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胎儿的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与随访
1
作者 郭彩琴 赵丽 +4 位作者 肖建平 杨岚 唐叶 刘俊 赵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分析5例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idic(Y)]胎儿的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与随访结果,为idic(Y)胎儿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7347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采用常规G显带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检测胎... 目的分析5例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idic(Y)]胎儿的产前诊断、遗传咨询与随访结果,为idic(Y)胎儿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7347例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采用常规G显带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检测胎儿羊水,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验证,亲代染色体核型溯源检测。遗传咨询后跟踪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共诊断新发的idic(Y)胎儿5例,其中例1胎儿为单纯的idic(Yq),例2~5均为idic(Yq)与X单体的嵌合体。产前超声提示5例胎儿均为男性,除例1胎儿伴双侧马蹄内翻足可能外,其余4例均未见明显结构畸形。结合超声结果并予以个性化咨询后,例1~2选择继续妊娠,例3~5均终止妊娠。随访例1患儿至4周岁,足内翻手术效果良好,轻度发育迟缓经康复训练后好转;随访例2患儿至2周岁,暂未见异常表型;例3已再次受孕并分娩1名健康女婴;例4~5仍在备孕中。结论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联合应用有助于产前诊断idic(Y)胎儿,合理的遗传咨询及长期随访可为其后续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臂着丝粒y染色体 产前诊断 遗传咨询
下载PDF
嵌合型Y染色体等臂双着丝粒致胎儿主动脉狭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全宇璐 张萍萍 +4 位作者 罗艳 霍竞 余小平 孙艳美 李亚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0-264,共5页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主动脉狭窄(AS)胎儿产前诊断结果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1例孕25周孕妇,因“胎儿AS”行羊膜腔穿刺术采集羊水,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联合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同时采集胎儿父母...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主动脉狭窄(AS)胎儿产前诊断结果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1例孕25周孕妇,因“胎儿AS”行羊膜腔穿刺术采集羊水,行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联合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同时采集胎儿父母外周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胎儿核型分析,为嵌合型Y染色体等臂双着丝粒;SNP-array分析,胎儿染色体Yp11.31q11.21区段存在11.2 Mb片段的重复,同时Yq11.21q11.23区段存在14.8 Mb片段的缺失。胎儿父母均为正常核型,考虑其为新发变异。经充分遗传咨询后,孕妇及家属选择回当地引产。结论:嵌合型Y染色体等臂双着丝粒的染色体核型可能是男性胎儿表型为AS的原因,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SNP-array检测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狭窄 产前诊断 嵌合型y染色体等臂着丝粒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18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胎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艳亮 戴勇 +5 位作者 涂植光 李启运 吴瑛 曾君 林秀华 张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了解18q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idic(18)(p11→qter)]胎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的情况,确定idic(18)(p11→qter)的结构和组成,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对... 目的了解18q等臂双着丝粒染色体[idic(18)(p11→qter)]胎儿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化的情况,确定idic(18)(p11→qter)的结构和组成,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运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对一被传统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诊断为idic(18)(p11→qter)的胎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和分析。结果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显示胎儿存在18p11.21→pter缺失、18p11.21→qter复制,断裂点位于12 104 527~12 145 199(距离18p端粒),确定idic(18)(p11→qter)是idic(18)(p11.21→qter)。另外,还检测出了21个亚显微拷贝数变化。结论与传统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相比,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不仅能准确、高分辨率和高通量地检测出基因组拷贝数变化,还能高分辨率地确定拷贝数变化的断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18等臂着丝粒染色体 拷贝数变化
下载PDF
纯合等臂假双着丝粒X染色体致性腺发育不良1例病例报告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能干 范新萍 +4 位作者 赵荣 李培 谭姿辉 刘家恩 李存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提高对纯合等臂假双着丝粒X染色体特纳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和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1例14岁女性发育迟缓、先天子宫及双侧卵巢缺如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做细胞遗传学检查;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技... 目的提高对纯合等臂假双着丝粒X染色体特纳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和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1例14岁女性发育迟缓、先天子宫及双侧卵巢缺如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做细胞遗传学检查;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ssay, CMA)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该患者染色体核型为纯合等臂假双着丝粒X染色体;FISH检测在间期细胞中确认有3个X染色体着丝粒,在中期细胞中确认了其中2个着丝粒位于同一条染色体;CMA检测确认了Xpter-Xq22.1的片段重复及Xq22.1-Xqter的片段缺失。结论确诊患者为特纳综合征;纯合等臂双着丝粒X染色体的TS患者比较罕见,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及CMA技术的合理组合应用,有助于鉴别诊断并可能指导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微阵列芯片 等臂着丝粒X 染色体 性腺发育不良 特纳综合征变种
下载PDF
核型分析与FISH技术诊断成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臂双着丝粒费城染色体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能干 史克倩 +4 位作者 刘恒涛 刘倩倩 张晋玚 李存玺 杨同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提高对携带复杂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1例成人B细胞ALL(B-ALL)患者骨髓细胞做细胞遗传学检查;核型... 目的提高对携带复杂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1例成人B细胞ALL(B-ALL)患者骨髓细胞做细胞遗传学检查;核型异常细胞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验证。结果首次发现该B-ALL患者异常细胞系携带等臂双着丝粒Ph,并呈现克隆演化趋势;干系克隆细胞携带典型的Ph,旁系克隆细胞的Ph发生多种演化;FISH检测显示BCR/ABL1融合基因的拷贝数逐步增加。结论成人B-ALL中Ph经复制重排形成等臂衍生Ph非常罕见;这些重排使BCR/ABL1拷贝数增加,可能是导致白血病细胞快速增殖及耐药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1融合基因 等臂着丝粒费城染色体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草原红牛染色体核型与C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潘英树 李梅 +2 位作者 张嘉保 赵玉民 胡成华 《黄牛杂志》 2005年第3期6-8,共3页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了草原红牛染色体核型及C显带,并着重分析了Y染色体的形态。结果表明:草原红牛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60,公牛为XY,母牛为XX,常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亚中部...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研究了草原红牛染色体核型及C显带,并着重分析了Y染色体的形态。结果表明:草原红牛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60,公牛为XY,母牛为XX,常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草原红牛C带带型特征与已报道的普通牛C带特征相一致:所有常染色体着丝粒区深染,常染色体臂和整个X染色体为浅染,Y染色体为半深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 草原红牛 外周血淋巴细胞 y染色体 染色体 X染色体 染色体标本 染色体数目 着丝粒 制备技术 C带带型 染色体 重分析 体细胞 普通牛 中部 特征 公牛 母牛
下载PDF
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相关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严芳 张智 +1 位作者 李亚红 张珍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4年第10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患者表型与核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研究我院6例性别混乱(DSD)的病例,包括外阴模糊、身材矮小、原发闭经和男性无精子症的患者,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找出标记的结构和断... 目的研究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患者表型与核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研究我院6例性别混乱(DSD)的病例,包括外阴模糊、身材矮小、原发闭经和男性无精子症的患者,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找出标记的结构和断裂点。所有的病人均检测SRY区段。结果 6例患者证实均为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其中5例有45,X细胞系嵌合。3例患者(1、2和3号)有相似的断裂点:idicY(qter→p11.32::p11.32→qter),5号患者断裂点为:idicY(pter→q11.1::q11.1→pter),4号患者有相似的断裂点,但为非嵌合体,6号患者断裂点为Yq11.2:idicY(pter→q11.2::q11.2→pter)。其中3例病人的SRY区段正常。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等臂双着丝粒Y染色体断裂点的不同以及45,X在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的差异导致表型的不同,并且建立了表型和核型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发育混乱 等臂着丝粒y染色体 FISH分析 SRy序列
原文传递
等臂双着丝粒Ph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中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倩 林晓骥 +6 位作者 林颖 姚荣欣 黄武 梅翰冬 宫剑 陈慧 藤宁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等臂双着丝粒Ph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1ymphoid blast crisis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BLC)中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例CML—BLC患者采用24h骨髓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 目的研究等臂双着丝粒Ph染色体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1ymphoid blast crisis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BLC)中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例CML—BLC患者采用24h骨髓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基因拷贝数变化。用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验证SNP结果。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cation,MLPA)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基因如CDKN2A/2B和PAX5等的缺失或扩增。结果SNP证实例1的衍生9号有缺失及扩增,与FISH结果相符合。例1和例2的FISH分析可见BCR/ABL融合信号在等臂Ph染色体上,距离远近不同,排列方式为脚对脚(例2)和头对头(例1)。结论CML—BLC中等臂双Ph染色体预示对格列卫治疗抵抗,而用达沙替尼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臂着丝粒Ph染色体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多重连 接依赖探针扩增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人类双着丝粒Y染色体——病例报告及临床和细胞遗传学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涛 张思仲 吴晓燕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69-71,131,共4页
本文报告一例有生殖系统、躯体及智力发育障碍,核型分析证实为45,X/46,X,dic(Y)(qter→p11.2∶∶p11.2→qter)嵌合体的男性患者。结合文献复习,对此类染色体畸变产生的机理,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染色体 着丝粒 嵌合体 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异常 人类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1例男性不育患者与1例产前诊断胎儿的idic(Yp)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10
作者 耿茜 罗福薇 +4 位作者 吴维青 徐志勇 王丽 王勤 谢建生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7期642-646,共5页
目的:综合应用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技术检测1例男性不育患者和1例产前诊断胎儿,以明确idic(Y)的基因诊断,并指导临床咨询和患者生育。方法:常规外周血和羊水细胞培养制片,G、C显带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常规提取外周血和羊水基因组... 目的:综合应用细胞及分子遗传学技术检测1例男性不育患者和1例产前诊断胎儿,以明确idic(Y)的基因诊断,并指导临床咨询和患者生育。方法:常规外周血和羊水细胞培养制片,G、C显带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常规提取外周血和羊水基因组DNA,进行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及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分析。结果:综合各项检测结果,2例患者均诊断为45,X/46,X,idic(Y)(p11.31)嵌合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基因组序列为chrY:2,710,250-57,428,567;SRY、ZFY、UTY及AZF等关键基因结构完整。产前诊断胎儿除AZFc区有父源性微缺失外,与男性不育患者结果相似。结论:idic(Y)(p11.31)可引发矮小及男性不育症状。在经典的核型分析和FISH基础上,综合应用Array-CGH、MLPA技术可以提高idic(Y)的诊断准确度,有助于其遗传基础与临床效应的研究及指导临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双着丝粒等臂y染色体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下载PDF
1例身材矮小和少精子症患者合并非嵌合的46,X,pse dic(Y)(p11.32)的临床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
11
作者 周洋 姚琦 +4 位作者 张雨佳 高洪柳 夏欣一 崔英霞 李晓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88-690,共3页
目的报告1例非嵌合假双着丝粒Y染色体而导致身材矮小和少精子症的案例。方法对患者进行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染色体核型。用CytoScanTMHD Array芯片证实染色体拷贝数变化。结果根据G-显带、FISH及芯片结果,患者核型为46,X,ps... 目的报告1例非嵌合假双着丝粒Y染色体而导致身材矮小和少精子症的案例。方法对患者进行G-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染色体核型。用CytoScanTMHD Array芯片证实染色体拷贝数变化。结果根据G-显带、FISH及芯片结果,患者核型为46,X,pse dic(Y)(p11.32)(Yqte→Yp11.32::Yp11.32→Yqter).ish pse dic(Y)(p11.32)(SHOX-,SRY++,DYZ3++).array Yp11.32(PLCXD1-SHOX)×0,Yp11.32q12(SRY-IL9R)×2。结论患者身材矮小症是由于Y染色体短臂末端部分缺失,SHOX基因单倍剂量缺失造成的。精子发生障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Y染色体短臂末端拟常染色体区Ⅰ结构畸变,致使减数分裂Ⅰ期染色体联会重组障碍,减数分裂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嵌合假着丝粒y染色体 SHOX基因 身材矮小症 y染色体拟常染色体 少精子症
下载PDF
胎儿等臂假双着丝粒型21-三体一例报道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小平 戎立敏 +1 位作者 张宁 李亚丽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年第12期60-61,F0002,共3页
等臂假双着丝粒型21-三体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21-三体,胎儿表型为唐氏综合征。本文报道了1例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胎儿等臂假双着丝粒型21-三体,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核型的认识,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等臂着丝粒 染色体 产前诊断 胎儿
原文传递
一例46,X,psu idic(Y)(q12)男性不育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13
作者 杨娜 里进 +3 位作者 陈雪薇 马建鸿 刘焰 彭建红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8-53,69,共7页
目的对1例46,X,psu idic(Y)(q12)男性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不育症与异常核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染色体G带和C带分析患者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Y染色体异常结... 目的对1例46,X,psu idic(Y)(q12)男性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不育症与异常核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染色体G带和C带分析患者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Y染色体异常结构,多重荧光PCR检测AZF基因微缺失,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以及100 kb以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结果染色体G带和C带显示该患者核型为46,X,psu idic(Y)(q12);FISH检测证实衍生染色体是idic(Y);多重荧光PCR检测表明SRY基因,AZFa(sY84,sY86)、AZFb(sY127,sY134)、AZFc(sY254,sY255)均没有缺失;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Y染色体p11.32q12区带(chrY:1-59373566)重复59.37 Mb,提示存在两条Y染色体。结论核型分析结合FISH和测序技术可以精确确定,idic(Y)的断裂点位于Yq12,46,X,psu idic(Y)(q12)核型可能成为男性重度少精或无精症诊断的细胞遗传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y染色体 不育 男性 无精子症
原文传递
Idic (Y)(p11.32)性发育异常患者1例的遗传学分析
14
作者 张元霞 许珍珍 +1 位作者 赵向宇 李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26-631,共6页
目的探讨1例性发育异常(DSD)患者的遗传学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4月6日因"原发闭经"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1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定量PCR、Sanger... 目的探讨1例性发育异常(DSD)患者的遗传学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4月6日因"原发闭经"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1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荧光定量PCR、Sanger测序等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患者为14岁女性,表现为身材矮小、多痣、原发闭经。染色体分析初步判定其核型为46,X,idic(Y)(p11.3)[59]/45,X[39]/47,X,idic(Y)(p11.3)×2[2];FISH检测结果为46,X,der(Y).ish idic(Y)(p11.3)(SRY+)[59]/45,X[39]/47,X,der(Y)×2.ish idic(Y)(p11.3)(SRY+)[2];CMA检测结果为arr[GRCh37](X)×1,(Y)×0-1,arr[GRCh37]Yp11.32(118552_472090)×1,结果显示为45,X[35%]/46,XY[65%]嵌合;荧光探针PCR显示Y染色体AZF区无缺失;Sanger测序未发现SRY基因致病变异。综合各种检测的结果,患者的分子细胞核型被确定为mos 46,X,idic(Y)(p11.32)[59]/45,X[39]/47,X,idic(Y)(p11.32)×2[2].ish 46,X,idic(Y)(p11.32)(DXZ1+,DYZ1++,DYZ3++,SRY+)[59]/45,X(DXZ1+,DYZ1-,DYZ3-,SRY-)[39]/47,X,der(Y)×2.ish idic(Y)(p11.32)(DXZ1+,DYZ1++,DYZ3++,SRY+)[2].arr[GRCh37](X)×1,(Y)×0-1,arr[GRCh37]Yp11.32(118552_472090)×1,判定为携带idic(Y)(p11.32)但表型为女性的嵌合型DSD患者。结论上述嵌合型染色体异常核型可能为该DSD患者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y染色体 性发育异常 TURNER综合征 嵌合型
原文传递
两例携带idic(Y)(p)女性表型性发育异常患者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亚南 王华 +3 位作者 贾政军 胡建成 曹望龙 谭跃球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对2例携带.dic(Y)(p)女性表型的性发育异常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与核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分析患者的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确定核型中嵌合体的比例... 目的对2例携带.dic(Y)(p)女性表型的性发育异常患者进行遗传学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与核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分析患者的核型,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确定核型中嵌合体的比例,通过Sanger测序检测外周血中的SRY基因。结果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显示例1核型为mos.45,X[38]/46,X,+mar[151]/47,XY,+mar[5]/47,X,+mar×2[2]/46,XY[4]。FISH检测发现其核型中存在12种细胞系,部分细胞系含有SRY基因,其中标记染色体为idic(Y)(p)。未发现SRY基因突变。例2核型为mos.45,X[25]/46,X,+mar[35]。FISH检测证实标记染色体为未携带SRy基因的idie(Y)(p)。结论携带idie(Y)(p)的患者核型不稳定。女性患者有身材矮小和女性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等特征。核型分析结合FISH检测可以进一步精确确定idic(Y)的断点,识别复杂的嵌合体类型,可为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y染色体 性发育异常 SRy基因 嵌合型
原文传递
mos 46,X,psu idic(X)(q21.3)[40]/45,X[3]患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
16
作者 尹婷 张芳 +5 位作者 汤欣欣 朱敏敏 郑安舜 郑芹 王晓曦 王雷雷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977-981,共5页
目的探讨1例性腺发育不良的患儿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与临床表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7日因"原发闭经,偶然腹痛"就诊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13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对... 目的探讨1例性腺发育不良的患儿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与临床表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7日因"原发闭经,偶然腹痛"就诊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13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对其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及基因组拷贝数测序(CNV-seq)分析。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以及PubMed数据库中以"假双着丝粒等臂X"、"psu idic(X)"为关键词检索断裂点位于Xq的假双着丝粒等臂X染色体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患儿身高为153 cm,体质量为45 kg,外观无明显异常。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均高于正常水平,雌二醇低于正常水平。超声提示卵巢发育较小,始基子宫。G显带显示患儿染色体核型为mos 46,X,psu idic(X)(q21.3)[40]/45,X[3],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均未见异常。CNV-seq检测提示患儿Xq21.32q28区存在63.27 Mb的缺失,Xp22.33q21.32区存在91.59 Mb的嵌合重复(比例为74%)。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篇,结果显示该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患者临床表型多样,与45,X核型的嵌合比例、断裂点位置等有关。结论46,X,psu idic(X)(q21.3)/45,X异常可导致患儿子宫、卵巢发育不良、性激素水平异常,而未见身材矮小。Xq21.32q28区片段缺失是导致上述Turner临床表型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体 着丝粒等X染色体 特纳综合征 始基子宫
原文传递
一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的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少宾 谢英俊 +3 位作者 吴坚柱 方群 陈争 陈宝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对1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进行遗传学病因诊断。方法应用染色体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分析患者染色体畸变的来源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 目的对1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进行遗传学病因诊断。方法应用染色体显带及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分析患者染色体畸变的来源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进行微缺失检测。结果患者G显带核型为45,X,der(15)(?::p11.2→qter)dn;双色FISH结果提示15号染色体短臂上的未知来源片段包含性别决定基因(sex-determ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 gene, SRY),同时提示存在镶嵌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果描述为:nucish(DXZ1×1,SRYX1)[390]/(DXZ1×2,SRY×1)[10];四色FISH结果提示15号衍生染色体为Y与15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假双着丝粒染色体,结果描述为:45,X,der(15)(?::p11.2→qter)dn.ishpsudic(15;Y)(p11.2;q12)(D1521+,SNRPN+,PML+;SRY+,DYZ3+,DYZ1+)。AZF微缺失的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AZFc部分缺失,缺失位点在sY254。结论综合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该患者患不育症的遗传学病因为:Y与15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假双着丝粒染色体,以及AZFc部分缺失,影响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而导致精子生成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y染色体微缺失 无精子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