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磨粒抛光单晶Si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岳海霞 戴厚富 +1 位作者 胡洋 周玉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70-378,共9页
目的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获得双金刚石磨粒抛光单晶Si的去除机理。方法采用一种新的单晶硅三体磨粒抛光方法,测试双磨粒的抛光深度和横向/纵向间距对三体磨粒抛光的影响,从而获得相变、表面/亚表面损伤等情况,并获得抛光过程中温度... 目的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获得双金刚石磨粒抛光单晶Si的去除机理。方法采用一种新的单晶硅三体磨粒抛光方法,测试双磨粒的抛光深度和横向/纵向间距对三体磨粒抛光的影响,从而获得相变、表面/亚表面损伤等情况,并获得抛光过程中温度及势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比抛光深度为1、3 nm时配位数的情况,发现抛光深度为1 nm时,抛光完成时相变的原子数是4319,而抛光深度为3 nm时,相变原子数为12516。随着磨粒在Si工件表面抛光深度的加深,抛光和磨蚀引起的相变原子和损伤原子的数目增加。仿真结果还表明,单晶Si相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随磨粒横向间距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纵向间距的增加反而减少。系统的初始温度设为298 K,抛光深度为1 nm时,抛光完成时的温度是456 K,而抛光深度为3 nm时,温度是733 K。抛光完成时,纵向组和横向组的温度仅相差30~40 K。在抛光深度、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3个对照组中,抛光深度对亚表面损伤的影响最大。抛光深度为3 nm时,亚表面的损伤深度最大,从而导致更多的材料从单晶Si工件表面去除。结论双磨粒的抛光深度和间距不仅对硅的表面微观结构产生影响,还对相变产生影响。模拟参数相同时,较大的抛光深度和横向间距下会产生更多的相变原子,因此相变受抛光深度的影响最大,受纵向间距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Si 双磨粒 三体抛光 去除机理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电感式磨粒在线监测传感器的激励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萌 郑长松 +1 位作者 李和言 陈讬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2,30,共5页
针对电感磨粒传感器对小颗粒感应电动势微弱的现象,运用电磁原理、交流电原理、毕奥—萨伐尔原理,建立了该型传感器的感应电动势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激励频率、磨粒大小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以及双磨粒通过传感器的情况,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针对电感磨粒传感器对小颗粒感应电动势微弱的现象,运用电磁原理、交流电原理、毕奥—萨伐尔原理,建立了该型传感器的感应电动势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激励频率、磨粒大小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以及双磨粒通过传感器的情况,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该型传感器的工程应用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数学模型 激励频率 大小 双磨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