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京剧百年伴奏:双笛与京胡
- 1
-
-
作者
张永和
-
机构
北京
-
出处
《金秋》
2022年第2期49-52,共4页
-
文摘
胡琴从未被笛子代替以前许多讲京剧历史掌故的戏剧书刊,都写到嘉庆初年的一件事。据传嘉庆年间,徽班进大内演出,皇帝注意到,演员演唱二黄调的伴奏乐器胡琴有两根弦,一个叫老弦,一个叫子弦,据说这犯了宫内的忌讳。当时宫内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太上皇乾隆,一个是当今皇帝嘉庆。
-
关键词
伴奏乐器
徽班
双笛
京剧
二黄
胡琴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先伊斯兰时代西亚北非的音乐文化
被引量:6
- 2
-
-
作者
俞人豪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11-18,共8页
-
文摘
古代与中世纪亚洲东西方诸民族在音乐文化上的交流问题,许多年来一直为国内外音乐学家们热烈探讨。由于这个问题涉及我国、中亚和西亚北非音乐历史的计多方面,因此要想对它获得一个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知己与知彼同样都是十分必要的。知已,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所谓知彼,就是要尽可能完整和全面地了解中亚和西亚北非音乐各个历史阶段的情况。
-
关键词
音乐文化
伊斯兰文化
音乐学家
方诸
民族音乐
双笛
交流问题
大乐
民间音乐
宫廷音乐
-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
-
题名“胡琴”一词含义的演变(续)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唐毓斌
-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37-42,共6页
-
文摘
“胡琴”一词含义的演变(续)唐毓斌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统治者是汉人,为了消除元代蒙古胡人统治时期的文化影响,一方面诏令"其辫发、推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另一方面提倡"乐唯式古,不祖夷风"(明代沈宠绥《度曲须知》),恢复元代...
-
关键词
胡琴腔
沈宠绥
唐毓斌
奚琴
牛巴腿
胡服
辫发
双笛
拉弦乐器
二弦
-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论羌笛与咪咪的关系
- 4
-
-
作者
郝毅
-
出处
《乐器》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14,共2页
-
文摘
在我国西北甘肃的“花儿”之乡——临夏(古河州)和武都、甘南,以及陕西省西北部、宁夏等地民间流行着一种叫“咪咪”的吹奏乐器。当地人民不仅喜欢用它吹奏各种乐曲,而且在一些“花儿会”场合中,为“花儿”(一种山歌)的演唱进行伴奏。咪咪的形状很特别,用两根竹管并连在一起,构成发音体。
-
关键词
花儿会
发音体
吹奏乐器
羌族人民
古羌人
管体
民间音乐
五声音阶
双笛
音孔
-
分类号
J62
[艺术—音乐]
-
-
题名丝绸之路上的“楚吾尔”溯源(二)
- 5
-
-
作者
周菁葆
-
出处
《乐器》
2017年第1期68-69,共2页
-
文摘
关于史前埃及的音乐体系,德国学者汉斯,希曼经过对刻在浮雕上的音乐手语进行多年研究后,最后确认在古王国时已使用五声音阶,新王国时开始用七声音阶,从公元前10世纪起按不同主音划分不同调式。他与其他学者都认为,史前埃及存在多声部音乐。双笛演奏由旋律和固定低音两声部构成,而且从一幅公元前26世纪的浮雕上的手语刻有双笛、长笛、竖琴合奏,就能证明3种乐器演奏的是3个不同声部。从保存下来的歌词看,当时一些歌曲为多段体。结构相当庞大,一首赞歌有40段之多。
-
关键词
音乐体系
双笛
七声音阶
多段体
多声部音乐
乐器演奏
五声音阶
吐火罗语
图瓦
民间音乐
-
分类号
J63
[艺术—音乐]
-
-
题名钟爱特色乐器 一生无怨无悔
- 6
-
-
作者
孟建军
-
出处
《乐器》
2007年第5期69-71,共3页
-
文摘
田昌是东方歌舞团的器乐演员.他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演奏亚洲、阿拉伯等一些国家的特色乐器.听朋友说,他还精于自己动手制作排箫等一些具有异域特色的吹管乐器,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不久前,我登门拜访了这位既能演奏、又会制作乐器的能人.……
-
关键词
乐器
独弦琴
瓢琴
拨弦乐器
排箫
演奏员
演员
双笛
东方歌舞团
板胡
胡琴
循环换气
民族宫
-
分类号
K825.7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汉调二簧
- 7
-
-
作者
钱晓美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老年世界》
2023年第7期57-58,共2页
-
文摘
汉调二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西的安康、汉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肃、湖北的部分地区。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拔子等曲调,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原来用双笛伴奏,笛以竹作“簧”,故称“二簧”。为与“京二簧”区别,又称“土二簧”。
-
关键词
汉调二簧
双笛
中国传统文化
汉江流域
吹腔
当地方言
昆曲
秦腔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羌族知多少
- 8
-
-
作者
Renie
欣巴达(画)
-
机构
不详
-
出处
《英语角》
2023年第15期8-9,共2页
-
文摘
羌笛“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关笛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众多文人墨客的作品中也留下了它的身影,东汉文学家马融在《长笛赋》中写道:“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这也是关于羌笛较早的文献记载。而唐朝诗人王之澳的《凉州词》更是留下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千古名句。
-
关键词
制作技艺
《长笛赋》
双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凉州词》
千古名句
羌笛
玉门关
-
分类号
J62
[艺术—音乐]
-
-
题名管风琴的发展历程概述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张佳蓉
任音
-
机构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
-
出处
《音乐生活》
2020年第3期51-54,共4页
-
文摘
一、溯源管风琴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牧羊人吹奏的乐器双笛(Double flute),它由两支不同音调的管子组成,后来被由几根到二十几根音管按音高顺序排列的排笛(Panflute)所取代,这两种乐器都是通过吹奏振动音管中的空气柱来发声。
-
关键词
根音
双笛
空气柱
古希腊时期
管风琴
顺序排列
牧羊人
发展历程
-
分类号
J624.2
[艺术—音乐]
-
-
题名羌笛
- 10
-
-
作者
闫红芳
-
出处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47-47,共1页
-
文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是唐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唱《凉州词》。羌笛也因此而名扬九州。羌笛历史悠久,是羌族著名的乐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
关键词
王之涣
云间
笛赋
杂言
双笛
而名
舞台演出
油竹
腿骨
双管
-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梅花落》研究(下)
- 11
-
-
作者
王美凤
-
机构
江山实验中学
-
出处
《乐府学》
2011年第1期133-171,共39页
-
文摘
三、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期《梅花落》的乐、辞与歌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是《梅花落》曲出现、流行以致盛行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梅花落》的乐、辞与歌都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
关键词
梅花落
横吹曲
郭茂倩
韵部
摩诃兜勒
七言歌行
双笛
胡茄
胡角
长安少年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