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眼非对称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眼部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保君 杨华 +1 位作者 郭晓文 李顺元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眼球后血管血流速度降低及阻力指数升高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 33例双眼非对称性青光眼患者正常对照组 2 6例进行检测 ,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P... 目的 探讨眼球后血管血流速度降低及阻力指数升高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对 33例双眼非对称性青光眼患者正常对照组 2 6例进行检测 ,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及舒张末期流速 (EDV)并计算其阻力指数 (RI)。结果 在青光眼患者中 ,无论是视野及视神经损害较重眼还是视野及视神经均正常的对侧眼 ,其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 PSV和 EDV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 RI低于正常对照组 ;双眼进行比较发现较重侧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 PSV和 EDV均低于对侧眼。结论 眼球后血管的血流速度下降存在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之前 ,与青光眼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在双眼非对称性青光眼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非对称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部血流动力学 阻力指数 彩色多普勒 眼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
下载PDF
醛化脐带静脉管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迅 刘鹤南 高殿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评价醛化脐带静脉管(HUV)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中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49例(49眼)POAG患者,HUV组23例行NPTS联合HUV植入,对照组26例行NPTS。术后观察、比较... 目的评价醛化脐带静脉管(HUV)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中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49例(49眼)POAG患者,HUV组23例行NPTS联合HUV植入,对照组26例行NPTS。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术后眼内压(IOP)、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滤过泡形态特点以及术后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IOP在6~21 mmHg之间,并且不需加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HUV组86.96%,对照组69.23%。术后12个月,HUV组和对照组IOP分别从术前(39.73±4.91)mmHg、(38.99±4.72)mmHg降至(15.81±1.09)mmHg、(19.88±2.21)mmHg(P=0.00)。对照组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3例(11.54%),HUV组未发生;对照组出现包裹性滤过泡5例(19.23%),HUV组仅出现1例(4.35%)。结论 NPTS联合HUV植入治疗POAG,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IOP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静脉管 穿透小梁手术 原发青光眼
下载PDF
非穿透板层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罗丹 王林 +1 位作者 温跃春 柯根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比较非穿透板层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lamellar trabeculectomy,NPT)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57眼)P... 目的比较非穿透板层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lamellar trabeculectomy,NPT)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57眼)POAG患者应用NPT联合MMC治疗与30例51眼POAG患者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 NPT联合MMC治疗后POAG患者与经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后眼压在术后早期和中期无明显差异;术后24个月,经NPT联合MMC治疗,良好眼压控制成功率大约为47%,而经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良好眼压控制成功率接近70%,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组眼压控制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组术后1周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个月视力比较,NPT联合MMC治疗组优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组(P<0.05)。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组术后浅前房(14眼,27.5%)和白内障(11眼,21.6%)的发展率高于NPT联合MMC治疗组。结论 NPT联合MMC治疗在早期和中期控制眼压方面与改良小梁切除术疗效相当,但改良小梁切除术长期良好眼压控制成功率较高。NPT联合MMC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于改良小梁切除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原发青光眼 穿透小梁切除术 改良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51-352,共2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滤过泡情况,随诊时间3月。结...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1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滤过泡情况,随诊时间3月。结果10例12眼术前眼压(36.6±11.8)mmHg(1kPa=7.5mmHg),术后1d(6.2±2.8)mmHg,术后1周(7.3±3.7)mmHg,术后2周(9.6±4.2)mmHg,术后1月(12.7±4.7)mmHg,术后2月(11.5±4.2)mmHg,术后3月(12.2±4.4)mmHg。术后视力均达到或高于术前水平。12眼均有功能型滤泡。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及前房炎症反应。有1例术中少量前房出血,于术后1d全部吸收。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成功率高于单纯性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穿透小梁手术 小梁切
下载PDF
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姜发纲 Klaus W.Ruprecht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 对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1999年在德国Saarland大学眼科医院因药物控制不佳而行非穿透性滤过手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资料。结果 有 2 16人、 377只原发性... 目的 对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1999年在德国Saarland大学眼科医院因药物控制不佳而行非穿透性滤过手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资料。结果 有 2 16人、 377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滤过手术 ,平均随诊 31(5~ 5 1)个月。术前平均眼压 (2 8 3±8 4 )mmHg (1mmHg =0 133kPa) ,术后 1周、 6月、 1年、 2年、 3年、 4年眼压分别为 (9 7± 3 6 )mmHg、 (12 4± 5 3)mmHg、 (15 5± 8 7)mmHg、 (15 4± 6 8)mmHg、 (16 1± 6 7)mmHg、 (17 4± 7 5 )mmHg。术前平均视力为 0 6 5 ,术后 1周、 6月、 1年、 2年、 3年、 4年视力分别为 0 6 3、 0 6 8、 0 72、 0 71、 0 76、 0 70。术后 1年显效(不加抗青光眼药物且眼压≤ 2 1mmHg)率为 89% ,总有效 (加或不加抗青光眼药物时眼压≤ 2 1mmHg)率达 98%。术后 4年时 ,显效率降为 4 5 % ,总有效率达 93%。并发症包括切口渗漏、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结论 非穿透性滤过手术对药物控制不佳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效果良好 ,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滤过手术 原发青光眼 疗效观察 并发症 透明质酸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6
作者 邓志峰 张洪娟 +1 位作者 董桂玲 戴馨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1例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眼压、视力、视野和并发症。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29.2±8.0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1...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31例3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记录眼压、视力、视野和并发症。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眼压29.2±8.0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1±mmHg,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视力、视野未见明显改变,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应用 原发青光眼/治疗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7例 被引量:6
7
作者 白先枝 周雄武 赵长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手术中运用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23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运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术后随访6~24(平均14)mo。结果...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手术中运用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23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手术,术中联合运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术后随访6~24(平均14)mo。结果:91%患者术后视力维持不变或提高,术前平均眼压31.03±6.25mmHg(1mmHg=0.133kPa),术后15d,1,3,6mo平均眼压分别为11.78±2.93,12.91±2.36,15.67±3.05,18.23±2.9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前房反应轻,1眼发生前房出血,I,II级浅前房3眼,5眼术中发现小梁网处有微穿孔,但无虹膜膨出,术后15d 20眼均见明显滤过泡,术后3mo6眼滤过泡变得不明显。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中运用丝裂霉素C能有效、完全地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而轻,但远期效果及并发症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小梁手术 丝裂霉素C 治疗 原发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9
8
作者 霍鸣 李娟 +1 位作者 张海江 吴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96-397,共2页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30眼),同一患者1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结果:通过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与改良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30眼),同一患者1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另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结果:通过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与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滤过泡、视野、房角和视力情况的长期观察、比较,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并发症较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穿透小梁手术 小梁切 除术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覃淑华 朱峰 邵卫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6期475-476,共2页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non penetratingsurgery ,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1例 5 6眼POAG患者施行NPTS ,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手术区房角、手术并发症 ...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 (non penetratingsurgery ,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 4 1例 5 6眼POAG患者施行NPTS ,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手术区房角、手术并发症 ,随访 12~ 39个月 ,平均 16 .8个月。结果NPTS术后视力不变或提高 96 .4 3% ,眼压由术前平均(2 5 97± 7.97)mmHg(1kPa =7.5mmHg)降至术后 12个月平均眼压 (19.19± 3 6 6 )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9.4 7,P <0 .0 1)。随访末期眼压≤ 2 1mmHg 31眼 ,需局部用降眼压药后眼压≤ 2 1mmHg 16眼 ,手术失败 8眼。随访末期有功能滤过泡 2 9眼 ,眼压均≤ 2 1mmHg。前房角镜检查 :术后 12个月可见较宽的透明间腔带 4 3眼 ,境界欠清 4眼 ,小梁膜色素沉着、增厚 7眼。 1眼生物胶露出球结膜后行羊膜移植修补。结论 NPTS能有效降低眼压 ,手术并发症少 ,术后视力稳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巩膜瓣间、球结膜瘢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穿透小梁切除术 透明质酸钠
下载PDF
高原地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贵荣 白宗禧 +1 位作者 田骥 石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939-940,共2页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78例(13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67眼,小梁切除术组63眼,对两组术后6mo的眼压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方法:78例(13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67眼,小梁切除术组63眼,对两组术后6mo的眼压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术后6mo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03±3.56)mmHg和(17.67±4.11)mmHg,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67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后,Ⅰ和Ⅱ级浅前房为18眼,无Ⅲ级浅前房出现,而63眼传统小梁切除术Ⅰ、Ⅱ级浅前房为33眼,Ⅲ级浅前房8眼。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具有传统小梁切除术相似的降眼压效果,但手术的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在高原地区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穿透小梁切除术 高原
下载PDF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巨光 张宏翔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2-62,共1页
我院在2010年3月-2011年5月期间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24例38眼(观察组),传统穿透性小梁切除术20例34眼(对照组),就两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降压机制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穿透小梁切除术 原发青光眼 临床观察 治疗 手术方式 手术效果 降压机制 对照组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爱华 王礼明 +3 位作者 吕瀛娟 刘伟 李筱荣 东莉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9-806,共8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房水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探寻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生物学标志及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由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 目的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房水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探寻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生物学标志及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由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例10眼作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10例10眼作为POAG合并白内障组.术中借助手术通道用1号针头接1ml针筒进入前房中部吸取约100μl房水.通过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技术分析房水中提取的蛋白,采用Maxquant significancesA的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P<0.05、差异倍数>2的标准筛选得到2个组患者的差异蛋白,并将生物大数据通过GO功能、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对差异蛋白的功能及调控的信号通路加以注解.结果本次蛋白组学分析共检测到97个差异蛋白,其中包括48个上调蛋白和49个下调蛋白.GO分析显著差异蛋白功能涉及诸多方面,其中与炎症反应有关的有脂多糖结合蛋白(LBP)、CD163、C-反应蛋白(CRP)和膜联蛋白A1(ANXA1);与氧化还原有关的蛋白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P(GSTP1)和硫氧还原蛋白(TXN);与细胞黏附运动有关: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桥粒胶蛋白(DSC2)和层连蛋白(LAMB2);与纤维化有关的有原胶原蛋白(PLOD1)和固生蛋白(TNC);与神经生长有关:颤蛋白(RELN)、脑信号蛋白(SEMA3F)和轴突导向因子(SEMA4B);与代谢相关的蛋白有丙酮酸激酶(PKM)和羧肽酶N亚型2(CPN2)等.KEGG分析表明NrF2/ERK信号通路、TGF-β/NF-κB信号通路表达在2个组细胞间存在差异.结论POAG患者房水中GSTP1、TXN表达显著降低,可能通过调控NrF2/ERK1/2及TGF-β/NF-κB信号通路,调节细胞黏附性和活性以及细胞外基质表达来参与疾病的发展.GSTP1、TXN可能成为潜在生物学标志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房水 标记定量蛋白质谱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硫氧还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核转录因子-κB 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下载PDF
改良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李霞 刘雪珂 +9 位作者 甘霈 杨燕川 肖云 刘毅 雷代坤 高晓唯 周瑛 邓月 林芳 李文静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研究改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甘油冷冻保存角膜基质透镜[来源于临床治疗近视的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在新疆... 目的研究改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甘油冷冻保存角膜基质透镜[来源于临床治疗近视的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在新疆四七四医院眼科就诊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治疗的45例(50只眼)设为观察组;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NPT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生物胶治疗的44例(50只眼)设为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组间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滤过泡形态,随访时间12个月评价综合临床疗效。随访时(1、3、6、12个月)进行眼前节照相、房角镜检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残留的小梁网-狄氏膜、巩膜池和滤过泡等情况,如果有滤过泡有包裹趋势,球结膜下5-氟尿嘧啶(5-FU)或行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结果术前平均眼压:观察组(32.80±9.32)mmHg,对照组(33.00±8.34)mmHg,术后第1天眼压,观察组平均(8.53±2.70)mmHg,对照组平均(9.27±2.12)mmHg,其后观察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平均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12个月眼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完全成功41只眼(82.0%),条件成功6只眼(12.0%),失败3只眼(6.0%),术后未出现浅前房,1眼前房少许出血,1只眼上皮一过性缺失,滤过泡菲薄10只眼;球结膜下注射5-FU 10只眼,行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3只眼。对照组:完全成功40只眼(80.0%),条件成功5只眼(10.0%),失败5只眼(10.0%);术后1只眼发生浅前房,1只眼脉络膜脱离,2只眼前房少许出血,滤过泡菲薄3只眼。两组均无明显前房炎性反应、持续性低眼压及脉络膜上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球结膜下注射5-FU 1只眼,行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2只眼。UBM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残留的小梁网-狄氏膜、巩膜池、巩膜瓣上液间腔、滤过泡壁厚度等。结论改良NPTS联合角膜基质透镜植入术能迅速降低并维持有效低眼压,与NPT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早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6个月、12个月眼压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透明质酸生物胶组),患者术后无需按摩、不需拆除调节缝线,便于观察及随访,临床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基质透镜 穿透小梁切除术 原发青光眼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非对称性视野损害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林珊 戈正妍 +3 位作者 梁远波 周堃 潘霞飞 瞿佳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511-517,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非对称性视野损害的相关因素,并了解非对称性视野损害者双眼间眼部参数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温州青光眼进展研究(WGPS)中确诊的POAG患者,分析双眼眼部参数,包括眼压、...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非对称性视野损害的相关因素,并了解非对称性视野损害者双眼间眼部参数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温州青光眼进展研究(WGPS)中确诊的POAG患者,分析双眼眼部参数,包括眼压、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视野平均偏差(M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盘沿面积、视盘面积、杯盘比、视杯容积。非对称性视野损害定义为双眼视野MD的绝对差值≥5 dB,根据此标准将受检者分为对称组和非对称组,分析2组眼部参数与非对称性视野损害的关系。非对称组进一步行双眼间眼部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配对t检验、Wilcoxon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POAG患者142例(284眼),对称组92例(64.8%),男39例(42.4%),年龄(65.3±1.0)岁;非对称组50例(35.2%),男32例(64.0%),年龄(67.6±9.1)岁。男性[OR=4.52,95%可信区间(CI):1.90~10.73,P=0.001]、较差眼的CCT较薄(OR=0.97,95%CI:0.95~0.99,P=0.003)、双眼平均RNFLT差值增大(OR=1.10,95%CI:1.04~1.15,P<0.001)为非对称性视野损害的危险因素。非对称组中,视野损害较重眼相比对侧眼,其平均RNFLT较薄(Z=-7.80,P<0.001),盘沿较窄(t=-4.97,P<0.001),视盘面积较大(t=2.38,P=0.02),平均杯盘比(Z=-4.51,P<0.001)和垂直杯盘比(Z=5.16,P<0.001)均较大,视杯容积较大(Z=-3.31,P<0.001),但双眼间眼压、等效球镜度(SE)、AL、CCT、LT和AC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CCT较薄、双眼平均RNFLT差值增大为POAG非对称性视野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非对称性视野损害者其双眼中的较大视盘眼,更容易发生视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对称性视野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盘面积
原文传递
遗传性婴幼儿型青光眼一家系
15
作者 刘新霞 《中国民康医学》 1999年第5期19-19,共1页
婴幼儿型青光眼属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一种类型。患者出生时即有前房角发育异常、房水排出障碍,因婴幼儿眼球壁软弱易受眼压升高的作用而扩张,致使眼球不断增大。现报告一家兄弟三人同患婴幼儿型青光眼。先证者,男,11个月。于... 婴幼儿型青光眼属于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一种类型。患者出生时即有前房角发育异常、房水排出障碍,因婴幼儿眼球壁软弱易受眼压升高的作用而扩张,致使眼球不断增大。现报告一家兄弟三人同患婴幼儿型青光眼。先证者,男,11个月。于1992年6月18日随保姆来我科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青光眼 原发先天青光眼 遗传 常染色体 原发青光眼 遗传 双眼失明 先证者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绝对期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非穿透小梁手术患者深层巩膜瓣及小梁膜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兴怀 王艳 孟樊荣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2-465,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POAG)非穿透小梁手术的解剖学基础 ,探讨POAG患者房水外流的阻力部位及其病理改变。方法 选择行非穿透小梁手术的POAG患者 12例(18只眼 ) ,取术中切除的深层巩膜瓣及撕除的外层小梁膜进行光镜、扫...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POAG)非穿透小梁手术的解剖学基础 ,探讨POAG患者房水外流的阻力部位及其病理改变。方法 选择行非穿透小梁手术的POAG患者 12例(18只眼 ) ,取术中切除的深层巩膜瓣及撕除的外层小梁膜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光镜观察标本见 :深层巩膜瓣前端为少许深层角膜基质 ,并可见Schlemm管外壁单层内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见 :深层巩膜瓣内侧可见被打开的Schlemm管管腔和狭长的积液管开口 ;撕除膜小梁面可见角巩膜小梁的网状结构 ,排列致密 ,网眼较小 ,近管腔侧呈致密的板状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见 :Schlemm管外壁周围散在高电子密度物质 ;撕除膜包括Schlemm管内壁 ,邻管组织 (内皮网 )和部分角巩膜小梁 ,邻管组织细胞减少 ,细胞外基质增多 ,可见大量致密斑块沉积 ;角巩膜小梁网胶原板层结构增厚 ,弹力纤维增多 ,细胞体积增大 ,尤以细胞核增大明显。晚期患者的角巩膜小梁网内有致密斑块沉积 ,阻塞了小梁间隙。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的深层巩膜瓣包括Schlemm管外壁 ,撕除膜包括邻管组织和部分角巩膜小梁。邻管组织和部分角巩膜小梁是POAG患者房水外流的主要阻力部位 ,同时Schlemm管外壁也是其重要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穿透小梁手术 巩膜瓣 小梁膜 病理学 POAG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文娟 魏玉芬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0-450,共1页
关键词 穿透小梁切除术 原发青光眼 临床资料 护理配合 护士 手术配合
原文传递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家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瑶 苏锐锋 +2 位作者 尚庆丽 马诚 韩立波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5-426,共2页
患者吴×,女,45岁。26年前发现青光眼并行双眼小梁切除术。5个月前复查时发现右眼眼压高(26mmHg),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布林佐胺、曲伏前列素局部点眼眼压仍不能降至正常。遂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双眼视力均为0.3,眼压右28... 患者吴×,女,45岁。26年前发现青光眼并行双眼小梁切除术。5个月前复查时发现右眼眼压高(26mmHg),应用马来酸噻吗洛尔、布林佐胺、曲伏前列素局部点眼眼压仍不能降至正常。遂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双眼视力均为0.3,眼压右28mmHg、左19mmHg.双眼结膜滤过泡扁平,原虹膜周切口通畅。晶状体轻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双眼小梁切除术 马来酸噻吗洛尔 家系 曲伏前列素 结膜滤过泡 眼压高 布林佐胺
原文传递
单眼视野损伤程度对青光眼患者双眼视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彦章 尹晓艳 杜建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42-1545,共4页
目的:探讨单眼视野丢失严重程度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双眼视野缺损的影响。方法:根据双眼单眼视野缺损的阶段,将120例青光眼患者和30例健康参与者分为正常、早期、中度或重度四个阶段。通过... 目的:探讨单眼视野丢失严重程度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双眼视野缺损的影响。方法:根据双眼单眼视野缺损的阶段,将120例青光眼患者和30例健康参与者分为正常、早期、中度或重度四个阶段。通过整合视野和Esterman双眼视野评估确定双眼视野。在组内和组间比较单眼和双眼视野参数。结果:对于一只眼睛处于正常或早期阶段而另一只眼睛处于严重阶段的患者,双眼综合视野平均偏差分别为-2.8±1.1、-5.5±1.9dB,以及Esterman的平均得分分别为99.1%±1.7%和95.6%±4.7%。当双眼发展为中度或重度损伤(中度/中度,中度/重度或重度/重度)时,双眼综合视野平均偏差低于-6dB,中度/中度和中度/严重损伤组Esterman的平均得分分别为94.2%±6.0%、94.3%±4.9%,但当双眼处于重度损伤阶段时,Esterman的平均得分迅速从大于90%下降到68.4%±26.3%。结论:如果一只眼睛处于正常或早期阶段,双眼视野可以保持相对完整。当双眼进展到中度或重度阶段时,通过双眼综合视野平均偏差测量的双眼视野缺损是显著的,并且仅当双眼进入严重阶段时才检测到显著的Esterman双眼视野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原发青光眼 正常眼压青光眼 单眼视野 双眼视野缺损
下载PDF
非穿透小梁手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角膜生物力学和视力恢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宁 李静静 +1 位作者 王丹 徐东强 《人民军医》 2021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NPTS)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角膜生物力学(CB)和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POAG 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NPTS组(观察组)44例70眼和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6例61眼。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周...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NPTS)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角膜生物力学(CB)和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收治的POAG 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NPTS组(观察组)44例70眼和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6例61眼。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手术成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眼压、视力和CB指数;观察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结膜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术后1周及1个月手术成功率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两组术后1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眼压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1个月视力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比较,亦均差异不显著(P>0.05)。(3)术后1个月,观察组结膜功能性滤过泡形态占比7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30%(P<0.05)。(4)术后1个月,两组第一次亚平时间(A1T)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最大压陷深度(DA)、第二次亚平时间(A2T)、最大压陷屈膝峰间距(PD)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最大压陷时间(HCT)与术前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个月,两组间各CB指数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5)术后1个月,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95%(P<0.05)。结论:NPTS治疗POAG的效果与小梁切除术相当,均可有效控制眼压、恢复术前视力及提高角膜形变能力,且NPTS术后可形成更多结膜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青光眼 穿透小梁手术 膜生物力学 视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