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发生在隐伏反冲断层上的一次中强地震
1
作者 蔡妍 吴建平 +3 位作者 房立华 刘雅宁 王长在 肖雨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3-835,共13页
继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2022年6月1日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又发生了一次M_(S)6.1强震,距离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中位置仅10 km.为研究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及两次芦山地震的关系,对震后60天的余震序列进... 继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后,2022年6月1日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又发生了一次M_(S)6.1强震,距离2013年芦山M_(S)7.0地震震中位置仅10 km.为研究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及两次芦山地震的关系,对震后60天的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获得了933个高精度定位结果,EW,NS和UD方向上的定位误差分别为0.15 km,0.13 km和0.23 km.余震序列在水平分布上沿北东—南西向略长,在深度上主要分布在12—20 km,10 km以浅余震很少.余震震源深度剖面显示发震断层面倾向南东,与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发震断层结构中的反冲断层倾向一致,两次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构相交为复式Y型断裂结构,此次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其中一条深度更深的反冲断层.此次地震没有产生地表破裂,推测发震断层为一条埋深较深的隐伏断层.两次芦山地震的余震震中分布区跨过了该区域的一条大型逆冲型断裂带,即双石—大川断裂带.深度剖面显示芦山M_(S)7.0地震的南东倾向余震带穿过双石—大川分支断裂,大部分集中在断裂下方,但有少量地震发生在断裂上方,由于断裂带下方上地壳存在高速异常体,推测芦山M_(S)7.0地震的反冲断裂向上逆冲滑动时受到断裂所在高速区的阻挡.此次芦山M_(S)6.1地震的余震主要发生在双石—大川分支断裂下方,但在发震断层的浅部位置没有明显的高速体分布,推测双石—大川分支断裂可能对发震断层的滑动起到了控制阻挡作用,使其没有继续向浅部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发震断层 反冲断层 双差重定位 双石—大川断裂
下载PDF
深反射剖面揭示的芦山7.0级地震发震构造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夫运 赵成彬 +6 位作者 酆少英 姬计法 田晓峰 魏学强 李怡青 李吉昌 花鑫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183-3192,共10页
芦山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关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有的认为是前山断裂——双石—大川断裂,有的认为是山前断裂——大邑断裂拟或其他隐伏断裂,发震断裂究竟是哪条断裂以及芦山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震后... 芦山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关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有的认为是前山断裂——双石—大川断裂,有的认为是山前断裂——大邑断裂拟或其他隐伏断裂,发震断裂究竟是哪条断裂以及芦山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震后穿过芦山地震区完成了一条长近40km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以确定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反射剖面显示浅部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在上地壳存在6条逆冲断裂,下地壳存在一条非常明显的变形转换带,在深度16km左右还存在一个滑脱层,浅部的6条断裂最终都归并到该滑脱层上.参考主余震精定位结果,芦山地震的发震断裂应该是位于双石—大川断裂和大邑断裂之间的隐伏断裂F4,F2和F3断裂受控于发震断裂而活动,形成剖面上"Y"字型余震分布现象.隐伏断裂F4属山前断裂,不是前山断裂,因此芦山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发震断裂 隐伏断裂 双石—大川断裂 大邑断裂 深地震反射剖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