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训诂和汉语体系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本文反思了《马氏文通》以来有关汉语研究的一部分有影响的理论,从训诂的角度分析汉语原生词的引申繁衍过程,揭示出汉语的词在用、义、音、形四个方面的八种情况,即"四类八则"。这"四类八则"可根据本用和活用划分... 本文反思了《马氏文通》以来有关汉语研究的一部分有影响的理论,从训诂的角度分析汉语原生词的引申繁衍过程,揭示出汉语的词在用、义、音、形四个方面的八种情况,即"四类八则"。这"四类八则"可根据本用和活用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中本用、本义、本读、本字构成汉语静态系统,活用、引申、改读、假借构成汉语动态系统。前者为本,是汉语历时研究的基础;后者为用,能影响汉语共时研究。前者以原生词为核心,"词有定类";后者以孳乳词为核心,"离句无品"。汉语由此呈现为一个双系统构造。据此进一步提出两个主张:第一,通过解析现代汉语公案句、汉语叠词组合的结构属性等,指出汉语中词法重于句法。在汉语里,词法乃句法之本,词法不明则句法不明。第二,欲明汉语词法,有赖训诂和训诂学。训诂学立足于汉语静态系统,训诂则立足于汉语动态系统。尽管两千多年来,训诂和训诂学的研究对汉语做了相当全面而精细独到的描写,但汉语的发展变化不会终止,所以训诂和训诂学的工作永无止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和训诂学 四类八则 双系统构造 汉语静态系统 汉语动态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