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Pc/FeNC双组分催化剂协同催化硝酸盐转化为氨
1
作者 王毅 王硕 +6 位作者 付云凡 桑佳琪 臧一鹏 魏鹏飞 李合肥 汪国雄 包信和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氨(NH_(3))作为重要的化学品和能源储存介质,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_(3)^(−)RR),将NO_(3)^(−)转化为NH3,不仅解决了NO_(3)^(−)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满足对NH_(3)的迫切需求.然而,NO_(3)^(−)RR涉及多... 氨(NH_(3))作为重要的化学品和能源储存介质,需求量与日俱增.本文旨在通过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_(3)^(−)RR),将NO_(3)^(−)转化为NH3,不仅解决了NO_(3)^(−)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满足对NH_(3)的迫切需求.然而,NO_(3)^(−)RR涉及多个电子和质子转移过程,其中,NO_(2)^(−)是NO_(3)^(−)活化转化和深度还原合成NH_(3)的重要中间体.酞菁铜(CuPc)能够高效地活化转化NO_(3)^(−)为NO_(2)^(−),但在低过电位时无法有效地将NO2−还原为NH3,难以获得较高的氨法拉第效率(FENH3)和分电流密度.而氮配位的铁单原子催化剂(FeNC)则有较好的NO_(2)^(−)吸附活化特性.因此,利用双组分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实现高效NO_(3)^(−)RR的活性和选择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本文设计了CuPc/FeNC串联催化剂,利用CuPc和FeNC对NO_(3)^(−)和NO_(2)^(−)的吸附活化能力的差异,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催化转化.X射线衍射、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X射线吸收谱结果表明,FeNC催化剂中Fe原子均匀分布于ZIF-8热解后的基底.通过将FeNC和CuPc负载于气体扩散电极,在流动电解池中完成NO_(3)^(−)RR.CuPc/FeNC催化剂在较低电势区间中能够实现接近100%的NH3法拉第效率,同时在−0.57 V vs.RHE时达到273 mA cm–2的NH3分电流密度,并且在整个电势范围内有效地抑制了NO_(2)^(–)聚集.与单组分催化剂CuPc和FeNC对比结果表明,在−0.53 V vs.RHE时,CuPc/FeNC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FE(NH_(3))/FE(NO_(2)^(−))比值,是CuPc催化剂的50倍;同时CuPc/FeNC催化剂上NH3分电流密度是FeNC催化剂的1.5倍.进一步研究了NO_(3)^(–)RR中的串联反应机制,其中FeNC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NO_(2)^(–)RR活性,并且有效抑制了析氢反应.此外,CuPc/FeNC催化剂和FeNC催化剂在NO_(2)^(−)RR中表现出类似的NH3分电流密度,这表明在NO_(3)^(−)RR中,CuPc/FeNC催化剂性能的提高来源于FeNC位点能够进一步还原CuPc位点产生的NO_(2)^(–).理论计算结果表明,FeNC比CuPc表现出更强的NO_(2)^(–)吸附活化能力,说明NO_(2)^(−)在FeNC上更容易进行加氢还原.NO_(3)^(−)RR反应全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NO_(3)还原到*NO2过程,CuPc相对于FeNC位点具有明显降低的反应自由能,说明CuPc有利于NO_(2)^(−)的生成;而FeNC位点在后续的^(*)NO_(2)还原合成^(*)NH_(3)过程中具有更低的反应自由能,这与实验结果一致.一系列非原位和原位表征证明了CuPc催化剂在高电位下存在少量金属颗粒析出,与CuPc催化剂在高电位下NH_(3)分电流密度快速增加结果一致.综上,本工作中CuPc和FeNC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弥补了各自的不足,通过串联反应机制,在低过电位下有效增加了NH_(3)的法拉第效率和电流密度,实现了高效的协同催化转化,为设计和合成高效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根电化学还原为氨 协同催化转化 串联催化 双组分催化剂 动态现场原位表征
下载PDF
稀土氧化物负载双组分催化剂用于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被引量:12
2
作者 江琦 高智勤 李向召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利用稀土氧化物REO(RE=La,Ce,Y,Nd)为载体负载KCl和K2CO3制备了双组分固体碱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甲醇及环氧丙烷一步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TG、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2CO3负载质量分... 利用稀土氧化物REO(RE=La,Ce,Y,Nd)为载体负载KCl和K2CO3制备了双组分固体碱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甲醇及环氧丙烷一步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了制备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TG、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2CO3负载质量分数17.6%为佳,KCl最佳负载量随载体的不同而不同,KCl-K2CO3/Y2O3催化剂中KCl的最佳负载量为17.6%,其他三种催化剂中KCl最佳负载量则为22.2%。载体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的影响,KCl-K2CO3/Nd2O3催化活性最高;KCl-K2CO3/Y2O3在焙烧温度超过800℃时,其催化活性仍然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焙烧使部分K+或者Cl-进入到Y2O3的晶格,生成KYO2或Y3O4Cl,以及YOx的结构,这些物种充当活性位使催化剂保持较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碱 稀土氧化物 双组分催化剂 碳酸二甲酯 直接合成
下载PDF
双组分催化剂作用下的碳酸二甲酯直接合成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书明 江琦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0-33,共4页
在双组分催化剂的作用下 ,由CO2 、甲醇和环氧烷烃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 (DMC)。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 :反应时间 2h ,温度 1 60℃ ,加入无机碱 7.5g和Lewis酸 5 .0g ,在此条件下DMC的收率达 1 1 .75 %。
关键词 双组分催化剂 碳酸二甲酯 直接合成 环氧烷烃 二氧化碳
下载PDF
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的研究——Ⅲ.Pt-Bi/P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以及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
4
作者 梅平 张曼征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本文研究了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Pt-Bi/P中金属与载体以及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理论上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双组分催化剂 载体效应 负载型
下载PDF
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的研究Ⅳ Pt-Sn/P催化剂中金属与载体以及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
5
作者 梅平 张曼征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研究了负载型双组分催化剂Pt—Sn/P中金属与载体以及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理论上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 双组分催化剂 载体效应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负载型高分散双组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林励吾 杨维慎 +5 位作者 贾继飞 徐竹生 张涛 范以宁 寇元 沈俭一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7,共9页
通过原位M ssbauer谱、PtLⅢ 边EXAFS谱、H2 吸附等对γ Al2 O3 负载高分散Pt Sn及Pt Fe双组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将其与异丁烷脱氢反应结果及催化剂积碳、再生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关联 .结果表明 ,负载型高分散Pt Sn/Al2 O3及... 通过原位M ssbauer谱、PtLⅢ 边EXAFS谱、H2 吸附等对γ Al2 O3 负载高分散Pt Sn及Pt Fe双组分催化剂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将其与异丁烷脱氢反应结果及催化剂积碳、再生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关联 .结果表明 ,负载型高分散Pt Sn/Al2 O3及Pt Fe/Al2 O3 双组分催化剂中Sn或Fe均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γ Al2 O3 载体表面 ,而Pt物种则以高分散金属态存在 .这两种催化剂表面上均存在两类表面Pt活性中心 ,即M1中心和M2中心 .M1中心为Pt直接锚定在γ Al2 O3 载体表面上的Pt活性中心 ;而M2中心则为Pt锚定在高度分散在γ Al2 O3 载体上的Sn或Fe氧化物表面上的Pt活性中心并形成Pt Sn(Fe)Ox γ Al2 O3 “夹心”结构 .M1中心对低温吸附氢有利 ,对烃类氢解有主要贡献 ,易为积炭覆盖 ;M2中心对高温吸附氢有利 ,对烷烃脱氢反应有主要贡献 ,不易为积炭覆盖 .Sn ,Fe引入Pt/γ Al2 O3 催化剂后 ,促进了M1中心向M2中心的转化 ,从而提高了异丁烷脱氢反应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对于Pt Sn/γ Al2 O3 催化剂 ,随着催化剂循环再生次数的增加 ,这种具有Pt SnOx γ Al2 O3 “夹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催化剂 双组分催化剂 催化性能 表面结构
原文传递
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幼菱 王立 +1 位作者 封麟先 沈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4-769,共6页
选择能形成支链的不对称桥联茂金属化合物Me2 C[(Cp) (Ind) ]ZrCl2 和非桥联的不同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二氯二 (烯基取代环戊二烯 )锆如 ( Cp) 2 ZrCl2 ,(Cp) 2 ZrCl2 和 (Cp) 2 ZrCl2 ,以MAO为助催化剂 ,分别组成三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 选择能形成支链的不对称桥联茂金属化合物Me2 C[(Cp) (Ind) ]ZrCl2 和非桥联的不同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二氯二 (烯基取代环戊二烯 )锆如 ( Cp) 2 ZrCl2 ,(Cp) 2 ZrCl2 和 (Cp) 2 ZrCl2 ,以MAO为助催化剂 ,分别组成三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体系 ,催化乙烯聚合 .结果表明 ,两类催化剂组成的双组分茂金属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能得到支化的宽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 ;聚合温度和改变两种茂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对催化活性和分子量有很大影响 .因此可以利用改变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的摩尔比例和聚合温度来调控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茂金属催化剂 乙烯 聚合 支化宽分子量分布 聚乙烯
下载PDF
双组分助催化剂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莹 童敏明 邓玉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由于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高温下载体易烧结,活性下降及易毒化,因此尝试用稀土元素对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进行改性,对掺杂稀土双组分催化剂的n-Ce-Zr-Al2O3和普通纳米催化剂n-Al2O3的比表面积、活性、稳定性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杂Ce-Z... 由于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高温下载体易烧结,活性下降及易毒化,因此尝试用稀土元素对瓦斯传感器催化元件进行改性,对掺杂稀土双组分催化剂的n-Ce-Zr-Al2O3和普通纳米催化剂n-Al2O3的比表面积、活性、稳定性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杂Ce-Zr助催化剂的催化元件,其反应活性明显增强,在体积分数为1%的CH4下其工作温度比普通催化元件降低约40℃,反应的稳定性也明显增强。将此瓦斯催化元件接入测试模块进行误差测试,试验证明,体积分数为1%~5%的CH4下其最大测量误差约为3%,远小于国家标准,完全符合瓦斯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ZR 双组分催化剂 瓦斯传感器 催化元件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和盐催化剂上尿素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志智 孙潇磊 +1 位作者 张喜文 方向晨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5-1379,共5页
在高压釜中采用金属氧化物和盐作为催化剂由尿素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结果表明,含有结晶水的金属盐比无结晶水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采用羟基化合物与硝酸锌组成的二元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显著高于单一催化剂;羟基与... 在高压釜中采用金属氧化物和盐作为催化剂由尿素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结果表明,含有结晶水的金属盐比无结晶水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采用羟基化合物与硝酸锌组成的二元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显著高于单一催化剂;羟基与硝酸锌之间具有协同催化作用。其中,硝酸锌与SiO2组成的二元催化剂活性最高;硝酸锌与SiO2的质量比为2时,DMC收率可达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尿素 甲醇 醇解 双组分催化剂 金属盐 金属氧化物 羟基
下载PDF
PdO-CuO/Ce_(0.8)Zr_(0.2)O_2催化剂上CO还原NO反应性能的研究
10
作者 马磊 吴继民 陈诵英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83-184,共2页
以Ce0 .8Zr0 .2 O2 复合氧化物为载体 ,采用共浸渍法配制了一系列PdO CuO/Ce0 .8Zr0 .2 O2 双组分催化剂 ,选择NO CO反应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活性 .结果表明 ,不同配比的PdO
关键词 双组分催化剂 一氧化氮 一氧化硅 还原活性 尾气污染 铈锆复合氧化物 氧化钯 氧化铜
下载PDF
用于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新型高活性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杰 江琦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3-254,共2页
将CO2 直接合成法和酯交换法相结合 ,通过超强碱的引入和催化剂的微粉化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负载于MgO表面的碱 金属盐路易斯酸双组分催化剂 ,实现了以CO2 。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直接合成法 酯交换法 负载型催化剂 氧化镁 超细催化剂 双组分催化剂 甲醇 环氧丙烷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不同载体对Pt-Sn催化剂丙烷催化脱氢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佳 傅吉全 《工业催化》 CAS 2014年第1期44-47,共4页
分别以Hβ分子筛和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不同Sn含量的负载型Pt-Sn双组分丙烷催化脱氢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并采用NH3-TPD方法测定催化剂表面酸量和酸强度分布。结果表明,负载型Pt-Sn/Hβ和Pt... 分别以Hβ分子筛和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不同Sn含量的负载型Pt-Sn双组分丙烷催化脱氢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上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并采用NH3-TPD方法测定催化剂表面酸量和酸强度分布。结果表明,负载型Pt-Sn/Hβ和Pt-Sn/γ-Al2O3催化剂对丙烷催化脱氢反应性能与Sn含量密切相关,弱酸中心的存在对丙烷催化脱氢反应有利,对于特定的Pt-Sn体系,γ-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性能优于Hβ分子筛为载体的催化剂,当负载Sn质量分数为0.9时,Pt-Sn/γ-Al2O3催化剂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丙烷 催化脱氢 HΒ分子筛 Γ-AL2O3 Pt-Sn双组分催化剂
下载PDF
双组分Cu催化硅和氯甲烷直接合成甲基氯硅烷(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超 王光润 王金福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99-304,共6页
A bi-component catalyst comprising CuCl and metallic copper was used in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methylchlorosilane to study the catalytic synergy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pper sources. The catalyst exhibited high activ... A bi-component catalyst comprising CuCl and metallic copper was used in the direct synthesis of methylchlorosilane to study the catalytic synergy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pper sources. The catalyst exhibited high activity and high selectivity of dimethyldichlorosilane(M2) in the stirred bed reactor. The effect of the proportion of CuCl used was studied and 10%-30% CuCl gave the best yield of M2. The use of CuCl decreased the induction period of reaction, improved the selectivity in the induction stage, and gave a longer stable sta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bi-component catalyst has advantages in the direct synthesis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基催化剂 双组分催化剂 直接合成 甲基氯硅烷 氯甲烷 二甲基二氯硅烷 协同作用 合成反应
下载PDF
Re组分及ZrO2载体制备方法对Ru-Re/ZrO2催化丙三醇氢解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兰 贺德华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1-478,共8页
分别采用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和不同气氛下焙烧的方式制备了ZrO2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Ru及Ru-Re组分制备了Ru/ZrO2和Ru-Re/ZrO2催化剂.利用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晶... 分别采用沉淀法、水热合成法和不同气氛下焙烧的方式制备了ZrO2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Ru及Ru-Re组分制备了Ru/ZrO2和Ru-Re/ZrO2催化剂.利用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晶体结构、形貌及还原特性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Re组分及ZrO2载体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在丙三醇氢解制丙二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ZrO2载体对负载型Ru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一定影响,其中以沉淀法在空气中焙烧制得ZrO2负载活性组分后得到的催化剂的活性相对较低(转化率18.7%),而以沉淀法在氮气中焙烧以及水热合成法制备的ZrO2负载活性组分后得到的催化剂的活性相对较高(转化率25.8%).Re组分的引入对Ru/ZrO2系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双组分催化剂 丙三醇 氢解 促进作用
下载PDF
催化工艺将分类的废物转化为芳香化合物
1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3-123,共1页
填埋垃圾的成本上升为将废物用于可销售产品创造了强烈动机。最近已进行的一个中试工艺可将城市固体废物(MSW)转化为窄范围的有价值的芳香族化合物。该工艺利用一种双组分催化剂,首先从合成气产生醇类,然后将它们转化为芳族烃。
关键词 废物转化 催化工艺 芳香化合物 分类 芳香族化合物 城市固体废物 双组分催化剂 销售产品
下载PDF
催化工艺将分类的废物转化为芳香化合物
16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3期93-93,共1页
最近已进行的一个中试工艺可将城市固体废物(MSW)转化为窄范围的有价值的芳香族化合物。该工艺利用一种双组分催化剂,首先从合成气产生醇类,然后将它们转化为芳族烃。该工艺首先由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荣誉教授Mark White开发,并且已经被... 最近已进行的一个中试工艺可将城市固体废物(MSW)转化为窄范围的有价值的芳香族化合物。该工艺利用一种双组分催化剂,首先从合成气产生醇类,然后将它们转化为芳族烃。该工艺首先由密西西比州立大学荣誉教授Mark White开发,并且已经被许可给Epurga公司进行商业化。初始气化步骤将分选的垃圾或木材建筑碎片(或两者)转化为合成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物转化 催化工艺 芳香化合物 分类 芳香族化合物 城市固体废物 双组分催化剂 WHITE
下载PDF
MoCo/Y、MoNi/Y氮化物催化剂的结构和CH_4+CO_2重整反应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振林 孟明 +4 位作者 伏义路 李春林 姜明 胡天斗 谢亚宁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5-30,共6页
采用氨气还原法制备了 Na Y分子筛负载的 Mo Co/ Y、Mo Ni/ Y双组分氮化物催化剂 ,用 XRD和 EXAFS方法表征了样品的结构 ,并测定了其在 CH4+CO2 重整反应中的活性 .在氧化态时 ,Mo Co/ Y样品中主要存在Co Mo O4和 Co3O4两种物相 ,Mo的... 采用氨气还原法制备了 Na Y分子筛负载的 Mo Co/ Y、Mo Ni/ Y双组分氮化物催化剂 ,用 XRD和 EXAFS方法表征了样品的结构 ,并测定了其在 CH4+CO2 重整反应中的活性 .在氧化态时 ,Mo Co/ Y样品中主要存在Co Mo O4和 Co3O4两种物相 ,Mo的配位状态接近于 Co Mo O4,而 Co的配位状态更接近于 Co3O4.Mo Ni/ Y样品中主要有 Ni Mo O4和 Ni O两种物相 ,Mo的配位状态接近于 Ni Mo O4,而 Ni的配位状态可能是 Ni Mo O4和 Ni O两种化合物中 Ni配位状态的平均效果 .Ni- Mo之间的相互作用似乎比 Co- Mo相对较强 .在氮化态时 ,两种样品中Mo的配位状态较为相似 ,但既不同于 Mo O3,也不同于单组分 γ- Mo2 N.Co和 Ni的配位状态都不同于各自在氧化态下的状态 ,且都在相同的位置出现一个新强峰 .这似乎表明 Mo Co和 Mo Ni生成了结构相似的氮化物 .在CH4+CO2 重整反应中 ,氮化态 Mo Co/ Y和 Mo Ni/ Y的活性大大超过非负载单组分 γ- Mo2 N催化剂 .其中 Mo Ni/Y的活性相对更好一些 ,且活性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氮化物催化剂 分子筛载体 EXAFS 结构 钼镍催化剂 反应性能 甲烷 二氧化碳
原文传递
Chemical Fixation of CO_2 to Cyclic Carbonat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with a Novel Binary Catalyst 被引量:1
18
作者 L Xiaobing, ZHANG Yingju, LIANG Bin, WANG Hui, HE Re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Fine Chemicals,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12, Liaoning, China)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7-318,共2页
关键词 双组分催化剂 C02 环状碳酸酯 二氧化碳 催化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