刺激,每周5次,连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估,分别累计合并使用氯硝西泮片剂量。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对两组患者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记录治疗中的不良事件。治疗4周末HAMD<8分定义为治愈。结果:治疗第2周[(27.6±4.6)vs.(30.9±5.8)]、第3周[(19.8±3.9)vs.(22.5±5.2)]、第4周[(10.3±3.0)vs.(12.6±5.3)]末,rTM S组HAM D评分均低于伪rTM S组(均P<0.05)。第4周末,rTM S组治愈率高于伪rTMS组(73.0%vs.44.8%,P<0.05)。第4周末,rTMS组PQSI评分低于伪rTMS组[(2.5±1.4)vs.(3.5±1.9),P<0.05]。第2周[(8.7±4.8)mg vs.(10.0±4.1)mg]、第3周[(2.7±1.8)mg vs.(3.9±1.6)mg]、第4周[(1.0±0.9)mg vs.(2.0±1.4)mg]末,rTMS组使用氯硝西泮剂量均低于伪rTMS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6.9%,P>0.05)。结论:低频rTM 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有较好疗效,并可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心境稳定剂 喹硫平 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则挚 苑成梅 +8 位作者 吴志国 易正辉 洪武 陈俊 王勇 胡莺燕 曹岚 黄佳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200)与单相复发抑郁组(n=56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与双相障碍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相障...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200)与单相复发抑郁组(n=56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与双相障碍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患者起病年龄早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首次发病年龄<25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1);不典型抑郁症状中,性欲亢进者的比例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较高(P<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双相抑郁障碍发作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25岁、双相障碍家族史、性欲亢进、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认知障碍因子分与双相障碍独立相关,优势比(OR)分别为1.54、1.50、3.25、1.99、1.89、1.48、1.63、1.63、1.42。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是两类疾病,在抑郁发作时存在显著差异的临床特征可能是双相障碍的潜在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单相抑郁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抗抑郁药物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治疗中的必要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施慎逊 《上海精神医学》 2011年第3期178-179,共2页
有关双相障碍中使用抗抑郁剂问题的讨论,在中国从2003年开始逐渐成为热点,并且集中体现在《双相障碍防治指南》。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抑郁药物 治疗 抑郁 防治指南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个性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秀芳 张淑娟 张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气质类型和个性因素的差异,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和单向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一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临床上确诊的单相抑郁、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各60例,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气质类型和个性因素的差异,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和单向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一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临床上确诊的单相抑郁、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各60例,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其个性特点,比较两组患者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个性因素和气质类型上的差异。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在气质类型的分布上主要集中在胆汁质,而单相抑郁患者为胆汁质的仅为1/4,两组患者在气质类型(即EPQ的个性象限)的分布上差异有显著性。在EPQ的各个性因素分析上,单相抑郁患者的内外向因素分、情绪稳定性因素分均显著低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而掩饰因素分及精神病性因素分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单相抑郁患者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在EPQ的个性因素和气质类型上均有显著不同,EPQ测试结果在单相抑郁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单相抑郁 气质类型 个性
下载PDF
阿立哌唑联合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苏丽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5期662-664,共3页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联合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精神状态(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本院98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改良无抽搐电休克...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联合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精神状态(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本院98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抑郁状况(MADRS)、认知功能(MoCA)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MoCA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MAD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精神状态,提高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MMSE评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对比分析
10
作者 陈新英 左津淮 +1 位作者 王从辉 安旭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3期326-327,共2页
目的:评价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ICD-10标准的59例住院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29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30例),所有患者经2周清洗期,治... 目的:评价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时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ICD-10标准的59例住院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29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30例),所有患者经2周清洗期,治疗剂量分别为30~60mg/d 和10~15mg/d ,共治疗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症状量表于治疗0、1、2、4、8周时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8周治疗,度洛西汀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9.3%和96.6%,艾司西酞普兰组分别为80.0%和9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抗抑郁药治疗老年抑郁症均有效,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度洛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疗效相当,治疗过程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 老年期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下载PDF
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4
11
作者 粟幼嵩 陈俊 +4 位作者 李则挚 王勇 黄佳 方贻儒 王祖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探讨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1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42)和锂盐组(n=39),分别给予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或单用碳酸锂治疗,持续8周。在基线期及治疗第1、2、4、8周末... 目的探讨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1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42)和锂盐组(n=39),分别给予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或单用碳酸锂治疗,持续8周。在基线期及治疗第1、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和Young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定疗效,计算治疗有效率,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基线期两组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4周末联合用药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锂盐组(P<0.05或P<0.01);治疗第8周末联合用药组HAMD-17评分低于锂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期及治疗各阶段的YMRS评分均<7。两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碳酸锂比较,碳酸锂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起效快,疗效相似,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余姝 王强 +4 位作者 邓伟 何宗岭 罗微 胡雅岚 李涛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BD-M)和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对患者进行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评估;采用剑桥神经心理成套测试(CANTAB)对80例BD-M患者(BD-M组)、137例MDD患者(MDD组)...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BD-M)和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对患者进行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评估;采用剑桥神经心理成套测试(CANTAB)对80例BD-M患者(BD-M组)、137例MDD患者(MDD组)及90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视觉记忆、工作记忆、持续注意和执行功能等维度的认知功能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①图形识别记忆(PRM):即刻阶段平均正确潜伏期、延迟正确率NC组明显优于MDD组及BD-M组,两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平均潜伏期NC组明显短于MDD组,MDD组明显短于BD-M组(P均<0.0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内外空间成套转换(IED):完成阶段数、规则内转换能力错误数、注意灵活性阶段错误数均为NC组最优,依次为MDD组及B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视空间记忆(SWM):搜索错误数NC组最优,依次为MDD组及B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⑤相关分析显示,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与PRM、RVP、IED、SWM指标无显著相关。结论:BD-M和MDD患者存在多维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且BD-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失匹配负波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嘉艺 陈康林 +6 位作者 高庆 王凤 李静 张晶 杨见 李名立 李喆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比较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失匹配负波(MMN)的差异及其与各自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5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组)以及5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MMN检测;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 目的:比较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失匹配负波(MMN)的差异及其与各自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5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组)以及5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MMN检测;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各组总体功能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组病情严重程度。在控制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后,偏相关分析患者组MMN与临床特征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GAF评分降低(F=53.96,P<0.01);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MMN潜伏期延长(F=44.31,P<0.01)、MMN波幅降低(F=5.39,P<0.01);双相组与单相组MMN潜伏期及MMN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相组MMN潜伏期与HAMD评分和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51,0.46;P<0.01);MMN波幅与HAMD评分和发作次数呈负相关(r=-0.35,-0.39;P<0.01);单相组MMN潜伏期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2,P<0.01),MMN波幅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1)。结论: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异常MMN可能是抑郁发作的状态性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单相抑郁 失匹配负波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及单相抑郁症患者与血清BDNF、GABA、TSH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家君 张浪 李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11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及单相抑郁症患者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γ-氨基丁酸(GABA)、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n=59)、双相障碍抑郁发作(n=51)患者及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及单相抑郁症患者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γ-氨基丁酸(GABA)、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n=59)、双相障碍抑郁发作(n=51)患者及健康志愿者(n=50)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心境障碍问卷(MDQ)、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32)评估各组受试者抑郁、狂躁或轻狂躁状态,测定血清BDNF、GABA、TSH水平。结果①双相障碍抑郁组、抑郁症组患者HAMD-17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抑郁组MDQ、HCL-12得分高于抑郁症组(P<0.05)。②双相障碍抑郁组、抑郁症组患者血清BDNF、GAB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双相障碍抑郁血清BDNF、GABA水平低于抑郁症组(P<0.05);双相障碍抑郁组患者血清TSH高于对照组及抑郁症组(P<0.05)。③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BDNF与HAMD-17、MDQ、HCL-12呈负相关(P<0.05),血清GABA与MDQ、HCL-12呈负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及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存在血清BDNF、GABA、TSH分泌的失衡,其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失衡状态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Γ-氨基丁酸 促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锂盐合并喹硫平或改良电休克治疗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贾玉萍 张载福 +2 位作者 沈曙光 肖文斌 张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比较锂盐合并喹硫平或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8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病例组)采用随... 目的:比较锂盐合并喹硫平或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8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喹硫平组40例(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组)及MECT组40例(碳酸锂合并MECT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测定血清BDNF水平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同时对4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治疗,喹硫平组共完成36例,MECT组完成31例。病例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8.91,P<0.01);治疗后,喹硫平组与MECT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6.04,-5.80;P均<0.01),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6.18,17.51;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在治疗前后血清BDNF变化水平与HAMD评分变化值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13)。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降低,锂盐合并喹硫平或MECT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血清BDNF水平,且疗效相当;BDNF可能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碳酸锂 喹硫平 改良电休克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血清BDNF及TSH水平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赛 邓冰 +4 位作者 毕斌 刘鹰 李莎莎 王丽 冯霞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患者中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躁狂发作分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48例,单相...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患者中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躁狂发作分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48例,单相抑郁发作组72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TSH水平,观察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BDNF、TSH水平变化。结果单相抑郁发作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血清BDNF、TS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低于单相抑郁发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血清BDNF、TSH水平表现异常,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协同作用,可作为临床检测抑郁症患者血清学指标之一。有必要对两者的协同机制进行更深入研究,为临床早期识别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单相抑郁发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促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赛 邓冰 +4 位作者 毕斌 刘鹰 李莎莎 王丽 冯霞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21-622,共2页
目的探究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其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两组,即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单相抑郁症组,对应病例数为48例、72例,另选取同时... 目的探究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其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两组,即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单相抑郁症组,对应病例数为48例、72例,另选取同时期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对照组。记录研究组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前、对照组健康人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检测值;研究组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BDNF检测值。结果研究组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前BDNF检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BDNF检测值显著低于单相抑郁症患者(P<0.05),治疗后不同疾病类型患者BDNF检测值均较之前显著提高(P<0.05),但各疾病类型患者治疗前后BDNF变化幅度对比P>0.05。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性,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提升可以作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情形的判断指标及依据,与单相抑郁症的早期识别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单相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哌罗匹隆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雨轩 李毅 《大医生》 2022年第2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结合碳酸锂对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4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给予哌罗匹隆结合碳酸锂治疗)和对照组(仅给予碳酸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分别...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结合碳酸锂对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4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给予哌罗匹隆结合碳酸锂治疗)和对照组(仅给予碳酸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双相情感障碍量表(CGI-s-BP)、副反应量表(TESS)在不同访视点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在治疗后第2、4、8周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在治疗2、4周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GI-s-BP评分在治疗后第2、4、8周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在治疗后第4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的TESS评分均低于第2,4周末,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相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治疗中,哌罗匹隆结合碳酸锂治疗具有起效速度快,临床疗效良好及安全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罗匹隆 碳酸锂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下载PDF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CAT、SOD、GSH-Px、MDA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廖胜杰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1001-1002,共2页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代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进行治疗的58例双相障碍抑郁发...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代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进行治疗的58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予以对照组碳酸锂片治疗,予以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杨氏躁狂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与应激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HAMD-17评分与血清MDA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GSH-Px、SOD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CA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AT水平及总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可缓解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抑郁情绪,调节血清CAT、SOD、GSH-Px、MDA水平,但两种药物的安全性与躁狂症状的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碳酸锂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喹硫平碳酸锂rTMS联合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10
20
作者 袁成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喹硫平、碳酸锂、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喹硫平、碳酸锂联合rTMS治疗)和药物组(喹硫平、碳酸... 目的分析喹硫平、碳酸锂、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喹硫平、碳酸锂联合rTMS治疗)和药物组(喹硫平、碳酸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末HAMD-17、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e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第1、2、4、8周末的HAMD-17评分、BRMS评分和CGI评分逐渐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第1、2、4、8周末的HAMD-17评分、BRMS评分和CGI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采用喹硫平、碳酸锂药物联合rTMS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碳酸锂 经颅磁刺激技术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